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標視域下,本文以八年級下冊名著導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例,探討新課程下如何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把“學教評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應用到名著閱讀教學當中,以滿足初中生的閱讀需求和促進其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注重課前的閱讀習慣,拓展閱讀容量
在初中生學習部編版語文教材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求其對教材中選定的內容進行細讀之外,還應引導其進行其他課外延伸書單的閱讀。例如,在學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前,就要引導學生抓住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作為切入點,了解作者的簡介、作品的背景以及內容的感知,并要及時做好對學生的閱讀評價,進行有效閱讀,同時延伸閱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等作品,拓展閱讀的廣度,以便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更加豐富和深刻的認識。初中生學業(yè)繁忙,對長篇小說的閱讀應循序漸進,教師可先整理有關名著的導讀材料,為學生提供引導,讓學生對長篇名著作品有一個基本了解;然后安排學生在午睡前、晚睡前和一節(jié)閱讀課進行閱讀。此外寒暑假時教師要做好規(guī)劃,指導學生閱讀長篇巨著,讓學生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提高審美品味。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推薦書物,以“閱讀角”或者“流動圖書站”等方式讓學生每兩周推薦一本優(yōu)秀作品,互相激勵、互相學習,在同伴的推薦下激發(fā)閱讀興趣,從而養(yǎng)成較好的閱讀習慣。
二、注重課堂的教學設計,合理制定學習目標
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補充,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明確學生目前的認知程度以及所處學段的思維特征,從而分析出課程重點是什么,該如何突破,怎樣圍繞實用性、可衡量性和成果性進行設計,這樣學生就能夠清楚地了解將采取哪些方式實現目標。如學生學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將重點放在小說情節(jié)上,以尋求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教學現實中,老師也是貪圖方便,只追求滿足教育對象的興趣,以體現教學過程的“生動趣味有氣氛”,把教學重點放在文學故事的研究上,忽略了對核心要素人物形象的深入探究。其實,小說這類文學作品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小說里的角色往往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是核心要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抓住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才能對作品中反映的社會現實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學生體會到作品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進而實現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感受名著人物的魅力
名著主要是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打動讀者、感染讀者,教師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可以通過個人提問、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如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主題內容,深入探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魅力,在了解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教養(yǎng)、性格、精神等方面后,掌握對人物的肖像、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把典型人物放在具有代表意義的場景下,深刻洞察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體現鮮明獨特、充滿個性魅力的形象。另外可以引導學生梳理自己的分析思路,組織語言概括人物形象,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放手讓學生去探索。
四、注重學生的評價,及時給予學生反饋
語文課堂應該注重學生的評價,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幫助學生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和進步的方向。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學習中,可以通過課堂練習、作業(yè)、小組合作、項目展示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寫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教師把評價任務放到學習中,讓學生明確評價方案后,圍繞設計任務,再根據任務設計活動,在任務和活動中進行嵌入性評價,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每一步都起到一個監(jiān)測的作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反饋不斷地調整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不斷瞄準向靶心的過程。同時將評價嵌入活動要求中,可以幫助學生按照評價標準自我引導、自我監(jiān)控、自我調節(jié)。通過這樣標準明確的評價,學生會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數,進而明確下一步的改進措施,達到了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