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大眾的審美觀得到了多元化發(fā)展,更加注重對文化的體悟與感知。陶瓷裝飾藝術與民間藝術的巧妙融合,能夠通過豐富多樣的藝術語言形象,展現(xiàn)我國古老而深遠的文化傳統(tǒng),使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傳承中擁有新的生機和活力。本研究將從民間藝術的基本特征出發(fā),探究民間藝術在陶瓷裝飾設計中的應用表現(xiàn),提出相應的應用思路與策略。
關鍵詞:民間藝術;陶瓷裝飾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1-0064-03
作者簡介:王 沛(1986.10— ),女,漢族,河南省駐馬店人,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引言
民間藝術是較為典型的傳統(tǒng)文化內容,我國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多元化、多樣化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地理文化”及“歷史文化”,不同文化在歷史傳承中,又呈現(xiàn)出鮮明的特征與特點。民間工藝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載體,能夠將傳統(tǒng)文化內涵、思想及理念滲透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中,使傳統(tǒng)文化擁有多元的表現(xiàn)形式?,F(xiàn)代陶瓷裝飾設計擁有較強的藝術性、審美性及實用性價值,在市場化發(fā)展中,逐漸擔負起文化傳達、傳承及傳播的責任。將民間藝術滲透進陶瓷裝飾設計中,拓寬陶瓷裝飾維度,提升陶瓷裝飾形式的人文性、歷史性、文化性及思想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民間藝術的基本內涵
廣義上說,民間藝術主要指勞動人民為滿足生活需求與審美需求而創(chuàng)作的藝術形式,主要包括民間戲曲、民間舞蹈、民間音樂、民間工藝美術等藝術形式。狹義上說,民間藝術指的是民間造型藝術,主要包括工藝美術與民間美術等兩大形式。勞動人民就地取材,以手工制作的方式,將民族風俗、地方特色及民俗活動滲透到民間工藝品的制作中,使其在社會生活中擁有祈福、辟邪的功能。然而從社會實踐的層面出發(fā),民間藝術不僅擁有求吉納祥的作用,還擁有較強的裝飾功能、文化傳承功能。色彩鮮艷、造型飽滿的民間藝術品,更是傳統(tǒng)文化理念、文化思想、文化意蘊的傳承抓手,是鄉(xiāng)土情懷的重要載體。根據(jù)分類,民間藝術主要包括織繡類、塑作類、剪刻類、裝飾類、表演類、扎糊類、雕刻類、繪畫類、編織類等。不同類別的民間藝術擁有不同的發(fā)展歷史,
另外,我國民間藝術擁有鮮明的藝術特征。首先是本土性,民間藝術來源于民間,是勞動人民對社會生活的觀察與總結,所凝練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能夠將現(xiàn)實生活的藝術特征、審美特點充分地表達出來。然而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不同地域的民間藝術所表達的文化氣韻、文化理念、文化思想都有所不同,具備較強的地域性、本土性特征。即便是相同的藝術形式,如陶塑、面塑、泥塑,因價值理念、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在塑造技法、創(chuàng)作理念上都會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其次是功能性。我國民間藝術內容豐富、審美特征鮮明,是勞動人民在社會生活中所凝練的藝術成果,擁有美化裝飾、祈福納祥、驅邪避災的作用。其中祈福納祥是民間藝術最鮮明的特點之一,可以賦予民間藝術品多樣的象征符號,如雷紋、水紋、冰裂紋等。最后是表現(xiàn)形式多樣。民間藝術的多樣化特征,不僅體現(xiàn)在藝術作品的分類上,還體現(xiàn)在應用領域上。例如裝飾領域的剪紙、泥塑、扎紙;娛樂領域的民間器樂、民間歌曲、民間舞蹈及民間戲曲;生活領域的陶瓷、燈籠、漆器等。因此在現(xiàn)代陶瓷裝飾藝術設計中,可以利用民間藝術的地域性、功能性、多樣性特征,拓寬陶瓷裝飾設計的維度,提升陶瓷裝飾藝術的文化內涵,推動我國現(xiàn)當代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二、民間藝術在陶瓷裝飾設計中的應用可行性
