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家小型民營企業(yè)工作,同事們都覺得我性格開朗,是個“社?!?。再加上我的工作涉及很多部門,需要跨部門溝通,一來二去,我與很多同事的關系都很不錯。
這幾年企業(yè)效益不好,剛認識一個聊得來的同事,卻不料突然被裁員了。這種情況在近期連續(xù)發(fā)生,同事們人心惶惶,不僅朋友難長久,連能否安穩(wěn)自保都是一個未知數。我的情況比同事們還要嚴重,公司里越熱鬧,我越想找地方躲起來,這和過去的我截然相反。但周圍安靜下來時,我反而不安和煩躁,尤其是入睡變得非常困難,每天都處在糾結和疲乏中。
普洱
普洱,你好!你的來信讓我想起許多同樣在職場中漂泊、尋找歸屬感的人。
首先,讓我們聊聊職場孤獨感。有外國心理學者認為,當個體在工作場所中,所預期得到的人際關系與實際得到的存在過大差距,就會產生職場孤獨感。國內學者毛重琳等人經過研究,將職場孤獨感分為兩種:一種是由于缺乏組織性價值感體驗到的空虛感,稱為存在性孤獨;另一種則是由于人際關系質量較低所導致的員工之間的疏離感,稱為人際性孤獨。過大的工作壓力、消極的人際互動、競爭和恐懼的氛圍、稀缺的職場資源等,都會加劇員工的職場孤獨感。
在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當下,職場環(huán)境變化比翻書還快。像你說的,調崗、裁員就像家常便飯,讓人應接不暇。這種工作不安全感恰恰是職場孤獨感的“好友”,兩者總是形影不離——當你擔心自己的工作隨時可能“飛走”時,你就會更加珍惜與同事之間的每一次交流、每一次合作。但遺憾的是,這種珍惜往往伴隨著一種“過客心態(tài)”,讓你很難真正投入與同事的關系中,因為你知道,這些人可能隨時會成為你生命中的“過客”。到這一步,職場孤獨感就找上門來了。
既然外在的“土壤”如此動蕩,職場人該如何扎下自己的根呢?有心理研究發(fā)現,通過適當的自我關懷,個體即便感受到工作不安全感,也能減少職場孤獨感。
自我關懷的方法有很多。正念練習是經過驗證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正念的核心是看見自己的心智模式,通過自我觀察來關懷與修復自己??梢苑?步來進行:首先,觀察自己的情緒,就像觀察一朵花、一片云。比如,你現在開心嗎?生氣嗎?困惑嗎?其次,體驗自己的情緒,知道自己正在體驗什么樣的情緒,是愉悅的、沮喪的還是憤怒的。這一步的關鍵是不要評判自己,就讓情緒自然地流淌。繼而呵護自己的情緒,這一步真的很重要。比如,你現在有點兒沮喪,不要去責怪自己,而是試著去接納這種情緒,告訴自己:“我現在有點兒難過,這是正常的?!比缓?,你可以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比如聽聽音樂、看看電影或者出去走走。
了解真實的自己,是自我關懷的第一步。而后可以通過其他活動來照顧自己,比如適度的有氧運動;和家人、朋友多聯(lián)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加強職場外的社會支持網絡,或是探索一些你真正喜歡的事兒。當你與真實的自我、真實的生活聯(lián)結多一些,職場所帶來的孤獨感便會少一些。
當外在環(huán)境難以控制,也許唯一能夠帶給我們穩(wěn)定感的就是我們自己。祝你能夠通過自我關懷,在動蕩中也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