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教育領域的廣闊天地中,“科學教育”無疑是一片寶藏,不僅能拓寬孩子的眼界,增長孩子的見識,而且能厚植孩子的家國情懷。在如今“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愈發(fā)凸顯,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家長如何拓寬科學教育的邊界,利用各種社會資源讓孩子“走出去”,更好地為科學教育助力呢?
參觀科技場館
科學教育雖然立足于書本,但又不能過分拘泥于書本。家長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帶孩子參觀當?shù)鼗蛑苓吙h市的科技館,在講解員的解說下,認真參觀各個展廳,了解力學、聲學、光學等相關知識,通過觀看實物和圖片,了解相關原理和概念,鞏固、補充和拓寬科學知識,加深記憶,奠定和夯實科學基礎。
很多科技館定期會舉辦主題展覽,家長不妨帶孩子前去觀展,了解特定主題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變遷,讓孩子感受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成果,了解科學發(fā)展的日新月異和與時俱進。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在場館內的互動區(qū)域進行體驗,讓孩子近距離更直觀地感受科技的神奇奧秘與博大精深。參觀結束后,可以讓孩子在參觀留言區(qū)寫下參觀心得和感受,讓孩子與科學結緣,讓科學的種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發(fā)芽。
參加社會性科學競賽
隨著科學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人心,很多社會組織和科研機構會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科普知識競賽或科技發(fā)明比賽,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參加中小學組比賽??茖W知識競賽可以讓孩子通過答題了解各種科普知識,增強對知識的了解、理解和吸收,掌握更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科普知識。
科技小發(fā)明比賽能夠讓孩子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天馬行空的想象轉化成現(xiàn)實,孩子可以利用平時積累的科學知識加以延伸和創(chuàng)新,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有的科學競賽需要孩子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通力合作完成,可以鍛煉孩子的分工、溝通、協(xié)調等能力。參加科學競賽還可
以讓孩子看到同齡人在科學領域的水平,激發(fā)其更好地學習科學、理解科學、運用科學,提升學習動力,讓孩子更有進取心。
參加高??萍奸_放日
一些綜合性大學的科研院系每年都會舉辦開放日活動,學校老師或家長可以帶孩子參與。孩子不僅可以了解高校的辦學成績、辦學特色、辦學理念,感受開放共融的濃厚科研氛圍,還能通過觀看科技互動項目、學生科技社團現(xiàn)場展示、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巡展等,親身體驗到科學研究、自然探索、人文特色的無窮魅力,接觸多元文化。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帶孩子參觀高校的實驗室,讓孩子看到平時見不到的儀器和設備,看到科研工作者忙碌的身影和嚴謹?shù)膽B(tài)度。
孩子通過參加高校開放日活動可以得到學習的機會和難忘的體驗,進而更深入地走進大學、了解大學,激發(fā)學習科學的興趣,樹立為科技事業(yè)努力的奮斗目標。孩子還可以提前感受大學的氛圍和文化,為未來的學業(yè)規(guī)劃做充足的思想和心理準備。
聆聽科普講座
根據(jù)孩子的年齡、性別和興趣,選擇適合孩子的科普系列講座。在講座之前,可以先與孩子一起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上網(wǎng)查找相關資料,讓孩子在頭腦中有一個大概印象,以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講座內容。在聽講座過程中,讓孩子記錄感興趣的知識、信息、觀點,有助于孩子其后回顧和總結講座的收獲。在互動環(huán)節(jié)鼓勵孩子向主講老師進行提問,讓孩子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講座結束后,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復盤,對一知半解的知識要鼓勵孩子查找相關資料,讓孩子體驗自己“解密”的快樂。家長還可以根據(jù)講座的內容,帶孩子一起將知識轉化成實踐,讓孩子親身體驗到講座成果的實際應用和轉化。
參加科普作家簽售活動
孩子喜歡的科普故事作家舉辦新書簽售活動,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去現(xiàn)場,讓孩子聆聽作家講述自己和科普文學創(chuàng)作結緣的往事,以及創(chuàng)作科普書籍的初衷、創(chuàng)作理念、心路歷程、難忘故事等,讓孩子知道成為一名科普作家并不容易,需要具備各種綜合素質,而這些都離不開常年的積累與沉淀。
孩子可以請作者在新書扉頁寫一句鼓勵的話,并拿著書與作家合影留念?;丶衣飞希议L可以問孩子參加活動的感受,作家的樣子和孩子的想象是否一樣、孩子最喜歡作家寫的哪本書、對這本新書有什么期待等,讓孩子趁熱打鐵盡快閱讀,從而遨游在科普文學的海洋中。
鼓勵孩子以科普為內容撰寫征文
一些教育系統(tǒng)和社會組織的征文活動,都會規(guī)定一個主題,但內容和體裁不限。鼓勵孩子在參加征文時創(chuàng)作與科普相關的兒童詩、散文、小故事等,盡情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在緊緊圍繞征文主題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作出有童心、有童趣的科普作品,以不一樣的視角,寫出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觀察、思考和感受,讓孩子的“童言無忌”帶給征文比賽評委不一樣的感受。
當孩子對科普文學創(chuàng)作興趣更濃時,可以鼓勵孩子給科普文學雜志投稿,讓孩子把比較得意的作品拿給語文老師或科學老師指導,并在文末標注上孩子的年齡、學校、班級、指導老師等信息。如果孩子的科普文章如愿發(fā)表,可以鼓勵孩子用人生的第一筆稿費買雜志送給指導老師和班里要好的小伙伴,激發(fā)孩子創(chuàng)作出更有新意和靈氣的科普兒童文學作品。
參加社區(qū)舉辦的科學小制作活動
若所在的社區(qū)居委會或相關機構開展青少年科學小制作活動,家長要踴躍為孩子報名,讓孩子在活動中和鄰居小朋友一起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并按照制作步驟進行實操。在制作過程中,提醒孩子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安全,引導孩子思考相關科學原理,鼓勵孩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制作。當孩子完成作品后,還要讓孩子幫助沒有完成的小朋友。如果其他人完成了而孩子沒有完成,讓孩子不要著急和慌張,應及時向老師或其他小朋友求助。
活動的最后,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們一起舉著制作成果拍照留念。回家后,讓孩子把成果擺放在客廳、書柜、床頭柜上。與此同時,家長不要忘了“采訪”一下孩子,讓其談談參加社區(qū)活動的感受、制作過程中的樂趣、挑戰(zhàn)完成后的成就感,讓孩子在增強動手能力的同時,增強口頭表達能力,結識更多的小朋友。
利用數(shù)字教育平臺進行家庭科學教育
網(wǎng)絡時代,科學教育線上平臺也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家長可以利用科普網(wǎng)站、手機APP、網(wǎng)絡課程等,讓孩子隨時隨地得到個性化科學教育,滿足孩子多樣化學習需求。家長應秉承深入淺出的原則,精心挑選符合孩子認知能力和水平的渠道或平臺,并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制訂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內容,確保孩子在吸收科學知識的前提下,不耽誤其他科目的學習。
家長應抽出時間陪伴孩子一起參與線上學習,共同探討相關科學知識,鼓勵孩子大膽提出設想和問題,并讓孩子在線上向老師請教,或在線下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等方式找到答案,寓教于樂,讓孩子擁有沉浸式的科學體驗。
科學教育任重道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只要做個有心人,相信家長們一定能借助各種渠道和手段,不斷拓寬家庭科學教育的資源,促進孩子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讓孩子在科學的道路上行穩(wěn)致遠!
(作者系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正陽路小學絲綢路校區(qū)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