將民間藝術與陶瓷裝飾設計相融合,擁有較高可行性,兩者不僅在創(chuàng)作題材上可以相互借鑒,而且在創(chuàng)作思維上能夠相互融合,可以充分傳達、表達和承載共同的文化意蘊。要想實現(xiàn)對民間藝術的充分應用,需要明確民間藝術在陶瓷裝飾設計中的表現(xiàn)形式[1]。
(一)題材共通性
陶瓷裝飾題材包羅萬象、涉獵廣泛,有歷史典故、祥瑞題材、戲曲人物、神話故事以及社會生活等。民間藝術的題材來源于民間文化的傳承及現(xiàn)實生活的積累,體現(xiàn)著對世間萬物的生活化與表象化,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期盼。因此民間藝術的圖案、造型選取是以聯(lián)想、會意、象征等手法進行加工和提煉的。作為民間藝術重要內容之一,陶瓷藝術可以汲取剪紙、刺繡、印染等民間藝術的精髓,通過題材借鑒、圖案提取的方式,拓寬自身的創(chuàng)作維度。例如陶瓷藝術可以將剪紙藝術中的娃娃坐蓮、鹿鶴同春、鯉魚躍龍門、喜鵲梅花等圖案,作為陶瓷裝飾紋樣的素材。
(二)創(chuàng)作思維的相似性
民間藝術是勞動人民表現(xiàn)生活寫照,思想情感的一種自我表現(xiàn)、自娛自樂的藝術手段。其創(chuàng)作思維是通過對事物的感受及主觀情感的傳達,實現(xiàn)對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換言之,民間藝術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比較注重精神層次的意象美與神韻美,這與創(chuàng)作者的社會生活、文化理念緊密相關。而陶瓷也來源于日常生活中,能夠與人民的審美愿望、思想情感,緊密地融合起來,是創(chuàng)作者通過對自身情感的表達所形成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因此在創(chuàng)作思維上,陶瓷藝術能夠與民間藝術緊密地融合起來。
(三)文化同源性
陶瓷藝術的發(fā)展歷史比較悠久,可追溯到夏商周時期,并在我國不同地區(qū)“生根發(fā)芽”,能夠根據(jù)當?shù)氐摹拔幕瘋鹘y(tǒng)”“文化理念”“文化思想”,呈現(xiàn)出新的特征和特點。民間藝術是對民間藝術作品的統(tǒng)稱,不同地區(qū)的民間藝術擁有鮮明的差異性[2]。因此在某種層面上,我們可以認為特定地域、特定文化體系下,會形成相應的陶瓷藝術與民間藝術,在相同的文化理念下,兩種藝術形式可以得到充分的融合。
三、民間藝術在陶瓷裝飾設計中的表現(xiàn)形式
在社會變遷與時代發(fā)展的背景下,民間藝術作為裝飾元素應用在陶瓷藝術中呈現(xiàn)出新的特征與特點,這種特征的呈現(xiàn)與現(xiàn)代工藝技法的改進、審美理念的升華存在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梢酝ㄟ^多種現(xiàn)代工藝手段,實現(xiàn)對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的解構與重塑。民間藝術圖案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可以通過釉上表現(xiàn)、釉下裝飾、綜合表現(xiàn)和造型裝飾等多種形式來表現(xiàn)。
(一)釉上表現(xiàn)
釉上彩是我國釉彩裝飾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主要指在陶坯燒制后,通過低溫陶瓷顏料對坯體進行彩繪,然后再入窯以600-900度的低溫燒制,使陶瓷擁有絢麗多彩、豐富多樣的色彩表現(xiàn)。釉上裝飾擁有藝術性強、發(fā)色穩(wěn)定、色彩豐富的特點,可以給人以亦真亦假、如夢如幻的感覺[3]。民間工藝在陶瓷釉上裝飾的運用,是將剪紙、印染、民間美術中的圖案作為裝飾紋樣,并通過低溫材料,實現(xiàn)在陶瓷上進行彩繪的過程。在釉上裝飾的過程中,可以選用古彩、粉彩、新彩進行裝飾,燒制后的作品顏色艷麗、光澤感強,并且能夠將民間藝術中的鮮明特征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陶瓷上。
(二)釉下裝飾
