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貝馬斯將社會行為系統(tǒng)的劃分為四種行為類型:1.目的的行為,行為人為達到某種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強調通過合適的手段來達到目的。2.規(guī)范調整行為,根據一系列的行為準則和標準,組織中的每一個成員進行所規(guī)定的行動。3.戲劇行為,以交互的主題的形式呈現,行為實施者出于給聽眾或社會群體留下良好的印象,從而得到認可。4.交往行為,是指兩個或多個具備語言行為能力的主體,用語言、文字等方式來互相了解與協(xié)作。
交往行為理論對主、客體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調整,建構理性的交流方式,其關鍵在于建構主體間性結構和自由、平等的主體間關系。哈貝馬斯提倡用主體間性,并且將人類社會的生存建立在相互了解的交往行為之上,在主體間的對話與協(xié)商中,將不同的觀點進行整合,打破主體與他人的差異,讓主體間相互理解、包容和交融,達到主體的交融與統(tǒng)一,從而解決意識哲學的困境。
哈貝馬斯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磋商,必須經由一種媒介進行,達到有效的宣告。他指出,交際活動得以實現的語境必須在某種行為準則與價值觀之中。人類使用語言媒介進行交際,隱含了一種內在的合理需求,促進交際行為的順利進行。若失去了這一理性需求,言語情景就失去了效用,從而造成了交際失敗。只有遵循其情景,語言共同體的成員才能達成共識,形成道德準則,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哈貝馬斯指出,理解是互動的主體間以平等的交流和對話為基礎的互相了解,對于任何指向人的同一陳述來說,有無數的關聯語境的應用方式。共同的文化傳統(tǒng)是理解的前提、來源和背景,是一種具有先驗性的知識儲備方式,在現實的生活中,通過特定的人的語言和行為來構造。同時,由于公共知識背景與文化傳統(tǒng)在參與主體之間的溝通中建立起一座橋梁,使參與者能夠突破主觀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更深層認知。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通過實踐理性的介入,促進現在的自我與過去的自我之間進行交往性的、交互主體性思維活動,展現交往主體以及主體間的交互自我建構能力,促進交往實踐中的相互理解。
哈貝馬斯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必須在社會制度這個宏觀層面上,制訂出一套適合社會發(fā)展情況和方向的規(guī)范,同時也要發(fā)揮社會規(guī)范對社會個人的思維和行為的制約,從而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存。所以,要充分認識人際關系的重要作用,加強人的自我約束,并促進個體全面發(fā)展,充分利用社會機制的內在價值導向功能,營造文明和諧的新型社會交往關系,使社會交往機制的社會效益最大化。
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要求各主體就自己的看法自由、平等和理性地協(xié)商并取得一致意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構建理想的協(xié)商情境。理想的商談言語情境應當將所有知識、背景、信息、傳統(tǒng)都與所有參與者完全、沒有保留地公開,而建立一個交流平臺,使每個人都能完全理解。商談的合理性不在于對平等主體利益的保障,而是要保證內部觀點的形成和意愿的形成,以便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在究竟何種目標與規(guī)范是大家的共同利益所在的問題上取得一致。公民要做的,就不限于以個人自身的利益為取向。
第一,從經濟上講,我們國家正處在市場經濟的轉型升級階段,新的價值觀還有待確立。市場經濟以追求利潤為主要目標,一些人為了追求利益,不惜一切代價,導致社會上拜金主義盛行,在這種情況下,利用交往理性理論限制工具理性很必要。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工具理性的作用,促進社會的富裕,但也要看到,社會并非以財富為目的,而是以生活世界為終極精神歸宿。
第二,從政治上講,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黨和政府要健全我國民主政治體系和法律體系,為交往主體間進行對稱的溝通與了解創(chuàng)造條件和保證。讓每個人都能平等地參與,在交往理性的基礎上形成共識,從而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朝著一個健康、和諧的方向發(fā)展。
第三,從國際上講,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在經濟全球化中置身事外。哈貝馬斯的交際行為理論強調,在對話中,主體必須平等,相互尊重,避免沖突。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構建鄰國利益共同體方面,走共建共享之路,推動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斷發(fā)展。
哈貝馬斯以“交往理性”為核心,主張“主體間性”,破除“主客二元”的傳統(tǒng)范式,建立“主體間性”的新范式。其交往行為理論在社會規(guī)范建立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理論強調了以語言和符號為核心的交流活動對社會規(guī)范建構的影響,把生活世界理性結構的重構定位于交往行為理論的重構,實現了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的轉變,為實現交往行為的理性化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對實現社會交往的合理化有重要的價值和啟示。
(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