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5年3月刊欄目菜品,由原中國名菜譜四川名菜點,傳統(tǒng)川菜錄再編而組成。本期欄目整理的內(nèi)容,來源于原芙蓉餐廳部分菜品。該餐廳設于成都市人民南路,是1958年建立的大型餐廳,餐廳廚師陳志興、白松云等,不但繼承和發(fā)揚了四川的傳統(tǒng)名菜,還創(chuàng)制了如芙蓉肉片、蔥末肝片等新品種,受到顧客的歡迎。本刊在編輯整理該類老川菜之中,發(fā)現(xiàn)做傳統(tǒng)川菜的整理和總結(jié),有太多的感受,各種的困難都涌現(xiàn)出來,菜品的制作尤其突出。老川菜多為舊時的食材原料和工藝技術,現(xiàn)在的餐飲講究的是效益和便捷。因此,約菜尤其困難,一句話;難,難,難。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供稿人加入川菜的整理工作,要真正行動起來。
川菜歷史名菜系列(三)
十九道歷史名菜
◆菜品制作:李 紅 史成俊 汪世容 卓萬明 伍賢林
【雞蒙葵菜(菜心)】
味型:咸鮮味
主料:雞脯肉150克 豬肥肉60克 雞蛋清30克 豬瘦肉150克
輔料:葵菜750克 高湯1000克
調(diào)料:水淀粉10克 精鹽3克 味精2克
制作:
1、雞脯肉上的一層白膜用刀割去,用刀背捶成茸,邊捶邊用刀尖剔盡肉內(nèi)細筋,再用刀剁兩次(使雞脯剁成極細的茸)。豬肥肉用刀剁成細泥如油脂狀。雞蛋清及雞茸倒在碗內(nèi),用竹筷使力向著順時針的方向不間歇地攪打十分鐘,要攪散攪勻,直到把它滴一點在水面上不沉底為止。這時分五次加入清水一兩,邊加邊攪,攪勻后再放入精鹽(一分半)、 水淀粉,再同樣攪勻,而后又加入肥肉泥,繼續(xù)攪勻成稀糊狀。把瘦肉二兩半捶成茸盛入碗內(nèi),用清水四兩調(diào)散待用;
2、葵菜(冬筧菜)淘洗干凈,把菜心(苞)連嫩莖掐下四十朵,再淘洗后用清水泡約五分鐘,撈出再換水洗一次(主要洗凈菜的泥沙雜物)。洗凈后把菜心倒入開水鍋內(nèi),待水重開,菜剛熟,即用漏勺撈入清水內(nèi)冷透。隨即撈出擠干水,抖散,用刀把每根葵菜修成一寸長,使之整齊;擺在盤內(nèi);
3、炒勺放入清水,燒至七成開時(水冒起魚眼睛泡時), 即將盤內(nèi)葵菜逐一用手在稀糊狀的雞茸內(nèi)裹一層雞茸,一朵一朵放入鍋內(nèi)。葵菜放完,水已全開,雞茸則全蒙在菜上。隨即把勺端離火口;
4、將另一炒勺放入高湯燒開,加人精鹽(二分),把調(diào)散的肉茸水一半倒入。用手勺在炒勺攪一轉(zhuǎn),湯面即浮起一層肉沫,即將勺端離火口一半,使勺內(nèi)湯成半開狀;浮沫則逐漸集中,隨用漏勺撇去浮沫。再把勺放回原處,倒入剩下的一半肉茸,開鍋后同樣撇去浮沫。此時湯已變得清徹如白水,即將蒙好的葵菜用漏勺撈入湯內(nèi)煮一下,加味精后倒入碗內(nèi)即成。
注意事項:
雞脯肉和豬瘦肉等均必須剔除筋膜組織部分,肥膘肉等可以使用料理機制茸使用。
特點:
此菜湯色清亮,菜嫩湯鮮,清爽可口。特別適于老年人食用。
【鍋貼雞片】
味型:糖醋茄汁復合味
主料:雞脯肉200克 豬肥膘肉375克
輔料:冬筍53克 蛋清20克 生菜150克 豬油75克 熟火腿末3克
調(diào)料:番茄醬3克 醋3克 糖3克 醬油2克 甜醬3克 香油3克 料酒2克 干淀粉6克 姜2克 蔥白6克
制作:
1、雞脯肉用刀片成長一寸半、寬一寸二分的薄片二十四張(越薄越好)。片好后用姜、蔥段(三錢)、料酒、醬油拌合待用(約一刻鐘)。豬肥膘肉在沸湯鍋內(nèi)煮約一小時(熟透微爛),撈起晾冷,在案板上用刀開成長一寸半、寬一寸二分的長方形肉塊,再把刀放平,片成一分厚的肉片二十四張,并用刀尖把每片的四角及中心輕輕戳一個孔。煮熟的冬筍修整齊后,切成長一寸二分、寬八分、厚半分的片二十四張。瘦火腿先切成細絲,再橫著切成細末。雞蛋清二個與干淀粉用碗調(diào)成蛋清淀粉;
