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促進煙葉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以河南三門峽盧氏縣567戶煙葉種植主體為研究對象,對其隊伍特征、種植規(guī)模與效益以及煙草種植影響因素等現狀進行調查,就其在種煙過程中存在的種煙積極性、經營管理能力以及機械化發(fā)展程度等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措施。具體包括適當提高種植主體收入,優(yōu)化生產布局,調動種植積極性;培育職業(yè)種植主體,開展業(yè)務培訓,構建考核評價機制,提高種植水平;完善服務體系,加強種植技術推廣,提高機械化水平。本文為相關地區(qū)煙葉種植主體生產積極性與技術水平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 煙葉種植;種植主體培育;煙葉種植收益;煙葉生產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06-0140-05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6.034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obacco leaf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Lushi County tobacco area
ZHANG Mengmeng""" LIANG Dong""" GUAN Weidong""" WANG Zhijun""" FAN Bo""" LEI Geng""" GE Dong""nbsp; LI Yulin
(Sanmenxia Tobacco Company Lushi County Branch, Lushi 472200, China)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tobacco industry, 567 tobacco planting households in Lushi County, Sanmenxia, Henan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ir team characteristics, planting scale and efficienc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bacco plant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oblems of enthusiasm for tobacco planting, management ability, and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tobacco planting process were analyzed, and targeted measures were proposed. Specifically, it included appropriately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planting entities, optimizing production layout, and mobilizing planting enthusiasm;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planting entities, conducting business training, establish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and improving planting levels; improving the service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promotion of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enhancing the level of mechanizat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nthusiasm and technical level of tobacco planting entities in relevant regions.
Keywords" tobacco planting; planting subject cultivation; tobacco planting income; tobacco production enthusiasm
種植主體隊伍是烤煙產業(yè)的發(fā)展主體。尹剛華等[1]對湖北省新型高素質煙草種植主體的培育模式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形成了高素質煙草種植主體培育體系。曾超等[2]研究發(fā)現,鄧州煙區(qū)烤煙生產存在部分煙草生產防災體系不完善、煙農雇用人工困難且人工成本逐年增長等問題。潘周云等[3]對岑鞏縣職業(yè)煙農隊伍現狀進行調查,認為需建立職業(yè)煙農培育、考核及評價機制,完善烤煙種植服務體系,以及探索煙地綜合利用,以提高煙農生產積極性與技術水平。楊波等[4]通過明確培育對象范圍,優(yōu)化培訓重點內容,以及創(chuàng)新多種培訓方式等舉措,促進了煙葉產業(yè)規(guī)模化、專業(yè)化和集約化發(fā)展,煙農的綜合素質、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李光雷等[5]研究認為,隨著城鄉(xiāng)一體化等的發(fā)展,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農業(yè)生產勞動力及物資成本上漲等問題逐漸顯現。
