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著共產(chǎn)黨走》這曲響亮的歌聲,誕生在1940年“七一”的前夕,由沙洪作詞,王久鳴譜曲(原名“王岳”),這首歌傳遍了整個抗日根據(jù)地,又傳達到大后方,后來全國都在唱。雖然2004年沙洪同志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遺文、詩作和激動人心的歌聲,都是祖國的寶貴財富。
" 2001年,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80周年之際,沙老要我編輯一本書,內(nèi)容包括由他作詞的歌曲《跟著共產(chǎn)黨走》等19支歌曲和這支歌被禁唱的緣由,以及詞曲作者這兩位老戰(zhàn)友、老搭檔晚年仍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勤奮工作的一些感人事跡;同時匯編了一部分發(fā)表在報刊上與歌曲《跟著共產(chǎn)黨走》詞曲作者相關的文章。此書定名為《永遠的歌聲》,旨在弘揚愛黨愛國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對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
在編輯過程中,我有時間和機會更多地接觸沙老,并親眼看到沙老不衰的革命精神。在他不幸骨折病重住院的日子里,我兩次接到沙老的電話,要我到北京由他終審定稿,簽字付印。在病房里,他的身上打著夾板,整個身體不能動,只能躺在床上臉朝上,舉著雙手,逐字逐句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書稿,從上午9點一直舉到中午12點。不停地、長時間地舉著手,就是一個正常的健康人,這樣連續(xù)長時間地舉著手,也受不了。從這里也不難看出一個老紅軍、老黨員的剛毅堅強的性格。作為革命晚輩,我不忍心,便用手腕托著他的胳膊,我大約每20分鐘交換一次手腕,再堅持時間長了胳膊就會酸痛。沙老卻能一次舉了3個多小時,令人吃驚。我第二次赴京請他審定書稿時,護士出于對沙老的關愛,不讓我們進醫(yī)院,沙老火了,大發(fā)脾氣:“我不住這個醫(yī)院了,把我抬出去,我一定要校對這個書稿?!鄙忱细袆恿宋遥貞浧疬@件事,我仍然記憶猶新。
" 沙洪同志是青年學生走上革命道路的優(yōu)秀代表,他1936年參加革命工作,那時他只有16歲?!氨R溝橋事變”前后,抗日怒潮洶涌澎湃,當時在徐州一中讀書的沙洪,參加了共產(chǎn)黨領導的秘密學聯(lián),全力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踴躍參加救亡運動;以后又奔赴延安,在“抗大”學習,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接著,他受黨組織的指派,背著背包,艱辛跋涉,隨著隊伍到了太行山和沂蒙山。解放前,轉(zhuǎn)戰(zhàn)山東沂蒙山區(qū)和黃河之濱,與戰(zhàn)友和鄉(xiāng)親們同甘共苦,一起戰(zhàn)斗。解放初期,他進入了中宣部,以后又到了中組部,并且擔任了重要職務。到了老年,他仍堅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文革”期間,中宣部被稱為“閻王殿”,沙洪被作為批判對象,也被批斗,后來又下放到寧夏的宣傳部干校勞動。他很少說話,總是埋頭勞動。20世紀七十年代末,沙洪先后任中組部宣教干部局局長和副秘書長,他又是中央知識分子聯(lián)系小組辦公室的負責人,他堅持實事求是,在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和調(diào)動知識分子的積極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稱贊和群眾的好評。
" 沙洪同志在他的晚年,仍在思想領域堅持戰(zhàn)斗。他在《民主與法制》雜志主持工作期間,他全力支持揭露不良作風,宣揚社會正氣;在宋慶齡基金會擔任副主席期間,積極組織領導兒童少年開展各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取得卓著的社會效果。為適應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他積極參與創(chuàng)辦和領導新型的管理學院,培養(yǎng)了大批干部。
沙洪還擔任過《老人天地》編委會主任,堅持辦刊二十多年,在弘揚社會新風尚、宣傳愛老敬老、向老年人輸送新知識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當時每年重陽節(jié),《老人天地》雜志社都要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敬老座談會。一次,他在敬老座談會上朗誦他撰寫的激動人心的歌詞:“人生易老志不老,晚秋紅葉更傲霜,有一分熱就發(fā)一分熱,有一分光就發(fā)一分光?!备柙~極富感染力,鼓勵老年人繼續(xù)進取、永遠向上。
" 可以說,沙洪同志把一生全部奉獻給社會,從不對社會有任何索取。
中共中央組織部老領導張全景同志,在筆者主編的《永遠的歌聲》一書的序言中指出:“歌曲《跟著共產(chǎn)黨走》,是一個革命者鏗鏘有力的誓言、堅定的理想信念,人生的方向、目標、力量的源泉。她鼓舞著人們走向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走向和平建設的第一線,走向黨和人民需要的一切地方……《跟著共產(chǎn)黨走》將永遠唱下去、走下去,億萬中國人民放聲歌唱,闊步前進,創(chuàng)造和迎接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王濱、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