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口語教學日益受到重視?;陂喿x與口語表達之間的關系,相關學者提出了“讀后續(xù)說”這一概念,并進行了實踐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诖耍瑥倪x擇閱讀材料、搭建學習支架、開展口語表達訓練以及進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深入探討如何運用“讀后續(xù)說”來增強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效果,以期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讀后續(xù)說”;初中英語;口語教學
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英語教學模式割裂了語言的輸入與輸出,影響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1]。而王初明教授基于語言習得機制提出的“續(xù)”理論,指明了學生在豐富的語境中通過輸入優(yōu)質語言并及時地輸出,可以將輸入與輸出、模仿與創(chuàng)造融為一體,產生協(xié)同效應,有效提高語言運用能力[2]?;诖死碚?,他提出了“讀后續(xù)說”的概念?!白x后續(xù)說”指閱讀一段文本后,學生根據該文本的內容、風格、情節(jié)等要素,用口頭語言創(chuàng)作出與原文相銜接、邏輯連貫、風格一致的新內容。這種方法可以緊密結合語言輸入(閱讀)與語言輸出(口語表達),使學生在獲取豐富的語言材料、語言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在具體的語境中依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口語表達,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為進行跨文化交際奠定堅實的基礎[3]。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表達與交流”作為語言能力學段目標之一,并依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發(fā)展情況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如要求7—9年級的學生能圍繞相關主題,運用所學語言,與他人進行日常交流,并保證語音、語調、用詞基本正確,表達比較連貫。這一目標指明了新時期的初中英語的教學方向:高度重視口語教學,并運用恰當的方式實施口語教學。對此,教師可以依托“讀后續(xù)說”教學活動,實施口語教學。
一、依據學生情況,精選前讀材料,夯實“讀后續(xù)說”基礎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讀后續(xù)說”時,選擇恰當的前讀材料至關重要。前讀材料難度過高或過低,都會阻礙學生從中獲取有價值的語言知識,進而影響續(xù)說的順利進行[4]。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續(xù)說效果,教師必須在充分尊重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精心挑選內容生動有趣、難度適中且信息豐富的前讀材料。
具體來說,教師選擇前讀材料時,應優(yōu)先考慮對話、記敘文、書信等類型的文本。因為這些文本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閱讀這些材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遷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英語知識來分析、理解語篇內容,從而提高閱讀認知能力,并在具體的語境中輕松地掌握語言知識和語用規(guī)則,為進行續(xù)說做好準備。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中的“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ica”為例,該語篇詳細描述了制作火雞的過程,并介紹了與感恩節(jié)相關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由于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通過新聞廣播、影視劇、書籍等途徑對感恩節(jié)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閱讀語篇時,學生可以遷移已有的認知,從中提取關鍵信息,形成對文本內容的深刻理解。因此,該語篇非常適合作為“讀后續(xù)說”的前讀材料,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表達。
此外,教師也可以選擇類似的課外材料,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口語表達練習。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前讀材料的難度,選擇說明文、議論文等不同類型的文本,或者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發(fā)展水平來選擇合適的材料。
二、搭建學習支架,開展閱讀活動,做好續(xù)說準備工作
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口語表達是語言輸出的重要方式[5]。其中,閱讀是口語表達的前提。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續(xù)說的有效性,教師在選擇好“讀后續(xù)說”的材料后,要依據閱讀材料的具體內容,精心搭建學習支架,開展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策略和方法進行閱讀,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為后續(xù)的口語表達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將教育部2012年審定的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中的“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作為前讀材料。首先,教師可以搭建情境支架,向學生提出問題:“When is your birthday? What do you do on your birthday? What do you eat on your birthday?”,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歷組織語言,并用英語表達出來。接著,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語篇,讓他們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完成初步閱讀后,教師可搭建策略支架,讓學生再次閱讀語篇,找出文本中的關鍵詞句,并基于這些關鍵詞句繪制思維導圖,梳理語篇結構,使學生形成清晰的思維邏輯,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最后,教師可搭建問題支架,驅動學生細致地閱讀語篇的每個段落。以“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的第二段為例,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一個信息梳理表(表1),并要求學生填寫。在學生完成填寫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number of the candles?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in one go’mean?”,并引導學生回到文本中尋找答案。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確保學生能從語篇中獲取語言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開展口語表達訓練,為學生提供續(xù)說機會
在學生閱讀、理解語篇內容后,教師應組織形式多樣的口語表達訓練活動,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開展單人口語表達訓練
在開展單人口語表達訓練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布置續(xù)說任務,驅動學生主動進行續(xù)說練習。
