莊稼芬芳,成為土地上最美的姿態(tài)。醉心莊稼和熱愛土地,成為銘刻在一輩輩陡溝人靈魂深處的基因,在土地上張揚激情的源泉。
即使一塊巴掌地,也讓莊稼豐茂的盛景照亮眼睛,激蕩滾燙的心。
巴掌地因崗陵簇擁,中間還有幾條突兀,其形如掌而名,也謂面積狹小,巴掌大而已。巴掌地在陡溝,村子隸屬于臥龍區(qū)龍王溝風景區(qū),坦蕩蕩鋪陳在我的居所前,具體在楊灣莊北,陡溝橋南,縣道從西隔斷,南端是環(huán)湖路的崗,由西到南拱衛(wèi)著。在崗的庇護下,巴掌地顯得坦然舒適,自成格局。崗遙連嵩岳,起于伏牛山南麓淺山,蜿蜒浩蕩著,銜接不遠處的紫山。崗外,是徐莊、掘地坪,毗鄰紫山處,還有陳家莊、田營等村,或偎崗,或依山,或濱河,或鄰湖,三三兩兩,成為藤上的瓜,隨意散落大地之上。外圍崗間,谷底、河畔,有松林數(shù)片,面積不大,韻致斐然,使崗尤顯闊朗明媚,谷地增添宏深安謐。
太陽隱去,仍然保留著熱浪,一波波吹向平原丘陵,拂向崗上坡下的村莊?!疤鞖獠粺?,五谷不結(jié)”,陡溝人理解并歡迎著熱。我亦如此,迎著余熱出莊,走過陡溝橋,趨向巴掌地。
泗水汩汩把悄悄話說給巴掌地聽,繁茂的莊稼聽得心醉,禁不住舞之蹈之,這是他們間的默契。一群白鷺在河灘淺流處啄食,洗羽,又盤旋到巴掌地里憩息,吃蟲、私語,再飛回河灣,把莊稼的心里話轉(zhuǎn)述給流水。巴掌地亦有“手把青秧插滿天,低頭便見水中天”的情景,綠油油下是白亮亮的。聽取蛙聲一片,這此起彼伏回響溝谷的蛙聲,驚擾著微風中的莊稼,也在明示,這是一方水田。蟬噪林逾靜,同樣,蛙聲唱安寧。順垅畦,我走向這方水田,靜謐、安寧是大環(huán)境,卻處處存在靈動,有水在緩緩流動,有小魚小蝦悠悠往來,田螺蹣跚用殼在軟泥犁出痕跡,泥鰍和黃鱔從洞里鉆出透氣覓食,螞蚱夏蜢等活躍枝葉間,螢火蟲在提燈跳舞,青蛙跳來跳去吐舌捕捉,也有駭人的游蛇出沒,有烏稍、土布袋、黃鏈蛇、赤峰錦和水蛇,無論有毒無毒,見者均敬而遠之,它們卻是捕田鼠的高手,讓農(nóng)人害怕也喜歡著。莊稼很是生動,努力吸收養(yǎng)分,保持橫平豎直整齊茁壯的形象,蔥蘢而蓬勃。夜幕不由分說落下,掩蓋了遠方的叢山,流露的一點兒夕光,顯出的境界深幽、舒適、遼遠。
陡溝的水田挺多,但巴掌地位置尤好,甚至被我視為神奇。背河朝陽,坦然崗下,這是塊輪播田,可為旱地,或成水田。依附淺淺的丘陵,并不高,地塊長寬僅三四百米,兩三百畝,有兩道谷峪,其中毗臨縣道的深岰處,巖石棱磳,有罅隙幾道,于麻骨石壤中,無聲滲出點滴,滑落松根艾蒿枯枝落葉掩映的石窠,久旱不涸,匯流下方,聚一塘小小的澄碧,滿了,從狹窄豁口流出,滋潤坡下的巴掌地。人們把水改流,地曬干晾好,可種小麥,與春風一起打理,在喜悅中抽穗,成一地麥浪。麥收后犁地整茬,撒上農(nóng)家肥,水流入泡酥,就可以插秧種稻,收獲一田金黃?;螯c播大豆、豌豆、玉米等,夾槍帶棒在稈腰間,咧嘴笑時,蹦出圓滾滾的碩果,使一棒棒的豐收直撲晴空。如此輪番種植,可恢復地力,增加產(chǎn)量和收入。
“播厥百谷,實函斯活?!鼻f稼人愛田地,甚至敬畏土地,陡溝人同樣。不知哪輩先人至此,不辭辛苦披荊斬棘,胼手胝足,篳路藍縷,開荒營造了這一塊塊田,得以糊口,炊煙擴散,形成了刁溝、楊灣、南溝、小楊灣等聚落。他們在此種播五谷,安度四季,最后老了,永遠閉了眼睛,還舍不得占用這方平坦的地,把歸宿的“老屋”建在崗上,麻骨石中。在生命歸去的最后,還要守護這一方田。巴掌地生長滄桑也見證著發(fā)展,哺育生命也被悉心呵護。
