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君山位于大理州劍川縣、麗江市玉龍縣、怒江州蘭坪縣、迪慶州維西縣四州市交界處,屬橫斷山系云嶺主脈,群山綿延盤亙數(shù)百里,因其嶺脊走向圍成半環(huán)狀,恰似一個馬蹄形的老君煉丹爐而得名,因有太上老君曾在此煉丹的傳說,故史稱“滇省眾山之祖”。在劍川縣境內(nèi),老君山東西寬約30公里,南北長約50公里,面積達1700多平方公里,約占老君山面積的50%,為劍川縣的主山,其主峰太上峰海拔4247.2米。一年四季,老君山自然風光因地勢、氣候變化而氣象萬千,龍?zhí)逗?、丹霞地貌、古冰川遺跡、珍稀植物則是常年可見的景色。特別是每年六月前后,高山杜鵑花漫山遍野競相怒放,萬紫千紅,與高山龍?zhí)?、藍天白云相映成趣,蔚為壯觀。
在劍川,徒步老君山的線路有多條:可以從劍川縣金華鎮(zhèn)的雙河村攀登,經(jīng)過蝴蝶谷,然后抵達玉女峰景區(qū);也可以選擇從羊岑鄉(xiāng)境內(nèi)大佛殿村上去,經(jīng)過大埡口,到達姊妹潭;還可以從老君山鎮(zhèn)出發(fā),沿林區(qū)公路到達畜牧場,經(jīng)上竹坪,再攀登主峰。無論哪條路線,都可以欣賞到老君山神秘而美麗的風景。
一天,我們從劍川縣城出發(fā)的時候,天空就陰沉沉的。坐在車上,我心里面嘀咕:“這樣的天氣,恐怕今天攀登老君山的計劃要泡湯了?!惫黄淙唬囎舆M入羊岑鄉(xiāng)境內(nèi),細雨就紛紛揚揚,到達老君山腳下的大佛殿村旅游接待中心,從停車場到大廳也就十幾步的距離,肩上衣服就被淋濕了一大片。走進大廳,只見廳內(nèi)人頭攢動,來自各旅行社的負責人紛紛駐足欣賞墻上的風景照片,或坐在椅子上觀看宣傳片。嬌艷的杜鵑花、寧靜的潭水、矗立的懸崖,一張張照片、一幅幅場景,無不激起了在場賓客的興趣。在人群中轉(zhuǎn)了一圈,我來到門口,倚著門檻邊的柱子向遠處張望。此時的老君山早已被厚厚的云團籠罩,只剩下山腳下的村莊在淅淅瀝瀝的雨中若隱若現(xiàn)。
也許是我低估了這些旅行社負責人的決心,或者是大家對老君山的向往,一聲“上車,出發(fā)”的喊聲把我的思緒拉了回來。雨中,大家紛紛尋找自己的“坐騎”,隨著一陣汽車發(fā)動機的聲音,車隊就穿過村子,來到村后新修的旅游公路入口。入口處,一座用山間枯木修建的簡易大門映入眼簾,木門上方“老君山秘境”幾個大字十分醒目,來不及細看,車子便穿過山門,行駛在新修的柏油路上。被雨水浸濕的柏油路面更顯黝黑,蜿蜒在乳白色的云霧間,緩緩向遠處延伸。透過車窗,路邊濃密的樹木急閃而過。由于是新修的路,路面平整,但明顯的感覺就是山路彎彎,不時有一些連續(xù)的急轉(zhuǎn)彎讓人猝不及防,坐在座位上,身子不時隨著車子的轉(zhuǎn)彎而左右傾斜。隨著海拔的上升,低海拔的云南松林逐漸退去,一棵棵由高大的云杉、冷杉等組成的針闊混交林出現(xiàn)在視野。車子在植被茂密、霧氣重重的山中大約行駛了9公里,便在公路的盡頭停了下來,公路兩邊,分列著幾座新修的簡易便房,這里便是羊岑大佛殿村新的徒步老君山線路起點。我看了一下時間,此時正好是上午10點左右。
下車后果,相關(guān)工作人員正在挨個分發(fā)雨衣等登山裝備,前幾輛車上的賓客則早已穿戴好雨衣,在做著進山前的準備??吹矫總€人身上都透著一股勁,原先我因為下雨而擔心爬不成山的惆悵便一掃而光。于是趕緊穿戴好雨衣,彎腰將鞋帶系緊,抬頭,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身處密林之中了。環(huán)視一周,只見周邊植被濃密,一棵棵高大的樹木枝繁葉茂,那粗大的樹干上爬滿了綠色的苔蘚,樹枝上,低垂著的松蘿吸飽了雨水,滴著水珠,那晶瑩剔透的雨滴猶如珍珠簾子掛滿了樹。而眼前的這些百年大樹雖飽經(jīng)滄桑,可此時它們的歲月已被無情的掩藏,只有留下這滿目的青翠,深藏在大山深處。