例如,在學生閱讀了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中的“Full Moon, Full Feelings”后,教師可以將語篇中的句子“After this, people started the tradition of admiring the moon and sharing mooncakes with their families”作為續(xù)說切入點,要求學生回顧自己的生活經歷,描述自己的家鄉(xiāng)歡慶中秋的方式。在此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系自己的親身經歷,并運用已掌握的詞匯、語法等講述家鄉(xiāng)慶祝中秋節(jié)的活動。在學生表述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發(fā)現(xiàn)他們在語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以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法。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語言運用、傳統(tǒng)習俗認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積極尋找解決方法。這樣,學生可以扎實地掌握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并能在具體的語境中更好地運用英語進行口語表達,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二)開展小組口語表達訓練
在開展小組口語表達訓練時,教師要先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再要求學生根據口語表達任務進行合作練習。
例如,在學生閱讀了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
Unit 7 Happy Birthday!中的“Birthday Celebrations”
后,首先,教師可以依據課堂觀察、隨堂練習、階段性測驗等的結果來評估學生在語言知識、口語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由此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能力層級,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從不同的層級中選出相應數量的學生,按照“同組異質”的原則組建學習小組。接著,教師可讓學生基于Yu Xiaoming、Judy Clark寫的信件中提出的“When is your birthday? How do you celebrate it?”“Any good ideas?”這幾個問題進行自主思考,確定問題答案并在小組中分享,其他組員要從詞匯、語法使用的正確性等方面對答案進行點評。學生通過評價他人的答案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語言運用、思維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主動查缺補漏,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最后,教師可要求各小組綜合組員的答案并在班級內分享。這樣,教師不僅能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各種問題,還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建議。同時,學生也可以從他人的回答中學到不同的表達方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開展游戲類口語表達訓練
單人口語表達訓練和小組口語表達訓練雖具有一定的實踐性,但方式相對固定,容易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可以開展游戲類口語表達訓練活動,通過角色扮演、故事講述等方式,讓學生主動進行口語表達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例如,學生閱讀了“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ica”
這一語篇后,對制作火雞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用first、next、then、finally等詞匯來進行條理清晰的語言表達。基于此,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制作火雞的大廚和品嘗火雞的美食家。在制作火雞的過程中,“大廚”要用first、next、then、finally等詞匯詳細地描述制作步驟;品嘗火雞時,“美食家”也要用這些詞匯來描述自己的感受。教師組織這樣的角色扮演活動,不僅能持續(xù)激發(fā)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化認知水平,使他們的續(xù)說內容更豐富充實。
四、重視教學評價
新課標強調,教師要重視過程性評價,將評價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評價的診斷、促進作用,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以推動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6]。在實際的英語教學實踐中,盡管大部分學生通過閱讀掌握了一定的語言知識,積累了語言運用經驗,但在英語口語表達方面,他們往往感到羞怯或能力不足,特別是在續(xù)說時面臨諸多困難。對此,教師需要巧妙運用各種評價工具和評價方式來發(fā)現(xiàn)學生在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在語言知識積累、語言表達等方面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生扮演制作火雞的大廚和品嘗火雞的美食家的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向學生分發(fā)評價量表,要求他們根據評價量表中的各項標準,如對基礎語法知識的掌握程度、口語表達的流利性、對西方國家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與文化的認知等,對表演的學生進行打分。同時,教師需綜合所有學生的評價結果,并結合課堂觀察情況,給予學生積極、具體的反饋,既要肯定學生在不同方面的出色表現(xiàn),也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交換評價量表,以便他們發(fā)現(xiàn)他人的長處,學習他人的經驗,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習自信心,從而在續(xù)說時敢于開口,勇于表達。
結語
“讀后續(xù)說”是基于閱讀與口語表達關系而提出的一種教學方式,將其運用于初中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還能促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進行語言輸入與輸出,運用學到的語言知識進行口語表達,切實提高語言知識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正確認識到英語閱讀與口語表達之間的關系,主動將“續(xù)”理論作為口語教學的指導思想,將“讀后續(xù)說”作為實施口語教學的重要手段,并在教學實踐中精心選擇前讀材料,搭建學習支架,開展口語表達訓練活動,進行教學評價,讓學生先讀后說,實現(xiàn)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的有機結合,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展望未來,廣大教師要在運用現(xiàn)有經驗的同時,探索出更多有效的“讀后續(xù)說”教學策略,并將其運用于日常教學中,以進一步提升英語口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如云.讀后續(xù)說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24.
[2]楊燕.基于續(xù)論的大學英語“聽讀后續(xù)說”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24,29(1):53-58.
[3]樓夢璐.讀后續(xù)說任務和同伴互動對中國英語學習者二語詞匯習得的影響[D].杭州:浙江大學,2023.
[4]王啟,鐘麗珍,王偉權,等.語境再現(xiàn)線索導向對二語讀后續(xù)寫協(xié)同效應的影響[J].中國外語,2022,19(4):62-69.
[5]蔣文靜.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讀后續(xù)說教學模式應用的行動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22.
[6]姜琳,羅英璇,詹劍靈.讀后續(xù)說任務中互動強度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口頭協(xié)同及產出的影響研究(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21,44(3):31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