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設計與實踐過程中,積極運用項目式學習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果?;诖耍疚慕Y合我國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時代意蘊和具體要求,分析了項目式學習開展小學勞動教育的可行性,并將杜威“做中學”理論、系統(tǒng)教學設計理論作為項目式學習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從教學設計原則、項目式學習要素、教學方案設計等角度,構建了小學勞動教育項目式學習教學設計模式,論述了小學勞動教育項目式學習應用實踐,同時分析了實踐效果,實現(xiàn)了對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設計與實踐的研究。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5)04-0103-03
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實踐性教學手段,將其引入到小學勞動教育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和自主、協(xié)作探究,習得勞動知識、技能,并加強其勞動意識,從而為其終身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因此,應對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課程設計與實踐展開積極探索,以不斷歸納有效的教學措施,提升小學勞動教育水平。
一、項目式學習開展小學勞動教育的可行性
項目式學習起源于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通過項目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實踐。項目式學習注重知識的整合與應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發(fā)展趨勢。目前,在國內(nèi)外多個教育領域,項目式學習已被廣泛應用,且表現(xiàn)出了較好的應用效果。在此過程中,通過將項目式學習應用到小學勞動教育中,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親自參與勞動過程的機會,使其能夠從規(guī)劃、實施到評價,全程參與并主導項目的進展,由此在實踐中鍛煉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同時通過項目式學習,學生還能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勞動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為此,項目式學習在理論和實踐成果上,存在可行性。[1]從時代意蘊上來看,新時代勞動教育強調(diào)勞動教育的獨特價值,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包括勞動價值觀、勞動情感、勞動品德、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等方面,所以,新時代勞動教育要求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序列化、層次化的勞動教育長效體系,加強勞動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2]為此,勞動教育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注重實踐性和操作性,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勞動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且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3]而項目式學習通常以真實世界的問題或情境為背景,可以讓學生在項目中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有利于長效地發(fā)展學生的勞動能力、勞動意識,而且項目式學習強調(diào)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并通過吸收、整合和應用知識來解決問題,在實踐中習得勞動技能,因此,從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時代意蘊與具體要求上,項目式學習具有可行性。[4-5]
二、小學勞動教育項目式學習教學設計模式
從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勞動教育教學設計原則上來看,教學設計應遵循學生主體原則,將教師定位為引導者,而學生則應被定位為項目活動的主體,且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同時也要遵循實踐性原則,確保項目的實踐性,讓學生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備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和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從教學要素上來看,項目式學習教學的要素主要包括項目主題、項目目標、項目資源、項目團隊。在此背景下,教學設計模式的構建,應當立足于上述要素,并選擇與學生生活相關、具有實踐意義的主題,如種植蔬菜、手工制作等,且要明確項目目標,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確保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能夠達成這些目標,同時還要根據(jù)項目需求,準備相應的資源,如材料、工具、設備等,鼓勵學生自主組建團隊,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項目任務。
三、小學勞動教育項目式學習應用實踐
(一)項目目標確立
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需先結合課程內(nèi)容,確立項目式學習目標,為后續(xù)的教學工作開展提供導向。在此過程中,應確立勞動認知目標,結合課程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和掌握一定的勞動知識。例如,通過項目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掌握基本的勞動工具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同時,還要確立勞動能力目標,以便于在實踐中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實踐能力。一般來說,勞動能力目標應具體,如手工制作中的剪裁、縫制等技能,或農(nóng)業(yè)勞動中的種植、養(yǎng)護等技能。在此過程中,還要注意確立勞動精神目標,包括勞動精神和品質(zhì),并借此引導學生在項目實踐中,通過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樂趣,發(fā)展自身的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和環(huán)保意識等。此外,還要確立勞動習慣和品質(zhì)目標,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zhì)。例如,通過項目學習,學生能夠養(yǎng)成定時整理個人物品、保持環(huán)境整潔等良好習慣,以及勤奮、耐心、細心等品質(zhì)。但在上述過程中,需要注意,所設定的具體目標應當可衡量,并應完善配套的衡量指標,來評估項目目標的達成情況。例如,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作品質(zhì)量、完成時間等來評估他們的勞動技能水平,為后續(xù)的反思、評價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落實提供支持。此外,還要確保項目目標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nèi),并考慮資源和時間的限制。避免設定過高或過低的目標,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成就感。在目標的確立上,還可以考慮將勞動教育項目與語文、數(shù)學、科學、美術等學科相結合,設計跨學科的項目目標。例如,在手工制作項目中,可以融入數(shù)學中的幾何知識、美術中的色彩搭配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二)問題驅(qū)動
