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無定法,研無定規(guī)。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縣域內的高中地理教研可以利用網絡,依照教學內容主題或課堂教學特點和需求分段進行。該教研方法能夠改變教研模式陳舊、教研資源分散、教研效果不高的現(xiàn)狀,助力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基于“互聯(lián)網+”背景,分析了縣域內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的重要性和特點,探究了“互聯(lián)網+”背景下縣域內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存在的問題和優(yōu)化路徑,旨在為“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縣域內高中地理教師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互聯(lián)網+”;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效益化
當前,縣域內的高中地理教研一般是在學?;蚪萄薪M的安排下,按照預設的教研內容,在固定的地點和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的。這樣的教研模式難以滿足新時代高中地理教學對于信息便捷獲取和資源共享利用的需求?;ヂ?lián)網技術的高效運用,能夠打破校際的壁壘和時空限制,實現(xiàn)教研中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和協(xié)作交流,從而提升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縣域內高中地理教學提質增效。
一、“互聯(lián)網+”背景下縣域內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的重要性
第一,適應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趨勢。教育現(xiàn)代化的核心是教育觀念現(xiàn)代化。在互聯(lián)網技術的支持下,縣域內高中地理學科的分段合作教研,能沖破傳統(tǒng)教研思維桎梏,突破時空、地域的限制,充分發(fā)揮縣域內地理教師的學科帶頭作用。分段合作教研團隊通過對學科教材的精準分析,對教學重點的準確定位,對教學方法的探究共商,可助力學科教師將提升教學質量的方法精準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中,落實到每一名學生身上。這種專業(yè)化的教研是“互聯(lián)網+”背景下實現(xiàn)高質量教研不可或缺的路徑,也是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1]。
第二,促進縣域內高中地理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基于“互聯(lián)網+”背景,采用分段合作教研的方式,教師既能充分分享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施教策略,也能分享自己的教學課件、視頻材料、試題庫等。在線研討、坦誠交流和資源(經驗)分享,不僅有助于縣域內高中地理學科教師教研理念的轉變,還有助于教研主題、教研內容的統(tǒng)一;不僅有助于減小縣域內高中地理學科教研差距,還能促進縣域內高中地理學科教師教研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2]。
第三,推動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凇盎ヂ?lián)網+”背景的縣域內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能增強教師的教改意識,提升教師教學方法的精準性。一方面,地理學科教師能夠真正參與到教研活動中來。每一個教研計劃的制訂,每一次教研活動的開展,都是分段合作教研團隊的教師們根據平時的教學情況共同研討的結果。這樣的教研內容既符合學校的發(fā)展方向,也與各學校的課堂教學緊密聯(lián)系。另一方面,通過在線商討、資源共享和網絡研修等方式,分段合作教研團隊的教師們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不斷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和教學水平。當分段合作教研團隊的教師們通過內修外研,既能看到自身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又能靈活運用教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時,他們會更加積極推動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3]。
二、“互聯(lián)網+”背景下縣域內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的特點
第一,在線教研的即時性。利用互聯(lián)網,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團隊的教師們不論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都可以進行互動,進行教研。這樣的即時教研是對定人、定時、定點教研活動的創(chuàng)新,能極大地提高分段合作教研的靈活性,提升教師教研的積極性。
第二,教研內容的多樣性。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縣域內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中,教師們或就學校確定的主題進行研究,或就某一教學難點問題進行商討,或就教研團隊的任務進行探究,或就課堂教學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教研內容不拘一格。同時,每個教研小組在完成規(guī)定教研任務的基礎上,還可以圍繞地理學科的熱點問題、前沿的地理科學研究、學生關心的地理問題等開展教研活動。多樣化的教研內容能助力教師更新教學理念,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4]。
