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木蓮為木蘭科木蓮屬的常綠闊葉樹種,因首次在湖北恩施州巴東縣思陽橋村發(fā)現(xiàn)而得名,因花瓣與調(diào)羹十分相像,故又名調(diào)羹樹,已處于瀕危滅絕境地,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是木蓮屬分布最北的樹種,該植物對于研究木蘭科的起源、演化和氣候變遷等有著重要的科研價值。
巴東木蓮作為常綠喬木,具有較高的生態(tài)價值,它不僅具備保持空氣清新、降溫減噪、防止水土流失等調(diào)控功能,還具備通過吸收二氧化碳轉(zhuǎn)化為纖維素等形成“碳匯”、固定氮元素維持地力肥沃等支持功能,對于維護生態(tài)平衡、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美好環(huán)境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巴東木蓮還是多種生物的棲息地,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巴東木蓮木材堅硬致密,紋理美觀,耐磨損,是高級家具、建筑、雕刻等優(yōu)質(zhì)用材;巴東木蓮的葉、花、果有藥用價值,具有治療感冒、咳嗽、止血、止痛、降壓等功效。
巴東木蓮天然更新困難,種群數(shù)量少,根據(jù)其生物生態(tài)學(xué)特性探索有效的栽培管理技術(shù)對于保存其種質(zhì)資源、擴大其種群數(shù)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生物生態(tài)學(xué)特性
1、形態(tài)特征
巴東木蓮樹干高大筆直,樹冠茂密勻稱,樹高可達25m,胸徑130cm,冠幅20m左右。樹皮灰白色,表面光滑或有淺裂紋,樹葉革質(zhì),呈橢圓形或倒卵形,葉邊緣有鋸齒狀的齒牙。單葉互生,葉片薄而碩大,上面亮綠色,下面淡綠色。5~6月開花,花大而白如蓮,在綠葉的點綴下,嬌艷欲滴,分外耀眼。花香濃郁,沁人肺腑。
2、生長特性
巴東木蓮主要生長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喜溫暖濕潤氣候,適生于海拔800~2100m、年平均氣溫18~24℃、年降水量1200~2000mm的生長環(huán)境。它能耐蔭,但生長較慢,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生長較快。對土壤要求不高,適應(yīng)性強;種子9~10月成熟。巴東木蓮是雌雄異熟植物,花中雌蕊先熟,間隔22小時后雄蕊成熟的開花習(xí)性,導(dǎo)致授粉十分困難,自然條件下結(jié)實率很低,不到1%。巴東木蓮種子屬于生理后熟種子,在形態(tài)上表現(xiàn)成熟特征,但實際上種胚尚未發(fā)育完全,并不具備發(fā)芽能力,需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休眠才能萌發(fā),這也是自然條件下發(fā)芽率低導(dǎo)致該物種稀有珍貴的重要原因。
二、育苗技術(shù)
1、播種育苗
①采種。采種母樹年齡的大小與種子質(zhì)量息息相關(guān)。巴東木蓮種子成熟一般在9~10月,當(dāng)果實呈紅色、果皮即將開裂、外種皮呈鮮紅色、內(nèi)種皮呈黑色時,選擇15~20年生健壯、通直、進入開花結(jié)實盛期、無病蟲害、光照充足的母樹采種,采摘的果實放在室內(nèi)通風(fēng)陰涼處自然干燥,待果皮完全裂開后輕敲取出帶紅色種皮種子,將種子用清水浸泡2~3天,清水洗凈紅色外種皮及白色中種皮,露出棕黑色堅硬的內(nèi)種皮時,撈出種子。
②貯藏。巴東木蓮種子透水性好,不能自然干藏和低溫干藏,否則會因失水而失去活力不能生根發(fā)芽,低溫保濕儲藏才能保持種子活力。選擇空氣流通、相對濕度在65%以內(nèi)的房間,將種子與濕沙按1:3的容積比混合沙藏。沙的濕度為飽和含水量的60%,以手握成團不流水、松手觸之能散開為度。貯藏期間定期噴水,保持沙子濕潤。
③圃地選擇。巴東木蓮幼苗喜陰濕。苗圃地應(yīng)設(shè)在靠近水源、居民點的地方,選擇光照充足、海拔800~1200m、地勢平坦、排水良好或自然坡度在5°以內(nèi)。土層深厚50cm以上,團粒結(jié)構(gòu),質(zhì)地較肥沃的砂壤、棕壤、黃棕壤的新開荒地。
