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鬧非凡的教室里,樂樂輕柔的話語如微風拂過我的心田:“您要是來家訪,我想早點和家里人說一聲?!彼壑袧M是期待,仿若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我抬頭與他目光交匯,微笑回應:“就在今天下午放學后,老師去你家?!彼D時像歡快的小鹿蹦跳著跑開了。
樂樂曾是班上讓老師們頭疼的“四大天王”之一。剛上學時,他就像一座孤島,不善與人溝通。遇到不順心的事,他便如即將噴發(fā)的小火山,緊握拳頭,小臉漲紅,淚水在眼眶里打轉,仿佛所有委屈和憤怒都在他那小小的身軀中積聚。若旁人多說幾句不合意的話,他就會瘋狂撕書、打翻課桌,甚至動手,宛如一只渾身是刺的小刺猬,將自己與世界隔絕。
初次家訪:“小刺猬”接受了不告狀的老師
入學的第一學期在忙碌中過去,樂樂逐漸適應了小學生活,情緒漸趨穩(wěn)定。期末例行家訪,我們沿著蜿蜒的小路來到樂樂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樂樂由爺爺奶奶照顧。放學后,他在輔導班寫完作業(yè),爺爺再接他回家。爺爺是位豪爽的鄉(xiāng)下老漢,性子急、嗓門大。班主任說,樂樂因字寫得不工整需多次修改,爺爺來接他時若發(fā)現作業(yè)沒完成,便會在教室門口大發(fā)雷霆。奶奶雖溫柔,但面對爺爺發(fā)火,常忍不住當著樂樂的面與其爭吵。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影響下,樂樂遇到事情也容易暴躁。
我們進門時,樂樂正一聲不吭地坐在凳子上看電視,那模樣就像穿著刺猬鎧甲準備迎接“暴擊”。見他不愿交流,我們便和奶奶坐下詳談。談話間,我感覺有道目光不時瞟來,一回頭,那目光急忙轉開,原來是樂樂在偷聽。家訪結束時,我們表揚了樂樂在校的進步,同時向爺爺奶奶建議:為孩子做好榜樣,遇事商量解決,別在孩子面前吵架。準備離開時,在奶奶的催促下,樂樂與我們道別,他的臉色比之前輕松了許多,我知道,這只“小刺猬”開始接受我們了。
當時,“王者榮耀”“開黑”等字眼在社會盛行,手機游戲在孩子中迅速流行。孩子們常潦草寫完作業(yè)就開始玩手游,樂樂也不例外。他拿著父母留下的舊手機,沉浸在游戲的世界中。于是,控制樂樂手機使用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提議讓爺爺控制樂樂玩手機的時間,學習期間不許玩兒。同時,我們聯系了樂樂的父母,鼓勵他們多和孩子交流,轉移樂樂對手機的注意力。我們還對樂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家人的付出和對他的關心,激起他改變的決心。在多方努力下,樂樂慢慢地將精力從游戲轉移到了學習上,開始理解家人和老師的苦心,師生關系大為緩和。那次家訪,讓這只“小刺猬”懂得為身邊人收起尖刺。
再次家訪:“小刺猬”外衣下的暖心大男孩
時光飛逝,轉眼間樂樂已到高年級。時光如魔法,讓孩子們身形變化的同時,內心也因即將到來的離別變得穩(wěn)重懂事,變化最大的當屬樂樂。對這次家訪他滿心期待,早早來跟我們打聽。家訪前,老師們交流并總結了樂樂在校的表現,還初步設計了家訪提要。
還是熟悉的道路和小區(qū),我們來到樂樂家。樂樂奶奶滿臉笑意地迎上來,說著樂樂的變化:“他現在可懂事了,知道心疼爺爺奶奶,就是學習還不太上心。做完作業(yè)會看會兒電視,手機我們保管著,他很少有機會玩兒?!甭牭竭@些,我心里的石頭落了地。我和班主任一起表揚了樂樂學業(yè)上的進步和與人相處方面的變化,奶奶笑得更燦爛了。
今年,為提高樂樂的責任意識,讓他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表揚,我們安排樂樂協助班主任管理教室里的多媒體電腦。雖然這件事不算重要,但是樂樂做得很好。每次上課前都會提前啟動電腦,放學后及時關閉。樂樂細心負責,每次關電腦動作都很輕,即使放學為關電腦留到最后,他也總是等到關機完畢才輕輕合上開關,然后奮力追趕路隊。
樂樂的變化不僅表現在班級事務上,在與人相處方面也變化很大。曾經沉默寡言的“小刺猬”脫下了尖刺外衣,向老師和同學展露出真誠的心。他渴望被肯定、被表揚,課堂上勇敢舉手、給同學暖心的幫助、來自他人的夸獎都能讓他高興許久,這些支撐著他持續(xù)努力。昨天,我看到樂樂蹲在操場上,認真地幫低年級同學系鞋帶。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溫暖而美好。
遇見美好:育人策略的調整與成長的守護
回顧樂樂的改變過程,我們也在不斷調整育人策略。每個孩子都像嬌嫩的花,成長經歷不同,花期各異。我們要看到孩子的成長,肯定、鼓勵他們,陪他們等待花開。無論是在校與學生相處,還是與家長溝通,我們都努力肯定學生的進步,期待他們進一步成長。正因為我們是“不告狀”的老師,樂樂才接受我們走進他的生活。有了這次經驗,我們更多地用表揚代替批評,在細節(jié)中發(fā)現閃光點,讓孩子在肯定和鼓勵中找到勇氣和自信。
孩子的成長不只是學習,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能培養(yǎng)責任心和體會成就感,推動他們更好地成長。然而,在班集體建設中,我們往往只關注“學霸”,忽視了普通尤其是內向的孩子。因此,我們要逐步細化班級管理事項,增加更多職位,爭取實現人人有職務、有專長。家訪中,我們還欣喜地發(fā)現,樂樂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都變得更優(yōu)秀了,可見家校攜手共育的重要性。
孩子在反復糾錯中成長,我們要有長遠目光,看到他們的成長過程?!靶〈题蹦テ郊獯滩皇且怀幌Φ氖?,需要時間,需要等待。在此過程中,老師和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心門開啟,關注他們的日常行為變化,在持續(xù)評價中支持他們轉變。有時候,一句溫暖的問候、一個關懷的眼神比嘮叨訓斥更有效。因此,我們要走進孩子心靈,用關愛打動他們,用守護記錄成長足跡。
我們相信,樂樂終會徹底脫下“刺猬夾克”,成為陽光開朗、喜歡交友、懂得照顧他人的大男孩。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塑造靈魂、點燃希望。家訪是連接學校和家庭的橋梁,能讓我們深入了解孩子,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每一次踏入孩子的家門,都像打開通往他們內心世界的窗戶,能看到家庭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和他們的喜怒哀樂。家訪經歷如一幅幅畫卷,刻畫著孩子們真實的模樣。我們要用愛為這些畫卷添彩,為孩子成長之路點亮心燈。
回首家訪,那些溫馨的時刻如璀璨星光照亮教育之路。樂樂的故事雖然只是眾多孩子成長故事中的一例,但是有著獨特的力量,讓我們懂得了教育的真諦。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會有無數的家訪,會有更多孩子等待我們去開啟心門,我們會帶著愛與期待助力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劉紅系天津師范大學南開附屬小學校長;郭夢溪系天津師范大學南開附屬小學學生處主任;李楠系天津師范大學南開附屬小學骨干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