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脊柱骨折是一種較為嚴重的骨骼損傷情況,臨床常表現為疼痛、活動受限等,其主要因間接暴力、直接暴力或疾病因素導致。疾病因素中主要包括骨質疏松或腫瘤因素,其中預防骨質疏松是日常預防脊柱骨折的關鍵?,F對日常生活習慣、運動習慣的調整,以及骨質疏松癥的預防措施、脊柱骨折風險評估與管理等進行介紹,為脊柱骨折患者健康的未來奠定基礎。
【關鍵詞】脊柱骨折;預防;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R6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5.0145.02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5.048
脊柱作為人體的中軸骨骼,對身體的支撐、保護脊髓及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發(fā)生脊柱骨折,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本文主要通過對預防脊柱骨折的方法進行介紹,以提高人們對脊柱骨折的
認識。
1 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整
1.1 均衡飲食 鈣與維生素D的充足攝入對骨骼健康起著關鍵作用,鈣作為骨骼的重要構成部分,不可或缺;而維生素D則能夠促進鈣的吸收,進而增強骨骼強度。牛奶、奶酪、酸奶等乳制品,以及豆腐、綠葉蔬菜、堅果等均為優(yōu)質的鈣來源。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鮭魚、鱈魚等深海魚類,同時也可通過適量的日曬進行補充。蛋白質有助于增強骨基質并維持骨骼結構的穩(wěn)定,可從肉類、豆類及乳制品等攝取。需要強調的是,盡管補充鈣和維生素D極為重要,但過量攝入可能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1.2 戒煙限酒 吸煙對成骨細胞活性有抑制作用,可減緩新骨組織的形成。尼古丁等有害物質能夠影響血液循環(huán),致使骨骼的修復能力被削弱,吸煙會促使體內皮質醇的水平升高,而皮質醇作為一種分解代謝激素,會加速骨質流失,使得長期吸煙者更容易患上骨質疏松癥或者發(fā)生骨折。過量飲酒同樣對骨骼健康構成危害,酒精不但會干擾腸道對鈣和維生素D的吸收,還會影響肝臟的代謝功能,導致骨密度下降。為有效地保護骨骼健康,建議完全戒煙并對飲酒加以限制。
1.3 保持適當體質量 維持適當的體質量是保護骨骼健康的重要手段,過重或者過輕的體質量皆會對脊柱和骨骼產生不利影響,體質量過重會致使脊柱負擔加重,使得椎間盤壓力增大,容易引發(fā)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而體質量過輕則可能意味著骨密度不足,此時骨骼更脆弱,容易發(fā)生骨折或者骨質疏松。適當的體質量有助于保持脊柱的穩(wěn)定性,降低骨骼退化的風險,為了有效控制體質量,可以均衡飲食與適度運動來達成目標。
2 日常運動習慣的調整
2.1 定期進行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不僅對心、肺功能有著諸多益處,而且能夠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改善骨骼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增強骨密度及骨骼健康??熳?、游泳或者騎自行車等運動可有效地鍛煉脊柱周圍的肌肉群,增強其對脊柱的支撐作用,還能夠助力減輕體質量,減少脊柱因超重而帶來的額外壓力,從而降低因肥胖所引發(fā)的脊柱問題。建議每周至少150 min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以分為多次完成,且每次運動時間不短于30 min,以便達到最佳效果。
2.2 加強肌肉力量訓練 肌肉力量訓練在提高脊柱穩(wěn)定性及保護骨骼健康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進行舉重、抗阻訓練或者利用彈力帶等方式,能夠切實有效地增強背部、腹部及骨盆區(qū)域的核心肌群肌力。增強肌肉力量還能夠減少因肌肉薄弱或者力量不足而引起的脊柱過度彎曲、扭轉等問題,從而降低脊柱損傷的風險,深蹲、仰臥起坐及側平板支撐等訓練,均是提升核心肌肉力量的有效方式。建議每周至少進行2次肌肉力量訓練,每次涵蓋主要的肌肉群,諸如背部、腹部及下肢,并根據個人能力逐漸增加訓練強度和負荷,在專業(yè)指導下進行訓練,可以確保動作的規(guī)范性和安全性,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運動風險并取得顯著效果。
2.3 注意運動安全 在進行力量訓練時,應確保動作規(guī)范,尤其是舉重活動,避免脊柱因姿勢不當而承受過大的壓力。高強度運動前進行充分的熱身也是必要的,這能夠有效降低肌肉和韌帶拉傷的風險。在運動中,還應根據身體的信號及時調整,避免在過度疲勞或不適的情況下強行訓練。如果出現不適癥狀或存在疑惑,應及時停止并尋求專業(yè)人員建議。規(guī)范化、安全性的運動習慣,不但能夠提高運動效果,還能降低運動相關損傷的發(fā)生率。
3 骨質疏松癥的預防
3.1 定期檢查骨密度 骨密度的檢測通常借助雙能X線吸收法(DEXA)進行,此方法能夠精確地測量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堪稱評估骨骼強度與健康狀況的“金標準”。經骨密度檢查,可及時察覺骨質流失情況,進而為早期干預提供有力參考,建議中老年人,每2年進行1次骨密度檢查。對于有骨折史、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患有甲狀腺疾病或有家族骨質疏松史的高危人群,也應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檢查結果能夠助力醫(yī)師客觀地評估骨折風險,并依據個人情況制訂個性化的預防與治療
計劃。