2、將肥膘肉片二十四張平鋪在盤內(nèi),用布帕在熱水中浸濕擰干后將肉片上的油沾干,將蛋清淀粉用一半抹在每個肉片的上面一層。抹好后將片好的筍片逐個粘上,筍片上面放上火腿末。腌碼后的雞片去掉姜蔥,在剩下的一半蛋清淀粉碗內(nèi)拌勻,再伸展開平放在火腿末上;
3、將炒勺在旺火上燒至七分熱,放入豬油一浪使勺內(nèi)薄薄沾上一層油即泌出。將做好的雞片逐個分開,肥肉向下貼在勺內(nèi),貼好后把勺置于微火上,并左右前后移動,以免煎糊。煎約八分鐘,用小鏟子松翻看,肉底呈金黃色時,將肉片化出的油用小鏟子輕輕向雞片的周圍澆淋,使雞片逐漸變成淺黃色至熟。隨后泌出多余的油,再淋上香油(二錢),將勺顛簸一下,即起鍋把雞片堆在盤子的一端;
4、生菜選用菜心及葉尖部分,淘洗干凈,用白糖(二錢)。醋、香油(五分)拌合(生菜不能早拌,早拌要出水), 鑲在盤的另一端;再將番茄醬淋在生菜上面。蔥白(三錢) 切成一寸二分長的段,甜醬用香油(五分)、白糖(五分)拌合調(diào)勻,分別放在盤的中部兩邊即成。
注意事項:
將做好的雞片逐個分開,肥肉向下貼在勺內(nèi),貼好后把勺置于微火上,并左右前后移動,以免煎煳。
特點:
此菜顔色美觀,入口脆嫩香酥,吃時蘸上一些蔥醬,或伴點生菜,更覚清香爽口。
【水煮肉片】
味型:麻辣味
主料:豬里脊肉250克
輔料:白菜(嫩葉)100克 雞蛋清10克
調(diào)料:精鹽1克 干辣椒10克 花椒5克 豆瓣辣醬6克 醬油3克 味精1克 干淀粉3克 胡椒面1克 混合油① 100克 料酒1克 高湯250克
制作:
1、里脊肉放在菜墩上,橫著肉紋用刀切成一寸長、八分寬、半分厚的薄片,抹上精鹽、料酒及蛋清淀粉(把雞蛋清與干淀粉調(diào)勻)同時拌勻?;旌嫌停X)放在勺內(nèi)于旺火上燒沸,將花椒、干辣椒倒入炸成金紅色,撈起剁成碎末, 泌去炸油待用。白菜淘洗干凈,切成比肉片稍大的碎塊。姜去皮,切成二分見方的薄片。蔥白切成八分長的段;
2、炸辣椒、花椒的混合油一兩二錢放在勺內(nèi)于旺火上燒至剛冒煙時, 將豆瓣辣醬放入炒酥,依次迅速地放入白菜、蔥、姜、高湯、醬油、胡椒面、味精,用手勺稍一攪轉(zhuǎn),即用手將肉片抖散放入,隨即用手勺攪動讓它散開,煮約三分鐘便熟,起鍋裝在碗中;將剁碎的油炸干辣椒、花椒末刀口辣椒②撒在上面。再用原勺將混合油(約四錢)燒沸淋于面上,它的作用是:用沸油把干辣椒、花椒末、肉片再炸一下,使之有更濃的麻辣味。
注意事項:
① 混合油:用豬油與植物油各小混合而成。②刀口辣椒:干辣椒、干花椒油炸后剁細而成。
特點:
此菜依據(jù)盛行于川南一帶的水煮牛肉的制法,改用豬肉為原料。色深味厚,香味濃烈,肉片鮮嫩,突出川味麻辣燙嫩的特點。肉片下鍋不是直接用油炒,而是用湯煮出來的,故名水煮。在菜肴中別具一種風格。
【蟲草鴨子】
味型:咸鮮味
主料:肥鴨一只
輔料:蟲草①8根
調(diào)料:姜7克 料酒3克 蔥白2克 精鹽2克 高湯1250克
制作:
1、活肥鴨一只(宰后三斤左右)宰殺后放凈血,退毛,去掉舌、掌(另作他用);從鴨的背面頸部上順割一刀,去其鴨膆;再在鴨的背面尾部橫割一刀,去五臟。而后用水 清洗干凈,下入煮鍋內(nèi)緊一下皮,并用鐵抓子把鴨抓住,在開水里面連續(xù)提兩三次,使血腥水隨著開水淘盡,撈起后齊咀角切去鴨咀,將翅膀翻向背上盤起。蟲草用溫水三斤泡一刻鐘, 用手輕輕搓洗去其泥沙雜質(zhì)后撈出;
2、筷子一根把一端削成尖頭約三分長、粗約一分的竹簽。將鴨腹部向上放好,竹簽斜起從鴨腹部上戳成一個一個的孔(深度約三分)。將蟲草頭部(粗的一端)一個個地插入鴨腹戳好的孔內(nèi),尾部露在外面。插好后將鴨腹部向下裝入蒸碗內(nèi),加入料酒、姜蔥、高湯,用皮筋紙蓋緊碗口,上籠屜用旺火蒸三小時至骨松翅裂為度。蒸好后把鴨子腹部向上擺入另一大碗內(nèi),去掉姜蔥不要,加入少許精鹽將原湯注入即成。
注意事項:
① 蟲草即冬蟲夏草,是一種菌類。寄生于上中螻蛄等死體上,冬天時發(fā)生菌絲,至夏則菌長成,蟲體腐爛,為其養(yǎng)料。菌長四、五寸,無傘,下粗上細, 黑褐色,是一種中藥材,藥性滋補,較名貴。產(chǎn)于四川松潘一帶。
