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火車上的他們,一站一站地把我安全地送上了一列又一列的綠皮火車。
一站一站地交接,一站一站地傳遞——
這是愛的接替,更是愛的傳承啊!
12歲時,我就坐上了火車出遠門,那是一列綠皮火車。
那時,畢業(yè)于井岡山下永新縣城小學的我,非常思念將我?guī)Т蟮哪棠?。而遠在1 000多公里之外,同樣思念我的奶奶鬧著要回永新。在河南工作的姑姑沒辦法,于是與我父母商量,把我接到她那里讀初中。父親小時候家貧,12歲就被爺爺送去一家店鋪當伙計,早早就在社會中打拼。父親覺得這是一個鍛煉我的好機會,便向我提出:“你去河南可以,但沒有人送,你需要一個人去?!?/p>
由于思念奶奶心切,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當時,永新沒有火車站,要到百里之外的分宜才能坐火車。父親幫我買好去分宜的客車票后,我便單槍匹馬地帶上姑姑多年沒吃過的永新特產(chǎn)——橙皮、醬姜、油炸泥鰍啟程了。
客車到了分宜,我便到火車站售票處買了一張直達河南焦作的通票。正當我往候車室走去的時候,一個穿著鐵路制服的阿姨走向了我。那不是剛才售票的阿姨嗎?
阿姨走近后問我:“小朋友,只有你一個人出門嗎?”也許她是看見我踮起腳尖攀在售票窗口買火車票,所以注意到我了。
我低著頭不看阿姨,只從喉嚨深處應了一聲:“唔。”
阿姨笑了笑,說道:“去河南要轉(zhuǎn)幾趟火車,你年紀這么小,知道怎么轉(zhuǎn)車嗎?”
“還要轉(zhuǎn)車?”我看著橫架于鐵軌之上的天橋,有點兒害怕,也有點兒不知所措。
阿姨突然什么話也沒說就走了。
我更加茫然和惶恐起來。
時鐘指向了上車時間,我匆忙擠入上車的人流。
阿姨不知什么時候來到我身邊,從我肩上拿過我那個裝滿家鄉(xiāng)特產(chǎn)的帆布袋,對我說道:“小朋友,我送你吧?!?/p>
在阿姨的幫助下,我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來,不一會兒,她將一個女列車員領了過來,指著我交待道:“這個小朋友就交給你了,千萬不要弄丟了?!?/p>
女列車員笑了笑,早有準備似的把一個大學生模樣的姐姐領到我面前,親切地說道:“小朋友,到武漢你要轉(zhuǎn)第一次車,這個姐姐會照顧你的?!闭f罷,阿姨和女列車員便走開了。阿姨在臨下車時還緊緊地抱了抱我,不舍地對我說:“小朋友,再見。”
我發(fā)現(xiàn)阿姨的眼眶有點兒紅……
我想:綠皮火車站的工作人員為什么這樣親切?。窟@是我人生第一次出遠門,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家庭以外大人對小朋友的那種呵護。
我趕緊趴在車窗上望著不斷朝我揮手的阿姨,我的眼眶也紅了。
我回過頭來,看著朝我微笑的大學生姐姐,心里有著滿滿的安全感。
于是,我在綠皮火車的“哐當哐當”聲中,享受著人生第一次坐火車的快樂。
大學生姐姐被列車長調(diào)換了座位,安排在我身邊坐下后,她向旁邊一群返校的大學生介紹:“這個12歲的小朋友敢一個人出遠門,是不是很厲害?”經(jīng)她這么一說,這群大學生紛紛圍在我身邊噓寒問暖,個個都像親姐姐、親哥哥那樣可親可信。
到了吃晚飯的時候,這群大學生都舍不得買火車上賣的食物,各自掏出從家里帶來的干糧,正當我也準備掏出父親為我準備好的吃食時,大學生姐姐把熱氣騰騰的飯菜端到我面前,說:“小朋友,吃這個。這是我們合伙給你買的?!?/p>
我吃驚地望著這份香噴噴的飯菜,再望著那群大學生手里的干糧,我的眼眶濕潤了。
火車快到武漢了,我馬上需要轉(zhuǎn)車。正當我發(fā)愁時,女列車員帶著一個工人模樣的阿叔走了過來,對一直照顧我的大學生姐姐說:“你的任務完成了,武漢轉(zhuǎn)車的事就交給這個阿叔了?!?阿叔十分熱情地抱起我,對我說道:“走,我?guī)闳マD(zhuǎn)車?!鞭D(zhuǎn)而又向女列車員和大學生姐姐保證道:“這個小朋友交到我手里,你們放心?!?/p>
大學生姐姐臨別時緊緊地摟著我,眼眶噙著淚水,說:“小朋友,再見了。”
就這樣,我跟著阿叔在武漢下了火車,又上了去鄭州的另一列火車。
到鄭州火車站后,我還要轉(zhuǎn)車到新鄉(xiāng),再從新鄉(xiāng)轉(zhuǎn)車到焦作,這才是我這次遠行的目的地。
還要轉(zhuǎn)兩次車,又會是誰來幫我呢?
只見列車長將一個扛著大包小包,懷里還抱著一個孩子的大媽領到我面前。大媽很豪爽,一見面就告訴我,在我到鄭州站后,列車長就接過了護送我的任務,為此還動員了所有乘務員一個車廂一個車廂地找愿意護送我的人,最后終于找到了她這個最理想的接棒人。
大媽快人快語,非常和藹可親,最讓我感動的是,我們到達焦作時天還沒亮,她抱著孩子不但陪我等到天亮,而且因為沒有公交車,不放心我一個人,將我送到了姑姑的工作單位。
在姑姑工作單位的門口,我們要告別了,這次是我主動摟住了大媽。此時,我真想從心底迸發(fā)出一句我對她最真誠的呼喚:媽媽。
就這樣,售票阿姨、列車員、大學生、阿叔、列車長、乘務員、大媽,一站一站地把我安全地送上了一列又一列的綠皮火車。這一路,餓了有人給我買吃的,睡著了有人給我蓋被子,渴了有人給我接水……
一站一站地交接,一站一站地傳遞——
這是愛的接替,更是愛的傳承啊!
時隔多年,我成爺爺了。因為故土難離,兒子便把孫子送回到我身邊。孫子讀完小學正好也是12歲。因為孫子是深圳戶口,需要回深圳讀初中。我正打算親自送他回去時,孫子十分執(zhí)拗地對我說:“爺爺,我要像您當年那樣,自己一個人回去?!?/p>
孫子坐的是動車,幾個小時就到了。他一到家便打來電話,告訴我,他在動車上結(jié)識了許多“爸爸媽媽”和“哥哥姐姐”。就這一句話,我釋然了。雖說兒時的綠皮火車換成了飛速奔馳的動車,但動車在飛奔,時代在前進,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美德也正隨著飛馳的動車在飛速地傳遞,飛速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