公路東側(cè),一片高山櫟樹林下,旅游部門就地用林間石頭鋪成的小徑濕漉漉的,大伙兒一個跟著一個就走了上去,開始了此次雨中徒步老君山之行。路面有些濕滑,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低著頭走著,由于海拔高,而且還是上坡,剛爬不遠就已有人氣喘吁吁地站在路邊,拄著登山棍,對著走上來的人喊著:“不行了、不行了,才幾步就爬不動嘍?!比堑么蠹夜笮ΑN覄t趁著大家說說笑笑、放松的間隙,鉚足勁,從中間跑到了隊伍前面。只見小徑兩邊滿是裹滿苔蘚的石頭,一些樹根裸露在石頭間,連同樹干都長滿了厚厚的綠苔,濃濃的苔蘚將林間的一切遮掩,看不清哪是石頭、哪是樹干。走出櫟樹林,山坳間,東邊一片碩大寬闊的草甸橫亙在眼前,西邊則是濃密的山林。草甸盡頭、樹林邊上則是霧氣涌動。走過草甸邊緣,繼續(xù)向上攀爬,終于來到山梁間一個坳口,只見一塊旅游標識牌上赫然寫著“大埡口、海拔3535米”幾個大字。站在埡口,風大了許多,只要稍微一停腳,風就裹挾著雨點敲打在臉頰上、雨衣上,一股寒意便鉆進身子。在距離牌子的不遠處,幾棵盛開的白杜鵑花團團簇簇,一樹樹的繁花影影綽綽出現(xiàn)在云霧里,震撼著大家的眼睛。而更加震撼的則是樹下綠色的草地上,這些被風抖落的花瓣,挨挨擠擠地鋪在地上,成了一張白綠相間的地毯,引得大家紛紛掏出手機拍照。拍完照片,環(huán)看四周,萬籟俱寂,霧氣和云海不斷在腳下涌動,宛如仙境。
稍事休息,大家沿著大埡口的山脊繼續(xù)向上攀爬。山坡不陡,但由于風大、下雨,感覺每向上跨一步都很吃力,所幸只是向上不足百十米,小道便平緩地轉(zhuǎn)向北邊。樹林間,一大片坡度不小的石灘傾瀉在眼前,只見這些大小不一的石塊一個挨著一個,順著山勢從雨霧間一直延伸到山坳,赤裸裸地將森林一分為二。樹林邊,一棵早已枯死的大樹闖入眼簾,孤零零地直立在石灘邊,雖只剩一根粗大的軀干,卻也傲然挺立著。枯樹下、石灘中間,一條就著石灘間石塊整理而成的小路伸進對面的雨霧里。走在濕漉漉的石塊上,腳底也能明顯感覺到這些石塊的堅硬,這些裸露的石塊雖飽經(jīng)風霜雨雪,卻也棱角分明。小道下邊,一個當年木材開發(fā)時遺留的溜木材槽將石灘和下面樹林分割,木材槽里,當年伐木工為了加快木材推溜而放置的方坯圓木雖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風雨,卻也依稀可見;溜槽邊還遺留著一些朽木,那粗大的軀干雖已腐爛,仍不減當年的氣勢,它們和這些石灘一起訴說著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的往事。
走出石灘,感覺打在身上的雨變小了。繼續(xù)往上,蜿蜒的小道邊,一些亂石相互擠壓著堆砌在路邊,石頭上長滿了苔蘚,一棵棵高大筆直的冷杉竟長在懸崖下,頂著風雨,聳天傲立,令人敬畏。懸崖下,似乎已經(jīng)無路可走了,可是走近一看,幾根粗壯的大樹形似倒伏,卻恰成獨木橋?qū)⑿〉肋B接在一起,那腐朽的“橋”面給人一種似墮非墮的壓迫感,生怕一腳踩上去這樹干就會斷裂,于是大家不顧腳下的濕滑,一個跟著一個快步走過,可那“橋”卻在身后完好如初,靜穆在雨中,繼續(xù)接受風吹雨打。
雨還在下,山坡上、樹林間,霧氣氤氳,看不清遠方的山體和景色,然而路邊卻不時地有一棵棵高大的白色杜鵑花闖入眼簾,它們或開在峭壁上、或開在懸崖邊,那白色的花朵清秀端莊,宛如身在名門的閨秀一樣,讓人不能輕易觸摸。
