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國家現代化進程和實施教育強國戰(zhàn)略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生導師作為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關鍵一環(huán),其個人素養(yǎng)與能力狀況直接影響著研究生教育質量。然而,現階段我國研究生導師培養(yǎng)體系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包括缺乏組織、制度、資金支持,培訓內容缺乏指向性及培訓方式不夠多樣化等。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培訓的效果。鑒于此,本研究將深入剖析研究生導師培訓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據此提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與提升方案,旨在通過優(yōu)化培訓機制,提升研究生導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指導能力,進而推動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 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導師;培訓;教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3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1.037
Research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Graduate Supervisor Training
LI Yunyi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Abstract Graduat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igher educati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the country and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n educational powerhouse. As a key compon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e personal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of graduate supervisors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graduate supervisor training system in China, including a lack of organizational, institutional, and financial support, a lack of directional training content, and insufficient diversification of training methods. These issues have to varying degrees constra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In view of this, this study will deeply analyze the specific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graduate supervisors, and propose a series of targete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nd plans based on this, aiming to optimize the training mechanism,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guidance ability of graduate supervisors,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graduate education; graduate tutor; training; education quality
導師制度源自歐洲中世紀大學的教育體系,其核心在于導師不僅要承擔學術指導的職責,還需全面關懷學生的校園生活與個人發(fā)展。19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家威廉·馮·洪堡提出的“教研合一”理念深刻影響了高等教育的范式。該理念倡導高等教育機構不僅應傳授既有的知識體系,還需致力于新知識的探索與創(chuàng)造,這一思想為研究生教育的萌芽與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歐洲行業(yè)行會模式的影響下,研究生教育體系在其初創(chuàng)階段采取了類似行會學徒制的培養(yǎng)方式。這一模式奠定了導師制度作為研究生教育核心模式的基礎,并一直沿用至今。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著手于研究生教育體系的逐步構建與完善,也在培養(yǎng)過程中正式確立了導師負責制的實施機制。這一體制設計使研究生從報考、培養(yǎng)直至畢業(yè)的整個學術生涯,均與導師保持著緊密且持續(xù)的關聯。導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科研能力及指導風格對研究生的學術成長與發(fā)展具有決定性影響。因此,提升研究生導師的綜合素質,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前提與基礎。研究生導師培訓則是優(yōu)化導師知識結構、提升導師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解決研究生教育內部困局的有效舉措。
