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上的西瓜
小時,我和母親睡的大床靠著北邊的板壁,床前擺著踏床。父親的柜床朝西,南靠板壁,床前是窗下的房桌。夏天,月光從天井灑到房桌上,明亮如水。冬天,外面的搖窗和里面的木格子窗都緊閉,還有風從縫隙鉆進來,發(fā)出嘶嘶聲。
我在油燈的陪伴下,很早就睡。半夢半醒中,時常能聽到父母的談話?!肮し帧保牭米疃?,知道是生產隊勞動的報酬,父親每天記在一個筆記本上。“春花”,開始以為是一種花,后來才知道,這是春天的農作物。其間,也有父親向母親示好,而母親不買賬的。
“阿鳳,你的絨線衫太破了,應該買件新的啦?!备赣H的頭靠著頂頭的板壁。為和母親說話方便,他還沒有躺下。
母親也坐著,緊靠著床欄。她喜歡睡前吸煙,用一根七八寸長的旱煙管——斑竹桿子,白鐵煙鍋。她吸一口,發(fā)出“嘶”一聲,火光一閃。再一口,再一聲“嘶”,火光又一閃。這樣過著煙癮,母親并不說話。當然,也有可能,她對父親的話并不以為意。
要說母親的那件絨線衣,我實在太熟悉。只是一件背心,蜜色,雞心領,平針。常見母親用長長的縫被針,這里穿個漏針,那里拉個結頭,整件背心好似百衲衣。饒是這樣,也是我家唯一的絨線衫。
“今年我在大墳頭種西瓜,賣了西瓜,一定給你買件新的?!备赣H見母親沒像平時那樣搶白,高興了,說出了心頭話。
“你好哉,好哉,又算未來鈿啦。你的大墳頭,楝樹秧怎么樣?本錢值出了沒有?未來鈿算不得的啦!”母親的煙管不再閃亮,煙絲差不多燒光了,但她不甘心,還是使勁吸。直到發(fā)出的聲音變得空洞洞的,才把煙鍋對準了床頭櫥邊上的煙缸——咚,咚!磕出的煙灰開始是紅的,慢慢暗下去。第二天早上看到的,是一團淺灰。
父親說的大墳頭,是我們家的自留地,最開始我是跟了姐姐去的。姐姐背著大秋籠,我背著小秋籠。我感覺姐姐的秋籠好高,幾乎比我還高。走過石洞門口,是小墳頭;過了硯學漕,才到大墳頭。我家的自留地近旁有條河,但河岸上的平地是人家的,我家的在中間,地勢很高,遠遠看著像碉堡。
姐姐抄近道,爬了很多高坎,終于到頂。棉花稈很矮,稀稀拉拉的,葉子已經落光,棉桃很少,比算盤珠大不了多少。棉花朵更少,黏附著細碎干焦的棉花葉,怎么也剝離不了。沒過多久,我對那些碎葉感到不耐煩了。姐姐見我不是幫手,顧自摘到前面去了。記得那天回家時,我的小秋籠里的棉花才滿底,挫敗感至今猶在。
第二次去,父親帶著。那天該是倒春寒,早晨的太陽照著高坡,我感到很冷。泥土米白色,板結得平平滑滑,而秧苗綠茵茵的,一叢一叢,密密匝匝。我問父親:“這是什么?”他回答:“楝樹秧。”楝樹這樣高,秧苗這樣小嗎?這塊地可以種這么多楝樹嗎?父親告訴我,這些秧苗不是自己種,是賣給人家的。
誰家需要這么多楝樹秧呀?這樣小的秧苗,長成高大的楝樹,需要多少年哪?看著密密匝匝的秧苗,我當時心里想的是這個。但我沒有說出來,因為看到那天的父親不是很高興。后來自然記起過這些楝樹秧,但也沒有問。再后來父親種菜,讓我到老師那里請下午第三節(jié)課的假,幫他分菜秧去。我才看到地壟邊上,有一撮撮金黃色的細絲,蜷曲著,比頭發(fā)絲還細。當然,這是枯死了的楝樹秧。
我躲在被窩里,想著這些,沒有說話,但父親在那頭又說:“嗯,一時三刻也講不清楚,總有一天,我會收拾好這塊地?!边€沒有說完話,就打了個大大的哈欠,脫了衣服,鉆進被窩,睡了。
母親也脫了衣服,轉身把那件毛線背心塞到我的背后,又轉過身去,噗的一聲,吹滅床頭櫥上的油燈,背朝著我,睡了。記得當時,我經常要求母親臉朝著我睡。但母親總是從鼻腔里發(fā)出幾聲“哼哼”,隨即便發(fā)出呼嚕聲了。我聽著河對岸樹叢里烏鴉的叫聲,閉緊了眼,不一會兒也睡著了。
第二年春天,父親開始了他的西瓜種植大業(yè)。他到處打聽哪里的西瓜秧好、哪里的種子適合旱地種植,然后去種瓜出名的人家請教,西瓜種植有什么訣竅。待父親終于買來西瓜秧苗,已是清明前后。從此,他除了生產隊的勞動,早出晚歸,一心撲到了那塊西瓜地上。
