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對于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更是維護我國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我國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水稻種植的產量和質量更是得到相關人士的普遍關注,病蟲害作為困擾水稻種植的關鍵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會嚴重影響水稻種植未來的發(fā)展,所以需要加強對水稻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科學合理應用水稻栽培技術,重點關注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效果,從而有效提高水稻種植水平,為我國糧食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一、 目前水稻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1、 氣候變化影響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越來越明顯,水稻的生長質量和糧食產量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最近幾年旱澇災害、高溫干旱等各種極端天氣的出現(xiàn),讓水稻在種植的過程中,關注到更多的問題,只有科學合理應用種植技術,才能夠有效解決目前氣候對水稻種植的影響。水稻是一種對周邊溫度變化非常敏感的農作物,當進入到生長階段之后,需要保障溫度的穩(wěn)定性,然而受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水稻的生長周期正在逐漸縮短,從而對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地方種植水稻,由于當地氣溫的逐漸升高,導致生長周期可能會縮短1個月,水稻的質量會大打折扣,而各種極端天氣對于水稻的影響可能會更加明顯,嚴重的干旱將會無法保障水稻具有充足的水源,從而導致水稻枯萎死亡,洪澇災害則會直接破壞掉稻田表層的土壤,稻田里面的積水過多無法排泄,否則會直接影響水稻的產量。
2、 種植技術落后
在我國很多地區(qū)的稻農,受到種植技術條件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導致水稻種植依然采取傳統(tǒng)的種植模式,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水稻種植管理技術,導致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一直都達不到理想的水平,而且水稻的抗風險能力也比較弱,非常容易遭受病蟲害的襲擊。例如,在種植的過程中,有很多稻農由于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系統(tǒng)的水稻種植技術培訓,在種植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錯誤的施肥和灌溉方式,這樣不僅無法提高水稻的產量,還有可能會影響水稻的正常發(fā)育?;蛘哂捎趯Σ∠x害缺乏基本的判斷能力,導致水稻遭受到嚴重的病蟲害損害,如今我國有很多先進的種植技術,都能夠有效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但是如果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對于我國水稻種植而言是非常嚴重的損失。
3、 病蟲害頻發(fā)
病蟲害一直都是水稻種植過程中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我國水稻種植的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導致病蟲害的種類和發(fā)病率都在不斷增高,而且防治工作的難度也在逐漸加大,嚴重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當病蟲害處于溫度比較高,濕度比較大的環(huán)境下,會給病蟲害的繁殖創(chuàng)造非常便利的條件,發(fā)病率將會比較高,傳播速度相對來說也比較快,病蟲害的防治也會增加難度。而且種植結構的調整讓病蟲害防治工作變得越來越復雜,對于稻農而言,在種植水稻的時候不僅需要關注市場對于水稻的需求,還需要時刻關注當地氣候變化對水稻品種選擇的影響,只有采取科學的種植栽培技術,加強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才能增加水稻種植的產量。
二、 水稻種植技術
1、 種子選擇
種子選擇對于水稻種植具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只有選擇優(yōu)質種子才能保證水稻的出苗率以及后期的生長。由于我國國土面積比較大,氣候條件差異性明顯,這將會直接影響水稻的生長周期以及種植水稻的時間。比如,對于我國北方地區(qū)而言,由于大部分時間氣候都比較寒冷,所以通常情況下會選擇只種植一季水稻,而在我國的南方地區(qū),由于氣候條件溫度適宜,所以很多地方會選擇種植兩季水稻,甚至在我國的一些沿海地區(qū),由于氣候溫暖濕潤,非常適宜水稻的生長,所以會選擇種植三季水稻。同時,不同的地勢條件對于水稻種植也會有影響,在一些山區(qū)或者是丘陵地帶,由于地形條件的限制,并不利于大規(guī)模水稻的種植,以及當地的土壤條件也會影響種子的選擇,土壤條件會影響水稻的生長,所以在選擇種子的時候,也需要考慮到當地的土質條件。在這基礎上,由于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很多人都選擇到城市去發(fā)展,種植水稻的勞動力正在逐年減少,一些原本能夠種植兩季水稻的地區(qū),可能會選擇種植一季水稻,所以在種子選擇上,還需要注重種子的抗病毒能力,減少病蟲害對水稻產量和質量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我國糧食食品安全。