巴掌地物產(chǎn)豐茂,猶如蘇東坡《后杞菊賦》說,“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西河南陽之壽?!薄抖Y記·檀弓上》曾子語子夏:“吾與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間,退而老于西河之上。”在老師孔子死后,子夏到魏國西河去講學,活到九十多歲?!侗阕印は伤帯罚骸澳详栣B縣山中有甘谷水……谷上左右,皆生甘菊……食者無不老壽?!贬B縣即今南陽的內(nèi)鄉(xiāng)、西峽一帶。后用“南陽之壽”喻長壽之典。巴掌地生長糧食,糊口民生,溝畔坡沿、田埂阡陌處,野菊花團團簇簇,花盛其中,遍布柴胡、紫地丁、艾蒿、蒲公英、茅根、茵陳、車前、夏枯草、何首烏、地黃、馬蘭、金銀花等草藥,是以陡溝長壽者眾。
陡溝壽星之冠在楊灣,今年已經(jīng)105歲高壽的楊老先生,是為人瑞,曾經(jīng)受過戰(zhàn)火硝煙的苦難,寒暑田間勞作的艱辛,看著親人一個個離去的痛苦,時光撫慰一切,他理解了人生,看淡了生老病死,分外睿智豁達,讓人早早打造好棺材,年年刷一遍清漆。他多年來仍然保持健朗,多次囑咐后輩,已超越“百年”,不好意思說“百年之后”了,只能說“走了”時,要把他葬在對面山崗腰窩處,迎著巴掌地,看莊稼的播種收獲,仍然陪伴這方水土。
這樣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義?我回想著老人矍鑠的身影,思索著,矛盾著,巴掌地無語,山崗橫亙默然,莊稼謙虛低頭,唯有鳴蟬在說它“知了”,卻不告訴我答案。我尋覓,找不到標準謎底。其實,直面現(xiàn)實,一個人,能夠超越一個世紀的時間,陪伴著村莊,陪伴著山崗,陪伴著土地,稼穡數(shù)十春秋,?留下后裔,開枝散葉瓜瓞綿綿,何嘗不是生命的勝利,最生動具象的意義?
生活平靜繁忙??h道旁,有楊灣高五哥的電焊維修店,經(jīng)營農(nóng)具農(nóng)機修理、電器焊接等項目。高五哥曾經(jīng)出去打工,覺得不適應,又回來守著這方土地,開了這爿小店。一番拆卸探查,焊接更換后,看著趴窩的農(nóng)機,經(jīng)己手醫(yī)治重新馳騁田野,心里著實舒服。游子心如風箏線,被家鄉(xiāng)緊攥著,有松有緊,松緊適度,總是不放手。老胡家的孫子,在外打拼多年,初獲成功,歸雁思鄉(xiāng)心切,毅然回到村里,建起廠房,利用本地豐沛的艾草資源,艾葉含絨量大,揮發(fā)油、黃酮等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優(yōu)良品質(zhì),進行中醫(yī)藥加工、艾制品生產(chǎn),主營艾條、艾柱、艾貼、足浴等系列百余種產(chǎn)品,年產(chǎn)值千萬元,暢銷全國,百余名村民實現(xiàn)門口就業(yè),有了不菲的收入。小胡暢聊鄉(xiāng)情,盈實了滿足感。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陡溝人弘揚著擔當和榮耀。
我向刁溝走去,“嗷嗚嗷嗚”犬吠聲傳來,保護家園的勁頭十足,我尊重滿足了它的意愿,退到另一條路上,盡頭有菜園。因為巴掌地土肥水足,村民們在各自家附近,方便澆灌管理處,見縫插針,種上豆角、南瓜、茄子、倭瓜、青椒、菠菜、芹菜、小蔥、薺菜、萵筍、大蒜等,一年四季不缺新鮮菜品。開菜園,種稻米,主食蔬菜相得益彰,巴掌地妙不可言,豐富著人們的餐桌,美滿著輩輩人的生活。
我走近菜園,觀察、欣賞、贊嘆,凝佇良久。我走進巴掌地,走進一塊塊田地,走進陡溝人的生活,推開了陡溝人的心扉。
巴掌田地,豐腴人生。一塊塊巴掌地,養(yǎng)育生活著各地域的一代代人,中華河山間的巴掌地,是我們生生不息的平臺根基,隱藏中華文脈弦歌不輟的精神密碼,共同編織造就東方大陸的燦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