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角膜緣松解切開術(LRI)聯(lián)合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與人工晶體植入治療白內障伴角膜散光患者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治療該疾病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 選取2023年1月至12月化州晞爾康視明眼科醫(yī)院收治的100例(100眼)白內障伴角膜散光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50眼,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體植入治療)和觀察組(50例,50眼,采用LRI+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體植入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30 d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角膜散光情況及角膜高階像差。結果 與術前比,術后30 d兩組患者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及CJ0、CJ45數(shù)值、角膜散光度數(shù)均降低,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與術前比,術后30 d對照組患者三葉草像差、彗差、總高階像差均呈升高趨勢,觀察組彗差呈降低趨勢,觀察組均較對照組的更低(均Plt;0.05);觀察組患者術前和術后30 d三葉草像差、總高階像差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結論 采用LRI聯(lián)合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與人工晶體植入治療白內障伴角膜散光可有效改善患者視力,降低散光程度,提高視覺質量。
【關鍵詞】白內障 ; 散光 ; 角膜緣松解術 ; 白內障超聲乳化 ; 人工晶體植入
【中圖分類號】R7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5.01.0056.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5.01.018
白內障是全球范圍內導致視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散光是由于角膜或晶狀體的不規(guī)則彎曲導致光線不能準確聚焦在視網膜上,從而造成視覺模糊。傳統(tǒng)的白內障手術雖然可以解決白內障問題,但對散光的矯正效果有限。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治療散光是通過在角膜的非主導眼上制作一個斜向的切口,以此來改變角膜的形狀,糾正散光,其具備手術簡便、恢復快、對角膜的損傷較小等優(yōu)勢[1]。角膜緣松解切開術(LRI)是在角膜陡峭軸所在的角膜周圍位置進行對稱的弧形切開,從而使得散光降低,對于矯正散光具有確切的效果[2]。白內障患者的天然晶體因蛋白質變性和渾濁導致視力下降,而人工晶體則具有透明、光學性能穩(wěn)定的特點,能夠彌補天然晶體的功能缺失,通過精確植入人工晶體,能夠使光線正確聚焦到視網膜上,恢復清晰的視覺[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LRI聯(lián)合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與人工晶體植入治療白內障伴角膜散光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至12月化州晞爾康視明眼科醫(yī)院收治的100例(100眼)白內障伴角膜散光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50眼)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40~81歲,平均(52.24±5.37)歲。觀察組(50例,50眼)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1~82歲,平均(52.32±5.4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2019年美國白內障手術中散光管理共識解讀》[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⑵患者能夠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⑶可耐受手術。排除標準:⑴合并其他眼部器質性疾??;⑵伴有眼內手術或外傷歷史;⑶有治療禁忌證。本研究經化州晞爾康視明眼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治療,在患者患側眼角膜表面進行麻醉后,沿標記的陡峭軸方向作一3 mm透明角膜切口,在角膜緣2: 00位置作輔助切口,并注入適量的醫(yī)用透明質酸鈉凝膠(常州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53141157,型號:3 mL/支)以維持手術視野的清晰,后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其直徑控制在5.5~6.0 mm,以確保囊袋的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隨后進行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治療,通過注入平衡鹽溶液于晶狀體囊膜與皮質之間,以促進晶狀體核與囊膜的分離,將超聲探頭通過切口探入眼內,啟動超聲波能量,以高頻振動模式破碎白內障的晶狀體核及其周圍皮質,并將其吸出眼外。超聲乳化完成后,再次注入醫(yī)用透明質酸鈉凝膠以維持眼內空間。根據(jù)術前詳細的生物測量數(shù)據(jù),選擇合適度數(shù)的人工晶狀體,并通過植入器將其安全、準確地放置于囊袋內,替代原有的白內障晶狀體,將其調整至貼附于后囊膜位置,以確保人工晶狀體位置居中且穩(wěn)定。最后,對手術切口進行必要的檢查與調整,調整后對切口進行水密封處理,并在結膜囊內涂抹典必殊眼膏,同時用敷料進行遮蓋,以保護手術部位并促進愈合。
觀察組采用LRI聯(lián)合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與人工晶體植入治療,術前精確測量患者患側眼角膜曲率,結合透明角膜松解切口計算公式精確計算出最佳的主切口位置及對應的角膜松解切口弧度,角膜鉆石刀設置深度為周邊角膜厚度的90%(約600 μm)。充分進行表面麻醉后,于角膜緣內側1 mm處精確制作一切口,并使用眼科手術刀(馬尼株式會社,型號:MSL28)進行擴大切口,并將其穿刺入前房,進行連續(xù)的環(huán)形撕囊,撕囊直徑約5.5 mm,注入適量的醫(yī)用透明質酸鈉凝膠,充分進行水分離及水分層。隨后采用超聲乳化吸除術徹底清除晶狀體核殘余的皮質和醫(yī)用透明質酸鈉凝膠,拋光后囊膜。在完成上述步驟后,將人工晶體植入囊袋內,并精細調整其位置至目標軸位。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治療、人工晶體植入、術后處理操作同對照組。兩組患者術后均隨訪30 d。