釉下裝飾是通過高溫色料在“半成品”陶瓷上進行繪制,然后以淺色面釉或透明釉進行裝飾,再入窯進行高溫燒制的過程。燒制后,陶瓷平滑不凸出、表面柔和,晶瑩剔透。釉下裝飾擁有絢麗多彩、肌理奇幻、釉質細膩晶瑩、光潔明凈的外在效果,經(jīng)過高溫洗禮,讓人獲得變幻莫測、意想不到的視覺體驗。釉下裝飾的特點是色彩經(jīng)久不褪,保存完好。通常來講,釉下裝飾工藝有雕刻、釉下貼花、釉下五彩、釉里紅、青花等類型。色料在高溫燒制后,能夠充分融入陶坯中,隔絕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并且手感細膩、潤澤可愛、晶瑩剔透、潔凈明亮、平滑光潤、持久不變色??梢詫⒁恍┟耖g圖案或者祥瑞紋樣作為底樣,放在陶坯上進行彩繪,然后再施一層淺色釉或透明釉進行燒制,圖案便能清晰地呈現(xiàn)在陶瓷上。當然我們還可以將印染、蠟染、民間美術作品中的圖案作為陶瓷底樣,使釉色和圖案渾然一體,讓作品虛實對比強烈、層次豐富、吉祥意味鮮明,給人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三)綜合表現(xiàn)裝飾
在民間藝術的應用中,還可以將多種民間藝術綜合運用在陶瓷藝術中,使作品靜中有變,變化莫測,溫柔多情又意蘊豐富。與此同時,多種民間藝術的綜合應用,還能使陶瓷裝飾與民族特色融合起來,通過審美形式的融合,實現(xiàn)時代氣息與民族特色的“水乳交融”。例如在釉上裝飾的基礎上,使用釉下裝飾,可以使釉上裝飾與釉下裝飾的優(yōu)勢充分結合起來,讓陶瓷藝術作品擁有變幻莫測的視覺體驗。
(四)造型裝飾
釉上裝飾、釉下裝飾、綜合裝飾是民間美術、剪紙、印染、蠟染等平面藝術在陶瓷裝飾設計中的主要表現(xiàn)手段。然而在塑作類民間藝術元素的應用中,藝術家可以通過對塑造技法的引用,豐富陶瓷裝飾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例如通過泥塑、面塑的藝術表現(xiàn)理念,賦予陶瓷藝術品鮮艷的色彩表現(xiàn),使陶瓷裝飾擺脫“器具”的限制,以藝術品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社會大眾面前。也可以讓傳統(tǒng)造型思想,滲透到陶瓷藝術領域,豐富陶瓷作品的表現(xiàn)肌理,提升陶瓷作品的靈動性。例如將木雕的造型理念,滲透到陶瓷造型裝飾中,可以讓陶瓷藝術作品打破傳統(tǒng)的造型范式呈現(xiàn)出靜中有變的新特點。
四、民間藝術在陶瓷裝飾設計中的應用思路
將民間藝術充分應用到陶瓷裝飾設計中,能夠使藝術家的審美情趣、思想情感與客觀景物交融起來,讓藝術家在藝術創(chuàng)新、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鍛造出全新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使陶瓷裝飾藝術在現(xiàn)代審美理念的引領下,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與文化內涵。
(一)感知造型、巧妙構思:陶瓷的造型藝術
感知造型主要指人們通過“嗅覺”“觸覺”“感覺”“視覺”“知覺”等綜合感官認識并體驗事物,獲得概念性認知的過程。陶瓷造型多變靈活,有自然不規(guī)則、同心圓立式、扁平造型等。但只有當民間藝術與陶瓷造型充分融合、相輔相成時,才能表達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理念,才能提升人們的“感知造型”體驗,使陶瓷裝飾藝術擁有獨特的美感。在造型選取中,可以結合民間藝術圖案的表現(xiàn)肌理對其進行選取。例如朱樂耕的《生肖》以多個正方形拼裝的立柱造型為主,每個正方形都以紅白色彩相區(qū)分,并印有剪紙藝術中的生肖圖案[4]。其立意是突出不同生肖圖案的視覺效果,保留剪紙圖案的平面性特征。因此在立體化造型選擇上,創(chuàng)作者會以正方形架構的立柱造型為主。而根據(jù)造型形式美的“發(fā)展”“變化”“靈活”,恰當選擇印染藝術中的裝飾紋樣,又能豐富陶瓷圖案的畫面表現(xiàn),表達人們對美好、幸福、和諧生活的期盼。此外,藝術家也可根據(jù)民間藝術的審美特征、藝術特點,選擇相應的陶瓷造型。例如將皮影藝術融入陶瓷裝飾時,可以選擇瓷盤或瓷板作為載體,擴大皮影的平面性特點,讓畫面更加靈動,進而使作品達到震撼人心、玩味無窮、物我兩忘的審美境界。
(二)明艷厚重、單純明快:圖案的色彩意蘊