穿過山腰小道,便進入一個山谷,向兩邊張望,霧氣流動,隱隱約約間,只感覺周邊密林叢生,萬山溝壑。而眼前,一條干枯的河床上裸露出大大小小的石頭。這些石頭,大的有一人多高,聳立在河邊或中間,小的則如拳頭,光滑、散亂地分布在河床里。雖說已是雨季,可是此時卻一點水也沒有,但從這些被沖刷過的石頭身上能明顯感覺到山間發(fā)大水時的景象。河床邊上,一條中間鋪著石頭、兩邊用枯木作路沿的小道繼續(xù)向上伸展著,這些石頭和粗大的木頭將路與兩邊的荊棘叢分開,保證了一年四季路的暢通。荊棘叢里,一棵被砍伐過的樹樁上爬滿了青苔,枯死的樹樁中間竟長出了一株黃杜鵑,那一片片光滑的葉子被雨水洗得發(fā)亮,飽含著水分;樹葉中間,一個個粉紅的花蕾從樹葉間探出頭,嬌艷欲滴,安詳而平靜。我在想,只要靜待時光流逝,花便會一樹怒放,盛開在這高空之下。
行走在峽谷,霧氣涌動,能見度不足幾米,可是每走一步收獲的都是滿滿的驚喜。目光所及之處,一棵棵高大的杜鵑樹上開滿了白色的花朵,一簇簇碩大的花朵在枝頭恣意綻放;那一樹樹的花,纏繞著霧靄,在雨滴的敲打下,搖曳著白色花朵。小心抵近,細看,才發(fā)現(xiàn)一些杜鵑花已經(jīng)有些焦邊了。由于海拔、氣候等原因,每年老君山上杜鵑花綻放時間也會有所提前或推后;從山腳到山間、再到山頂,呈現(xiàn)在視野的是一些杜鵑花將要凋謝,可一些杜鵑花卻還打著花苞。今年,至少在這個峽谷,我們來得有些晚了,這些白色的杜鵑花至少已經(jīng)開了一個月左右,期間也許還被狂風吹過。可是,這些杜鵑花樹就是這樣笑看人生,從不輕易將自己的花朵凋謝,依舊將自己不同階段的美留在人間。
繼續(xù)向上,一片冷杉林出現(xiàn)在眼前,可雨點卻變得急促起來,大家只好在林間小道上稍作休息,順便補充點體力。小道兩邊,一棵棵冷杉,頂風冒雨,聳天傲立,蒼翠欲滴。一會兒后,雨絲毫沒有要停的跡象,大家只好走出冷杉林,聚集在前邊“丫”字形路口。通過路口邊一塊牌子上的標識,我知道此處叫巨巖峰,海拔3804米,從巨巖峰到老君山姊妹潭還有將近1公里的山路。負責此次徒步的旅游向?qū)Ы榻B:從巨巖峰到姊妹潭有兩條路,一條相對平緩,一條相對陡峭,但較之前的路則陡峭了許多。由于下雨,能見度低,就建議大家不上去了,于是,團隊就沿著來時的路原路下山了。
或許是上山時已經(jīng)領略了沿途的景色,明顯感覺大家下山的速度快了不少,不一會兒就到了大埡口?;蛟S是我專注于下山的腳步,或許是海拔的原因,此時站在埡口的草甸上才發(fā)現(xiàn)山間的云層變薄了許多,雨也不知什么時候停了,穿在身上的塑料雨衣反而使身體有了悶熱的感覺,于是趕緊脫去裝進旅行包?;赝砗?,怪石嶙峋,一樹樹、一片片雪白的杜鵑花開在山坡處、懸崖邊,斑斑點點,猶如雪后的山巒?;仡^,朝著腳下羊岑鄉(xiāng)方向望去,林海蔥郁,山村、公路依稀可見,又是一派別樣的風景。
走下草甸時,幾聲清脆的鳥叫聲從樹林間傳來,給這寂靜的山林又增添了幾許靈動?;氐焦罚宜懔艘幌聲r間,正好是下午1點45分,從出發(fā)時10點算起,此次徒步老君山到達巨巖峰,來回也就將近4個小時的時間。
離開密林,坐車回到大佛殿村,抬頭仰望,云開霧散,老君山那群峰疊翠的山巒便顯露了出來。或許是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穿行,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清新的空氣以及靜謐的景色讓我忘卻了所有,此次雨中徒步老君山,我竟一點兒也不覺疲憊。
空山新雨后。下午,在大佛殿村徜徉,然后靜靜地駐足,向著身后的老君山望去,回味上午的這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一份難得的寧靜與平和便在心中生起。
二
第二天,回到單位,同事黃大鵬便問起老君山高山杜鵑花開得如何?我說:“下雨了,沒見到連片的花,可是從路邊開著的那些花上看,今年的杜鵑花應該開得不錯?!彼Φ溃骸坝袥]有興致再去爬一次,順便拍些特寫?!蔽艺f:“老君山其他方向都爬過,唯獨羊岑方向還不夠盡興,有機會就去嘛?!?/p>
沒想到第二天早晨,黃大鵬便打電話來說:“老君山旅游公路項目部有一輛車要進山,去不去?!蔽乙宦牨阈廊淮饝?。