特點:
蟲草系一種名貴藥材,是作為滋補營養(yǎng)品而用在蒸鴨、 燉鴨中的。
【子母會】
味型:咸鮮味
主料:鴿子三只(約1250克)
輔料:鴿蛋十二個
調(diào)料:姜(去皮)10克 料酒15克 蔥白15克 醬油15克 精鹽5克 干淀粉15克 花椒十粒 水淀粉15克 味精2克 高湯125克 胡椒面1克 豬油一 斤(約耗100克 )
制作:
1、鴿子三只宰殺后去血退毛,從背脊上順著割開,挖去五臟,去掉足爪;清洗干凈后,用手將精鹽、醬油、料酒等在鴿子的全身內(nèi)外抹勻,然后將鴿的兩翅翻向鴿背盤起。在炒勻內(nèi)放入豬油置于旺火上燒至七、八成油溫,將鴿子炸五分鐘撈起,用蒸碗裝好,加入姜、蔥白、花椒、高湯等佐料;
2、將鴿蛋連殼在籠屜上蒸熟,約一刻鐘取出,用清水稍浸,即逐個剝?nèi)ネ鈿?,放在干淀粉上滾動,使鴿蛋上都裹上一層淀粉。再將炸鴿子的原油倒入炒勺中,放在旺火上燒至五成油溫,把鴿蛋順鍋邊投入,用手勻慢慢撥動,炸約五分鐘,至鴿蛋見黃色即撈起待用;
3、鴿子蒸好后,去掉碗口的皮筋紙及姜、蔥、花椒不用, 取出鴿子擺在盤內(nèi),下面兩只,上面一只;再將炸好的鴿蛋在鴿子的周圍。隨后把蒸鴿子的原汁湯泌在炒勺里,加入胡椒面、味精,開鍋后用水淀粉勾芡。淋于鴿子及鴿蛋上即成 。
注意事項:
上籠蒸制時須用一種有拉力的皮筋紙蒙緊碗口,在籠屜上蒸約兩小時半(根據(jù)鴿的老嫩增減蒸的時間,以骨松翅裂為度);
特點:
鴿肉鮮香,鴿蛋軟嫩,清淡而富滋補。最宜秋冬季節(jié)食用。因鴿與蛋同配一菜,故名子母會。
【八寶糯米雞】
味型:椒鹽味
主料:仔母雞一只(約1500克)
輔料:熟火腿35克 苡仁10克 芡實10克蓮米15克 鮮豌豆仁125克 雞蛋清10克 糯米100克 水發(fā)香菌35克
調(diào)料:香油15克 精鹽2克 金鉤15克 醬油35克 椒鹽面①10克 干淀粉25克 植物油二斤(約耗100克)
制作:
1、仔母雞一只宰殺后放盡血,褪毛,去掉腳。從雞背頸部上面,順割約三寸長的口,用手挖去雞膆,仰放在菜墩上,用刀從殺口處將雞頸骨割斷;再從雞背頸刀口處將頸脛骨拉出。然后將雞立放在菜墩上,用手將雞皮肉略為用力向外翻,并向下褪,雞骨架就逐漸露出。雞翅膀與胸腔骨相連的筋用刀割斷,隨即順著雞的肉骨周圍相連地方慢慢往下剮, 邊褪邊剮,直到雞的尾部,把雞的骨架內(nèi)臟取出。再用刀尖撥開雞的兩腿棒子骨,使棒子骨露出一點,兩手用力將雞腿肉往下一按,棒子骨就全部露出,用刀剔下。此時雞除頭部、兩翅外骨頭都已剔下(剔剮過程中,注意保持肉皮完整無破損)。再將雞皮面翻出來,在清水中洗干浮,瀝干水分;
2、鮮豌豆仁用沸水煮熟去殼,漂在清水中,保持綠色。糯米淘洗后在沸水鍋內(nèi)煮透,以尚未成飯、米無硬心為度。蓮米(退衣去心)苡仁和芡實淘洗后用開水泡漲,裝在碗內(nèi),加清水淹沒,上籠蒸爛。金鉤用沸湯泡漲,與香菌、火腿切成如豌豆大小的丁。然后將鮮豌豆仁、糯米、蓮米、苡仁、芡實、金鉤、香菌和火腿加入精鹽拌勻,從雞頸部開口處裝入腹內(nèi)。裝好后用削細的竹簽(約五寸長)像縫補衣似的 將雞頸部開口處鎖住(從外面看如同一只有骨的雞),放入沸湯鍋內(nèi)煮十分鐘撈出,將雞翅翻在背上盤起,雞頭仰翻在翅的下面壓住。再裝入大蒸碗內(nèi),雞背向上,不加水上籠干蒸;蒸約兩小時,以用竹筷能將雞翅戳破為適合。然后把它翻入盤內(nèi),用干布帕將雞身的水氣沾干,全身抹上醬油;再將蛋清加干淀粉攪打成蛋清淀粉抹上;
3、大炒勺內(nèi)放入植物油,在旺火上燒至八分沸時,即將雞順著鍋邊放入,腹部向上(向下容易炸糊)炸五分鐘。 炸時用手勺將雞不斷撥動,并將沸油往雞腹上不斷澆淋,待雞身炸成金黃色時,泌去炸油,淋人香油起鍋。隨后用刀將腹部輕輕劃成象眼塊,以將皮劃斷為度,不可深及肉內(nèi)。上盤時抽掉頸部竹簽,隨同椒鹽二碟上席。
注意事項:
① 椒鹽是鹽和花椒面排合而成,配比是1: 2。
特點:
此雞顔色金黃光亮,大方美觀,皮酥肉嫩,釀餡鮮香, 風味特佳。
【鍋貼豆腐】
味型:糖醋味
主料:石膏豆腐200克 豬肥膘肉375克
輔料:生菜100克 雞蛋3只
調(diào)料:精鹽2克 干淀粉20克 味精2克 番茄醬30克 面粉2克 熟瘦火腿15克 豬油100克 香油15克 醋15克 白糖15克
制作:
1、豬肥膘肉在湯鍋內(nèi)煮八分熟,撈出晾冷,切成一寸二分長、一寸寬、一分厚的片二十四片,用刀尖在每片的四角及中心輕輕劃穿(這樣貼時肉片才不會卷起)。生豆腐裝入絲漏內(nèi)攪散,濾去渣,取豆腐汁裝人碗內(nèi)。雞蛋清(二個) 用竹筷在八寸盤內(nèi)用力向著一個方向快速攪打,攪打至全部變?yōu)檠┌壮蓤F的細泡,將筷子一只插人細泡內(nèi)不倒時為止。 把精鹽、干淀粉(二錢)。面粉、味精和雞蛋泡都加入豆腐汁的碗內(nèi),攪勻后再加入豬油(四錢)攪勻,成為豆腐糝。用雞蛋清一個與干淀粉二錢調(diào)成蛋清淀粉;
2、熟肥豬肉片二十四片分開攤在盤內(nèi),用擰干熱布帕把油沾干,將每個肉片上抹上一層蛋清淀粉,再用小湯匙將豆腐糝會在上面平攤約三分厚(四邊稍薄,貼時才不會流)。雞蛋黃(三個)攪散,倒入豬油抹過的炒勺內(nèi)(用豬油很少,使蛋不巴鍋即可),于旺火上攤成蛋皮。蛋皮及瘦火腿 先各切成細絲,再切成細末,按在好的豆腐糝上,每片放上火腿及蛋皮末各半。然后在盤內(nèi)擺好,上籠屜蒸約五分鐘即熟,取出;
3、炒勺放在旺火上燒至七分熱,倒入豬油,將勺轉(zhuǎn)動, 使勻內(nèi)粘上一層油,即空去油。隨將蒸好的豆腐(肥肉片向下)逐個貼在勺內(nèi),約煎八分鐘。煎時將勺左右前后移動,以免煳鍋。煎至肉底呈現(xiàn)金黃色、豆腐成淺黃色時,淋入香油(二分),將炒勺顛簸一下即起鍋;把有火腿末的一面向上堆在盤的一端。將淘洗干凈的生菜掐葉去根(長約一寸二分),用糖、醋、香油拌合好后放在盤的另一端;然后將番茄醬淋在生菜面上即成。
注意事項:
將蒸好的豆腐(肥肉片向下)逐個貼在勺內(nèi),約煎八分鐘。煎時將勺左右前后移動,以免煳鍋。
特點:
此菜在淺黃色豆腐上微微透出火腿和蛋黃皮的紅黃兩色,以綠色生菜,色調(diào)美觀,食之松脆香嫩,清爽可口。
【鹽白菜冬筍】
味型:咸鮮味
主料:冬筍750克
輔料:鹽白菜①65克
調(diào)料:精鹽2克 味精2克 料酒5克 雞湯300克 雞油33克 豬油300克(耗75克) 水淀粉5克
制作:
1、冬筍選用尖細、根小、身短、俗名“鷹嘴子”的為原料,削去筍根約五分長(老的)不用。以左手中、食指及大拇指 捏著去根的冬筍,筍根向上、筍尖向下抵著菜墩,右手持刀從根部起用刀尖順著筍由上而下直劃一刀,約一分深(以把筍殼劃穿為度),到距筍尖約五分長時即用力將刀向右一拐按住筍殼,左手將筍向左一扭,全部筍殼即順力脫下。再用刀修去筍衣,使之光潔。筍根處若有頂?shù)兜牡胤?,可再去掉一些(保持嫩度)。然后切成一寸二分長、六分寬、一分厚的薄片;
2、炒勺放在旺火上,放入豬油燒至七分熱,將冬筍倒入,用手勺翻攪,稍煸一下,即將豬油泌去,將筍裝入盤中。鹽白菜將水擠干,去掉花椒,用刀切成細末,用原豬油同樣在勺內(nèi)炒一下;隨即將盤中的筍子倒人,再加入雞湯、料酒、精鹽、味精,用手勺攪勻,燒約三分鐘,即用水淀粉勾芡。然后順著鍋淋下雞油,起鍋即成。
注意事項:
① 鹽白菜為四川民間冬季家常川菜,其作法是:卷心白菜一斤洗凈,從當中劈成兩半,再劃成兩瓣,晾干水分。待白菜幫柔軟時,用精鹽(三錢二分) 在菜身抹透,再把花椒四十粒在手中揉搓出香味后,撒在菜心中。然后用一塊干凈青石把白菜壓住漬起。五天之后,白菜有一種香味出來,即成鹽白菜,可以涼拌、燒湯等用。
特點:
冬筍為冬季時菜之一,吃法很多,如加金鉤、宣腿、醬燒都可。與鹽白菜同燒,鮮嫩中更透出一種鹽白菜的芳香,別有風味。
【黃燜大魚頭①】
味型:咸鮮味
主料:魚頭一個(約2500克)
輔料:大蒜(去皮蒸耙)250克 豬肥膘肉250克 白菌菰100克 雞足鴨掌四對