色彩是藝術感染力的核心體現(xiàn),沒有色彩,藝術將失去魅力與活力。民間藝術與陶瓷裝飾都是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創(chuàng)作內容樸實無華而貼近生活,色彩運用活潑濃烈、嚴厲厚重,都能給人情感、精神及審美上的全新體驗。在色彩應用中,設計師要全身心地將民間藝術的色彩個性與情感滲透到色彩搭配中;要通過色彩的感知力、感染力,重塑陶瓷作品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在具體應用中,設計師不應只講究環(huán)境色與固有色,還要強調民間藝術色彩的表現(xiàn)特征,通過形成厚重而濃烈的色彩對比,增強陶瓷裝飾紋樣的文化感染力與藝術表現(xiàn)力[5]。例如在陶瓷系列作品《烈火》中,作者將印染藝術中的紋樣圖案應用到瓷杯的設計中,通過巧妙運用綠色、藍色、黃色、紅色等色彩,使畫面圖案躍然紙上,充滿視覺張力,并且給人以明快、熱烈、明亮、厚重、濃烈的感覺,流露出作者對青春的所思所想及緬懷之情。此外,在色彩應用中,還應考慮陶瓷色調、光澤與圖案配色之間的關系;明確色彩所表達的主題、內容是否受陶瓷固有色或質感的影響,從而提高色彩應用的針對性及藝術表現(xiàn)的效果。
(三)揮灑自如、自由取色:圖像的平面審美
將陶瓷裝飾藝術以平面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不僅可以拓寬陶瓷的表現(xiàn)維度,還能更好地展現(xiàn)民間藝術特性,使藝術家的信息傳達、思維方式及審美意識以二維共性、意象化、平面化的形式呈現(xiàn)在社會大眾面前[6]。在設計實踐中,可以將民間美術、石刻、木刻、磚刻的理念融入陶瓷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然后利用泥塑、面塑、編織藝術的色彩運用思想,賦予作品濃烈、柔和、激烈、安靜等感情色調,使平面作品在打破空間結構的過程中,擁有立體感、層次性特點。也可以將剪紙藝術與陶瓷藝術進行平面化融合,以陶瓷作為載體,剪紙圖案為內核,呈現(xiàn)出立體化的外在表現(xiàn)。例如在釉下裝飾的過程中,可以在表面覆蓋樹脂,然后不斷疊加剪紙圖案,這樣剪紙圖案將擁有立體化、層次化的新特點。又例如在《連年有余》的陶瓷作品中,作者通過剪枝技法,描繪出荷花、魚、荷葉等圖案,通過寫意手法,將三維空間的意蘊充分地展示出來,進而給人以全新的審美體驗。當然,除表現(xiàn)傳統(tǒng)內容或題材外,創(chuàng)作者還可以通過多種民間藝術手法,將動漫、影視、現(xiàn)代藝術品,滲透到陶瓷的裝飾創(chuàng)作中,使陶瓷裝飾紋樣更具現(xiàn)代化特征和時代特點。
結語
民間藝術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蘊含著豐富的、多元的文化元素。民間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與造型藝術來源于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及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審美特征,將其應用到陶瓷裝飾藝術中,不僅能夠推進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傳承,還能拓寬陶瓷裝飾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使其呈現(xiàn)出新的審美特征。從“造型”“色彩”“平面審美”的角度出發(fā),重構民間藝術與陶瓷裝飾的關系,發(fā)掘陶瓷工藝的藝術潛力,能更好促進民間藝術與陶瓷裝飾藝術的融合,推動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承。
參考文獻:
[1]遲哲.在現(xiàn)代藝術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思考[J].天工,2022(05):30-32.
[2]黃寧馨,湯登雄.從視覺傳達角度談中國日用陶瓷裝飾設計[J].文化產業(yè),2019,(24):8-9.
[3]蘇志強.探討山水元素在陶瓷裝飾設計中的藝術表現(xiàn)[J].陶瓷,2021,(09):60-62.
[4]劉潔.綜合材料介入的現(xiàn)代陶瓷裝飾設計[J].陶瓷研究,2018,33(05):67-69.
[5]唐玉衡.三維動畫技術在陶瓷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路徑探究[J].佛山陶瓷,2024,34(03):75-77.
[6]涂騰.“有無虛實”美學思想在陶瓷造型與裝飾設計中的體現(xiàn)[J].中國陶瓷,2022,58(05):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