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學生缺少主動閱讀、思考、表達的機會,導致閱讀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運用讀思達教學法構建小學英語閱讀課堂,可以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親歷閱讀、思考、表達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文章在厘清讀思達教學法內涵和應用價值的基礎上,圍繞傳統(tǒng)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探討運用讀思達教學法構建小學英語閱讀課堂的策略,推動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課堂;讀思達教學法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興致勃勃地走進閱讀課堂,積極地與教師、同學互動。但是,學生在閱讀、思考、表達環(huán)節(jié)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運用讀思達教學法實施閱讀課堂教學,提升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讀思達教學法的內涵
讀思達教學法是余文森教授提出的一種適用于各個學段、學科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由閱讀、思考、表達三個目標因素構成。其中,閱讀與思考為伴,是表達的前提。一般情況下,學生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有目的地進行思考,提取關鍵信息,認真分析、總結,了解文本的體裁、語言特點、主旨內容等,同時習得正確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讀思結合的好習慣。思考是閱讀與表達之間的橋梁,能夠讓學生經歷“整體閱讀—細節(jié)閱讀—整體閱讀”這一過程,由淺入深地走進文本深處,認知文本結構、主題等,同時提升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思辨性等,切實提高思維能力發(fā)展水平。表達是閱讀、思考的拓展。解讀文本并不是閱讀教學的終點,學生需要在解讀文本后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悟,在教師的點撥下再次閱讀、思考、表達,如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二、讀思達教學法的應用價值
1. 促進學生主動閱讀
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運用讀思達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將課堂學習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主動投身于閱讀活動中,會在教師的引導下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思考,走進文本深處,了解文本的結構、主題等,建立獨特的閱讀認知,并積極作答,得到教師的贊賞,從心底產生閱讀滿足感,主動體驗后續(xù)的閱讀活動,推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
2. 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運用讀思達教學法,能使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積極思考,這也是學生逐步走進文本深處的助力。一般情況下,學生會有目的地了解文本結構、分析文本內容、推斷作者意圖、歸納總結主旨等。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始終在發(fā)揮作用。在積極思考時,學生不僅可以理解文本的內容、主題,還可以養(yǎng)成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提高思維能力。
3. 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運用讀思達教學法,能使學生主動展示閱讀成果,這也是教師了解學生閱讀情況的直接途徑。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會有目的地思考,建立獨特的閱讀認知,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為了有效表達自己的閱讀認知成果,學生會充分發(fā)揮邏輯思維的作用,厘清表達思路,并以此為基礎,從知識儲備庫中選取相關的語言材料,認真組織語言,流暢地進行表達。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針對性地給予閱讀指導,促使學生繼續(xù)閱讀、思考、表達。同時,通過不斷體驗表達活動,學生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語言表達水平。
三、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形式化閱讀
在英語教學改革逐漸深入的過程中,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從關注詞匯和語法的講解轉變?yōu)殛P注文本信息的提取和閱讀方法的訓練。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學生還存在形式化閱讀的問題。具體來說,他們未能走進文本深處,無法深刻地理解文本的結構、主題意義等。
2. 淺層化思考
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于引導學生總結文本大意,很少帶領他們深入探究文本中蘊含的主題意義,學生缺少表達讀思感悟的機會。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教師給學生布置梳理任務,并根據學生的梳理結果進行點撥。在確定學生了解了文本大意后,教師組織開展隨堂練習活動,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繼而結束課堂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難以深入思考并了解文本的主題意義,致使閱讀理解浮于表面。
3. 重講解,輕表達
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按照固有的教學流程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思考。具體地,教師先圍繞文本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話題和文本,接著采用復述的形式來傳授文本內容,并鼓勵學生誦讀每段的中心句來總結段落大意,最后指導學生針對細節(jié)問題進行回答,并概述文本的中心思想。在學生每完成一項閱讀任務后,教師應該給予其展示任務成果的機會。但是,為了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部分教師直接用自己的“講”來代替學生的“說”,導致學生缺乏表達任務成果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不僅會失去在閱讀課堂中的主動權,還難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運用讀思達教學法構建小學英語閱讀課堂的具體策略
基于讀思達教學法的應用價值,教師要善用這一方法實施英語閱讀教學,在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時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助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提質增效。下面以外研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六年級上冊Module 2 Unit 1“There’s Chinese dancing”中的“Listen,read and act out”部分為例,教師運用讀思達教學法構建小學英語閱讀課堂策略如下。
1. 認知輸入,以讀促思,讓學生走進文本
閱讀是學生進行認知輸入的途徑,與思考緊密結合。教師要依據文本內容,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提出問題或布置任務,驅動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實現認知輸入。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走進文本的前提條件。在運用讀思達教學法構建小學英語閱讀課堂之初,教師要結合文本內容,靈活利用圖片、視頻、音樂等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的目光,同時引出話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其沉浸在閱讀課堂中。