第三,成果共享的便捷性?!盎ヂ?lián)網+”背景下,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團隊的教師們可以通過云存儲、編輯在線文檔等方式,隨時隨地共享教研成果。教師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展開學習,這能提升教研成果共享的速率和利用率。
三、“互聯(lián)網+”背景下縣域內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存在的問題
第一,師資力量不均衡。筆者對縣域內3所高中的地理學科教師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縣域內3所高中的地理教師中,學歷為全日制地理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有3名,其中,縣一中2名,縣二中1名;學歷是全日制地理專業(yè)本科生的有6名,其中,縣一中3名,縣二中2名,縣三中1名??h域內3所高中中,共有2名市級地理學科帶頭人(縣一中和縣二中各1名),4名縣級骨干教師(縣一中3名、縣三中1名)??h域內3所高中的地理學科教師共發(fā)表省級學術論文21篇,其中縣一中12篇,縣二中4篇,縣三中5篇。在參與課題研究方面,縣一中的2名教師參與完成了3項省級課題,縣二中的1名教師參與完成了1項市級課題??梢?,縣域內3所高中的地理學科教師在學歷層次、教研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距,這對縣域內地理學科的均衡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
第二,合作機制未建立??h域內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不僅需要各學校、教師之間緊密合作,還需要教研主管部門有條不紊、集思廣益的管理。雖然縣域內高中地理學科教師已經采取了網絡交流方式和搭建了教研交流平臺,但是,這種教師自發(fā)的、自愿的教研方式還沒有在學校的教研方案中明確下來,縣教研室只“提倡進行縣域內的分段合作教研”。因此,能夠激發(fā)教研活力、提高教研品質的縣域內分段合作教研機制仍然處于探索階段[5]。
四、“互聯(lián)網+”背景下縣域內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的原則
第一,資源整合原則。整合縣域內各高中的師資力量、教研設施、教學資源等地理教研資源,形成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升的教研新格局。
第二,分段合作原則。根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將教研活動內容精細劃分,明確教研任務和目標,確保教研合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三,全員參與原則。尊重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鼓勵縣域內的所有地理學科教師參與到網絡教研活動中來,發(fā)揮每一名教師的教研才智,形成全員參與、共同提升的良好教研氛圍。
第四,鼓勵創(chuàng)新原則。鼓勵教師在教研活動中交流新理念,分享新教法,探究新策略,推動縣域內高中地理教學高質量發(fā)展。
第五,效益導向原則。利用網絡開展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活動時,以追求最大的教學效益為目標。通過科學規(guī)劃、合理組織、高效實施,提升高中地理學科的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五、“互聯(lián)網+”背景下縣域內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的優(yōu)化路徑
(一)建立分段合作機制,增強協(xié)作教研效益
分段合作機制的建立是確?!盎ヂ?lián)網+”背景下縣域內高中地理教研取得實效的有效途徑之一[6]。第一,縣教育主管部門要搭建“互聯(lián)網+”背景下縣域內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平臺,并確定專人進行管理。各高中要引領地理學科教師主動進入該平臺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共同提高,推動縣域內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優(yōu)質資源的共建共享,促進縣域內高中地理教學的高質量發(fā)展。第二,縣教研主管部門要制訂“互聯(lián)網+”背景下縣域內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方案,明確分段教研內容、教研目標、教研原則、工作模式和保障措施。第三,縣教研主管部門要組織開展協(xié)作教研活動,包括縣域內的集體備課、教學觀摩、教學研討、教學質量分析等活動,引領教師共同探究教學技巧、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第四,縣教研主管部門要加強教師的教研培訓,使每一位教師都能深入理解現(xiàn)代教育理念、課程標準,快速掌握教研方面的互聯(lián)網技術,為分段合作教研提供有力支持[7]。
(二)整合優(yōu)質資源,優(yōu)化教研互動模式