那天,天氣晴朗,從劍川縣城到達羊岑鄉(xiāng)大佛殿村,一路陽光滿地。透過車窗,只見這嵯峨黛綠的老君山,漫山蓊郁蔭翳的樹木和湛藍遼闊的天空下,幾朵飄浮的白云洋洋灑灑地點綴在天邊,恰好構(gòu)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畫。山腳下,一座座畫滿彩繪的房子零零散散地分布在碧綠的田野上,車子經(jīng)過之處,不時出現(xiàn)一些身著彝族服裝的村民在田里忙著農(nóng)活。穿過“老君山秘境”的大門,車子又行駛在密林深處,不一會兒便到達公路終點。
和前次熱鬧的團隊相比,此次老君山之行卻只有我倆和項目部的一個司機,由于要拍攝一些鏡頭,除了常規(guī)的登山工具外,我們還攜帶了無人機、單反相機、腳架等器材,身上的負重比起前次明顯地重了許多。分配好設備后,我們?nèi)司脱刂降篱_始攀爬。櫟樹林里,陽光穿過枝葉間的縫隙投射在林間地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光斑。這些斑駁的樹影隨風搖擺,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像是大自然施展的魔法,將平凡的林間裝點成一幅動態(tài)的畫面。
走出樹林,眼前豁然開朗,放眼望去,藍天、白云、草甸、森林構(gòu)成了一幅絕美的塵世風景,仿佛只要站在對面山脊上便可伸手觸天。和上次不一樣,這次剛出樹林我就感覺額頭上已經(jīng)微微冒汗了。走在草甸邊緣,沒有了大樹的遮擋,高原的陽光便直接照射到身上,沒走幾步,就明顯感覺到有些灼熱,我索性喘著粗氣,咬牙堅持,第一個爬到了大埡口。站在大埡口,和前次雨中云霧涌動不同的是,此次視野之中,茂密的森林、成片的花海、傾瀉的石灘、陡峭的懸崖都一覽無余地展現(xiàn)在眼前。令人震撼的是,埡口下的樹林里,成片的紅杜鵑花已經(jīng)凋謝了,而峭壁上、石灘邊的白杜鵑卻開得正白,一片片地覆蓋在山頂,和那鐵褐色的石灘形成鮮明的對比。前次攀爬時由于霧氣,我只看到小道邊的石灘,沒想到埡口后的山體上,一大片一大片的石灘傾瀉在山體間,呈現(xiàn)出一種原始洪荒的景象。老君山山體主要由喜馬拉雅山巖漿巖組成,試想幾千萬年以前,這里也曾是峭壁林立,沒想到長年累月的風霜雨雪、嚴寒酷暑,最終大量的巖石崩裂,形成了如今景象。然而讓我震撼的是,在這自然條件如此惡劣的地方,依然有挺拔、美麗的高山植物精彩綻放,不禁感嘆大自然中生命的頑強。
等他倆上來后,我們便繼續(xù)前行,由于有前次徒步經(jīng)歷,這次我便充當起了向?qū)У慕巧?。走進石灘,趁黃大鵬拍攝間隙,我也有了足夠時間駐足欣賞山間景色。只見對面陡峭的懸崖上,一些高大的云杉和冷杉林保存著最原始的狀態(tài),在巖石縫隙頑強生長著,只是一些死去多年的大樹也在高低的懸崖上堅挺著,那干枯的樹干直指青天;林下混生著一些相對低矮的杜鵑,那杜鵑樹上卻是花開如雪,一下子也將這冰冷的懸崖裝點得溫潤了起來。山腰,當年伐木時被遺留的樹干橫七豎八倒在山坡上,任其自我腐朽,心中覺得十分可惜卻也無可奈何。山坳間則是另一番景色,碧綠的草甸上,幾頭馬兒正在悠閑地啃著青草,三三兩兩的,勾勒出一幅和諧而美好的畫卷。拍攝完畢,繼續(xù)走向森林深處,路邊高大的云杉與冷杉布滿飄逸的松蘿,與粗壯而遒勁的高山櫟,陡峭的懸崖,還有盛開著的白杜鵑花一起共同組成一片奇幻的森林。