例如,“Listen,read and act out”部分借助Simon和Daming之間的對話介紹了唐人街的基本情況。在體驗家庭生活和校園生活的過程中,部分學生通過閱讀、觀看影視作品等方式了解了唐人街,并對唐人街產生了好奇?;谖谋緝热莺蛯W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將學生帶入真實的唐人街場景中。在播放視頻的同時,教師可以化身導游,用簡單、準確的語言介紹唐人街的一景一物,讓學生在聽和看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唐人街,開闊文化視野。當學生沉浸在真實的情境中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大家還知道有關唐人街的哪些內容呢?還想知道唐人街的哪些內容呢?”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會審視自我,遷移已有認知,講述與唐人街有關的其他內容,同時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內容。教師要把握時機,引出文本內容,鼓勵學生走進文本,實現深度學習。
(2)提出問題,驅動學生閱讀。
課堂提問是教師在構建英語閱讀課堂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促使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建立獨特的閱讀認知。在運用讀思達教學法構建閱讀課堂時,教師要圍繞文本結構、主題等提出問題。
例如,“Listen,read and act out”部分簡單介紹了唐人街的商店、餐館和中國舞蹈等內容,結構清晰,內容簡單易懂。在學生進入閱讀課堂后,教師可以圍繞文本結構和內容提出問題:“唐人街上都有什么?”同時,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思考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邊閱讀邊思考,將視線鎖定在Chinese shops,Chinese restaurants,Chinese dancing,初步建立認知。
綜觀整個認知輸入階段,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閱讀并積極思考,有利于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逐步走進文本深處,從而養(yǎng)成讀思結合的好習慣。
2. 認知加工,以思促達,讓學生深入思考
思考是學生進行認知加工的直接途徑。通過對認知進行加工,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認知文本內容,儲備語言知識,為后續(xù)的表達奠定堅實基礎。除了問題之外,任務也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感知主題意義”作為英語教學的重點。在運用讀思達教學法構建英語閱讀課堂時,教師要以主題意義為著眼點,設計并提出具有思考性的任務,驅動學生自主思考或合作思考,建立閱讀認知,并做好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準備工作。
例如,“Listen, read and act out”部分看似是在介紹唐人街上的商店、餐館和中國舞蹈等內容,實際上是在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幫助學生建立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增強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唐人街不僅是以華人為主體的社區(qū),還是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場所。在學生初步解讀文本后,教師可以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著眼點,布置如下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唐人街形成的原因。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使學生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發(fā)揮思維的作用,或遷移已有認知,或借助書籍、網絡等媒介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借此得出個性化的答案。隨后,學生主動開展小組合作,與小組成員分享彼此的自主探究成果。受到認知差異的影響,各組成員分享的探究成果不盡相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探究欲望越發(fā)強烈,認真思考彼此的觀點,提出質疑,展開交流。在不斷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各小組能夠體會唐人街的文化內涵,進一步提高閱讀認知水平。同時,學生因此活躍思維,鍛煉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思維能力發(fā)展水平。
3. 認知輸出,以達促思,讓學生踴躍表達
表達分為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是學生輸出、深化認知成果的主要方式。在閱讀、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會建立一定的認知,做好表達準備工作。教師要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和表達。
例如,在學生合作探究唐人街的文化內涵后,首先,教師可以為其搭建展示的平臺,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認知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對比自己的認知成果,發(fā)現對方存在的認知漏洞和語用問題。其次,其他學生表明自己發(fā)現的認知漏洞和語用問題,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并完整表達自己的認知成果。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發(fā)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在這樣的生生、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生可以正確地認知唐人街背后的文化內涵,潛移默化地豐富文化儲備,積累口語表達經驗,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再次,教師可以在尊重學生認知成果的基礎上,組織開展書面表達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微課介紹唐人街的商店、餐館、中國傳統(tǒng)美食,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裝飾品和不同類型的中國舞蹈等,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繼續(xù)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豐富文化儲備,增強表達欲望?;诖?,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書面表達任務:你對唐人街中的什么事物最感興趣呢?試用英語寫一篇作文,描述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物及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在此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會遷移已有認知,主動搜集相關內容,積累寫作素材,厘清寫作思路,搭建寫作框架,完成寫作任務。最后,教師可以組織作文講評活動,評選出優(yōu)秀作文并進行朗讀,讓學生在認真傾聽、思考的過程中發(fā)現自身在基礎知識、語言運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其耐心的指導。如此,學生既可以加深對文本主題意義的理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又可以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運用讀思達教學法構建小學英語閱讀課堂,可以切實解決當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形式化閱讀、淺層化思考,以及重講解、輕表達這三個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課堂的主人,深入理解、掌握文本內容,同時增強閱讀主動性,提高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诖?,教師可以將讀思達教學法作為實施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工具,結合具體的文本內容,采取適宜的策略引導學生經歷認知輸入、認知加工和認知輸出三個階段,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提高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洪琳. 運用六“加”原則,優(yōu)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 英語教師,2023,23(11):108-112.
[2]馬劍輝.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fā)展的探究[J]. 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3,46(1):1-7.
[3]厲星舒. 主題語境下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思考[J]. 求知導刊,2022(2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