我常常問父親:“西瓜怎么樣了?”父親總是沉默不語。過了好長一段日子,他忽然挑回來一擔青藤,藤上綴著大大小小的西瓜。這些西瓜小的和母親的煙鍋差不多,大的如酒盅那樣。我把這些青藤拎過來又撥過去,發(fā)現了最大的一個西瓜,比大人的拳頭還小了一點兒。
我摘了幾個西瓜,投到河里玩。它們在微波里蕩來蕩去,竟然沒有一點兒聲音。父親卻鐵青著臉,不肯多給我,說這些西瓜和西瓜藤嫩,可以喂豬。
青磚上的篆體字
仲秋的雨剛剛停歇,北方的冷空氣就南下。我家關著排門,風還是從縫隙鉆進來。外婆就著搖門口的光做針線,外公在灶屋忙碌,我正逗著小貓玩。
“阿鳳娘,你女婿讓我?guī)艁?,把他放在天井里的紙板箱送到大墳頭去?!闭f話的是喬爹,他從我家自留地經過時父親讓他捎了口信。
“噢,喬爹,你剛剛在南面呀。一年到頭忙,今天這樣的天也出門嗎?”喬爹是東河沿的報喪人,去南面的村莊,說不定是奉了誰家的差遣。
“一把老骨頭,要吃總要動。哎,你早點兒讓人送過去,那些東西風里吹著,看著損心?!眴痰淖鞎r常叼著香煙,說話不是很利落。
“蕘伯,蕘伯,你聽到沒了,女婿帶信來了。”外婆拿掉鼻梁上的黑邊老花鏡,轉頭朝灶間喊話。
外公當然聽清楚了喬爹的話,但如果外婆不叫,他就當作沒有聽見。聽到外婆發(fā)話,他答應了一聲,慢慢從燒火椅上起身,順手拿了兩只前幾天準備的蒲包。
外婆是小鎮(zhèn)南面的楊家人,后來嫁到海里,前夫去世后才和我外公做了半路夫妻。他們沒有生養(yǎng),領了當時七歲的我母親做女兒。我母親十八歲時,我父親入贅到了這個家,后來又有了我們三兄妹。這樣的組合——四個大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有時碰到事情,確實難以溝通。
像這次父親開挖大墳頭,就是由于這塊地地勢太高,種什么都難有好收成,實在是沒奈何的舉措。外公聽到了風聲,卻堅決反對。理由竟然是,他小時給人看牛,在這里看到過幾塊墳磚,墳磚上雕刻著他族里的徽章,像“回五”兩字。外公說,他的祖上就屬小鎮(zhèn)謝姓的“回五公”房,這墓里是他的祖宗,千萬不能動它。
父親當然不相信,說我外公看錯了?!f“看錯”,是我父親拐了個彎,其實是說外公的說法根本就是子虛烏有,是平白無故挑他的刺。
“蕘伯,你好哉啦。這個墓主真可能是你的先人,但已經過了幾百年,墳頭的碑牌也沒了一個,誰知道到底誰在里面呢?再說,現在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一家七口全靠他們夫妻養(yǎng)著,多少困難你應該知道。如今女婿想平了它,像人家大園那樣的種個菜賣,日子會活絡多少呢?!”我外婆女裁縫出身,能說會道,外公沒了反駁的話。
這會兒,外婆看見外公手里的蒲包——小鎮(zhèn)的講究是,與往生之人相關的儀式中,須用蒲包上的稻草辟邪——轉頭招呼我:“小囡,你和外公一起去?!贝蛐。沂峭夤母?,但這會兒太陽快要落山,還讓我出門,意外。
石洞門口往南的稻田上,正飛著一群尋覓剩下谷粒的麻雀。小墳頭的溝渠里,流動著大義橋泵站那邊流過來的清水。硯瓦漕池塘邊的柳樹下,吊著一只死貓。它黑灰相間,很像我家那只死去之后外公拎出去的。只是這只貓的脖頸很長,好像要從那根繩子上掉落下來了。
大墳頭就在眼前,外公卻不往前走了。他把蒲包交給我,說他在這里等著。我吭哧吭哧地爬上去,看到的情景是我一輩子也難以忘記的。
高高的大墳頭自留地,這會兒已經給挖了個底朝天。爹爹在坑底,用鐵耙輕輕掏挖著一個長方形的墳廓。墳廓只剩下一半,但那幾堵剩下的墻依然筆挺,一點兒也沒有因為父親的掏挖而變得歪斜。哥哥站在坑邊,時不時接住父親拋上來的墳磚。這些磚頭也沒有走樣,四四方方的,磚塊相撞,發(fā)出清脆的聲音。
磚頭太多,坑邊不夠放置,哥哥把它們排列到幾步遠的地方?!暗?,爹爹……”我的視線落到了哥哥那里,忽然發(fā)出了害怕的叫喊,因為我看到了很多人骨。
這里很少見到骨頭,見到也是白色的,指甲大小的一片。而這次見到的,幾乎都是深灰色,長短粗細的一大堆,真的太可怕了。
爹爹這才聽到了我的聲音,往上仰起頭,大聲罵道:“你來做什么?家里的人都死光了嗎?回去,趕快回去!”