我們一路拍攝、一路欣賞,不知不覺間便進入巨巖峰下的山谷中,只見山谷間相對平緩,兩面的山體則嶙峋陡峭,相互對峙著。抬頭,只見東邊的山體相對平緩,成片的石灘和杜鵑花海交錯在一起,和山谷間的密林連成一片;西邊的山體則更加陡峭,近乎直立的懸崖下滿眼都是蔥郁挺立的云杉、冷杉等樹木,一棵棵比賽似的,往高里長。樹枝和樹葉則一層層地分布,就像一個個寶塔,矗立在蒼山之巔。蔥蘢之中,一道石崖突兀卻不失氣韻地出現(xiàn)在眼前。石崖上幾棵古柏旁枝側(cè)逸、傲然向上,一片白杜鵑依舊開得如雪,與山谷、崖下的杜鵑林遙相呼應,詮釋生命的堅韌。而視野偏東,兩側(cè)山體連接處聳立著一塊100多米長的巨大巖石,猶如擎天的巨人,氣勢磅礴,俯視峽谷,我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造化如此神奇。
走出不遠,西邊山坡上一抹并不鮮艷的黃吸引了我的注意,“黃杜鵑花”才從腦海里閃過,我便迅速離開了小路。只是剛踏進山坡,就感覺一些刺勾住了褲腳。一看,一些長著鉤刺的植物密密匝匝地生在山坡上,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才能接近。抵近,一棵一人高的黃杜鵑盛開在陽光下,綻開的花瓣在陽光照射下更顯細膩,淡雅的色調(diào)中似乎透著幾分羞澀;而一些還未綻放的花蕾,花苞上透著一抹粉紅,在微風中搖曳,顯得嬌羞可愛。驚嘆之余,環(huán)視四周,這邊一株、那邊幾株嬌艷地出現(xiàn)在視野,美得讓你無暇顧及。云南黃杜鵑生長在海拔3200米至4100米的高山冷杉林下或灌木叢中,分布在年平均氣溫約7℃的區(qū)域。由于生長環(huán)境特殊,連許多云南本地人都很少見過黃杜鵑,這也使其變得更加神秘和珍貴。今天,在這里邂逅心儀已久的高山黃杜鵑,讓我一下子對此次老君山之行感到心滿意足了。
小心地穿過荊棘叢,重新回到山谷間的小路上,頭頂不知何時飄浮了幾塊云團,陽光從縫隙間射了下來。路邊,在那棵長在枯樹樁上的黃杜鵑旁,我們席地而坐,談論起這難能可見的黃杜鵑花,一股從未有過的知足感便油然而生。簡單的休整后,繼續(xù)北上,走出冷杉林,前邊就是巨巖峰了。眼前一個高百米的山崖在咫尺空間聳立著,崖下,一棵棵高大的冷杉伸展著濃密的樹冠,在雨水的滋潤之下顯得十分蒼翠。而樹冠之上的崖體,由于雨雪的侵蝕,使得整個山崖看起來滿目瘡痍、溝壑縱橫,然而在山崖的溝壑間,竟然還開著雪白的杜鵑花、長著高大的冷杉等樹木,將這巨巖裝點得俊俏可愛。
在巨巖峰下的“丫”字形路口,牌子上標識偏西的小路距離姊妹潭795米,而靠近巨巖峰下這條路則有1206米長。我建議上去的時候走偏西的這條,下山時再走巨巖峰下的這條路。兩人聽了我的建議后也欣然同意。于是,背起設備,繼續(xù)前行。冷杉林邊,干枯的河床上一棵巨大樹干橫在上面,可以想象洪水來臨時,這棵樹干就成了唯一可以通行的橋了。通過獨木橋后,原始森林下,小道變得陡峭了許多。拾級而上,只感覺在這高山之上,腳走的不是山,是意志。左一步、右一步,每向上一步都很辛苦。然每向上一步,不僅越來越靠近目的地,而且看到的景色也更加的迷人壯觀。站在小道中,從花朵間、樹冠間看出去,白色花海鑲嵌在跌宕起伏的山體上,點綴在藍天白云間,構(gòu)成了一道奇特壯觀的風景線。
小道轉(zhuǎn)彎處,一塊指示牌上標識此處海拔3900米,再向上500米就是千年杜鵑林了。然而氣喘吁吁間,感覺林下視線瞬間黑暗了許多,抬頭一看,一團厚厚的黑云不知何時就已經(jīng)壓在山頂,風中便有了一絲寒意。繼續(xù)向上爬,路變得平緩多了。只見一片望不到頭的杜鵑林虬枝蒼勁、花團錦簇,令人嘆為觀止。踏進杜鵑林中,一層沉淀了億萬年的腐生植物將林下的小道鋪成軟綿綿的,踩上去,腳步明顯感覺到一絲回彈。眼前,每一棵杜鵑樹都獨具特色、獨立成景,那一株株蜿蜒盤曲的杜鵑樹高丈余,或虬枝崢嶸、或百轉(zhuǎn)千回,盡顯歲月滄桑。頭頂,碗口大小的杜鵑花壓在枝頭,一簇一簇、一團一團、一樹一樹,錯落交疊,開在云層之下。樹下,腐生植物層上,一些凋謝的花瓣靜靜地躺在干枯的枝葉上,觸動人心。高山杜鵑生長速度極慢,每年只長幾厘米,由此可見,這里隨便一株都是成百上千年的古樹,遒勁的樹姿以及樹上斑斑駁駁的苔痕更是寫滿歲月的印記,讓人看了又看。
