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衛(wèi)星變軌的原理為切入點,深入剖析衛(wèi)星變軌問題的常見命題方向,從不同角度對不同考向進行深入的剖析,通過比較不同軌道位置的線速度、加速度和機械能,強調(diào)學生對原理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能力的重要性.
【關鍵詞】高中物理;衛(wèi)星變軌;解題方法
衛(wèi)星變軌問題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也是各類考試中的常見命題方向.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對宇宙探索的深入,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它不僅涉及萬有引力定律等基礎物理知識,還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深入研究衛(wèi)星變軌問題的命題趨勢,對于學生掌握這一知識點、提高解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 同心圓上的比較
例1 2023年12月27日,我國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將天目一號掩星探測星座的四顆衛(wèi)星送入預定軌道.如圖1所示為掩星和導航衛(wèi)星繞地球的運動軌道圖,設掩星和導航衛(wèi)星的運動均可視為勻速圓周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掩星比導航衛(wèi)星線速度小.
(B)掩星比導航衛(wèi)星動能大.
(C)掩星比導航衛(wèi)星周期?。?/p>
(D)掩星比導航衛(wèi)星加速度小.
解析 對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衛(wèi)星,由牛頓第二定律得GMmr2=mv2r=mr2πT2=ma,解得v=GMr,T=2πr3GM,a=GMr2.由于掩星的軌道半徑小,所以掩星的線速度大、周期小、加速度大,(A)(D)錯誤,(C)正確.根據(jù)動能公式Ek=12mv2,解得Ek=GMm2r.由于不知道掩星和導航衛(wèi)星的質(zhì)量大小關系,所以二者的動能大小關系無法判斷,(B)錯誤.
命題方向分析 掩星和導航衛(wèi)星都圍繞地球在不同的圓軌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它們的軌道是同心圓,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知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與半徑的關系,進而確定他們的大小關系.
2 同一點的不同軌道比較
例2 北京時間2024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2024年4月26日3時32分,神舟十八號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整個自主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飛船的發(fā)射過程可簡化為:飛船從預定軌道Ⅰ的A點改變速度大小進入橢圓軌道Ⅱ,到達橢圓軌道的遠地點B時,再次改變速度大小進入空間站的運行軌道Ⅲ,與空間站實現(xiàn)對接,如圖2所示.軌道Ⅰ和Ⅲ都近似為圓軌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飛船在軌道Ⅰ上的速度最大,機械能最大.
(B)在圓軌道上,Ⅲ軌道的速度小于Ⅰ軌道的速度,所以在A點和B點飛船都需要減速.
(C)飛船在軌道Ⅰ的A點和軌道Ⅱ的A點向心加速度相同.
(D)軌道Ⅲ的軌道半徑和軌道Ⅱ的遠地點B到地心的距離相同,則軌道Ⅲ和軌道Ⅱ的運行周期相同.
解析 飛船從軌道Ⅰ進入軌道Ⅱ時需在A點加速,則飛船在軌道Ⅰ上的速度并非最大,機械能最小,故(A)錯誤;飛船從軌道Ⅱ進入軌道Ⅲ時需在B點加速,故(B)錯誤;根據(jù)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a,解得a=GMr2,所以飛船在軌道Ⅰ的A點和軌道Ⅱ的A點向心加速度相同,故(C)正確;根據(jù)開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軌道Ⅲ的周期較大,故(D)錯誤.
命題方向分析 本例中的(C)選項中,比較飛船在軌道Ⅰ的A點和軌道Ⅱ的A點向心加速度,屬于同一點的不同軌道進行比較,因為飛船在遠地點時速度較小,如果不“補充”速度,飛船沿著橢圓軌道靠近地球運動,如果在遠地點及時“補充”速度(點火加速),飛船才會沿圓軌道做圓周運動.可見,同一點的不同軌道加速度相同,同一點外軌道的線速度大小大于內(nèi)軌道的線速度大?。?/p>
3 同軌道的不同點比較
例3 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中國航天探索浩瀚宇宙的腳步行穩(wěn)致遠.如圖3為某試驗航天器的發(fā)射過程簡化示意圖,航天器先進入圓軌道Ⅰ做勻速圓周運動,之后,從圓軌道Ⅰ的P點第一次變軌進入橢圓軌道,在橢圓軌道Ⅱ的遠地點Q再次變軌進入圓軌道Ⅲ.不計航天器質(zhì)量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航天器第一次變軌需瞬間加速,第二次變軌需瞬間減速.
(B)航天器在軌道Ⅰ上運行時在P點的加速度大于在軌道Ⅱ上運行時在P點的加速度.
(C)航天器在軌道Ⅰ運行時的線速度大于在軌道Ⅲ運行時的線速度.
(D)航天器在橢圓軌道Ⅱ上運行時,由P點運動到Q點的過程中機械能增加.
解析 根據(jù)題意可知,航天器第一次變軌和第二次變軌均為低軌到高軌,則均需加速做離心運動,故(A)錯誤;根據(jù)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a,解得a=GMr2,可知,航天器在軌道Ⅰ上運行時在P點的加速度等于在軌道Ⅱ上運行時在P點的加速度,故(B)錯誤;根據(jù)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v2r,解得v=GMr,可知,航天器在軌道Ⅰ運行時的線速度大于在軌道Ⅲ運行時的線速度,故(C)正確;航天器在橢圓軌道Ⅱ上運行時,由P點運動到Q點的過程中只有引力做功,機械能守恒,故(D)錯誤.
命題方向分析 本例中的(D)選項中,比較航天器在橢圓軌道Ⅱ上運行時,P點和Q點的情況.在橢圓軌道上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時,航天器克服地球引力做功,加速度減小,速度減小,動能減小,機械能守恒.
4 結語
衛(wèi)星變軌問題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知識點,對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有較高要求.通過對命題趨勢的剖析,學生應注重對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掌握速度、加速度、機械能等關鍵要素的分析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要多做一些綜合性的例題,提高在復雜情境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關注航天領域的實際發(fā)展,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有助于更好地應對這一知識點的相關命題.
參考文獻:
[1]石玉川.衛(wèi)星變軌與對接問題易錯點剖析[J].廣東教育(高中版),2023(12):65-66.
[2]董廷燦,孫守闖.衛(wèi)星變軌問題中的4種常見疑難雜癥[J].高中數(shù)理化,2023(18):31-33.
[3]王續(xù)然.衛(wèi)星變軌問題歸納例析[J].中學生數(shù)理化(學習研究),2018(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