1 我國研究生導師培訓體系現存問題
1.1 培訓資源不足
1.1.1 組織資源不足
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由研究生院負責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全過程,因此研究生院也擔當起了全面統(tǒng)籌研究生導師培訓相關事宜的重任。然而,研究生院的工作職能涵蓋了研究生教育的眾多方面,并不只專注于研究生導師的發(fā)展,導師培訓工作僅是研究生院廣泛職責中的一小部分。一般而言,研究生院將工作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在全校研究生教育的整體規(guī)劃與全面管理上,包括研究生的招生選拔、培養(yǎng)管理以及學位授予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相比之下,研究生導師培訓的人力和資源投入相對較少。研究生導師的培訓和發(fā)展是一項長期且繁復的系統(tǒng)性任務,需要專門的人力和組織來跟進落實,以確保其深入而全面地開展。遺憾的是,當前眾多高校在建立研究生導師發(fā)展及培訓相關的組織制度方面仍顯不足。即便某些學校設立了相關職能辦公室,這些機構也往往更多地側重于行政管理職能,而在學術支持與服務方面的作用發(fā)揮有限。因此,這種現狀導致高校難以為研究生導師提供一套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的培訓體系,進而限制了研究生導師的專業(yè)成長與發(fā)展。
1.1.2 保障體系不足
制度與政策在構建基礎性保障體系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當前針對我國研究生導師培訓制度的研究來看,我國研究生導師培訓在制度建立和政策制定上還有待完善。盡管國內大多數高校十分重視研究生導師的管理工作,并出臺了一系列管理規(guī)章,但在研究生導師培訓領域的保障體系上仍缺乏具體的指導性文件,缺乏對培訓的標準要求、執(zhí)行流程及支撐措施等關鍵要素全面而細致的界定與闡述。在現有的導師管理文件中,關于導師培訓的章節(jié)也往往表述得較為籠統(tǒng)。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盡管其研究生導師管理文件廣泛涉及導師資格遴選、立德樹人職責的履行以及教學質量監(jiān)督評價等多個方面,但在研究生導師培訓方面卻缺乏專門的規(guī)范性文件。因此,盡管當前各高校正積極推動研究生導師培訓工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性規(guī)范,導致培訓活動的頻率與成效難以得到充分保障。
1.1.3 資金支持不足
目前我國高校的辦學經費主要被劃分為兩大用途:一是直接支持教學活動、人才培養(yǎng)及科學研究等核心職能;二是負擔包括研究生導師薪酬、日常消耗品開支等在內的運營成本。在這樣的經費分配體系中,專門用于研究生導師培訓的經費往往顯得尤為有限,呈現出捉襟見肘的態(tài)勢。研究生導師作為高等教育機構中承擔研究生培養(yǎng)重任的關鍵群體,其專業(yè)素養(yǎng)與教學能力的提升對于培養(yǎng)高質量的研究生至關重要。然而,資金的短缺嚴重限制了研究生導師培訓的全面覆蓋性,使得有需求、有潛力的導師無法獲得必要的專業(yè)成長機會,而且由于經費限制,培訓內容可能無法涵蓋最新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培訓方式也可能因資源不足而顯得單一,從而影響了培訓的整體質量和效果。
1.2 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
研究生導師隊伍的構成呈現綜合且多元的特點,故而其培訓工作也相應地呈現出較強的復雜性與挑戰(zhàn)性。研究生導師培訓往往由高校及管理職能部門主導,因此在設計培訓內容時,雖然出發(fā)點是為了提升導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但實際操作中卻容易忽視對一線導師實際需求的深入調研。這種自上而下的決策模式未能充分考慮不同學科領域間的差異性以及研究生導師的不同需求。例如,對新任導師而言,可能更迫切需要掌握基礎的教學方法和科研規(guī)范,而資深導師則可能更關注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高水平科研創(chuàng)新。此外,人文社科與自然科學不同領域的導師,在培訓內容的需求上也存在差異,前者可能更重視理論素養(yǎng)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后者則可能更強調實驗技能與數據分析能力的提升。因此,如果培養(yǎng)內容過于泛化和缺乏足夠的針對性,未能充分考慮不同學科、不同發(fā)展階段導師的實際需求,也會影響培訓的實際效果。
1.3 培訓形式單一
研究生導師的培訓形式主要包括專家講座、名導師經驗介紹等,而且通常都采用集中講授的方式。盡管此類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在特定的情境下確實能夠高效地傳遞大量的專業(yè)知識與教育理念,為導師構建起較為系統(tǒng)的理論基礎,然而,它也不可避免地顯現出一些固有的局限性。這種教學模式往往偏重于單向度的知識灌輸,即信息從培訓者向導師的單向流動,導致導師多數情況下處于被動接受信息的狀態(tài),難以進行即時的反饋交流與深入的專題探討,不僅難以有效激發(fā)導師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探索精神,同時也難以充分保障其在培訓過程中的參與度與沉浸感。培訓結束后,由于缺乏后續(xù)跟進輔導系統(tǒng)和進階學習資源,使得研究生導師的培訓容易演變?yōu)橐环N“一次性”的教育活動,培訓工作也難以達到預期的長期效果,難以持續(xù)推動導師的專業(yè)成長與發(fā)展。
2 研究生導師培訓質量提升策略
2.1 構建制度支撐與資源優(yōu)化體系