繼續(xù)向上,爬過一塊長滿苔蘚的石頭,山坡上,幾棵冷杉林下,一塊牌子上赫然寫著“姊妹潭,海拔3982米”。站在冷杉林邊的巖石上張望,東邊,一座形似金字塔的巨崖,峰頂陡峭、直插云天,南北綿延1000余米,直立的崖下,一片石灘赤裸裸地堆放著。高山之上,漫山遍野的白杜鵑花競相怒放,目之所及的山林、群峰全被肆無忌憚地“染”成了白色,讓人仿佛置身“雪海”之中。山坳間,兩個大小不一的水潭一高一低地分布在花海中,潭水清澈,倒映著周圍的花海,猶如掉落人間的寶石,蔚為壯觀。而身旁的巖石下,幾棵粉紅的杜鵑花在這白色的花海中顯得特別艷麗,綻放的花瓣白中透著一抹粉紅,露出嬌黃的花蕊,一朵朵好似剛涂了胭脂少女的面頰;而一些還未綻放的花苞,一個個殷紅,矗立在葉片間,顯得嬌羞可愛。正當我們沉醉在眼前景色時,一場大雨便傾瀉了下來,噼噼啪啪地打在葉片、花朵上。好在十幾分鐘后,雨便小了。走出冷杉林,重新審視著眼前的花海,雨霧蒙蒙之間,眼前的杜鵑花海像是加了一層濾鏡,本來艷麗無比的花硬是被雨水襯出一層清淡來,而那幾棵粉色的杜鵑花經(jīng)過這場雨水的洗禮,那粉花蕾紅上一滴滴還未跌落的雨點像是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又給這花平添了幾分靈氣。老君山景區(qū)地處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三江并流”核心保護區(qū),作為云南生物資源的物種基因庫,這里植被類型豐富并且保護完整,而最具特色的就是原始杜鵑林杜鵑花了,它幾乎占據(jù)了云南杜鵑花屬的大部分種類,每年的4月到7月,杜鵑花從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帶次第盛開至高寒地帶,形成連續(xù)性盛開的連片花海景觀,與冰蝕湖群和冷杉林構(gòu)成地質(zhì)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畫卷。花開云天上,霧在花間飄,站在姊妹潭邊,我內(nèi)心不禁生出了“此景只應天上有,落入人間為仙境”的驚嘆。
離開姊妹潭,繼續(xù)往上爬,感覺隨著海拔的增加,視野也變得更加開闊了。小路北邊,一塊牌子無言的矗立,繼續(xù)給游人講述老君山這些自然奇觀。海拔4005米,一大片古冰川遺跡呈現(xiàn)在眼前,只見遺跡東邊逶迤著一列近乎垂直縱橫的懸崖。崖下,一些石頭從懸崖上傾瀉了下來,延伸到山坳間。是的,眼前這一切地貌都是冰川造就的??粗矍暗氖^,我想在數(shù)以億萬年以前的造山運動中,這些石頭就身處高峭雄偉的山峰上,或者本身就是山峰,只是它們在第四紀冰川的重壓下破碎,脫離了山體,并被冰川裹挾,四散分離,星羅棋布分布在高天之上??粗@一塊塊巨大的碎石塊和陡峭的懸崖,仿佛我也一下子就能夠感受到地球的脈動。
老君山的天氣就是這樣變幻無窮,剛才還是雨霧蒙蒙,現(xiàn)在一縷陽光從云層間照射下來,瞬間又是云開霧散。在遺址南邊,一塊平緩的草地上,幾塊巨石從地面凸起,卻也十分平滑,一屁股坐上去,身體還能感受到一絲溫暖。石塊邊上,一叢叢低矮的紫杜鵑上結(jié)滿了一個個花苞,卻還未開放。在老君山,民間有“屁股底下三味藥”的傳說,這一點兒都不假。只見山脊處、草地上、樹林間,生長著雪茶、高山龍膽草、金不換等珍貴藥材,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我深知爬一次老君山的不易,于是趕緊蹲下,找尋著自己心儀的藥材。采雪茶不能急,也不能太用力,要在草叢間一棵一棵地拔,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耐性。如果急性子,攥在手里的就只能是一些干枯的草葉之類的。龍膽草的話就好采了,因為龍膽草喜陰濕,而且又是一片片生長,隨便拔幾下就是一大把到手里了。
