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湖北省武漢市2023年全市二月調考為例,結合學生所學知識通過案例循序漸進地探究,探索網格作圖與圓結合的解題思路.立足于課本,主動從本質上去理解與掌握.
關鍵詞:網格作圖;圓;圓心;等弦;弦中點
近三年的武漢市元月調考試題在以往考查線段的平行、垂直、中點、長度或對稱性的基礎上增加了圓的相關內容,能夠更加多元化地考查學生對于幾何知識的應用能力,考查了學生的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數學建模等核心素養(yǎng).本文旨在通過湖北省武漢市2023年全市二月調考第21題來探索如何幫助學生探究問題的本質,引導學生加強對解題規(guī)律和方法的總結與提煉.
1 試題呈現
試題 如圖1、圖2是由小正方形組成的7×6網格,每個小正方形的頂點叫做格點.僅用無刻度的直尺在給定網格中完成畫圖.
(1)在圖1中,A,B,C三點是格點,畫經過這三點的圓的圓心O,并在該圓上畫點D,使AD=BC;
(2)在圖2中,A,E,F三點是格點,⊙I經過點A.先過點F畫AE的平行線交⊙I于M,N兩點,再畫弦MN的中點G.
2 思路探究
試題以網格與圓為背景,考查對圓的有關性質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通過線段的平行、垂直、中點、長度或對稱性進一步考查學生的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數學建模等核心素養(yǎng).
在第(1)問中有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在網格中尋找到圓的圓心?尋找的核心是對于圓的相關概念以及性質的理解.二是如何在網格中畫出等長線段?主要考查學生對于弧、弦、圓心角以及圓周角之間的關系和轉換的掌握情況.
在第(2)問中也有兩個問題,一是過格點作平行線,二是畫出弦的中點,主要考查學生對垂徑定理以及圓的軸對稱性的理解.
3 解法探究
3.1 圓心O的解法探究
3.1.1 從課本出發(fā),揭開問題實質
課本對于圓心有兩個主要結論:①圓上各點到定點(圓心O)的距離都等于定長(半徑R);②經過圓心的弦叫做直徑.因此可以通過下面兩個思路得到圓心:①找到直徑,取得直徑的中點即為圓心O;②兩條直徑的交點即為圓心O.尋找圓心的實質就是找直徑,而通過課本可以發(fā)現直徑具有以下兩個性質:①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②圓是軸對稱圖形,任何一條直徑所在直線都是圓的對稱軸.因此可以建立思路:①通過頂點在格點的90°圓周角來找到直徑;②可以利用圓的軸對稱性找到對稱軸也就是直徑.
3.1.2 回歸網格,探究問題解法
網格內畫圓的直徑的一般方法,如圖3,因為網格中的每個小正方形的內角是90°,所以通過圓經過網格的格點,利用“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來畫出直徑.
如圖4,利用圓的軸對稱性,通過平行弦所夾的弧與弦是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畫直徑.由于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它們的兩對對稱點交叉相連的交點在對稱軸上,因此可以借助這個交點畫出對稱軸也就是直徑.
思路1:圓心是直徑的中點,在確定直徑后,可以如圖5和圖6利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求得直徑的中點;也可以如圖7和圖8利用三角形的三條中線交于一點求得直徑的中點.
思路2:兩條直徑的交點即為圓心O,如圖9~11,只需要將圖3、圖4作直徑的兩種方法任意組合起來就可以得到圓心.
3.2 圓上作等弦的解法探究
3.2.1 從課本出發(fā),揭開問題實質
課本對于弧、弦、圓心角以及圓周角之間的關系有以下兩個描述:①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也相等.②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于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因此可以推得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也相等.
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因此由垂徑定理可以得到等弧,進而也可以得到等弦.
3.2.2 回歸網格,探究問題解法
思路1: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也相等.
如圖12,作CD∥AB,由∠ABD=∠CDB,得AD=BC.如圖13,作BD∥AC,由∠ABD=CAB,得AD=BC.作平行線在這里可能會出現問題,
通常作一條間隔為“橫a,縱b”的線段的平行線,只需要過點再作一條間隔為“橫a,縱b”的線段即可.線段AC是“橫4,縱3”,所以平行線BD也應該是“橫4,縱3”,但是此時會出現網格不夠的情況,所以此時可以適當將線段縮小變?yōu)椤皺M2,縱1.5”即可.
思路2:由垂徑定理可以得到等弧,進而也可以得到等弦.如圖14,通過BD∥AC,得AD=BC之后,過點D作AC的垂線交圓于點D′.
3.3 弦中點的解法探究
3.3.1 從課本出發(fā),揭開問題實質
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求弦的中點即是求垂直于弦的直徑.
3.3.2 回歸網格,探究問題解法
如圖15,線段AE“橫5,縱2”,過點F作“橫5,縱2”的線段即與AE平行,其所在直線交圓I于點M,N,MN∥AE.
平行弦所夾的弧與弦是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由于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它們的兩對對稱點交叉相連的交點在對稱軸上.如圖16,連接兩對對稱點,交叉相連的交點與圓心I所在的直線為MN的垂直平分線,其與MN的交點G即為MN的中點.
4 教學反思與建議
4.1 立足課本,改進教學方式
題海戰(zhàn)術不可取,教學中應當拋棄“知識+訓練”的教學模式,立足課程標準和課本,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體會知識形成的過程.摒棄以往機械模仿的單一上課模式,多以活動為載體,著重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多引導學生積極用以往的學習經驗來獲得新的學習經驗,并能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不同的搭配去解決一系列問題,尤其是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作為重點考查背景.
4.2 重視變式探究
中考試題中,很多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原型.我們很難猜測以后會有哪些課本習題會用在試卷上,以及試卷上的題目又會有怎樣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課本的一些最基本的題型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維不會發(fā)生改變,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在平時的上課與訓練中,可以多改變課本例題與練習的條件,甚至可以改變題目的背景;在平時的活動中可以多鼓勵學生自己命題,甚至可以通過同學之間、小組之間互相命題來提高學生在陌生情境中解決問題能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