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學改革;引悟課堂;學理審視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5)11-0084-03
【作者簡介】孫朝仁,江蘇省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fā)展研究所(江蘇蘇州,215004)原所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數(shù)學特級教師。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課堂的教學模式和育人理念正經(jīng)歷著深刻的變革。江蘇省蘇州第一中學?;诋斍案咧姓n堂所面臨的諸如學生內(nèi)生動力不足、教師轉化能力不足等問題,建構了“引悟課堂”教學模式,并形成了運行機制和實施路徑,較好地回答了“為何改”“改什么”“怎么改”的問題,為普通高中課堂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徑。本文旨在對“引悟課堂”進行學理上的審視,以期解讀該課堂改革模式的價值意蘊。
一、“繼”與“創(chuàng)”并軌
作為葉圣陶先生的母校,江蘇省蘇州第一中學校一直秉持研究并實踐葉圣陶“習慣養(yǎng)成教育”“教,是為了不教”等教育思想,并將葉老的教育理念與新時代對教育的要求結合起來引領學校發(fā)展?!耙蛘n堂”的理念,正是發(fā)端于葉圣陶先生的“教為不教”的思想。
“教為不教”中的“教”,要求教師通過啟發(fā)、引導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這里定位教師的教學關鍵在于“引”,“引”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上,更貫穿學生的學習全過程。教師需要通過巧妙的設問、生動的實例、直觀的展示等手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同時,“引”也體現(xiàn)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終身學習。這與新課標所提倡的教師是“引導者”一脈相承。
而“教為不教”中的“不教”,則是教的目的。換言之,“不教”就需要學生進行“悟”?!拔颉笔菍W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的一種高級境界。它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是對知識的深化和創(chuàng)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自己的思考,能夠逐漸領悟到知識的本質和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這種“悟”的過程,是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創(chuàng)造知識的重要轉變。同時,“悟”也體現(xiàn)在學生對社會、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知識和技能,更要學會如何做人、如何生活。通過“悟”,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社會、理解人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引悟課堂中的“引”和“悟”是相輔相成的。教師的“引”為學生的“悟”提供了條件和可能,而學生的“悟”則是教師“引”的最終目的和歸宿。通過“引”和“悟”的結合,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力和價值,實現(xiàn)自我超越和成長。正如省蘇州一中唐敏書記所言,“‘引’是課堂教學的表層與外力,‘悟’才是課堂教學的本質與內(nèi)力”。
二、“道”與“術”并重
課堂教學既要“重術”更要“重道”,“道”與“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但是,在講授式課堂上學生獲得的知識大都停留在技術層面,達不到將“術”上升到“道”的境界。好的課堂教學改革離不開“道”與“術”的哲學觀照。
“術”是“道”的根基,而“道”則是“術”的靈魂。古語云:“悟于道者,萬法歸一,得一而兼通?!边@里的“道”通常指的是宇宙的根本規(guī)律或真理,而“一”則指的是那個統(tǒng)一的真理或原則。對于課堂教學來說,“一”是“術”層面的知識實體,而“通”則是“道”層面的理念實體。術能衍生道,道能提升術,只有術與道共融共長,才能打造高品質的課堂,這就為“技道相融共生”的教學信念提供了理論支撐。無疑,引悟課堂的“道”就是“教為不教”理念引領下的“引燃、引航和引育”以及“悟識、悟技和悟道”,而“術”則是連接“引”和“悟”的橋梁,即重情——學情、情境、情趣,重構——結構、解構、建構,重動——主動、活動、互動,進而形成“有法有質有魂”的道術相融的課堂教學改革新生態(tài)。
例如,該校物理課堂教學改革,在學??傮w教學改革指導思想“三引三悟”的“道”的基礎上,構建了“創(chuàng)設情境,引燃興趣”“問題驅動,引活思維”“創(chuàng)新實驗,引實探究”“學以致用,引構體系”“潛移默化,引育成長”的五步教學流程,這就是“術”的層面的具體操作與實施。這里既體現(xiàn)了一般的改革理念,即直指教學本質的情境創(chuàng)設、基于目標的問題設置、指向應用的結構形成,更有體現(xiàn)了物理學科特質的目標牽引,即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形成、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以及學習遷移能力的提高。
三、“教”與“育”并進
“教”與“育”在教育實踐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一方面,“教”為“育”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基礎。沒有系統(tǒng)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就會失去根基。另一方面,“育”則賦予了“教”更為深遠的意義和價值。它使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滋養(yǎng)。同時,“教”與“育”的辯證關系還體現(xiàn)在它們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上,教師在強調(diào)知識傳授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成長;在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也要重視他們的專業(yè)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引悟課堂首先強調(diào)的是為理解而學。這要求教師必須將學科育人的理念根植于課堂教學實踐之中,引導學生不僅掌握知識,更要理解知識的本質和內(nèi)在聯(lián)系。引悟課堂還強調(diào)為思維而學,不僅關注知識的積累,更關注思維的訓練與提升。引悟課堂還強調(diào)價值意義的引領和確立,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學習力量和價值所在。引悟課堂更為重要的是強調(diào)為發(fā)展而學,這是學生全面成長的終極目標。通過深度學習,學生不僅掌握知識,更提升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價值意義的引領,學生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未來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這種全面發(fā)展不僅體現(xiàn)在學科成績上,更體現(xiàn)在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生境界上。
例如,該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面對理科班學生普遍對語文興趣不高的情況,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如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用書籍作為獎勵等。這些舉措較好地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熱情,實現(xiàn)了知識傳授與價值培育的雙重飛躍。此外,學校還通過文學作品的人文熏陶,讓學生學會關愛他人、胸懷天下,同時也懂得自我修養(yǎng)與責任擔當,較好地實現(xiàn)了教與育的并進。引悟課堂的教學實踐,證明了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獨特價值與廣泛推廣的潛力,較好地體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教育為人生的成長”教育理念。其他學科亦是如此。
綜上所述,引悟課堂是一種符合深度學習理念的高中課堂模式。它強調(diào)學生的深度參與和體驗、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運用以及價值意義的引領和確立。通過強化校本研訓、研制評價量表、豐富實施路徑和構筑課堂文化等路徑,引悟課堂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引悟課堂仍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其理論體系和實施路徑,以適應不同學科和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對其效果的評估和反饋,不斷優(yōu)化和改進教學模式。同時,其還需要加強與其他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交流與融合,共同推動高中課堂的變革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