為了提升“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的質量,實現(xiàn)教研效益的最大化,第一,教研團隊要篩選與整合優(yōu)質資源,為教研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8]。這包括對教學視頻、教學課件、教學案例和習題庫等內容的篩選與整合,這些資源可以是從“中學課件網”“學科網”等專業(yè)網站上下載的優(yōu)質課件,各教師在教學中制作的微課、PPT、Flash等課件;可以是名師的精彩教學視頻片段或某一課時完整的教學過程,縣域內教師的精品課、示范課;可以是國內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成功案例,縣域內教師教研中的精彩點評等。優(yōu)質資源的篩選與整合是教師自我學習和提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不僅有助于教師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能為教師提供新的教學思路與方法。第二,進行資源的共享與更新。教研團隊可以將篩選與整合后的優(yōu)質資源及時上傳到線上資源庫,方便教師們隨時查找和使用。同時,教研團隊還要定期對線上資源庫進行更新和維護,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和互補。第三,利用視頻會議、在線討論、社群、郵件、公眾號等開展線上教研,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進而優(yōu)化教研互動模式。譬如,每學期開學前的教研工作計劃制訂會議,可以采用在線討論的方式來開展,使分段合作教研平臺中的每位教師都能各抒己見,積極為教研工作出謀獻策。又如,在評課活動中采取視頻會議的方式,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參與[9]。
(三)分段合作教研,助力提升教學實效
“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更有利于集中力量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而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助力課堂教學效果提升。譬如,在“如何高效施教‘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主題教研中,可以設置基礎、中級、高級三個研究模塊,供教研平臺上的教師根據自己的研究特長、任課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選擇。基礎模塊聚焦于“樓蘭遺跡”,重點探究“全球氣候變化有哪幾種尺度,以及各種尺度上的氣候是如何變化的?”這一問題的教學方法;中級模塊以背景資料《唐代的興衰史》和《中國野象分布的變遷》為核心,探究“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教學策略;高級模塊側重于研究“如何利用資料分析、總結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及對古代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一教學難點的突破方法。三個研究模塊,內容具體且各有側重,難度逐步提升且緊扣研究主題,教師可靈活選擇主題,有效解決教研問題。又如,采用分段合作的方式開展高考備考的教研活動。首先,進行示范課交流。教研平臺上的教師施教(縣域內各高中的教師至少執(zhí)教一節(jié)),其他教師可以到教學課堂聆聽,也可以利用網絡觀看同步視頻。其次,開展評課議課。該環(huán)節(jié)至少需要包含2個步驟:①執(zhí)教教師就本課的設計理念、設計思路、教學難點突破和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等進行分享;②參與聽課的教師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實踐經驗。最后,開展專題分享。聘請縣級教研員為教師指點迷津,或連線名校名師分享課堂教學良策。這一教研活動按“課堂實踐—分享交流—理論分享”的程序開展,從實踐到理論,再通過理論分析來指導教學實踐,能助力教師提升高考備考階段的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lián)網+”背景的縣域內高中地理分段合作教研,不僅是對當前教研模式的反思和超越,還是對未來教研發(fā)展方向的積極展望。因此,教育管理層不僅要致力于構建更加完善、更加靈活的教研體系以推動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還要積極尋求外部資源的合作以提升縣域內高中地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黃艷.“互聯(lián)網+”下的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4(26):111-113.
[2]陳慶友.“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與實踐[J].中國新通信,2024,26(17):215-217.
[3]田立軍.“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J].亞太教育,2024(15):136-138.
[4]王維.借助“互聯(lián)網+”信息平臺 創(chuàng)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J].第二課堂(D),2024(5):55.
[5]張義群.“互聯(lián)網+”背景下校際協(xié)作教研模式的實踐與反思[J].當代教師教育,2021,14(1):61-65.
[6]張紫薇.國外教師合作教研演變發(fā)展及特點[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4(8):48-52.
[7]劉竑波.日本在職教師教育實踐模式:“授業(yè)研究”探析[J].教師教育研究,2006(2):70-75.
[8]梁曉雨,張建珍.2020年國際地理教育研究熱點:基于關鍵詞的知識圖譜分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5):4-10.
[9]梁曉雨,張建珍.2021年國際地理教育研究熱點[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2(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