在提升研究生導師培訓質量的過程中,首先在于確立堅實的制度支撐框架。就頂層設計而言,相關職能管理部門要就研究生導師的培訓與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一系列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在具體落實上,各高校應當緊密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與辦學特色,制定符合本校需求的研究生導師培訓制度。在此基礎上,積極聯絡并建立能夠促進導師發(fā)展成長的素質拓展基地和專業(yè)發(fā)展平臺,為導師提供豐富的學習與實踐機會。同時,優(yōu)化研究生導師的資源支持體系,拓寬經費來源渠道,通過政府專項資助、校企合作項目、社會捐贈等多種方式建立合理的經費分擔機制,并對培訓經費的支出實行嚴格的監(jiān)督與管理,以保障每筆專項經費都能被精準且有效地投入研究生導師培訓活動。
2.2 增強內容差異化
在構建研究生導師培訓體系的過程中,要根據導師的學科背景、職業(yè)發(fā)展階段以及個人實際需求,精心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以確保培訓活動的實用性與有效性。考慮到導師學科背景的多樣性,培訓內容應當涵蓋從基礎理論到前沿動態(tài)的廣泛范圍,既要包括各學科通用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與評估策略,又要深入探討特定學科領域內的最新研究成果、發(fā)展趨勢及面臨的挑戰(zhàn),從而幫助導師在各自的專業(yè)領域內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既要能夠基于全球化視野,準確把握青年導師在其專業(yè)領域內的最新發(fā)展趨勢和前沿動態(tài),又要緊密結合本土化的實際情況,深入思考并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研究生導師發(fā)展模式。針對不同職業(yè)發(fā)展階段的導師,培訓內容還應具有層次性,比如為新入職導師提供基礎的教學技能、科研方法以及學術道德等方面的培訓,而對于資深導師,則側重于高級研究方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深化培訓,以滿足其在職業(yè)發(fā)展不同階段的具體需求。此外,還要通過前期調研、個別訪談等方式,了解導師在專業(yè)發(fā)展、教學改進、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并據此調整培訓內容,確保培訓活動能夠切實解決導師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升其教學科研能力與職業(yè)發(fā)展?jié)摿Α?/p>
2.3 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
創(chuàng)新研究生導師培訓方式,引入在線學習、案例分析、工作坊等多元化方式,增強培訓的互動性與趣味性,推動培訓活動朝非線性、超文本、對話性的方向發(fā)展,以激發(fā)導師的學習動力,適應新時代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與需求。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在線學習平臺以其靈活便捷、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為研究生導師培訓開辟了新的途徑,也為導師提供了跨越時空限制的學習機會。通過直播授課、錄播回放等,導師可以學習到最新教育理論、科研方法及教學技巧,還能借助在線論壇、社群交流等功能,促進導師間的經驗分享與思想碰撞,增強其學習的參與感與互動性。還可定期舉辦新任導師夏令營、冬令營等集中式培訓活動,為新導師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崗前培訓,并建立新老導師“一對一”結對培養(yǎng)制度,促進知識與技能的傳承與發(fā)展。另外,還可組織青年導師訪學研修項目,鼓勵并支持導師到其他高校進行參觀交流,拓寬視野,學習先進的教學與科研方法,通過實地考察與互動研討,加深對教育實踐的理解與感悟。通過結合日常培訓與專題培訓,充分激發(fā)導師的學習熱情,為其專業(yè)成長與職業(yè)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3 結語
研究生導師的素質是影響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關鍵因素。本研究通過深入分析當前研究生導師培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zhàn),提出了優(yōu)化資源配置、增強培訓內容針對性以及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等策略,以期有效提升研究生導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指導能力。研究生導師培訓質量的優(yōu)化與提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實踐。只有不斷適應新時代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的需求,不斷完善與優(yōu)化研究生導師培訓體系,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為我國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發(fā)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基金項目:2023年廣西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資助項目(JGY2023109)。
參考文獻
姚琳琳,王哲.研究生導師培訓的現狀及優(yōu)化策略——基于研究生院高校的實證調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6):71-80.
凌云志.高校研究生導師培訓常態(tài)化機制的建構[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0(4):106-107.
袁康.中、英、澳研究生導師培訓項目比較與借鑒[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10):74-77.
李玲萍.基于勝任力結構的研究生導師培訓方式設計[J].中國農業(yè)教育,2011(2):30-33.
王建梁,魏體麗,覃麗君.我國研究生導師培訓制度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