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理想信念;科技自強;主題班會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5)08-0088-03
【作者簡介】冒曉燕,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安定小學(江蘇南通,226500)教師,一級教師,曾獲江蘇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一、教育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小學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階段,班主任要引導他們不斷創(chuàng)新,用青春的熱情點燃科技時代的火炬;在少年群體中弘揚科學家精神,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本節(jié)主題班會旨在培育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二、教育目標
認知方面:讓學生明白只有自主創(chuàng)新,擁有核心技術,才能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情感方面:讓學生感受科技的自立自強,了解中國科技事業(yè)取得的成就,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家的精神。
行為方面: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能為“科技自立自強”做哪些準備,將“科技自立自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活動準備
教師方面:準備相關視頻,制作PPT等。
學生方面:了解近年來我國取得的科技成果;閱讀科學家的故事或尋訪身邊的科技人才。
四、實施過程
導入:大家在假期里和家人出行時使用地圖導航了嗎?在使用導航功能時,你有什么感受或發(fā)現嗎?
學生分組交流。
教師:北斗導航系統(tǒng)是由中國人自主研發(fā)的,已經是導航界的“巨人”了。今天我們從科技發(fā)展的角度來聊一聊“自己做巨人”這個話題。
(一)回眸“銀河”促警醒
教師:為什么要自己做巨人呢?讓我們一起回眸30多年前的“銀河號”事件。
教師播放視頻,主要內容:我們的“銀河號”集裝箱船在駛往伊朗時,美國聲稱掌握“確鑿證據”,指控“銀河號”正在向伊朗運送化學武器材料。美國不僅派出軍機和軍艦追擊“銀河號”,擾亂了其正常航線,還要求中東國家不許“銀河號”???,還將“銀河號”的船上GPS定位鎖死,船員無法獲得導航幫助,導致其迷失方向,在公海上漂泊了33天。
教師:如果你就是“銀河號”船員,會同意美國登船檢查嗎?為什么?知道了事情結果,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分組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銀河號”事件,引導學生感悟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
(二)自立自強攻難關
教師:如何才能成為巨人呢?讓我們一起走近“北斗人”。
1.了解一口鐘
教師:“銀河號”事件后,我國開始研發(fā)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墒牵匾暮诵牟考溤隅娭荒芤蕾囘M口,西方國家要么對中國禁止出售,要么高價出售。為了保證按時完工,是高價購買進口原子鐘?還是不受制于人,自己研發(fā)國產銣原子鐘?
學生回答。
教師:“北斗人”和大家的選擇一樣——自己做巨人!
2.定格一個動作
教師:北斗二號試驗星的發(fā)動機在運輸中不小心被磕了,孫家棟親自來到現場,立刻鉆進發(fā)動機底部查看。
情境體驗:假如課桌就是發(fā)動機,大家試著鉆到課桌下,找找磕傷的位置在哪里?
教師:大家剛才是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
教師:孫家棟當時已經78歲了,正是他和其他北斗人的這份嚴謹務實,才確保了55顆衛(wèi)星順利發(fā)送,成功率達到100%。
3.聚焦一雙手
教師:北斗推進劑加注團隊白崑順師傅的手,因為長期接觸推進劑,皮膚被腐蝕了一層又一層。(出示圖片)看!這是一雙怎樣的手?長期的腐蝕潰爛,白師傅可能會面臨怎樣的痛苦?但這雙創(chuàng)造奇跡的手,26年來加注了97顆衛(wèi)星,一滴不漏,成功避免了“星毀人亡”的悲劇。你從這雙手中,讀懂了什么?
學生交流。
4.回顧一條時間軸
從1994年啟動北斗一號工程建設,直到2020年完成衛(wèi)星組網,經歷了26年的時間。(出示時間軸)從這個時間軸中,你體會到什么?
學生回答。
5.走近一群人
教師:在我國,有很多科學家在各自的領域奮發(fā)圖強,推動了祖國科技的自立自強(出示照片墻一,引導學生說出科學家的姓名與成就)。也有很多默默無聞為祖國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的科技人(出示照片墻二)。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科技工作者,讓我們走近他們。
組內交流課前尋訪到的資料,說說科技人的精神。
每組推選一名學生全班交流。
教師:無數科技工作者胸懷祖國,自主創(chuàng)新、嚴謹務實、追求卓越、堅持不懈,書寫科技自立自強的報國新篇章,實現“自己做巨人”的夢想。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科研人員僅有600多人,到2022年年底,已超過六百萬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自立自強”是黨和國家反復提及的熱詞。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嗎?
學生交流。
教師:這是2018年《科技日報》報道的制約我國工業(yè)發(fā)展的35項“卡脖子”關鍵技術。在國家政策保障下,在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短短6年時間,原先的35項“卡脖子”技術已經被攻克了20多項(出示圖片),中國科技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播放視頻)。此時,你有著怎樣的感嘆?
學生交流。
教師小結:我們作為時代的新生力量,應勇攀科技高峰,在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奮力邁進。
【設計意圖】從中國北斗、科學家故事、身邊的人和事入手,讓學生感受到一代代科技人的無私奉獻,學習科技人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立志投身科技強國建設的決心。
(三)強國有我知責任
1.看規(guī)劃,明責任
教師:算一算2035年我們多大?2050年呢?結合我國發(fā)展規(guī)劃,你想說什么?
學生交流。
2.好少年,在行動
教師:建設科技強國的接力棒終將交到你們的手中。你們已經做了哪些努力呢?
學生展示:" " " " " " " ,我向科技自立自強邁進。
3.記囑托,向未來
教師:同學們,讓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從小樹立“科技創(chuàng)新、強國有我”的志向,當下勇當“小科學家”,未來爭當大科學家,為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
【設計意圖】暢談自己將如何做,勾連學生的現實問題,將思考引向深入。這既是本次班會課情感升華的具體體現,又是學生將“科技自立自強”情感落到個人行動中的重要保障。
五、活動延伸
探究科技精神:誦讀關于科技創(chuàng)造的名言,參與“我的科技夢”演講比賽。
投身科技創(chuàng)新:設計“我的科技暢想”海報,參與“我的科技發(fā)明”作品展示。
跟進科技形勢:了解國內外科技發(fā)展動向,在晨會課上開展交流研討。
六、活動反思
本節(jié)班會主題為“科技自立自強”,較為宏大。如何從學生出發(fā),選擇適切的活動方式,讓學生在自然而然中去理解、感悟、升華,引導其立志投身世界科技強國建設,是本節(jié)班會的重點。
第一,注重學生的體驗度。注重靜態(tài)預設和動態(tài)生成相結合,學生情感體驗和教師價值引領相結合。通過“觀看視頻、暢談感想、活動體驗”等活動充分讓學生體驗,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德育理念。
第二,確?;顒拥挠行Ф?。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班會的積極性,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體現了主體性和活動性。
第三,關注目標的達成度。通過各種體驗活動,逐步引導學生明白必須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才不會被別人“卡脖子”,才能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激發(fā)學生立志投身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情感,促進學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