④整地。秋季入冬前用小型挖掘機耕翻,深度20~30cm左右。耕后土壤確保不板結(jié)和形成硬土塊。翌年播種前再耙地時將1500kg/667m2廄肥與20~40kg/667m2過磷酸鈣混勻后,用水濕潤、堆漚,充分腐熟的底肥隨耕翻土壤進入耕作層。同時,撒生石灰60kg/667m2進行土壤消毒,按2kg/667m2標(biāo)準(zhǔn)拌入3%毒死蜱顆粒劑預(yù)防土壤害蟲。
⑤作床。土地平整后作高床,床寬1~1.1m,床高20~40cm,床間步道寬、深各20~40cm。作床時,撒入蚍蟲啉或二嗪磷1kg/667㎡拌細(xì)土進行殺蟲。
⑥種子處理。用濃度為0.3%~1.0%的硫酸銅溶液浸種4~6小時,取出陰干后播種。
⑦播種催芽。2~3月將種子均勻播于苗床,人工用篩籃篩細(xì)土覆蓋,覆蓋厚度1~2cm。播種量35~40kg/667m2。播種后,立即向播種床撒水濕透,用竹片做寬1.5m、長5.0m以上小拱棚,蓋薄膜,期間控制好棚內(nèi)溫度和濕度。白天最適溫度為20~25℃,夜間最適溫度為16~25℃。土壤要保持濕潤,當(dāng)根系附近土壤干燥時,表示缺水。當(dāng)子葉完全展開且轉(zhuǎn)綠時及時揭除覆蓋的薄膜。
⑧育苗容器與基質(zhì)。育苗容器規(guī)格宜采用14×7cm的專用容器,基質(zhì)為黃心土+3%腐熟過磷酸鈣混合物,pH值5.5~6.0。
⑨芽苗移植。芽苗高4~5cm時移植到育苗容器中培育。提前1天將容器中的基質(zhì)澆透水。移植時將幼苗根系舒展,輕輕埋入土壤中。因巴東木蓮怕澇,加上芽苗移植前容器基質(zhì)已澆透水,移植后可以適量澆定根水,使土壤與根系貼合,并搭建遮陽棚,覆蓋遮陽網(wǎng)。
⑩苗期管理。移苗后5天內(nèi)若天氣晴好則每天早上8:00之前、晚上6:00之后各澆水1次,之后可逐步減少澆水次數(shù),以容器內(nèi)基質(zhì)濕潤,容器底部不流水為宜。苗木長出真葉后,對氮和磷非常敏感,先施尿素1次,濃度1%~2%兌水噴施,7天后再向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1次,使用濃度500~800倍液;速生期是苗木生長的快速階段,每隔10~15天結(jié)合除草施復(fù)合肥3~4次,以促進苗木生長,濃度2%~5%的肥料兌水噴施。8月下旬后,進入木質(zhì)化期,除可以施1次鉀肥外,應(yīng)停止一切促進苗木生長的措施,保證苗木完全木質(zhì)化,進入休眠期。翌年當(dāng)苗木長至10~15cm時,為方便水肥管理,應(yīng)將苗床的苗木按大小歸放,分級管理,以滿足小苗和大苗對水肥的不同需要,促進苗木正常生長。
2、扦插育苗
①建立苗床。在光照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選擇有一定肥力、透氣透水特性良好、團粒結(jié)構(gòu)的生荒地深翻,結(jié)合耙地,施入100~150kg/667m2磷肥和25kg/667m2復(fù)合肥以增加土壤肥力,施入2~2.5kg/667m2的2.5%辛硫磷顆粒劑以土壤消毒。然后整平,全面清除樹根、草根、石塊,碎細(xì)土壤。苗床呈東西方向,苗床寬1.0~1.2m、高25~30cm、步道溝寬35~40cm。
②搭好棚架。棚架高度 2.0~2.5m,遮光度控制在 60%~70%。立秋后中午溫度降至30℃以下時需要揭開遮陽網(wǎng)。
③扦插。小暑前后嫩枝扦插。插穗要考慮年齡效應(yīng),從3~5年生干形通直、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樹上采集樹干基部半木質(zhì)化的幼嫩枝條作插穗,長度8~12cm。以30枝成1束,用濃度為500~1000mg/L的萘乙酸溶液處理插條,將插條基部速蘸萘乙酸溶液5~10s,浸入深度1~2cm左右。蔡乙酸很難溶于水,配制藥劑時,先用少量95%酒精溶解,之后再加水稀釋。扦插采用直插法。扦插密度為15~20株/m2,入土深約為插條長度的1/2。扦插時,注意保護上切口處的芽,下切口要與土壤緊密接觸,隨即灌水。
