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尿劑
作用機制:通過促進腎臟排出多余的水分和鹽分,減少血容量,從而降低血壓。
常見藥物: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氫氯噻嗪作用于腎小管,抑制鈉和氯的重吸收;吲達帕胺除了利尿作用外,還有一定的血管擴張作用。
2.鈣通道阻滯劑(CCB)
作用機制:阻止鈣離子進入血管平滑肌細胞,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擴張,降低血壓。
常見藥物: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硝苯地平起效快,能迅速降低血壓;氨氯地平作用持久,每天只需服用一次;非洛地平則在降壓的同時,對心臟的影響相對較小。
3.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ACEI)
作用機制:抑制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減少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從而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并對心臟、腎臟等器官有保護作用。
常見藥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等??ㄍ衅绽嵌绦幬铮杳咳斩啻畏?;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等為長效藥物,服用較為方便。
4.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
作用機制:通過阻斷血管緊張素Ⅱ與受體的結(jié)合,發(fā)揮與ACEI類似的降壓及器官保護作用,但不良反應相對較少。
常見藥物: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等。不同的ARB藥物在降壓效果和藥代動力學方面略有差異。
5.β受體阻滯劑
作用機制:減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縮力,從而減少心臟輸出量,降低血壓。同時,還能抑制腎素釋放,進一步影響血壓。
常見藥物:美托洛爾、比索洛爾、阿替洛爾等。美托洛爾有普通片和緩釋片之分,緩釋片作用時間更長;比索洛爾對β1受體的選擇性較高,不良反應相對較少。
根據(jù)血壓水平選擇:對于輕度高血壓(血壓140~159/90~99mmHg),可先嘗試單一藥物治療,如選用利尿劑、CCB、ACEI或ARB等。對于中度及以上高血壓(血壓≥160/100mmHg),通常需要聯(lián)合使用兩種或多種降壓藥物,以達到更好的降壓效果。
結(jié)合并發(fā)癥情況:合并心力衰竭首選ACEI或ARB、β受體阻滯劑和利尿劑等,這些藥物可改善心臟功能,減輕心臟負擔;ACEI或ARB是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選,它們不僅能有效降壓,還能保護腎臟,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fā)展;對于合并冠心病者,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選用β受體阻滯劑、CCB、ACEI或ARB等,有助于減少心肌缺血發(fā)作,改善預后。
考慮年齡因素:老年人多選用CCB、利尿劑等,這些藥物降壓效果較好,且耐受性相對較好。因為老年人常伴有動脈硬化等情況,CCB能有效擴張血管;利尿劑可減輕血容量負擔。年輕人可優(yōu)先考慮ACEI、ARB或β受體阻滯劑等,這些藥物在降壓的同時,對心臟、腎臟等器官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利尿劑:一般建議早晨服用,避免夜間服用導致夜尿增多影響睡眠。氫氯噻嗪等短效利尿劑可每日分1~2次服用;吲達帕胺等長效利尿劑每日1次即可。
鈣通道阻滯劑:硝苯地平普通片需每日多次服用,一般在餐前1小時或餐后2小時服用,以減少食物對藥物吸收的影響;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長效藥物每日1次,可在任意時間服用,不受食物影響。
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卡托普利等短效藥物需每日多次服用,飯前1小時服用效果較好;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等長效藥物每日1次,通常在早晨空腹服用。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等每日1次,可在飯前或飯后服用,一般不受食物影響。
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普通片需每日多次服用,可在飯前或飯后服用;美托洛爾緩釋片、比索洛爾等每日1次,一般在早晨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