當前,河南三門峽盧氏縣正處于煙葉生產方式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為了解煙葉種植主體隊伍特征、種植規(guī)模與效益、影響因素等現狀,本文以盧氏縣種植主體隊伍為研究對象,對567戶種植主體在種煙情況、收入、年齡結構、文化程度、種植規(guī)模、勞動力滿足程度及意見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分析該地煙草種植現狀。針對實際問題,提出建立職業(yè)種植主體培育、完善烤煙種植服務體系以及探索煙地綜合利用等措施,以更好地服務種植主體,提高種植主體生產積極性與技術水平,為穩(wěn)定種植主體隊伍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基本情況
研究區(qū)位于河南西部,森林覆蓋率69.34%,大氣環(huán)境質量優(yōu)良,具有適宜的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進行煙葉種植。煙葉生產是農業(y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地烤煙種植區(qū)域海拔700~1 100 m,年平均氣溫13 ℃,大田生育期月平均溫度24 ℃,種煙區(qū)域涉及范圍廣,種植烤煙總面積較大。
1.2" 研究方法
對盧氏縣煙草分公司和盧氏縣種煙鄉(xiāng)鎮(zhèn)種植主體基本情況進行走訪和問卷調查。該地共設立21個煙葉收購站(點),每個站(點)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隨機調查種植主體,共計調查567戶。
1.3" 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種植主體性別、年齡、文化水平、家庭結構、種煙情況、煙用物資成本、專業(yè)化服務成本、主要競爭作物收入和種植煙草作物影響因素等,同時對種植主體可能放棄種煙的原因進行調查。
1.4"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6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植主體隊伍特征
2.1.1 性別組成及年齡結構 在研究區(qū)種植主體構成中,男性538人,占比達94.89%,而女性29人,占5.11%。在年齡結構中,種植主體主要集中在2個年齡段,分別是36~50歲(282人,占比49.74%)和51~65歲(233人,占比41.09%),即36~65歲種植主體占比高達90.83%;此外,21~35歲種植主體37人,占比6.53%。說明該地煙草種植有待進一步吸納人才,注意培育年輕種植主體。
2.1.2 文化水平及家庭結構 被調查對象學歷在大專及以上的有13人,占比2.29%。種植主體整體受教育程度有待提高,對其教育培育活動有待深入。在家庭結構上,種植主體的家庭人口主要集中在4~6人,有363戶,占比64.02%;1~3人的種植主體家庭有185戶,占比32.63%;7人及以上的種植主體家庭人口有19戶,僅占3.35%。表明該地在新興種植主體發(fā)展上有較大潛力。
2.1.3 家庭勞動人口及種植規(guī)模 煙草種植家庭的勞動人口數大多在1~3人,有528戶,占比達93.12%;4~6人的種植主體有38戶,占比6.70%;7人及以上的種植主體僅1戶,占比0.18%。此外,種植規(guī)模在0~1.00 hm2的種植主體有112戶,占比19.75%;種植規(guī)模在1.00~1.67 hm2的有223戶,占比39.33%;種植規(guī)模在1.67~2.33 hm2的有136戶,占比23.99%;種植規(guī)模在2.33~3.33 hm2的有55戶,占比9.70%;種植規(guī)模在3.33 hm2以上的有41戶,占比7.23%。從勞動人口數和種植規(guī)模來看,部分種植者需雇工才能滿足正常生產需求。
2.2 種植規(guī)模與效益
2.2.1 投入成本 對研究區(qū)種植主體2021—2023年的投入成本及凈收入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在土地租賃成本上,投入呈連年遞增趨勢,3年間上漲了3 626.70元;煙用物資(化肥+農藥+地膜)由2021年的5 111.10元上漲到2023年的6 185.55元。燃料和雇工費用也呈連年遞增趨勢。說明該地煙草種植成本整體有所上漲(表1)。
2.2.2 專業(yè)化服務成本 在拔稈、深耕、起壟和蓋膜等方面,對種植主體的投入成本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專業(yè)化服務合計投入成本由2021年的25 210.05元上漲至2023年的28 999.05元。原因可能是研究區(qū)地形為丘陵山地,其專業(yè)化服務投入成本呈連年上升趨勢(表2)。
