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被抄沒后,魏四娘沿街賣唱,輾轉(zhuǎn)流徙,終于在嘉慶七年的秋天,伴著陣陣西風,來到了濰縣縣城。
魏四娘趁著老少爺們買早點的空當找一處石礅坐下,調(diào)弦彈琵琶,唱幾首板橋公的《竹枝詞》,換三五個銅板填飽肚子。沒想到,一句“行盡青山是濰縣,過完濰縣又青山”,就把“瞎四娘”的名頭唱響了。
最先發(fā)現(xiàn)商機的是孫六。他用一碗豆腐腦雇了四娘半天,讓她坐在自己的早點攤子前彈琵琶唱曲。
濰縣爺們好聽個響,那錚錚鏦鏦的琴弦一撥,轉(zhuǎn)眼就圍了半街人。
喲,這娘們長得俊。
唉,可惜是個瞎子。
正因為眼睛看不見,對聲音才更敏感,這叫作“天道補償”。
就這樣邊聽邊嘮,邊嘮邊吃,早點都能吃出三人份的,不光孫六賺了個滿缸,就連旁邊炸油條的徐麻子,都多和了兩盆面,添了三勺油。
等到剛晌午,做熏燒的宋瘸子端著一碟花生米鹵豆干,過來想接茬,他腿腳不利索來晚了,就見七八個人正圍著孫六在那兒討價還價呢。孫六的意思很簡單。第一,同行是冤家,明早我還開張呢,所以,做早點的請回吧。說著架起胳膊隔出去兩個人。第二,買賣嘛,講究個供求,眼下僧多粥少,自然是價高者得。于是,剩下幾個就一五一十地競起價來。
宋瘸子掂量著自己一天的進項,跟著喊了兩輪,實在跟不上,只能搖頭長嘆,坐到一邊捶瘸腿去了。
后來,來了八九個穿黑馬褂的人推搡開眾人,問,哪個是彈琵琶的瞎四娘?早春園趙老板請你去唱曲。不由分說,他們就把四娘架走了。
當天晚上,四娘就在早春園的大廳里彈了一曲《梅花三弄》,贏了個滿堂彩。
中間閑場,老板趙翼舉著酒杯敬了一圈,做了介紹。
原來這魏四娘是江南瘦馬出身,后被蔣公收入府中。說起這蔣公,可是盡人皆知:先帝乾隆爺跟前當紅的宦官,沒有他的通傳,任你是皇親國戚、鳳子龍孫,也見不到皇上,因此得了個“蔣戟門”的稱號。乾隆爺退位,當起了太上皇,跟前的這些老人也都妥善安置。
蔣公就在宮外辟了府,專門采買侍妾藝姬,調(diào)教歌舞書畫,用來結(jié)交達官顯貴。
趙翼說,蔣公選人,可是按照宮里選秀女的標準,嚴苛得很,講究個“形色聲藝韻”。第一關(guān)是“測美絲”:絲長四尺八寸七分六,長一分則顯高,短一分則嫌矮,絲毫馬虎不得;量完身高,再測十圍,額鼻唇頸胸,腰臀腿膝踝,各有各的尺碼,須得毫厘不差。如此這般,萬里挑一,才能選出真正的美人。
說到這兒,滿廳賓客的眼珠子都黏在魏四娘身上,凹凹凸凸地測量起來。有人感慨,唉,可惜是個瞎子,天妒紅顏呀。
瞎子怎么了?趙翼冷冷地給他扔回去一句,蔣公是不全之人,選姬也需有一陋處,聾、啞、盲,或病或傷或殘,要是沒有這一陋,蔣公還不要呢。趙翼飲盡杯中酒,酒杯倒懸在半空,任由那最后一滴滑落,隨即掐了話茬,這就要看誰能成為四娘的入幕嬌客嘍。自己探究去吧!說著一揮手,從屏風后走出十幾個丫鬟,到諸位貴客的宴桌前跪下,將手里的檀木托盤高舉上前。
有人拿扇子翻檢著托盤里的東西。我說老趙,你這是弄什么幺蛾子?挑起一根絞金絲的紅繩,這東西有什么用,勒褲腰帶嗎?說著,還真在腰上纏了一圈。
趙翼笑了,七少,這測美絲是用來量美人的,腰圍標準一尺七。你這一天天胡吃海塞,少說也得四尺,那能好看嘍?聽說這就是測美絲,眾賓客紛紛拿起來,沖著魏四娘比畫。
蔣戟門絕色,恭王府妙音,怎么不得翻兩番?入幕底價三千,每次加價五百文!
大廳里鼓樂齊鳴,夾雜著爭奪花魁的笑聲,把魏四娘的《夢入江南》給淹沒了。
選自《小小說月刊》
202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