3.2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已確診的骨質疏松癥患者目前較有效的干預手段。骨質疏松癥常用藥物包含雙膦酸鹽類藥物,如阿侖膦酸鈉,其能夠抑制破骨細胞的活動,從而減緩骨質流失。另有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SERMs),如雷洛昔芬被廣泛應用于女性骨質疏松癥治療,其模擬雌激素作用,增強骨形成效果。藥物治療應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患者于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骨密度,并監(jiān)測血液中的鈣、磷等水平,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確保治療有效性與安全性。
3.3 生活方式的調整 在骨質疏松癥的預防與管理中,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或缺,增加戶外活動并多曬太陽,可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進而助力鈣的吸收。飲食方面,建議適量攝入富含鈣與維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深色綠葉蔬菜及魚類等食物,有助于增強骨骼密度與強度。過量攝入咖啡因與鹽分可能增加尿鈣排泄,從而加速骨質流失,因此,需適當控制日??Х纫蚺c鹽分的攝入量。保持均衡飲食與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能夠延緩骨質流失,還能增強身體素質,是預防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方式。
4 風險評估與管理
4.1 識別高風險人群 脊柱骨折的高風險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具有骨質疏松癥家族史的人群,以及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的患者。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密度逐漸下降,骨骼的韌性和強度減弱,因此骨質疏松的風險顯著增加,輕微的外力即可引發(fā)脊柱骨折。具有骨質疏松癥家族史的人可能因遺傳因素面臨更高的發(fā)病風險,其中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波動,更容易受到影響,需給予特別關注。此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會干擾骨代謝,加速骨質流失,導致骨骼強度減弱,從而增加脆性骨折的可能[1]。針對這些高風險人群,需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包括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合理補充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適量進行負重和抗阻運動。
4.2 避免跌倒 跌倒是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尤其對于骨骼較為脆弱的老年人而言,避免跌倒是保護脊柱健康的重要舉措。例如,確保家中光線充足,保持地面干燥,并移除可能會使老年人絆倒的障礙物,在浴室和樓梯處安裝扶手和防滑墊以增加安全性。對于行動不便或平衡能力較弱的人群,使用輔助行走工具,進行平衡和協(xié)調性訓練可以增強下肢力量和身體協(xié)調性,從而降低跌倒的發(fā)生風險。
4.3 緊急情況處理 在跌倒或發(fā)生其他可能導致脊柱損傷的事故時,應當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等待專業(yè)醫(yī)療救助。在此期間,切不可隨意移動傷者,以免加重脊柱損傷或者引發(fā)更嚴重的并發(fā)癥,保持傷者平躺狀態(tài),盡量避免頭部或脊柱的移動;同時可以為其提供心理安慰,幫助傷者保持冷靜,減輕恐懼和焦慮情緒。在救援人員到達后,會對傷者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并送往醫(yī)院,待到達醫(yī)院后,醫(yī)師會采用影像學檢查(如X線、CT掃描或MRI等檢查)明確診斷,評估損傷的范圍和嚴重程度,并據此制訂治療方案。早期規(guī)范處理不僅能夠減少二次損傷的風險,還能為后續(xù)的康復治療打下良好基礎,從而盡量降低脊柱損傷造成的長期的功能障礙[2]。
5 小結
定期進行有氧運動和肌肉力量訓練,可以增強骨骼強度和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的穩(wěn)定性。同時,戒煙限酒、保持適當體質量、定期檢查骨密度和適當的藥物治療,對于維護骨骼健康同樣重要。增加戶外活動和均衡飲食,有助于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進一步預防骨質疏松癥。這些措施的綜合應用,不僅能夠降低脊柱骨折的風險,還能提高生活質量,為健康的未來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蒙永暉. 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研究進展[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22, 28(9): 1330-1333.
楊云飛, 黃立軍, 夏慶福. 遠離脊柱骨折,避免癱瘓[J]. 健康生活, 2024, (5): 15-16.
作者簡介:梁青福,碩士研究生,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脊柱疾病的微創(chuàng)治療。
通信作者:白晶晶,碩士研究生,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脊柱退變疾病的防治。E-mail:9650591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