在實踐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的參與度,還要積極運用問題驅(qū)動的方法,通過設計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現(xiàn)有的資料,通過自主的勞動,尋找問題答案,然后通過解決問題,習得勞動知識技能,實現(xiàn)項目式學習。在此過程中,應當注意,驅(qū)動型問題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問題的背景和情境。例如,在種植蔬菜的項目中,可以提出“如何選擇合適的蔬菜種子進行種植?”或“如何制定科學的蔬菜種植計劃?”等問題,同時驅(qū)動型問題應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例如,在手工制作項目中,可以提出“如何利用廢舊物品制作一個既美觀又實用的手工藝品?”等問題。此外,驅(qū)動型問題可以涉及多個學科領域,以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素養(yǎng)。例如,在環(huán)保項目中,可以提出“如何設計一個既環(huán)保又經(jīng)濟的垃圾處理方案?”等問題,融合科學、數(shù)學、美術等多個學科的知識點。在進行問題驅(qū)動實踐時,需要在項目開始前,先向?qū)W生介紹項目的背景和情境,然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和層面思考問題,然后提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性的問題。在提出問題后,需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明確問題的本質(zhì)和關鍵點,并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個別輔導,幫助他們理清思路并確定解決問題的方向。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自主或合作解決問題,并可以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如工具、材料、圖書資料等。同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問題解決過程,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
(三)項目實施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可以先進行情境導入,并通過故事、視頻、圖片等情境導入方式,引導學生了解項目的背景和意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為后續(xù)的項目實施奠定基礎。之后,拋出項目驅(qū)動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項目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并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如圖書、網(wǎng)絡資料、工具等,同時為學生分組,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實踐操作等方式,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示范操作和指導,并強調(diào)操作要點和安全注意事項,確保學生能夠正確掌握技能和方法。此后,即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項目中,并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充分體驗勞動的樂趣和意義,且要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意和想象力,進行個性化創(chuàng)作和表達。然后,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和經(jīng)驗,并通過展示、演講、討論等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引導學生相互學習和借鑒,共同提高勞動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最后,采用表現(xiàn)性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勞動成果和過程進行評價,且要注重學生的勞動技能、團隊合作、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現(xiàn),并通過評價結果的反饋,引導學生不斷改進和提高自己的勞動素養(yǎng)。
四、小學勞動教育項目式學習教學設計的實施效果分析
通過問卷調(diào)查、課堂觀察、訪談等方法,對項目式學習教學設計的實施效果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項目式學習支持以真實世界的問題或情境為背景,可以讓學生在項目中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由此使其感到滿足和自豪,從而更加熱愛勞動。此外,項目式學習也為勞動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項目式學習鼓勵師生共同探索和創(chuàng)新,將勞動教育與現(xiàn)實生活、科技發(fā)展等緊密結合,借此有利于教師開發(fā)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氣息的勞動教育項目,推動勞動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五、研究總結和反思
總體來看,將項目式學習教學引入小學勞動教育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但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課程的設計應符合勞動教育基本理念,尊重學生主體性,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相應的課程設計方案,引導學生通過真實的實踐探究活動獲得知識,同時,勞動教育項目設計和實踐應涵蓋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ǎn)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等多個方面,形成完整的課程內(nèi)容、教學實踐結構體系,以提高教學工作效果。
六、結語
綜上所述,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運用項目式學習法,設計小學勞動教學方案,并做好相關的教學實踐工作,可以充分發(fā)揮項目式學習法的效能,提高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度,同時借助項目探究實踐,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從而促進其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曾亞瓊,賈偉.協(xié)同理論視域下中小學STEAM課程體系的建構及實施[J].教學與管理,2024(30):75-80.
[2]曹曉嬌.小學美術項目式教學評價對策與實證研究——以“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主題單元教學評價為例[J].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2024(5):66-72.
[3]龐媛媛.工作坊提升小學教師“項目式學習”能力[J].中國教育學刊,2024(10):106.
[4]張穎.自主式研究賦予課程建設新生命[J].中國教育學刊,2024(10):106.
[5]任平,賀陽.超越STEM:德國MINT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主要特征與時代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24, 53(10):3-19.
作者簡介:
劉楊(1974年5月—),女,漢族,遼寧省蓋縣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勞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