“爹爹,我把蒲包放在這里。外公在下面等著我,我馬上回去!”
“蒲包,哪里來的蒲包?”爹爹的聲音低了點兒,不再像剛才那樣慍怒了。
“前幾天外公做的呀?!?/p>
“知道了,天馬上暗了,你們趕緊回去!”父親知道我膽小,怕我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晚上做噩夢,所以才這樣緊催著我回家。
然而,接著我看到了另外一邊躺在壟底的幾個頭顱,比農藥666口袋上看到的更加可怕。
“爹爹……”我顫顫抖抖地叫著,嚇得說不出話了。哥哥見狀,趕緊過來,攙住我的手,把我送到了外公那里。
這天晚上,我們全家等著爹爹和哥哥吃飯,但怎么也等不來他們。后來,哥哥回來,說爹爹挑著那兩個蒲包去山里了,讓我們先吃飯。
爹爹回家時,全家都睡下了。母親坐在床頭,一直吸煙。好不容易聽到搖門的聲音,也聽到他去了灶間找吃的去了。他終于進了房里,沒有開燈,管自睡下。
“今天你究竟看到了什么?聽說長毛(太平天國軍隊)在那里掘過的。”
“這個墳確實是大戶人家的,一層又一層,深不見底??赡苡袔讚苋说跪v過了,里面一塌糊涂,卻不見一點兒值錢的東西?!?/p>
過了幾天,爹爹和哥哥把那些磚頭挑了回來,堆放在灶間的后門口,后來用它們重新修了豬圈。
我跟著外公去喂豬,真看到幾塊青磚的頂頭裸露著同一個字。當時我剛上小學,看它很像“回家”的“回”,又覺得不像。后來才知道,那是“回”的篆體寫法。
紅色的乒乓球拍鬧鐘
大墳頭平墳這年的冬天,父親又坐在窗前,看起了他的那本寶書。這本書藏在父親床前的長桌抽屜里,父親每次碰到田地里的大事,就戴上老花鏡,捧著它,看了又看。我小時喜歡翻家里的抽屜,知道這本書的封面上有片稻田,一個農人戴著斗笠,穿著蓑衣,趕著牛在打耙。下方幾壟菜地,幾個婦人包著頭巾在除草。
果然,過了沒幾天,他就拎來一個帆布口袋。袋里是我從來沒看到過的種子,淺褐色,幾個棱角,很像蕎麥。父親卻笑著說,這是菠菜種子,托了人才買到的。他把種子倒進一只瓦甕,蓋上箬葉,又用細麻繩扎緊了,捧到我和母親的大床底下,說這里最安全。
第二年春上,父親再把這個瓦甕捧到天井里。把種子倒在案匾上,用竹篩篩出細小的顆粒,說這些不好的,只能搶去肥力。篩到只剩下顆粒飽滿的,才又裝進瓦甕,同時倒進清水。還沒到晚上,他已經給它換了幾次水。第二天又全部倒出,晾干,然后拎到大墳頭去了。
之后不久,我跟著父親去過一次。大墳頭已經比以前平坦了很多,還被整成了長而寬的七八壟。菠菜種子條狀撒播,上面蓋著稻草灰,灰上覆著一只只稻草結——這些草結是父親買來種子之后,晚上做的。我翻開一個草結,看到稻草灰下面,那些種子已經裂開,露出隱隱的綠意。
過了沒幾天,父親買來兩個蒲筐,準備收第一撥菠菜了吧。遺憾的是,那時我已上學,因此父親喜滋滋地挑著第一擔菠菜進門的情形,我沒有看到。我放學之后看到的情形是,外公和外婆坐在天井門口,正把一些碧綠嬌嫩的菠菜攤在地上,扎成把子。
外公剔除菠菜根部的褐色細絲,擇掉黃葉,剪去太長的粉紅色根須,再一片片地把嫩得一碰就斷的葉子展平,放在外婆身邊。外婆接過來,擺在鋪了棉布的膝蓋上,讓它們根挨著根,擺到一手掌的寬度時再放到與它們相對的一排上,最后將上下兩排按平整,用兩三根稻草把它們扎起來。