④苗期管理。一是灌水。每隔3~5天灌水1次,直至愈合生根后再每隔7~10天灌水1次。白天控制地溫18~30℃,氣溫18~32℃,相對濕度80%以上。夜間揭開棚架兩端遮陽網(wǎng)透氣。二是消毒。扦插后隨即用2%~5%的高錳酸鉀溶液噴霧消毒,之后每隔5天再噴1次,連續(xù)3~4次。三是中耕除草。生長初期松土宜淺,一般3~5cm,以不傷害苗木根系為準(zhǔn),以后逐漸加深到6~10cm。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四是施肥。扦插約1個月生根成活,追施1次尿素5kg/667m2。隨著苗木的生長,對水肥需求量增加,每隔10~15天結(jié)合除草使用復(fù)合肥(N:P:K=15:15:15)15~25kg/667m2對苗木施肥2次。
三、栽培管理技術(shù)
1、科學(xué)選地
海拔1000~1600m是巴東木蓮的最佳生長區(qū),巴東木蓮的造林地一般選擇在1600m以下,坡度lt;15°的南坡、西南坡和東南坡避風(fēng)地帶的中下位荒山荒地。巴東木蓮喜溫暖濕潤,在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8~24℃,最低月平均氣溫gt;0℃,最高月平均氣溫31℃,日照時數(shù)1400~1800h,年降水量1200~1700mm,無霜期180~280天,相對濕度70%~85%的氣候條件下生長良好。巴東木蓮適應(yīng)性強,對土壤的類型和肥力要求不高,但pH值5.5~6.5,土層深厚gt;50cm,土質(zhì)疏松、不易板結(ji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黃壤和黃棕壤更加適合巴東木蓮的生長需要。根據(jù)適地適樹的原則,造林地選擇盡量滿足巴東木蓮的生態(tài)條件。
2、造林整地
整地前清理造林地上的雜灌、雜草和石塊,保持栽植區(qū)域干凈整潔。7~8月全墾整地。為預(yù)防水土流失,山頂、山腳適當(dāng)保留原生植被。一般使用挖掘機深翻土壤,深度為30~40cm,并將土壤內(nèi)的樹根、石塊等清理干凈,曝曬熟化;進入10月后將造林地塊耙平,人工定點挖明穴。株行距3×3m,造林密度74株/667m2。盡量營造混交林。巴東木蓮與柳杉、馬褂木等混交,可以表現(xiàn)為正相互作用?;旖槐壤秊?∶4,即巴東木蓮占20%,其他樹種占80%,可采用帶狀混交的方法,株行距3×3m。挖穴時要將心土和表土分開放在穴旁??紤]巴東木蓮的根系特點,明穴規(guī)格為60×60×60cm,正方形配置。造林前1個月回穴土,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回穴土至 1/2 時施放基肥,每穴施用復(fù)合肥 0.3kg,與底土充分混勻后繼續(xù)回穴土至平穴備栽。
3、栽植技術(shù)
選擇2年生苗高50cm以上,地徑0.5cm以上、根系發(fā)達、植株健壯、色澤正常、無病蟲害苗木栽植。
①容器苗栽植。容器苗栽植穴略大于容器杯,栽植時去除容器杯,避免傷根和基質(zhì)散落。將苗木放入穴中央,扶正,填土壓實,再覆蓋表土5cm左右,栽后宜澆定根水。
②扦插苗栽植。巴東木蓮冬季移栽比春季移栽成活率要高一些。盡量做到隨起苗隨栽植,保護苗木不失水過多,保證成活率。植苗前修剪起苗時受損傷的根系、發(fā)育不正常的偏芽及過長的根。植苗時必須做到苗正、根舒、栽緊、不窩根。做到“三埋兩踩一提苗”,即在穴中挖坑,將苗木垂直放入坑中,苗根四方均勻舒展,填土?xí)r先用濕潤的細(xì)土埋苗根,當(dāng)填土到1/2左右時,把苗木向上輕提,使苗根與土壤充分接觸,避免斷空,而后踩實。填土至穴面時,再踩,最后在樹苗基部覆蓋一層松土防止土壤水分蒸發(fā),覆土高出苗根徑3~4cm。
4、管理技術(shù)
①除草。栽植后郁閉前每年2次全面除草,第1次在立夏時節(jié),此時巴東木蓮和雜草都處于旺盛生長期,除草是為了減少雜草與巴東木蓮在水分、養(yǎng)分和光照等資源上的競爭。破壞可能造成危害的病菌、害蟲、寄生蟲等棲息環(huán)境,從而促進樹木生長發(fā)育;第2次在秋分時節(jié),此時雜草種子尚未成熟,除草以避免翌年雜草野蠻生長。樹木郁閉后,可不再進行除草。
②松土。與除草同時進行。里淺外深;樹小淺松,樹大深松;砂土淺松,黏土深松。一般深度為10~15cm,必要時可增加到2O~30cm。樹木郁閉后,可每隔3~4年再松土1次。
③合理施肥。栽植成活后至郁閉前,每年施肥1次。施肥時間與第1次松土同時進行。每株施復(fù)合肥(N∶P∶K=15∶15∶15)0.5~1kg,一般采用溝施,在樹冠投影邊緣處開出寬20~30cm、深25cm左右的環(huán)狀溝,將肥料施入溝中,然后覆土。
