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副主任藥師,執(zhí)業(yè)藥師,現(xiàn)擔任重癥醫(yī)學科專職臨床藥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美國藥物治療管理(MTM)藥師,中藥藥學門診出診藥師。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重癥醫(yī)學專業(yè)臨床中藥師帶教師資,專長為抗菌藥物及中藥的合理使用、慢病藥物治療管理。
在中醫(yī)藥的浩瀚寶庫中,有一種草藥,其味道極苦,卻擁有非凡的療效,它便是穿心蓮。
穿心蓮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充滿趣味的傳說。相傳在一個偏僻而幽靜的山村,住著一位心地善良的郎中。一日,郎中像往常一樣在山間采藥,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種極為奇特的植物。這種植物的葉片呈卵狀矩圓形,莖干挺拔直立,仿佛蘊含著神秘的力量。郎中出于好奇,小心翼翼地將其采下,帶回了家中?;氐郊液?,他決定嘗試用這株植物為一位高熱不退且伴有炎癥的病人治療。驚喜的是,病人的病情竟逐漸好轉。
患者康復后,感激地詢問這味藥的名字,郎中才意識到自己從未給它命名。他靈機一動,想到這味藥能穿透心肺間的熱毒,便將其命名為“穿心蓮”。從此,這個名字便在世間流傳開來。
一、中藥界的低調“苦王”
常言道“啞巴吃黃連,有苦無法言”,許多人誤以為黃連是中藥界的“苦王”;然而,真正的“苦王”其實是穿心蓮。這種植物的葉片、果實、莖皮和根都帶有苦澀的氣息,被人們稱為“苦草”。只要含上一小片穿心蓮葉子,那種刻骨銘心的苦味便會直入人心。穿心蓮因苦而得名,但它還有一個別名“一見喜”,這或許是對其神奇療效的褒獎。
藥用穿心蓮(圖1)是爵床科植物穿心蓮的干燥地上部分。其性寒、味苦,歸心、肺、大腸、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燥濕等功效。它對多種疾病都有顯著療效:①在治療外感風熱、溫病初起引起的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等癥狀時,可有效緩解不適;②對于肺熱咳喘、肺癰吐膿,可清除肺部熱毒,減輕咳嗽、咳痰的癥狀;③當熱毒侵襲咽喉,導致咽喉腫痛時,可發(fā)揮清熱解毒的作用;④在濕熱瀉痢、熱淋澀痛、濕疹瘙癢等病癥的治療中,可去除體內的濕熱之邪,恢復身體的正常機能。此外,對于癰腫瘡毒、蛇蟲咬傷等情況,穿心蓮同樣能起到消腫解毒的功效。
穿心蓮始載于民國時期的《嶺南采藥錄》,書中記載其“苦入心,清心火,能解蛇毒,又能理內傷咳嗽”。《廣西中草藥》也記載:“穿心蓮能止血涼血,拔毒生肌,治療肺膿瘍和口腔炎。”2011年,《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二冊》記載,穿心蓮原產于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緬甸、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在廣東、福建南部民間引種栽培,如今我國南方多地均有栽培。1977年,穿心蓮被正式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二、天然“抗生素”中的新寵
1896年,Boorsma等人首次從穿心蓮根莖中分離出一種無色結晶物質。20世紀初,Gorter確認其為二萜內酯類化合物,并命名為Andrographolide(簡稱AP),中文名為穿心蓮內酯,又名穿心蓮乙素。1962年,Cava等人首次對穿心蓮內酯的構型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為相關藥物的研發(fā)奠定了基礎。
現(xiàn)代研究表明,穿心蓮含有二萜內酯類、黃酮類、苯丙素類、環(huán)烯醚萜類、生物堿等多種成分。藥理研究證明,它具有抗炎、抗菌、抗腫瘤、抗病毒、解熱、保護心血管、降糖、抑制血小板聚集、保肝利膽等功效,廣泛應用于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胃腸道系統(tǒng)疾病等。
如今,細菌耐藥問題日益嚴峻,已經(jīng)成為全球公共安全的重大挑戰(zhàn),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在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愈發(fā)突出的背景下,中醫(yī)藥作為傳統(tǒng)醫(yī)療體系,正重新受到世界關注。穿心蓮內酯作為一種天然活性化合物,能夠治療常見呼吸系統(tǒng)細菌和病毒感染。研究表明,它還能恢復細菌對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的敏感性,這為臨床用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選擇。
然而,穿心蓮內酯的水溶性較差,為了增強其水溶性并開發(fā)更多制劑品種,科學家對其結構進行了改造,衍生出一系列注射劑,如喜炎平注射液、穿琥寧注射液和炎琥寧注射液等。
(1)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蓮總酯磺酸鹽,屬于穿心蓮內酯的衍生物。通過將分子內的一個羥基替換為磺酸基,改變了穿心蓮內酯有效基團的空間結構,增加了藥物的親水基團。它通過干擾DNA復制,達到抑制或殺滅細菌和病毒的效果。喜炎平仍屬于“中成藥”,藥品批號以“國藥準字Z”開頭。
(2)穿琥寧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單鉀鹽,同樣是穿心蓮內酯的衍生物。與喜炎平不同,穿琥寧的藥品批號以“H”開頭,表明其化學藥品的身份。它并非多種化合物的混合物,而是提純的單體,臨床上常用于病毒性呼吸系統(tǒng)感染。
(3)炎琥寧則是由穿心蓮內酯經(jīng)酯化、脫水、成鹽精制而成,或由穿琥寧直接加鈉鹽合成的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鉀鈉鹽,屬于穿琥寧的衍生品種。二者在體內的活性代謝物相同,因此適應證也相同,主要用于病毒性呼吸系統(tǒng)感染。憑借療效好、耐藥少、無需試敏等優(yōu)勢,炎琥寧已成為市場上清熱注射用藥的主要品種之一。
三、“藥用”與“食用”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種名為“食用穿心蓮”的植物;與藥用穿心蓮相比,其葉片更加肥厚脆嫩。然而,這兩種植物本質上截然不同,不能混為一談。
藥用穿心蓮作為常見的中藥材,其原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地區(qū),如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多為人工栽培。由于藥性苦寒,容易損傷脾胃,因此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虛寒者尤其不適宜服用,更不能將其當作蔬菜食用。
食用穿心蓮(圖2)屬于番杏科露草屬,是一種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原產于南非,也被稱為花蔓草、心葉冰花等。它并非真正的穿心蓮屬植物,而是作為一種新型蔬菜引入我國的。食用穿心蓮富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分,以及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如露草酸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等保健作用,但其藥用功效相對較弱,不具備藥用穿心蓮清心去火、緩解咽喉腫痛、護肝利膽、散瘀消腫等功效。因此,切勿將其代替藥物使用,以免耽誤病情。
四、結語
藥用穿心蓮,從民間傳說中走來,帶著“苦王”的名號,從默默無聞到成為天然“抗生素”中的新寵,它在中醫(yī)藥的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無論是作為傳統(tǒng)中藥,還是在應對現(xiàn)代細菌耐藥危機的前沿,藥用穿心蓮都展現(xiàn)出了巨大的潛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相信對穿心蓮的研究將更加深入,其應用范圍也會進一步拓展,為人類的健康事業(yè)持續(xù)發(fā)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在未來的醫(yī)藥領域中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