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別人懷著什么目的上春山的,賞新綠、聞花香還是醉春風(fēng)?對我來說,上春山最主要目的是為了聽聽鳥語。
整整一個冬天,山間的鳥語聲都是稀稀落落的,鳥兒們仿佛都在抱怨冬天的落寞孤單。春風(fēng)送來了第一縷溫暖,遠(yuǎn)在南方的鳥兒就聽到了溫柔的召喚,于是拍拍翅膀趕了回來。經(jīng)過了冬天的小別離,人與鳥都有種久別重逢的驚喜。我一直覺得人與鳥是心意相通的,我們都希望遠(yuǎn)離寒冷,向往春暖花開,我們都喜歡豐饒繁華……這個世界上的很多生靈,都有共同的心愿,不是嗎?
走在山路上,我聽到了布谷鳥的叫聲。沒想到布谷鳥這么早就開始叫了,不過此時它們叫得還不那么勤,沒有催促之音,好像只是向人們匯報,它們回來了。布谷鳥是山中常見的鳥,古代稱之為杜鵑,認(rèn)為它的啼鳴悲切??晌覐奈从X得布谷鳥的叫聲悲切,反而覺得那種渾厚的聲調(diào)有單純的歡樂,還帶著憨厚質(zhì)樸的感覺。王維詩中寫道:“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蔽宜诘男∩?,布谷鳥的叫聲只是偶爾響起,并沒有如此壯觀的氣勢。春去春回,布谷報春。
燕子也是春天剛回來的鳥兒。燕子一般把窩建在農(nóng)家的屋檐下,而這座山離村莊很近,山腳下便有“煙村四五家”。不少燕子看中了春山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把家安在山中。山中的燕子大概跟農(nóng)家屋檐下的燕子是親戚關(guān)系,這樣人與燕子、人與山林就有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燕子“啾啾”地叫著,呼朋引伴,熱情地交流著。千百年來,燕子就是人類的近鄰,我好似聽得懂燕子的語言,它們在跟我訴說飛越千山萬水的艱辛,也在傾訴重回故園的幸福。
春山的鳥兒還有很多,除了婉約派的鶯鶯燕燕,還有樸素的山雀和啄木鳥之類的。很多鳥我都叫不上名字來,不過這不影響我聆聽鳥語。有時閉了眼睛,耳邊的鳥語聲此起彼伏,我的腦海中就會出現(xiàn)繽紛燦爛的春色,突然就覺得鳥語聲也有了色彩和氣味一樣。鳥語斑斕,鳥語芬芳,聽著聽著,你會覺得整座春山變得那么靈動多姿。
“處處聞啼鳥”,春山重現(xiàn)了這樣的詩意畫面。“唧唧啾啾喳喳”,滿耳都是清脆婉轉(zhuǎn)的鳥語聲。我們經(jīng)常用“清脆”“婉轉(zhuǎn)”形容聲音好聽,而春山上的鳥鳴聲是對這兩個詞語的最完美詮釋。清脆,就是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澈干脆之音;婉轉(zhuǎn),就是大弦小弦錯落彈的溫潤飽滿之音。
鳥語聲輕敲耳鼓,人也忍不住想回應(yīng)一下,說點(diǎn)什么才好?久別盼來的重逢,有著千言萬語的感慨。我說春天的姍姍來遲,說春山的生機(jī)勃勃,說花草的發(fā)榮滋長。仔細(xì)聽來,鳥兒們的語言并不復(fù)雜。它們只是用最簡單明了的聲音表達(dá)心情,就像我們用精短的感嘆句說“真美啊”“太好啦”。這樣想著,我仰著頭,沖著鳥鳴的方向微笑起來。
春山之上,鳥語聲聲。鳥語是天籟之音,最能夠觸動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我想起班得瑞的音樂專輯《寂靜山林》,里面有原汁原味的鳥鳴聲,讓人覺得撲面而來的是清新自然的山林氣息。那樣的音樂,輕盈純凈,聽之讓人的心也變得輕盈純凈。唐代詩人常建說:山光悅鳥性。春山美麗,使得鳥兒更加歡悅。相比別的季節(jié),鳥兒在春天格外歡欣鼓舞。群鳥歡唱,是一場盛大的春日詩會。
春山聽鳥語,樂而忘煩憂。自然的樂章中,人、鳥、花、草都是不可缺少的音符。萬物和諧,春山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