④澆水排水。當(dāng)持續(xù)干旱,土壤濕度小于田間含水量30%時,根部不能從土壤中吸取水分時,處于干透狀態(tài),應(yīng)及時補充水分,田間含水量達到60%左右,以避免樹木因缺水影響正常發(fā)育。澆水應(yīng)在早晨或傍晚進行。排水主要在6~7月份梅雨季節(jié),這一時期雨水量較大,會造成林地積水成澇,應(yīng)挖明溝排水,保證樹木不受水分積聚,避免根系窒息和腐爛,促進其健康生長。
四、病蟲害防治
巴東木蓮的病蟲害主要發(fā)生在苗期,造林后基本不發(fā)生。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和根腐病,蟲害主要是螻蛄和潛葉蛾。
1、主要病害
①立枯病
癥狀:主要為害幼苗根莖基部。立枯病在播種育苗的全過程都可能發(fā)生。有播種后種子雖發(fā)芽但尚未出土就腐爛死亡的種芽腐爛型;有幼苗出土后不久,苗木莖部尚未木質(zhì)化之前,受害病部下陷萎縮而枯死的猝倒型;有幼苗出土后,幼苗莖葉黏結(jié),苗木萎蔫死亡的莖葉腐爛型;有苗木莖部木質(zhì)化后,根皮和細(xì)根感病,地上部分失水萎蔫,但直立不倒伏的立枯型。立枯病對巴東木蓮的危害很大,一旦發(fā)生,育苗工作將前功盡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預(yù)防工作。
防治:避免重茬,盡量使用無病原菌新土;做好土壤和種子的消毒工作;保持土壤濕潤,但避免土壤過濕。發(fā)病時,噴灑硫酸銅、生石灰和水的比例為1:1:200的等量式波爾多液,或50%托布津8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2~3次。
② 根腐病
癥狀:主要為害根部,導(dǎo)致根部變黑,逐漸腐爛;地上部分葉片發(fā)黃,隨后脫落,最終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育苗和栽培;防止土壤板結(jié),做好中耕松土除草工作;適量追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做好清溝排水工作,避免積水。用50%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用藥1次, 連續(xù)3~4 次。
2、主要蟲害
①螻蛄
癥狀:危害苗木根部。咬食根部或靠近地面的幼稚莖以及剛播或新發(fā)芽的種子;在土壤表層開掘縱橫交錯的隧道,使幼苗須根與土壤脫離枯萎而死。
防治:適時中耕,清除雜草,破壞滋生繁殖場所;夜間使用黑光燈誘殺;用毒餌誘殺,如辛硫磷0.5kg加水0.5 kg與15kg煮半熟的谷子混合,夜間均勻撒在苗床上或埋入土壤中。
②潛葉蛾
癥狀:主要危害葉片。幼蟲潛入葉片,蠶食葉肉,在葉片上留下蜿蜒的蟲道。病情較輕時,葉片表面形成數(shù)量不等的彎曲蟲斑;嚴(yán)重發(fā)生時,葉片破碎,提早脫落。
防治:強化監(jiān)測預(yù)報,及時預(yù)警;剪下受害枝條并燒毀。用紅糖、醋、水、酒按3:4:2:1的比例配制糖醋酒液進行誘殺;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霧殺蟲,或者用2.5%高效氣氟氰菊酯1000倍液噴霧殺蟲。
總而言之,巴東木蓮分布零星,范圍狹窄,在每個分點上最多數(shù)株,甚至僅存1株,已處于瀕危滅絕的境地??偨Y(jié)巴東木蓮的采種、育苗、造林地選擇和整地、苗木栽植和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shù),旨在為增加巴東木蓮數(shù)量、保護巴東木蓮物種作一些嘗試性工作。巴東木蓮的花芽分化機制、花期不遇的人工授粉、種子休眠機理、插穗成活機理等等,還需要我們更進一步深入的探索與研究。
(作者單位:1.445026湖北省恩施市國有銅盆水林場;2.445000 湖北省恩施市林業(yè)財務(wù)核算服務(wù)中心;3.445000 湖北省恩施市林木種子服務(wù)和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5.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