1.3 觀察指標 ⑴視力。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測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30 d裸眼視力和最佳矯正視力,并轉換為LogMAR視力形式記錄。⑵角膜散光。分別于術前和術后30 d采用Thibos矢量分析法[5]計算兩組患者CJ0(軸位在90°~180°的交叉圓柱柱鏡,可反映逆規(guī)向散光和順規(guī)向散光的情況)、CJ45(軸在45°~135°的交叉圓柱柱鏡,可反映斜向散光的情況)及角膜散光水平。⑷角膜高階像差。分別于術前和術后30 d采用眼科光學生物測量儀[卡爾蔡司醫(yī)療技術(德國)股份有限公司,型號:IOLmaster 500]和TOMEY角膜地形圖儀(日本多美公司株式會社,型號:TMS-4N)檢測并計算兩組患者瞳孔6 mm范圍內的三葉草像差、彗差及總高階像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手術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視力情況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30 d兩組患者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均降低,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散光情況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30 d兩組患者CJ0、CJ45數(shù)值、角膜散光度數(shù)均降低,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角膜高階像差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30 d對照組患者三葉草像差、彗差、總高階像差均呈升高趨勢,觀察組彗差呈降低趨勢,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觀察組術前和術后30 d三葉草像差、總高階像差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3。
3 討論
白內障是常見的一種眼科疾病,主要癥狀包括視力模糊、畏光等,其發(fā)病原因包括熬夜、近距離用眼等;白內障伴角膜散光主要是由于晶狀體的不均勻渾濁或晶狀體密度變化導致。超聲乳化技術治療散光是通過在角膜上創(chuàng)造一個陡峭的切口,從而改變光線的折射路徑,進而改善視力,其具有操作相對簡單、手術時間短、恢復快等優(yōu)點[6]。LRI要求醫(yī)生在角膜緣血管拱環(huán)內及中央角膜位置處,精確地確定最陡的角膜散光軸位置,并進行松解性角膜切口,這一手術過程需要醫(yī)生具備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術,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操作簡便、手術時間短、恢復迅速等優(yōu)勢[7]。人工晶體植入治療是通過移出眼睛內渾濁的自然晶狀體,將其替換為人工晶狀體,以恢復清晰的視力,此外,現(xiàn)代晶體的設計已較為先進,可以提供個性化定制,以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8]。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術后30 d觀察組患者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及CJ0、CJ45數(shù)值、角膜散光度數(shù)均更低,這提示聯(lián)合治療白內障伴角膜散光患者可有效改善散光程度,提高患者視力。分析其原因為,LRI是在角膜緣血管拱環(huán)內、中央角膜外的角膜范圍內的最陡角膜散光軸向上進行單個或成對松解性角膜切口,切口后,角膜在眼壓和自身彈性的作用下,周邊角膜組織會向切口方向移動,角膜細胞會遷移到切口區(qū)域,分泌細胞外基質,逐漸填充和修復切口,新生的細胞外基質會調整角膜的曲率,使其更加規(guī)則,使得角膜的曲率發(fā)生改變,在散光軸向上的屈光力降低,從而矯正角膜散光。人工晶體植入后,填充了晶狀體囊袋的空間,穩(wěn)定了眼內結構,有利于角膜保持較好的屈光狀態(tài),這有助于維持角膜的正常形態(tài)和曲率。聯(lián)合手術治療起到了協(xié)同作用,角膜散光得到矯正[9]。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術前比,術后30 d兩組患者三葉草像差、總高階像差及對照組彗差均呈升高趨勢,觀察組彗差呈降低趨勢,觀察組均較對照組的更低,觀察組術前和術后30 d三葉草像差、總高階像差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提示聯(lián)合治療白內障伴角膜散光可提高患者視覺質量。分析其原因為LRI通過在角膜緣特定位置進行切開,改變角膜的應力分布,從而調整角膜的曲率,可以減少三葉草像差和彗差;人工晶體植入治療是為了替代被摘除的混濁晶狀體,以恢復眼睛的正常屈光功能。通過優(yōu)化手術方案和術后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像差,提高患者的視覺質量[10]。
綜上,采用LRI聯(lián)合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與人工晶體植入治療白內障伴角膜散光可有效改善患者視力,降低散光程度,提高視覺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李娜, 王劍鋒, 郝澤宇, 等. 陡峭軸切口聯(lián)合對側角膜緣松解術矯正白內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療效[J]. 眼科新進展, 2023, 43(5): 397-400.
何濤, 艾明. 角膜緣松解切開術治療白內障患者術后角膜散光[J]. 眼科新進展, 2021, 41(4): 371-375.
黃燕治, 歐婷婷, 吳瑜瑜. Toric IOL植入與角膜緣松解切開術矯正白內障低中度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安全性觀察[J]. 臨床誤診誤治, 2021, 34(2): 103-108.
王濱, 馬華鋒, 李會. 《2019年美國白內障手術中散光管理共識》解讀[J]. 國際眼科雜志, 2022, 22(10): 1652-1657.
陳亞娟, 雷洪濤, 閆曉玲, 等. 洛陽市城鄉(xiāng)結合部學齡前兒童散光參數(shù)Thibos矢量分析[J].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 2022, 30(4): 29-32.
張占恩, 索景輝.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植入人工晶體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效果觀察[J].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23, 30(12): 1643-1644.
王海燕, 孫朝暉, 馮艷霞, 等. 角膜緣松解切開術矯正白內障合并中低度數(shù)角膜散光對角膜高階像差及主觀視覺質量的影響[J]. 河北醫(yī)藥, 2019, 41(24): 3690-3694.
王志強. 散光矯正型人工晶狀體植入治療白內障低角膜散光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的回顧性研究[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2, 22(5): 424-426.
朱鳳, 廖超, 劉慧. 角膜緣松解切開術聯(lián)合ICL植入矯正高度近視合并輕中度散光的短期療效觀察[J]. 臨床眼科雜志, 2023, 31(1): 27-30.
孫雅麗. 角膜緣松解切開術矯正白內障合并中低度數(shù)角膜散光術后視覺質量分析[D]. 南昌: 南昌大學醫(yī)學部,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