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捧讀《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我都會被其中的情節(jié)所吸引和鼓舞。主人公羅蘭一家在拓荒過程中所展現(xiàn)的堅強與樂觀,是荊棘叢中開出的玫瑰,傳遞著溫暖堅毅的力量,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也感染著我。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作者羅蘭·英格斯·懷德按照自己的童年經(jīng)歷所寫的童話故事。講述的是主人公羅蘭一家去堪薩斯州大草原拓荒的故事。他們在草原上戰(zhàn)勝熱病、挖井、打獵、與狼斗爭、逃過草原大火的侵襲……他們在一個個困難中挺立,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堅強,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路,度過了一段不普通的歲月。
拓荒的歷程可謂險象環(huán)生,“荊棘”遍布。長途跋涉的勞累、重建小木屋的辛苦、印第安人的不懷好意、狼群的圍攻、草原大火的侵襲……接踵而至的困難,讓這一大家子仿佛誤入荊棘林,稍有不慎,便會被傷得體無完膚。
但好在,遷徙的路上雖有荊棘,勇敢面對就能迎刃而解。為解決用水問題,爸爸查爾斯決定在草原上挖一口井。挖井過程中,查爾斯的幫手斯科特先生突然暈倒在井里,情況緊急,查爾斯立即跳到井里查看。多虧了他們用來放土的井轱轆和繩子,查爾斯爬上來后,又和媽媽卡洛琳一起把斯科特先生救了上來。當(dāng)時如果行動遲緩一點,斯科特先生可能就長眠在井底了。雖歷經(jīng)千辛萬苦,他們依然咬牙堅持,一鏟接著一鏟,像愚公移山一樣,最終成功地把井挖好了,喝上了清澈的水。如果他們輕言放棄,遇到困難就退縮,遇到挫折就半途而廢,挖井是不能成功的,沒有水,他們也無法在草原上生存。
有時候,適時的創(chuàng)新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草原上經(jīng)常有狼群出沒,不知道什么時候危險就來臨。為了抵御狼群夜里的攻擊,爸爸查爾斯決定做一扇門,但是家里沒有鐵釘。查爾斯突發(fā)奇想,做了一些木釘來代替鐵釘,用螺絲鉆在橫木與長木的交叉處打上一些小洞,把木釘放進洞中,一塊門板就做好了。在困難面前,查爾斯沒有停滯不前,而是開動腦筋,發(fā)散思維,勇于創(chuàng)新和嘗試,最終“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段故事情節(jié)讓我印象深刻,我不禁想到:在我們生活中,每天都會有新的情況出現(xiàn),我們不能墨守成規(guī),而是要求新求變,用新的方法解決新的問題。
除了這些驚心動魄的拓荒經(jīng)歷,書中描繪的風(fēng)景與流淌的溫情也讓我心馳神往,草原與木屋相映成歌,晚霞與玫瑰共繪浪漫,溫馨的小木屋,是草原上別致的風(fēng)景,也是我心馳神往的詩和遠方;來自身邊人的善意與幫助,像一道溫暖和煦的陽光,明亮卻不刺眼,溫暖而不灼傷。這種溫情的力量,隔著厚厚的書頁傳遞給我,我會將這份溫暖傳送給身邊的人,讓我們在披荊斬棘的路上,也有玫瑰的馨香為伴。
結(jié)尾處,草原上的小木屋依然如故,仿佛不知道他們就要離開,奔赴下一段旅程。未來也許會有新的人在此停留,續(xù)寫新的故事……
合上書,我思緒萬千。最絢爛的花朵,并不都生長在肥沃的土地,荊棘叢中的玫瑰,展現(xiàn)生命的蓬勃之美。作為新時代好少年,我們應(yīng)該發(fā)揚拓荒精神,在困難中茁壯成長,在挫折中直面困難,在創(chuàng)新中取得突破,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指導(dǎo)老師:王曉芳
(本文獲合肥市第十七屆“暑假讀一本好書”系列征文活動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