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焙⒆哟蠖鄰娜粘I钪蝎@得科學知識,因此,選取他們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進行科學實驗,更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
3~6歲的孩子對“科學”的了解相對模糊,家長可通過設計符合該年齡段孩子身心發(fā)展特點的科學實驗,發(fā)展孩子初步的探究能力。
聲音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物體只要產(chǎn)生振動就會發(fā)出聲音。通過與生活中常見材料的互動,可發(fā)現(xiàn)聲音的“秘密”。為了讓孩子了解聲音的振動與傳播,家長可設計“會跳舞的鹽”科學實驗活動,通過科學實驗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自主探究,了解科學,并對科學活動產(chǎn)生興趣從而喜歡上科學。
初次實驗:考察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初次進行實驗展示時,孩子對此十分感興趣,他們對鹽能在保鮮膜上跳動感到好奇。家長可為孩子提供碗、保鮮膜和鹽,讓孩子進行第一次實驗。一開始,孩子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困難,有時鹽加太多,保鮮膜上堆積得太多,鹽感受不到聲音帶來的保鮮膜的振動從而跳動不起來;有時鹽加太少,跳動不明顯。
通過初次實驗,孩子觀察到,鹽加多或加少都會導致鹽跳不起來。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孩子還發(fā)現(xiàn),鋪在碗口的保鮮膜有的是凹下去的,有的是平的。保鮮膜是平的,鹽更易跳動。保鮮膜包得緊,受力均勻,鹽能跳動;包得松,接受到的聲音的振動則不明顯。
通過與孩子的共同討論,家長總結出以下問題:在實驗過程中,孩子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接著,家長可對實驗做出調整,由家長來包保鮮膜,這樣就為實驗結果排除了一個不確定因素。通過初次實驗,家長可對孩子在科學方面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再次實驗:提升思維能力和驗證能力
第一次實驗后,孩子已具有初步的經(jīng)驗。家長在對實驗器材進行調整后,可開始第二次實驗。
這次實驗就很容易成功,家長可引導孩子思考成功的原因。有的孩子考慮的是鹽加多加少的問題,或者是鹽要攤開,不要堆在一起。但是鹽跳動的原因并不在于鹽本身,而是人喉嚨里發(fā)出的聲音通過空氣傳播,引起保鮮膜的振動,從而帶動鹽一起振動。
于是,家長可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是什么引起了鹽的振動?” “我們怎樣控制聲音讓鹽跳起來或者跳得更高?”有的孩子可能會從聲音的大小方面思考,討論后,家長可演示實驗。
家長可先用較小的聲音來喊,然后聲音可逐漸變大,請孩子觀察并說出觀察的結果。接著,家長再演示距離不同時鹽跳動的情況,請孩子仔細觀察并發(fā)表看法。最后,得出猜想:對著碗口喊時,聲音要大,距離要近,鹽才會跳動得厲害。
為了驗證猜想,家長可請孩子再次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嘗試尋找不同方法使鹽跳得更高,或者跟家人一起喊,人多聲音也就越大,鹽可能就會跳得更高。在自主探索中,孩子通過觀察和比較發(fā)現(xiàn),聲音越大,距離越近,鹽跳動得越頻繁。在探索過程中,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自我驗證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
共同探索:提升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伴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共同交流是孩子學習的重要途徑。在合作開展科學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由于孩子發(fā)展水平的不同,能力較強的孩子可幫助能力較弱的孩子一起完成實驗。比如,炫炫和星星一起進行操作,炫炫是一個文靜的小女生,發(fā)出的聲音較小,她的鹽跳動得不明顯,這令她很苦惱。星星看到后,說:“我來幫你?!庇谑撬挽澎乓黄鸷?。最后,在她們的合作下,炫炫的鹽跳得又快又高。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之間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有了顯著提升。
關于探究科學實驗的思考
選材要新穎、貼近生活、具有可操作性。孩子的認知能力尚未發(fā)展完全,家長在選材時要從孩子的日常生活著手,選擇常見的物品,引導孩子通過生活的經(jīng)驗和細致觀察,發(fā)現(xiàn)其中的原理,由此生成實驗活動。
本次實驗選取了生活中常見的鹽,引導孩子探索聲音的秘密,知道聲音可通過空氣來進行傳播,但聲音的傳播不僅僅通過空氣,聲音也可通過固體、液體進行傳播,這就需要家長借助生活中的現(xiàn)象來進行拓展和延伸。
此次的實驗較為簡單,對于3~6歲的孩子來說,它的操作性較強。孩子在實驗過程中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能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探索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家長要適當放手,有效引導和觀察。剛開始實驗時,有的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的動手能力較差,實驗可能不會一次成功。然而,家長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衛(wèi)生意識比想象中要強。有的孩子在實驗過程中還知道不能把鹽灑在桌子上。因此,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做一個有效的觀察者和引導者。這樣,孩子才會在實際探究中學會自主思考,并獲取經(jīng)驗。
情景導入,引入游戲環(huán)節(jié),使科學實驗循序漸進。比如,可設置情景,以魔術的形式直接導入演示實驗。還可設置“森林舞會”情景,引出實驗的主人公——鹽寶寶。在實驗的結尾,還可打開藍牙音箱,播放里面的音樂,鹽因為聲音的振動開始“跳舞”,孩子也跟著音樂開始跳舞,“森林舞會”就這樣圓滿結束。
增加情景化的導入,使整個實驗過程游戲化,增添趣味性,引導孩子貼近生活,吸引他們主動探究,從而激發(fā)他們科學探究的興趣與積極性。
家園共育,共同推動孩子科學探究能力的發(fā)展
環(huán)境是兒童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良好的環(huán)境能促進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其中,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家庭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環(huán)境。在科學活動中,幼兒園與家庭進行合作很有必要。
為了促進孩子在科學活動中自主探究,家長在選材上要嚴格把控。在活動過程中,家長要做好觀察者,時刻記錄孩子在科學探索中的發(fā)現(xiàn),引導孩子思考和交流。活動設計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需求,盡量做到生動有趣。此外,還要發(fā)揮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雙重力量,在科學活動中做到家園共育,攜手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