調(diào)料:料酒30克 金鉤30克 蔥白100克 純雞湯2000克 姜(去皮拍松)20克 冰糖(砸碎)30克 醬油100克 深色醬油15克 豬油500克 (耗150克)
制作:
1、大鰱魚頭一個挖去腮,去掉牙板骨,在水中清洗干凈,對準魚口從腦頂骨逢中砍開,不要砍斷。雞足鴨掌洗干凈,在開水鍋內(nèi)緊一下,去掉粗皮。白菌菰用清水泡半小時,待菌已開始漲,用手刮洗去泥沙,再在沸水鍋內(nèi)煮約十分鐘,使菌發(fā)至全透;大的用刀對剖成兩瓣。豬肥膘肉切成一寸長、三分寬厚的條;
2、豬油放入大炒勻內(nèi)置于旺火上燒至七分熱,即將魚頭放入稍炸,并烹入料酒,炸至略呈微黃色時撈出;泌去豬油,留一、二兩在勺內(nèi),將豬肥膘肉及雞鴨足、料酒、蔥姜放入炒一下,即加入雞湯,開鍋后撇去浮沫;
3、用頭號不銹鋼鍋一個,鍋底墊上竹篾算,先將炒過的雞鴨足在勺中撈出放于篾算上墊好,再將勺內(nèi)魚頭及豬肥膘肉、雞湯等全部倒入鍋內(nèi),再加入醬油、深色醬油、金鉤、菌菰等。然后將鍋移于微火上慢慢將魚頭燒熟(約三十分鐘),即用筷子將魚肉輕輕撥下,至雞湯已經(jīng)燒到減少三分之二時即去掉姜蔥、豬肥膘肉、雞鴨足等不用,再加入冰糖和蒸好的大蒜,燒至冰糖熔化、湯已濃縮成汁,即盛入大盤內(nèi)。
注意事項:
① 鰱魚:這里實際上是指鲇魚,而不是一般池塘養(yǎng)的鰱魚,但四川人(拼音發(fā)音上)習慣上稱鲇魚為鰱魚、這種魚無魚鱗,多涎液,身圓口大而頭平扁,刺少肉嫩,頗為鮮美 。
特點:
鰱魚肉以細嫩著稱,尤以頭部為最好。朵用此種久燒慢燉的家常做法,不僅汁稠色亮,味更鮮美。
【辣子雞丁】
味型:泡椒味
主料:雞脯肉310克
輔料:雞蛋清1只
調(diào)料:泡紅辣椒16克 干淀粉12克 蔥白10克 醋1克 精鹽1克 姜6克 蒜6克 料酒6克 醬油10克 高湯140克 水淀粉2克 味精1克 豬油90克
制作:
1、將雞脯肉用刀把上面的一層薄皮片去,再在菜墩上用刀尖(音沾,即在肉上用刀尖不規(guī)則地輕輕戳,但不要戳穿)過,使雞肉容易人味。然后切成四分寬厚的條,再橫著肉紋路切成四分見方的丁。用雞蛋清將干淀粉在碗內(nèi)調(diào)成蛋清淀粉,加精鹽(一分)、料酒(六分)倒入雞丁拌合;姜蒜去皮切成三分見方的薄片,蔥白用刀斜切成六分長的段,用碗裝好,加入料酒(六分)、醬油、高湯、水淀粉等 佐料備用;
3、炒勺放在旺火上,將豬油倒入,燒至七成油溫時,即將雞丁放入,用手勺撥散:隨即加入剁細的泡辣椒,急速翻炒幾下,使雞丁全見辣椒紅色。隨將備好的姜蔥蒜用手勺撥入勺內(nèi),攪轉(zhuǎn)后即將碗內(nèi)的佐料倒下,再一翻攪即起鍋,離鍋時滴醋少許(約一分)即成。
注意事項:
雞脯肉在菜墩上要用刀尖(音沾,即在肉上用刀尖不規(guī)則地輕輕戳,但不要戳穿)過,使雞肉容易人味。
特點:
此菜顔色紅亮,質(zhì)地細嫩,味鮮而不太辣,有強烈的泡辣椒香味。
【玫瑰鍋炸】
味型:香甜味
主料:雞蛋二個 面粉100克
輔料:干淀粉75克
調(diào)料:白糖125克 蜜玫瑰7克 植物油500克(約耗75克)
制作:
1、將雞蛋打破去殼倒入大碗中,加面粉、干淀粉(三錢①)和清水一兩,用力攪拌均勻,使之沒有面粉疙瘩后,再慢慢傾入清水三兩,邊傾邊攪,攪成稀糊狀的雞蛋面糊;
2、把勺放在微火上,放入三兩清水,燒開后將雞蛋面糊慢慢傾入勺中,邊傾邊速用手勺攪拌,要攪勻,至濃縮而不沾鍋時,倒入抹好油的平盤上,攤成四分厚的餅,晾涼凝固(夏天放入冰箱則凝固較快)。然后切成一寸二分長、寬厚四分的長條形,滾上干淀粉。再用旺火將油勺中的植物油燒五成油溫,既把它倒入炸五秒鐘撈出,如有條塊餅連,應掰開,待油溫再達五成,復倒入油勺中炸十秒鐘,至呈金黃色時撈出,濾盡油,即成炸好的鍋炸;
3、用干凈炒勺放在微火上,放入清水二兩燒沸,再加入白糖、蜜玫瑰,隨即攪拌,并應隨水分的蒸發(fā)逐漸增加攪拌的速度。至糖汁全面冒大汽泡如魚眼狀時將炒勺端起,把鍋炸放入,翻攪顛簸,使玫瑰糖汁都蘸在上面即成。
注意事項:
① 舊時計量換算方法一錢等于5克。
特點:
此菜系甜菜,色呈金黃,外酥內(nèi)嫩,香甜可口。
【鍋巴肉片】
味型:荔枝味
主料:豬腰柳肉300克
輔料:大米鍋巴125克 水發(fā)青菌20克 水發(fā)玉蘭片100克
調(diào)料:蔥白25克 姜6克 蒜5克 豬油50克 醬油15克 高湯190克 醋20克 白糖18克 精鹽1克 水淀粉20克 植物油750克(耗90克)
制作:
1、腰柳肉(背脊下面近豬腰處的肉)用刀片去白筋, 橫著肉紋切成長一寸半、寬八分的薄片(愈薄愈好);用水淀粉(一錢)、料酒(一錢)、精鹽(一分)在碗內(nèi)把肉片攪勻。 玉蘭片、青菌用刀片成長一寸二分、寬八分的薄片。姜蒜去皮,切成三分見方、半分厚的片。蔥白用刀斜切成六分長的段。高湯、白糖、醋、料酒(二錢二分)、水淀粉(三錢三分)、 醬油。味精等佐料在碗內(nèi)調(diào)好;
2、豬油放入炒勺內(nèi)在旺火上燒至六成油溫,將肉片倒入撥散,即加入姜蔥、蒜片及玉蘭片、青菌等,翻攪一下,隨將碗內(nèi)調(diào)好的佐料倒入,用手勺攪勻即炒成有湯的肉片。盛入碗內(nèi)待用;
3、鍋巴取干透不厚不煳的,用手掰成長寬約兩寸的塊。植物油放入勺內(nèi),在旺火上燒八成油溫,將鍋巴倒入,炸至在油面浮起,呈金黃色時,撈入盤中。盤底留八成油溫的熱油約六錢(淋肉片時發(fā)出聲音才大),然后將炒好的有湯肉片同時端出,待鍋巴在桌上放定后,始將肉片往鍋巴上淋下,這時,“嘩嚓”一聲,盤中立即噴起一種濃烈的糖醋香味。
注意事項:
鍋巴炸至在油面浮起,呈金黃色時,撈入盤中。盤底留八成油溫的熱油約六錢(淋肉片時發(fā)出聲音才大)。
特點:
此菜肉片鮮嫩,鍋巴酥脆,味甜酸而香,趁熱取食,其味尤美。因淋肉片時,要在堂面上發(fā)出響聲,故又名“堂響肉片”。
【粘糖羊尾】
味型:甜味
主料:凈肥豬肉400克 輔料:干淀粉65克 雞蛋二只
調(diào)料:熟芝麻(研末)6克 植物油750克(約耗65克) 白糖190克
制作:
1、選豬肋條上的凈肥膘肉一方,在開水鍋內(nèi)煮約一小時左右(肉熟透微爛),撈起晾冷,用刀在菜墩上切成長一寸三分、寬厚各三分的肉條。把雞蛋(連蛋黃)一起與干淀粉調(diào)成全蛋糊,把切好后的肉條在沸水內(nèi)煮熱,用擰干的熱布帕將肉條水分沾干,在碗內(nèi)與蛋糊拌合抄勻,使肉條都裹上一層蛋糊;
2、植物油倒入炒勻內(nèi)置于旺火上燒七成油溫,即將裹好蛋糊的肉條逐個放入油內(nèi)炸,并用手勺攪動,炸成金黃色時撈出;
3、另用無油的干凈炒勺放入清水一兩在旺火上燒開。把白糖放入用小鏟不斷攪炒,待水分逐漸蒸發(fā)、糖汁冒起大氣泡時,即將炸好的肉條倒入,用小鏟不斷翻炒,同時加入熟芝麻細末,再翻炒顛簸兩下。若火過旺,可將炒鍋移開火口,以免糖煳。此時糖汁芝麻已粘滿肉條,即起鍋。
注意事項:
凈肥膘肉一方,在開水鍋內(nèi)煮約一小時左右(肉熟透微爛),撈起晾冷后才能切胚料條。
特點:
此菜系甜菜,色呈金黃,外酥內(nèi)嫩,油而不膩,香甜可口 。
【芙蓉肉片(根據(jù)芙蓉餐廳①制作經(jīng)驗整理)】
味型:咸甜味
主料:豬肉250克
輔料:雞蛋清3只 面包粉20克
調(diào)料:干淀粉50克 濕淀粉5克 味精2克 胡椒面2克 料酒25克 精鹽3克 姜10克 蔥15克 蒜10克 醬油25克醋10克 白糖15克 豬油250克(耗100克) 高湯100克
制作:
1、雞蛋清一個與冷高湯(六錢)同放一碗中,用竹筷攪打均勻,上籠蒸熟為白芙蓉,愈嫩愈好(如蒸過火成蜂窩裝即老了)。另將雞蛋清二個加干淀粉和成蛋清淀粉。蔥、姜、蒜均切成一分半的丁;
2、豬肉選用夾心肉半斤(即前腿貼著扇形骨的肉,肉質(zhì)無橫順之分,最嫩),原有厚度約八分,先切成一寸二分寬的塊,再橫著切成半分厚的片,即成為一寸二分長、八分寬、半分厚的薄片,共切三十片。將肉片放入碗中,加胡椒面、精鹽、味精(一分)、料酒(二錢)一同拌勻漬十分鐘,使之入味。然后將蛋清淀粉倒人翻攪勻和,使全部蘸裹在肉片上;