2.2.3 其他作物年收入 2021—2023年,各種農作物收入均呈現上升趨勢。其間,辣椒收入增長了3 517.65元,增幅達10.70%;黃芪收入增長了3 219.75元,增幅達10.61%;連翹收入增長了6 484.35元,增幅達16.84%;蘋果收入增長了3725.10元,增幅達9.69%;梨收入增長了4 218.75元,增幅達12.78%。這一定程度上吸引了種植主體種植煙草的積極性(表3)。
2.3 煙草種植影響因素
2.3.1 土地集中化 土地資源是煙葉生產的關鍵要素之一,隨著生產要素的商品化、社會化發(fā)展,土地流轉的積極推進,土地的集中化程度不斷提高。由表4可知,煙田集中化程度整體一般的戶數,占比65.78%;僅18.69%的種植主體認為自己的煙田集中化程度高或較高。說明有待進一步提高煙草種植的土地集中化程度。
2.3.2 勞動力滿足 煙草種植的勞動力滿足程度方面,認為勞動力滿足程度高和較高的分別有35和47戶,占比分別為6.17%、8.29%;認為勞動力滿足程度一般、較低和低的分別有334、111和40戶,占比分別為58.91%、19.58%和7.05%。說明種植主體整體對煙草種植的勞動力滿足程度不高。
2.3.3 農業(yè)機械化 在煙草種植機械化程度上,有49戶種植主體認為機械化程度高,占比8.64%;有77戶種植主體認為機械化程度較高,占比13.58%;有347戶種植主體認為機械化程度一般,占比61.20%;有67戶種植主體認為機械化程度較低,占比11.82%;有27戶種植主體認為機械化程度低,占比4.76%。說明農業(yè)機械化配備尚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2.3.4 自然災害 受研究區(qū)山區(qū)氣候特殊性的影響,近年來,冰雹、干旱和洪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fā)生,在煙葉生長旺期、成熟期易受到干旱、多雨、低溫和冰雹等天氣影響,導致產量受到損失。由表5可知,大部分種植主體的收益受到自然災害影響,受害影響在15%~20%的占比17.11%,受害影響在20%以上的種植主體最多,有257戶,占比45.33%。說明種植主體收益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須進一步優(yōu)化天氣預報等服務,幫助種植戶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
2.3.5 種植主體煙草種植意見 對種植主體進行意見征集,選擇希望改進的3個方面,結果如表6所示。大部分種植主體希望獲得煙草公司的扶持,占比24.99%;部分種植主體對土地流轉效率較為滿意,但占比較低;在煙草種植培訓方面,煙草公司組織的培訓較多,但仍有8.11%的種植主體希望改進;在合作社解決用工困難、煙站解決種植困難和烤房設施建設等方面,分別有10.82%、6.64%和16.05%的種植主體認為需改進;在收購價格上,有14.34%的種植主體認為需要提高收購價格;在收購等級上,有15.93%的種植主體認為需要改進。這說明幫助解決種植主體種植困難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
2.4 種植主體在種煙過程中待重點關注的環(huán)節(jié)
結合上述調研結果,盧氏縣煙葉產業(yè)種植主體隊伍有待壯大,種植規(guī)模與效益有待擴大和提升;土地集中化、勞動力滿足、農業(yè)機械化以及自然災害等均是影響煙草種植的因素?;诖耍瑢υ摰胤N植主體在種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2.4.1 種煙積極性方面 目前,種植主體隊伍年齡結構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新勞動力從事煙葉生產的意愿不強,大部分青壯年傾向選擇外出就業(yè)。調查結果表明,種植主體年齡在21~35歲的占比僅6.53%,種植主體隊伍后備力量有待進一步增強。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煙葉種植效益有待提升。2021—2023年,種植主體在專業(yè)化服務、用工及生產物資等方面的成本投入均較高,生產效益不明顯。市場中煙葉的價格相對較高,但隨著生產物資、用工價格的上漲,煙葉生產的年凈收入增長速度較慢。二是煙葉產業(yè)的競爭力有待增強。隨著鄉(xiāng)村振興的深入推進,辣椒、黃芪、連翹、蘋果和梨等產業(yè)在盧氏已形成規(guī)模,收益呈逐年升高的趨勢,這些農業(yè)產業(yè)勞動強度相較于煙草種植較為輕松,農戶的種植渠道不斷拓寬,致富方式逐漸多元化,導致煙葉產業(yè)的競爭力有待增強。此外,隨著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部分種植主體有了更多的就業(yè)選擇,部分種植主體選擇轉行從事其他農業(yè)產業(yè)或外出務工。三是煙草土傳病害時常發(fā)生。受土地長期連作,化肥、農藥長期施用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塊連年種植煙葉,煙葉病害時常發(fā)生,對煙草種植生產帶來一定收益風險。四是自然災害發(fā)生頻率高。調查顯示,80.96%的種植主體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在10%以上。實踐中,盧氏全縣的所有煙田均購買了保險,但近年來干旱、雹災和霜降等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導致種植主體收益受到一定損失。同時,土地流轉困難,烤房、水罐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會對種植主體的種植積極性產生不利影響。