風停了,太陽出來了。坐在石頭上仰望,一只雄鷹在懸崖邊的高空盤旋著,它那黑亮的羽翼仿佛帶著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時而低飛掠過峭壁、時而高飛沖上云霄,高傲地俯瞰著這里的一切。趁著風停的間隙,黃大鵬將無人機放飛了。鏡頭里,方圓幾公里的視野內(nèi),群山起伏,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恣意汪洋,盡染山林,猶如大雪覆蓋,與山間的冰蝕湖群和冷杉林構(gòu)成地質(zhì)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畫卷,震撼人心。
拍攝完畢,我們?nèi)吮憷^續(xù)前行,小道蜿蜒,不一會兒又走進了杜鵑林,杜鵑林下一塊牌子上指示,繼續(xù)向上500米就可以到達觀景臺,向南,便可沿著巨巖峰下小路下山。在觀景臺,既可以遠觀老君山主峰太上峰,也可以俯瞰麗江老君山九十九龍?zhí)毒吧€可以領略劍川老君山景致,可以說整個老君山的壯觀景色都盡收眼底,但考慮到時間和體力原因,我們只能決定下山了。
下山的路非常陡峭難走,石頭林立,凹凸不平。特別是巨巖峰下,感覺腳稍站立不穩(wěn)就會跌落山谷。我們拄著登山棍,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下移動。小路邊,樹林下的腐生植物層中不知何時匯聚了一股溪流,嘩啦啦地跟著小路向下流淌,停住腳步,向山谷張望,卻不見它的身影。下到平緩處,仔細查看,才發(fā)現(xiàn)石頭堆里汩汩流淌的溪水,再往下,又不見了。
站在巨巖峰下的岔路口,回望身后,一縷夕陽灑在山頂?shù)木迬r峰上,那懸崖一下子就變得色彩斑斕,猶如發(fā)出耀眼光芒的巨人。下山的路上,回味著這無邊的花海,我不禁感嘆道:沒見過老君山杜鵑花開,便真的很難體味什么叫山花爛漫了!
三
其實,徒步老君山,我還不止最近的這兩次去過。多年前,我在老君山腳下的老君山鎮(zhèn)工作,周末或節(jié)假日我曾和幾位喜歡徒步的同事多次去爬老君山,或春夏,或秋冬,反正每次去老君山,都有不一樣的收獲。然而記憶最深的還是幾年前翻越老君山主峰太上峰的經(jīng)歷,至今難忘。
記得那天早上7點許,我們從老君山鎮(zhèn)鎮(zhèn)政府所在地富樂村出發(fā),太陽還未升起。車子沿劍蘭公路向北行駛百十米后便拐進了公路東側(cè)的新和村,駛出村莊后,眼前的壩子逐漸變窄,山路也逐漸由寬變窄,越來越曲折。路過老君山水庫后,就到達四林場,只見20世紀七八十年代,伐木者修建的一些平房、院落還在,只是沒了人氣,平添了許多頹廢。房子下的峽谷中,一股來自山中的溪流,嘩嘩聲音響徹山谷。公路另一邊,幾間低矮的簡易便房并排在路邊,路中間隔空橫著一根鋼管,這里便是老君山檢查站,一位彝族村民在此值守,負責護林防火等事宜。見面說明來意后,他便把鋼管搬開,讓我們進山了。
車子行駛在當年的林區(qū)公路上,由于長年沒了養(yǎng)護,凹凸不平的山路將我們顛簸得夠嗆,可也絲毫沒有影響大家的興致。隨著海拔的上升,各種各樣的植物會闖入人的視野。樹林間,不時出現(xiàn)一棵棵殷紅的杜鵑花,紅得耀眼,仿佛要將整個山坡點燃一樣。一路顛簸,一路歡笑,車子在上竹坪的草甸邊停了下來。走出去,碧空如洗,遠處的草甸上,幾頭牦牛在悠閑地走動著,儼然如超脫于世外的隱者。藍天白云和這游走的生靈構(gòu)成了萬物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
背起雙肩包走進樹林,在灑滿斑駁陽光的小道上穿行,林間不時傳來小鳥悅耳的叫聲,一種寧靜的感覺悄然間走進了人的心靈。老君山植被茂密,此時雖是盛夏,烈日炎炎,可是由于有這些高大植物的遮擋,在林間行走我們卻一點也感受不到炎熱。