3、將勺用旺火燒熱,使全勺溫度均勻,放入豬油(一兩),即端離火口,左右上下轉(zhuǎn)動使油均勻涂于勺內(nèi)(以免貼肉片時焦煳粘勺)。然后將肉片伸展開,在其一面蘸上面包粉 (將面包揉搓成為粉)貼于勺上。待全部貼好后持勺于旺火上左右來回移動烘烤,注意使受熱面均勻,不要烤煳。約烤一分鐘,肉片著勺面呈金黃色、能隨勺活動起來時,即將另勺燒至冒大煙的豬油約四兩(要先準備好)倒入,并把勺端起來擺動一下,讓油淌到貼在鍋邊的肉片上約二秒鐘(經(jīng)沸油浪后,未著勺的一面肉,由半熟而燙熟,吃起來更嫩),泌去油,擺入盤中;
4、用旺火將勺燒至冒煙,放入豬油(一兩半),加蔥、姜、蒜丁炒二秒鐘,烹入料酒(三錢),隨即放入免好的醬油、醋。白糖、濕淀粉、味精(一分)、高湯(一兩四錢), 再用手勺推攪幾下,燒沸后淋在盤中肉片上。然后將白芙蓉從籠中取出,用羹匙分五下合在淋好汁的肉片上即成。
注意事項:
① 芙蓉餐廳設于成都市人民南路,是1958年建立的大型餐廳,餐廳廚師陳志興、白松云等除繼承和發(fā)揚了四川的傳統(tǒng)名菜外,還創(chuàng)制了一些新品種,如芙蓉肉片、蔥末肝片等,受到顧客的歡迎。
特點:
此菜顔色黃白鮮明,味咸甜,香酥嫩脆,別具風味。
【菠餃銀肺】
味型:咸鮮味
主料:豬肺一副(約1000克)
輔料:菠菜1000克 面粉125克 豬肉(肥瘦)125克 熟火腿30克 水發(fā)口蘑30克 熟雞皮30克
調(diào)料:精鹽6克 醬油7克 高湯1100克 料酒25克 蔥白15克 姜(去皮拍松)10克 豬油100克 雞油5克 味精2克 香油5克 胡椒面2克
制作:
1、選擇較白凈無破洞的豬肺(可先吹氣,看是否有漏氣的地方)一副,用繩將肺把子拴住、肺葉向下掛起,用大鐵壺盛清水(有自來水的就用自來水龍頭)慢慢由肺上端管口灌入沖洗;待肺內(nèi)水滿膨漲,即用雙手輕輕捧起肺葉向上傾倒一次血水。灌時若遇血塊阻塞停滯,可用一比肺管口略細、長約四寸的竹管插入肺管內(nèi)用口吹氣,使之暢通再灌(但不能吹氣過久過大,不然肺易破裂,裂口后就不能洗白了)。 這樣反復灌洗,到肺內(nèi)紅色血水全部隨水漫出,豬肺全部變?yōu)榘咨珵橹埂_洗凈后,把肺葉向上肺管向下用竹管箕裝起,將水瀝干。再照原來方法把肺掛起,瀝干凈水,入沸水鍋中煮熟,切成長一寸二分、寬一寸、厚半分的片;
2、豬肉去筋在菜墩上用刀剁成細泥,加入香油、精鹽 (三分),冷高湯(約一兩)在碗內(nèi)拌合成?;鹜取㈦u皮切成一寸二分長、八分寬的片待用;
3、菠菜淘洗干凈,去徑留葉,在木勺內(nèi)用手搓揉成菜泥,用紗布包好擠出綠色菜汁,和入干面粉內(nèi)拌勻(汁不夠時可略加清水),用力揉成面團;再平均揪成二十四個小面劑,用小面棍搟成圓形面皮。把拌好的分攤在餃子皮上,對折包成半月形,邊用手捏成細摺。然后用清水把餃子煮好,端離火口,用時再撈出;
4、豬油放在炒勺內(nèi),于旺火上燒五成油溫,放入姜、蔥白。料酒和高湯(二斤);開鍋后用漏勺將姜蔥撈出不用,放入精鹽(一錢)、胡椒面、味精,同時撈起水鍋內(nèi)的水餃倒入湯鍋內(nèi),再加入口蘑、火腿、雞皮、白肺片,至湯再開后 淋入雞油倒入大菜盤內(nèi)即成。
注意事項:
“菠餃”在川菜中應用很廣,如“菠餃海參”、“菠餃魷魚”等等,均可如法庖制。
特點:
此菜用料平常,但烹制精細,不僅湯內(nèi)餃子碧綠,肺片銀白相間,顏色美觀,而且菜的質(zhì)地亦非常細嫩鮮美。
【蔥末泡椒肝片】
味型:咸鮮味
主料:細沙豬肝200克
輔料:蔥白末100克
調(diào)料:豬油125克 醬油25克 深色醬油10克 泡椒醋6克 白糖6克 胡椒面1克 味精1克 濕淀粉15克 料酒10克 高湯50克
制作:
1、將豬肝橫切成薄片,愈薄愈好,片張宜大;加醬油拌勻,漬半分鐘,再放入濕淀粉(二錢)混和均勻;