2.4.2 經營管理能力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種植主體隊伍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有待提高,其對煙葉標準化生產技術、方法等的接受和學習能力有待提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煙葉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特別是種植規(guī)模在0.67 hm2以下的種植主體;部分種植大戶缺乏經營管理能力,存在用工管理不合理、采收烘烤時間把握不準確等問題,制約了煙葉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2.4.3 機械化發(fā)展方面""" 李正祥等[6]研究認為,面積分散、技術應用不到位、機械化程度低以及人工投入大等原因,導致部分煙葉種植主體的種植積極性降低。黃維知等[7]研究發(fā)現,山地煙區(qū)受海拔高、坡度大、煙田相對分散等自然條件限制,烤煙種植收益的增幅不大。盧氏縣種煙海拔分布在700~1 100 m,是典型的丘陵山地地形,機械化程度偏低,導致煙草種植需投入更多成本,勞動強度和用工人數明顯提高。
3 煙葉種植產業(yè)發(fā)展對策研究
針對目前煙葉產業(yè)面臨的種植主體種煙積極性、經營管理能力以及機械化發(fā)展程度等影響因素,提出如下具體措施。
3.1 提高種植收入,調動積極性
張喜峰等[8]研究認為,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以及煙葉種植風險較高是影響種植積極性的兩大重要原因。顧勇等[9]研究提出完善政策體系、優(yōu)化種植區(qū)域等措施;敖飛[10]通過開展核心煙田煙區(qū)建設等措施,提高種植主體積極性。結合煙區(qū)種植實際,提出以下發(fā)展對策。一是優(yōu)化生產布局,以現有煙葉種植大鎮(zhèn)、大村為發(fā)展主體,合理優(yōu)化煙葉生產空間布局和產能布局,將種植計劃向肥力中等以上、地勢平坦、靠近水源和適宜煙葉生長的區(qū)域轉移,不斷做強核心煙區(qū),穩(wěn)定重點煙區(qū),優(yōu)化普通煙區(qū)。二是增加種植主體的其他收入。探索以煙為主、多種產業(yè)融合的“煙+N”發(fā)展模式,最大限度實現用工錯峰、茬口合理銜接、設施設備有效利用;同時注重品牌建設,將美麗煙區(qū)建設與鄉(xiāng)村振興相融合,大力開展煙區(qū)產業(yè)綜合體建設。三是完善保險保障機制,結合本地大農業(yè)政策,為煙農參保當地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保險;發(fā)揮煙葉商業(yè)保險作用,進一步提高保額。四是著力研究解決病蟲害問題。聯合科研院校、機構針對煙區(qū)發(fā)生嚴重的黑脛病、根腐病等土傳病害及煙青蟲等蟲害進行研究,大力開發(fā)綠色防控技術,著力破解制約煙葉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病蟲害問題。
3.2 培育職業(yè)種植主體,提高種植水平
建立煙農培訓機制[11]。孫雷鳴等[12]認為強化種植主體培訓是破解煙葉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難題的關鍵。一是選好培育對象。精心遴選培育對象,搭建平臺,分類培養(yǎng),開展培育認定管理[13],選擇一批年齡適宜、有一定文化水平且常年種植規(guī)模較大的種植主體,對其進行職業(yè)種植主體的著重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示范帶頭作用。二是開展業(yè)務培訓。在深入調研分析的基礎上,設計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提升培訓效果。培訓內容不僅包括整地、移栽、田間管理、采收、烘烤和分級等煙葉技術,還應包含經營理念、風險控制、財務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內容。三是構建考核評價機制。參考趙永偉等[14]的研究成果,對種植主體實行動態(tài)管理模式,制定星級評定標準,在烤煙產前、產中和產后環(huán)節(jié)對其進行考核,通過考核等級進行階梯式補貼,增加其收益。
3.3 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機械化水平
李凝瑞等[15]通過建設統一適度規(guī)模專業(yè)合作社、加強技術推廣和機械化覆蓋面等措施,可助力種植主體增收。一是加強種植技術推廣。生產過程中,在關鍵環(huán)節(jié)及時向種植主體提供政策宣傳、節(jié)令農事操作、技術標準和氣象信息等內容;加強服務質量追蹤評價,不定時下鄉(xiāng)對服務進行跟蹤督導,確保技術服務到位。二是著力抓好種植主體專業(yè)合作社建設。以專業(yè)合作社為載體,大力推進育苗、機耕、移栽、植保、采收、烘烤和分級等煙葉生產全過程的專業(yè)化服務,減輕種植主體的種植壓力。三是提升機械作業(yè)水平。聯合農機公司、科研院校及當地的“土專家”,開發(fā)適合盧氏煙區(qū)的農機農具,在節(jié)令要求強、勞動強度大、作業(yè)效率低且費用成本高的環(huán)節(jié),全面組織開展好專業(yè)化機械化作業(yè),切實提高烤煙生產綜合機械化作業(yè)率。四是加強煙基配套建設。依托行業(yè)項目建設資金和鄉(xiāng)村振興項目,突出田、水、路和機綜合配套,并因地制宜輔以其他類型項目建設;根據當地自然資源特點、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煙田利用及配套設施現狀,進行科學規(guī)劃布局。