走出樹林,在一條由西向東的小路上繼續(xù)前行。山谷中,一條清澈的溪水從山的高處傾瀉而來,沖刷著溪中的石塊,給人一股向上的力量。在山谷繼續(xù)往前,一面坡度很陡的山坡橫在了面前,同事說只要爬上這面山坡就可以看見老君山主峰了。在山谷稍事休整后,我們便開始了艱難的登頂之路。攀爬在山坡上,此時沒有了高大植物的遮擋,我們的身體完全暴露在陽光下,不一會就感受到高原驕陽的威力了。越往上,山路越陡,我只能手腳并用艱難地向上爬。在這高山之上,每上升一步,身體都能明顯感覺到高度帶來的變化:呼吸變得緊促,心跳變得加快。山坡間,幾只山羊脖頸間掛著銅鈴,看到了我們的到來,便一閃而過,轉(zhuǎn)眼就消失在杜鵑林下,只留下叮叮當當?shù)拟徛曉谏焦然匦?,我不禁感嘆人類的攀爬能力在如此矯捷的動物面前是如此渺小。爬上山坡,一抬頭,一堆亂石赤裸裸地橫亙在天邊,亂石堆盡頭,老君山主峰太上峰就這樣突兀地顯現(xiàn)在藍天下,給人一種離天三尺三的感覺,一下子又給了我們攀登的信心。于是,大家相互打氣,小心翼翼地攀爬在亂石群中。由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這些鐵青色的峭巖有一種不同凡響的硬度和力量。踩上去,明顯感覺到一種灼熱從腳心傳入身體。但驕陽和巖石并沒有阻擋我們前進的決心,朝著眼前的主峰一點點、一步步,海拔在我們的腳下逐漸上升。終于,我們登上了老君山主峰太上峰。站在山頂,環(huán)顧四合,北眺玉龍雄姿,東瞰劍湖明鏡,西覽碧羅諸峰,胸中涌起的是一種恢宏氣勢和“山高我為峰”的感覺。往下看,郁郁蔥蔥的林海間簇擁著一汪汪碧水,澄澈潔凈、風姿綽約,這些就是被稱作龍?zhí)兜睦暇健熬攀琵執(zhí)丁绷恕_@些大小不一的龍?zhí)缎橇_棋布地分布在山坳間,形狀各異,猶如鑲嵌于山林中的珍珠,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龍?zhí)端闹?,成片成片的紅紫黃白杜鵑含苞怒放,漫山遍野,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在頂峰體驗了“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后,我們便朝著老君山麗江景區(qū)方向緩慢下山。來到了山間龍?zhí)哆?,坐在潭邊的石塊上,潭水一片澄明,只有盛開的杜鵑花倒映在水中,天然去雕飾,全然沒有世俗的妖艷,自然天成。在劍川,民間傳說老君山潭水中有神龍潛居,行人到此若高聲喧嘩,潭水就會翻滾變濁,接著就會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神話當然只是傳說,而眼前這美麗的景色卻讓我完全忘了塵世的喧囂以及繁雜的工作,盡情地享受大自然對人類心靈的凈化。
下山,經(jīng)過三才湖,到達麗江群龍山莊已經(jīng)是傍晚了,此時的太陽也不知何時掉進了群山。由于從劍川縣城出發(fā)來接我們的車子還未到達,山間又沒有手機信號,我們只得沿著公路繼續(xù)下山,只見路邊的植被保護得非常完好,特別是林中一棵棵粗大的云南松密密麻麻、筆直挺立直指藍天,靜看塵世的滄海桑田,一股敬畏之情不禁在心中油然而生。
經(jīng)過半天的攀爬,這時,大家的體力也明顯透支了,在林間公路上行走的腳步也緩慢多了。不一會兒,黝黑的夜便降臨在這無邊的原始森林中,天地渾然籠罩在暗黑的夜幕之中。直至前方公路上射來一束光才將我們穿越之行的腳步停住。坐在車上,回到劍川縣城已是燈火闌珊,一看時間,已是深夜了。那一夜,我睡得很沉、很沉。
徒步老君山,不僅讓我領略了靜謐、神奇的壯美風光,而且還讓身心得到了充分地釋放,心中的那份情感也回歸了自然,或許這才是多次徒步老君山的真正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