2、將凈勺在旺火上燒至冒大青煙,端離火口,將植物油入鍋浪一下倒出。再將豬油放入,重將勺置于旺火上,燒至冒大煙時,把肝片放入勺中心,約經(jīng)三、四秒鐘,用手勺前后左右迅速輕輕推動,并翻動數(shù)下,再推至勺邊,將勺斜放。隨即加入蔥末,大火炒幾秒鐘。烹入臨時兌好的醋、白糖、胡椒面、味精、濕淀粉(一錢)、料酒、高湯等調(diào)料。到滋汁燒沸時,推下肝片,翻炒兩下,放入深色醬油,即將勺端起順簸幾下,使調(diào)味均勻,火候一致即成。
注意事項:
(滋汁要現(xiàn)兌制如果兌汁過早,各種調(diào)料的味道易混合,不易分出各種不同的滋味)根據(jù)芙蓉餐廳①制作經(jīng)驗整理。
特點:
此菜肝片鮮嫩,味濃厚而回味略甜,顔色紅亮。
【香菇金鉤玉筍】
味型:咸鮮味
主料:玉筍①1000克
輔料:金鉤15克
調(diào)料:精鹽3克 料酒66克 味精2克 雞油15克 水淀粉10克 高湯200克 豬油300克(耗65克)
制作:
1、玉筍剝?nèi)スS衣,去凈須,每穗切成兩半。香菇去根發(fā)透添入雞湯入籠蒸透,金鉤用清水洗凈,用沸水泡上,水要淹沒金鉤;
2、將勺置于旺火上,放入豬油,燒至冒煙時,投入玉筍煸一分鐘左右,當玉筍被油浸透時,將勺端起泌去油。再把勺重放火口上,烹入料酒,加入高湯、精鹽,用手勺攪勻,至湯汁約余三兩左右時,放入香菇、金鉤、味精、水淀粉攪勻,淋上雞油即成。
注意事項:
① 玉筍:玉蜀黍含苞出白須時,玉米約長一寸二分左右,白嫩如筍,四川飲食業(yè)把此種玉米取做制川菜原料,叫做“玉筍”。
特點:
此菜脆嫩,味道清鮮。最宜于舊歷三月末至四月初玉米含苞出白須時食用。
【芹黃魚絲】
味型:泡椒味
主料:鯉魚肉315克
輔料:芹黃125克 青蒜苗頭30克 雞蛋清1只
調(diào)料:泡紅辣椒2根 干淀粉25克 料酒5克 精鹽1克 蒜末10克 姜末5克 醬油25克 白糖15克 醋15克 味精2克 香油15克 水淀粉10克 高湯75克 豬油300克(耗100克)
制作:
1、鯉魚去鱗剔骨得凈肉六兩三錢,洗凈,切成二寸長、寬厚各一分二厘的粗絲。將雞蛋清和干淀粉在碗內(nèi)攪勻,加料酒、精鹽攪成蛋清淀粉,將魚肉放入拌勻。芹黃(嫩芹菜心)切成二寸長的段。紅泡辣椒切成斜塊。青蒜苗頭去須根,切成二寸長的段;
2、將勺置于旺火上,入豬油,燒至冒煙時,放入拌好的魚絲,即將勺端離火口,用竹筷輕輕翻撥,使成團的魚絲散開成一根一根的條。然后勺內(nèi)留油一兩左右,泌去余油,重放回旺火上,將魚絲推在勺邊,勻稍傾斜,放入姜蒜末、辣椒絲、蒜苗絲和芹黃段,翻炒十余下;再與魚絲一起炒勻。隨即將事先兌好的醬油、白糖、醋、味精、香油、水淀粉和高湯等調(diào)料,從勺邊淋下,用手勺推掀兩下,再端起勺顛簸幾下,使調(diào)味均勻,火候一致即成。
注意事項:
勺入豬油,燒至冒煙時,倒出勺內(nèi)熱油(炙鍋,以免魚絲沾鍋,行業(yè)稱為熱鍋冷油),再重新倒入冷油后,放入拌好的魚絲,即將勺端離火口,用竹筷輕輕翻撥,使成團的魚絲散開成一根一根的條。
特點:
此菜鮮嫩清香,口味清淡。
【涼拌麂肉】
味型:麻辣味
主料:腌麂腿肉500克
輔料:蔥白75克
調(diào)料:味精3克 花椒面3克 辣椒油30克 料酒30克 姜末15克 香油20克 醬油45克
制作:
1、麂腿肉一斤放于沸水中,用絲瓜瓢擦洗二、三次, 把表面附著的臟東西洗干凈,裝入大蒸碗里,淋上料酒,加入蔥白(三錢)、姜(拍松)和沸水(四兩),上籠用旺火蒸三十分鐘即熟。取出姜、蔥不用,并空去水。將麂腿肉去筋后晾涼,用刀依著肉的纖維橫切成一分厚、一寸半長的肉片,依次擺好,順著肉的纖維再切成一分寬的絲,即成一寸半長、寬厚各一分的絲,裝在九寸盤內(nèi)。蔥白(一兩二錢)切成與麂肉絲同樣長的粗絲鑲在麂肉絲旁邊;
2、將醬油、香油、辣椒油、花椒面和味精一并放在碗內(nèi)混和均勻,然后淋在盤中拌好的麂肉絲上即成。注意調(diào)料在吃時才兌好淋上,如準備過久則味道不好。
注意事項:
該菜品原料選用時間為1963年時期,現(xiàn)選食材可以變換為豬肘以及肉用鹿腿等。
特點:
此菜顔色紅白相間,味麻辣,鮮美無擅氣。為下飯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