4 結語
根據煙區(qū)特點以及種植主體現狀,為實現煙葉生產的可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提高煙葉種植效益,需以機械化發(fā)展推動減工降本為突破口,優(yōu)化結構布局,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注重適度規(guī)模發(fā)展,培養(yǎng)新型職業(yè)種植主體隊伍,探索節(jié)能增效的新種植模式。同時,要認識到提高煙葉種植主體結構與技術水平任重道遠,需進一步塑造種植主體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推動盧氏煙葉產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
綜上,本文以盧氏縣煙葉種植主體為研究對象,對567戶種植主體在種煙情況、收入、年齡結構、文化程度、種植規(guī)模和勞動力滿足程度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該煙區(qū)需重點關注種植主體整體文化水平、種煙收益、受自然災害影響、經濟作物與煙爭地等問題。因此,提出建立職業(yè)種植主體培育、完善烤煙種植服務體系以及探索煙地綜合利用等有針對性的措施,以提高該地種植主體的生產積極性與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 尹剛華,楊興,望運喜,等. 湖北省新型高素質煙草種植主體的培育模式:以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為例[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24,35(17):118-121.
[2] 曾超,王東旭,趙明陽,等. 鄧州煙區(qū)烤煙生產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23,51(9):236-240,243.
[3] 潘周云,岳秀娟,田景先. 岑鞏縣職業(yè)煙農隊伍現狀及發(fā)展建議[J]. 農技服務,2023,40(6):112-114.
[4] 楊波,尹慧,熊瑩,等. 新形勢下新型煙葉生產主體培育的對策研究[J]. 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4(11):118-120.
[5] 李光雷,陳風雷,李家俊,等. 關于新形勢下新型煙葉經營主體培育的思考[J]. 中國煙草學報,2019,25(4):118-123.
[6] 李正祥,凌軍,李一源. 云南省職業(yè)煙農培育的實踐與思考[J]. 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6):35-39.
[7] 黃維知,郭珈辛,趙俊杰,等. 山地煙區(qū)煙農隊伍穩(wěn)定機制探索與實踐[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43(36):337-341,368.
[8] 張喜峰,鄭敏,王靜. 隴縣煙區(qū)煙農狀況與職業(yè)煙農隊伍建設對策[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9,47(12):258-260,263.
[9] 顧勇,蔣勝,夏春,等. 瀘州煙區(qū)煙農隊伍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對策措施[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40(24):12319-12320,12324.
[10] 敖飛. 豐都縣煙葉高質量發(fā)展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 安徽農學通報,2023,29(6):63-66.
[11] 劉宇,杜軍,高佳莉,等. 2021年煙農問卷調查分析報告[J]. 安徽農學通報,2023,29(2):49-54.
[12] 孫雷鳴,杜軍,劉宇,等. 全方位發(fā)力助推皖南煙農隊伍建設淺析[J]. 安徽農學通報,2023,29(1):70-71,82.
[13] 馬國勝,徐向明,尤偉忠,等. 城鄉(xiāng)一體化背景下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育的蘇南模式創(chuàng)新與實踐[J]. 江蘇教育,2019(52):30-33.
[14] 趙永偉,王志軍,常劍波,等. 三門峽市煙農星級評定管理現狀與建議[J]. 中南農業(yè)科技,2023(2):73-75,79.
[15] 李凝瑞,饒志堅. 昆明市煙農專業(yè)合作社發(fā)展問題及對策[J]. 安徽農學通報,2018,24(23):8,32.
(責任編輯:楊歡)
基金項目 三門峽市煙草公司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SYGLCX2023016)。
作者簡介 張蒙蒙(1997—),男,河南上蔡人,碩士,助理農藝師,從事煙草栽培生理研究。
通信作者 李昱霖(1997—),男,河南許昌人,碩士,助理農藝師,從事煙葉生產工作。
收稿日期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