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核心素養(yǎng)在教育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重視.“科學思維”作為核心素養(yǎng)中尤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學界對其的研究也逐漸深入.本文借助SOLO分類理論對高考物理試題中的“科學思維”水平進行劃分,并對2021—2023年遼寧卷中力學部分的試題所考查的“科學思維”要素及水平進行分析.
【關鍵詞】SOLO分類理論;科學思維;力學
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明確指出“科學思維”是考查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一項重要指標,其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和“質疑創(chuàng)新”四個要素[1]REF_Ref164582572\r\h\*MERGEFORMAT.近年在高考試卷中對“科學思維”考查頻繁,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研究[2-3]REF_Ref164582611\r\h\*MERGEFORMAT.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業(yè)質量水平的劃分標準界限是比較模糊的.以“科學推理”要素為例,其對應的水平二要求學生擁有對“簡單的物理問題”進行分析推理的能力,水平三則要求能對“常見的物理問題”進行分析和推理,而在區(qū)分“簡單的物理問題”和“常見的物理問題”時存在較大議.SOLO分類理論譯為可觀測的學習結果結構,是一種以等級描述為特征的質性評價方法.近年來,我國學者不斷地將SOLO分類理論應用到高中物理的學習中.本文基于SOLO分類理論對“科學思維”水平進行層次劃分,并對2021—2023年遼寧卷的力學部分試題所體現(xiàn)的“科學思維”水平進行分析.
1 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科學思維”水平研究框架的建構
SOLO分類理論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結果所展現(xiàn)出的思維結構,分為前結構水平(P)、單點結構水平(U)、多點結構水平(M)、關聯(lián)結構水平(R)和拓展抽象結構水平(E).為了對試題進行更為清楚的劃分,R又分為關聯(lián)結構1(R1)和關聯(lián)結構2(R2)[4]REF_Ref162685241\r\h\*MERGEFORMAT.此外,由于處于前結構水平的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完全不會,回答問題時邏輯混亂,所以針對試題的分析中不考慮前結構水平[4]REF_Ref162685241\r\h\*MERGEFORMAT.
我國物理高考試題可分為非實驗題與實驗題兩大類,其中非實驗題注重考查學生對題目的解析和知識點的理解;實驗題則考查學生對實驗過程和原理的掌握.因此,需建構非實驗題與實驗題兩個研究框架.
1.1 非實驗題“科學思維”水平研究框架的建構
表1給出了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非實驗題“科學思維”水平的研究框架.為方便對“科學思維”水平進行量化分析,在框架中將各個因素的不同水平進行了賦值.賦值時,水平1為1分,每提高一個水平便增加1分,最高為5分.若某要素的同一個水平中對應多個SOLO層級,則各層級在本水平內均分.例如,表1中“模型建構”要素的水平4對應和R1、R2兩個層級,則R1層級賦值為3.5分,R2層級賦值4分.由于“科學論證”和“質疑創(chuàng)新”要素在試卷中側重于在實驗題進行考查,因此非實驗題部分不對兩要素進行分析.
1.2 實驗題“科學思維”水平研究框架的建構
由于試卷側重在實驗題部分考查“科學論證”和“質疑創(chuàng)新”兩個要素,所以基于SOLO分類理論對實驗題的“科學思維”水平劃分時,需增加“科學論證”和“質疑創(chuàng)新”兩要素的判斷標準與賦值關系,所用賦值方式與非實驗題相同,如表2.而“模型建構”和“科學推理”要素的劃分與非實驗題相同,沿用表1的判斷標準.
22021—2023年遼寧卷力學部分“科學思維”水平分析
應用研究框架對三套試卷體現(xiàn)的“科學思維”水平進行分析.由于試卷中力學部分試題所占題號不同,為便于比較分析,對試題重新進行編號.編號1—6分別對應2021年的第1、3、8、10、11、13題和2022年的第1、4、7、9、12、13題以及2023年的第1、3、7、11、13、15題.
圖1給出了試題所考查的“科學思維”的四個要素的賦值.從圖中可以看到,三套試卷主要考查了“科學思維”中的“模型建構”“科學推理”和“科學論證”三個要素,而均未涉及“質疑創(chuàng)新”要素.圖1(a)和圖1(b)中,編號1—4為選擇題,圖1(c)中編號1—3為選擇題.由此可以看出選擇題主要考查“模型建構”和“科學推理”兩個要素,且從比值變化可知對“科學推理”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于實驗題,其在圖1(a)和圖1(b)中的編號為5,在圖1(c)中的編號為4.從圖可見,每一個單問都有考查“科學論證”要素,且2022與2023年“科學論證”考查得更為全面,有助于選拔出不同層級的人才.對于計算題,其在圖1(a)和圖1(b)中的編號為6,在圖1(c)中的編號為5和6.與選擇題類似,計算題也是主要考查了“模型建構”和“科學推理”兩個要素.相較于前兩年,2023年不僅考查了兩道計算題,且試題中“模型建構”和“科學推理”的最高賦值均達到了4,表明遼寧卷對學生在計算題中所應展現(xiàn)的“模型建構”和“科學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借助SOLO分類理論對“科學思維”的四個要素進行了劃分,構建出非實驗題和實驗題“科學思維”水平的研究框架.通過對2021—2023年遼寧卷力學試題中四要素的考查分析,發(fā)現(xiàn)試卷的非實驗題主要考查“模型建構”和“科學推理”兩個要素,且對兩要素的要求逐漸提升;實驗題對“模型建構”“科學推理”和“科學論證”均進行了考查,且對“科學論證”的考查越來越全面;三套試卷均未對“質疑創(chuàng)新”要素進行考查.此外,從試題所考查的“科學思維”水平可以看出,遼寧卷越來越重視在力學部分考查學生的“科學思維”水平是否達到了高校錄取標準,考查的題型從傾向于以選擇題作為壓軸題轉向了計算題.遼寧省作為東北地區(qū)目前唯一進行自主命題的省份,其試題對于2024年東北地區(qū)的高考改革必有一定的影響.希望以上研究能提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加對力學部分的重視.教師則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科學思維”,使其更好地應對所要面臨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