外婆的這個動作看著簡單,但我一直學不來。就說第一次吧,我只是想幫著外公擇黃葉,但才拿起來,它的莖稈就斷了。外婆心疼極了,連忙說不要幫倒忙了?!⒆勇?,其實必須不斷試錯,才能品嘗到成功的滋味。我就是因為打小大人什么都不讓做,成了笨手笨腳的女人。
最終,這些被扎成了把的菠菜,在蒲筐里圍了淺淺的一圈。后半夜,父親把它們挑到埠頭,稍微浸一下,拎起來,放在埠頭檔上瀝水。天還沒亮透,哥哥挑著這擔菠菜上街,后面緊緊跟著去叫賣的外婆。哥哥回來,和父親一起去了大墳頭,澆水,抓蟲,早飯后再去生產隊田里勞動。
后來,父親挑回家的菠菜多了,它們不再一碰就斷,外婆也許我?guī)兔α恕偷漠斎皇峭夤拿?。有我接替,他趕緊起身做火頭軍去了。其間,聽外婆說了很多菠菜的事:菠菜補血,菠菜不能和豆腐同燒,菠菜讓一個皇帝吃了……奇怪的是,說了這么多菠菜的好處,我卻從來沒有吃過一次像樣的。
開始自然是大家都舍不得,這頭檔蔬菜,我們小鎮(zhèn)叫時鮮,有錢人的口福呀——即使那幾根斷掉的莖,也被外婆塞到了一把的里面。后來,外公有意讓我們嘗嘗,特意買了豆腐燒。父親看到,拉長了臉。也是,種楝樹秧,種西瓜,平墳,如今種菠菜,他的目標可能真是兌現向母親許下的諾言——買一件毛線衫給她。
不料,這年夏天的旱災百年不遇,整整八十一天沒有下雨。不但田里的稻谷顆粒無收,就連我家門前的河底也挖了土井,萬安橋那里搭建了戲臺做戲,大墳頭前面的那條河自然也干涸了。父親卻說,那是條古時的官河,河底挖井出水肯定多。果然,當他和哥哥終于挖出了井,每天的水還真夠澆灌那幾壟菠菜。只是,那些水是從河底深處慢慢滲透出來的,父親只好帶著哥哥一天多次澆水。
那年,父親和哥哥白天做了生產隊的活兒,又落夜起早去大墳頭。一次次地澆灌,一次次地除草捉蟲,一擔擔挑菠菜回家。是的,那年的干旱讓一代人記憶猶新,而我的印象里,除了干旱,還有家里堂前的菠菜總是在被揀擇,被捆扎,被外婆賣掉。為此,哥哥三天兩頭流鼻血,父親的后背曬得起了密密麻麻的水泡,幾乎天天讓我用針扎他的膝蓋內側,直到鮮血流到泥地上——驅痧氣的一種土法。
老天不負有心人,到了這年年底,父親終于有了給母親買毛線衫的錢了。然而,當父親說到這事,母親卻說:“菠菜雖然是你在種,但變成錢,還不是大家都幫了忙?要買就買大家都喜歡的吧?!比绱耍赣H提議買個鬧鐘,讓它每天提個醒。
于是,我家和左鄰三嬸家一樣,也有了一個鬧鐘,而且是一個乒乓球拍形狀的鬧鐘。鐘面大紅,球拍的柄、乒乓球、時針都是乳白色。球拍微微傾斜,拍柄在右上方,乒乓球固定在左下方的底板上,和球拍的柄成一直線。我開始總是想:怎么秒針轉了整整一圈才一分鐘呢?傻傻地盯著它轉了很多次,才知道是真的。
剛剛買來的時候,鬧鐘放在八仙桌里邊的板壁前。埠頭上的女人們經過我家排窗前,看到這個鬧鐘,總要嘖嘖稱贊,還問長問短?!髞矸诺搅四赣H床前的床櫥上。父親怕床欄窄,鬧鐘摔下來,讓做木匠的阿忠伯伯做了一個三面的木頭盒子,漆成淺棕色。又從哪里割來一塊玻璃,插進盒子兩邊的凹槽,算是給鬧鐘加了個安全護欄。
從此,每天晚上母親入睡前,除了吸煙,就是為這個乒乓球鬧鐘上發(fā)條。我半夜醒來,看到它的熒光,聽著它嘀嗒嘀嗒的聲音,不再害怕了。
[責任編輯 王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