2、 種子處理
種子經過科學合理的處理之后,不僅能夠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病率,而且還能夠提高水稻的產量,對水稻的正常發(fā)育具有重要影響。種子在種植之前,需要進行嚴格的篩選,將其中劣質種子去掉,確保選擇種植的種子品質優(yōu)良。如果要是當地的氣候條件比較適宜,可以將水稻種子放在陽光下進行晾曬,這種能夠殺死種子中潛在的各種細菌以及蟲卵,促進種子中水分的揮發(fā),這樣當種子種植之后,將會更加具有吸水能力,讓種子在土壤中發(fā)育的更加健康和強壯。水稻種子在種植之前放入溫水中進行浸泡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這樣能夠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當種子進行浸泡的時候,可以讓種子處于封閉的空間內,這樣能夠達到保溫的效果,種子細胞會加速分裂的速度,從而提升種子的發(fā)芽率。同時在我國現(xiàn)代技術不斷完善的情況下,還可以借助催芽設備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在經過科學手段處理種子之后,水稻的生長條件將會得到充分保障。
3、 播種
水稻的生長對于氣溫的依賴性比較強,只有在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下,水稻才能夠正常生長,所以種植水稻的氣溫不能夠低于12℃,這樣才能夠給水稻創(chuàng)造更加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水稻在種植之前,需要對當地的氣候特征有充分了解,確保水稻在合理的時間播種。在我國南方地區(qū),種植水稻一般會選擇在清明節(jié)前后,這個時候播種可能會遇到春寒的情況,所以在前期還需要做好水稻的保溫工作,通常情況下會采用覆蓋地膜的方式進行保溫。
4、 插秧技術
目前,水稻種植主要是采取兩種插秧方式,一種方式是手工插秧,還有一種方式是利用機械進行插秧,手工插秧是一種比較傳統(tǒng)的水稻種植方式,由于應用的時間比較久,種植效率比較低,所以已經逐漸被時代淘汰。而采取機械進行插秧,不僅能夠降低勞動成本,而且還能夠提高勞動效率,如今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讓插秧機械能夠適應各種種植地形,插秧的精準度非常高。一般情況下秧苗之間的距離會選擇在15厘米左右,機械插秧能夠控制秧苗之間距離的均勻性,在不同的土壤條件下,機械插秧還能夠調整種植的深度,從而保障秧苗的發(fā)育質量,所以應該要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技術的優(yōu)勢,提高水稻種植技術。
5、 苗床管理
在水稻種植之前,需要先對稻田進行翻土、深耕以及施肥工作,這樣能夠促進土壤中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活性,給水稻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營養(yǎng)。在水稻進行播種之前,需要先將稻田進行深度翻耕,保障土壤在進行播種的時候更加松軟,為稻苗的生長提供更加適應的環(huán)境。同時,在進行播種之前,還需要給土壤進行施肥,通常情況下種植之前的肥料會選擇施用磷酸,并且噴一些少量的水,這樣可以使肥料均勻滲透,并且與土壤更好融合。
當水稻處于幼苗階段的時候,這個時候的稻苗并不是十分強壯,各種外界因素都可能會對幼苗造成傷害,所以不能采取藥物的形式進行滅草,需要利用人工的方式進行鏟除,減少對幼苗的傷害,在水稻的不同生長階段,所施的肥料也會有所區(qū)別,比如當水稻處于2葉期的時候可以施尿素,而當水稻處于4葉期的時候,則就需要施鉀肥和尿素,適時適量施肥對水稻生長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過量施肥不僅會破壞土壤的土質結構,還會對水體造成污染,所以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苗床管理技術,給水稻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
6、 灌溉和排水
水稻對于水分的要求也比較嚴格,所以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還需要提高灌溉和排水技術,從而減少后期病蟲害對水稻造成的危害。首先,在水稻的不同生長階段,對于水分會存在不同的需求,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水稻灌溉系統(tǒng),在播種的時候,只需要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即可,這樣能夠有效提升種子的發(fā)芽率,而在水稻的分蘗期、拔節(jié)期以及抽穗期則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這個階段要保障水分的充足,及時對稻田進行灌溉,控制好灌溉的水量,以免影響水稻的生長環(huán)境。如果要是灌溉的水量比較多,那么稻田中土壤的微生物含量和氧含量就會減少,影響水稻根系的呼吸系統(tǒng)。而當稻田里面的水分過多的時候,稻田里面就會存在嚴重的積水,這些積水會導致各種病蟲害增多,非常不利于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所以在灌溉的時候要保證稻田具有適宜的水量,不能過度進行灌溉。其次,需要優(yōu)化稻田的排水系統(tǒng),保障土壤中的養(yǎng)分含量,減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一旦當地出現(xiàn)連續(xù)降水之后,稻田里面就會出現(xiàn)過量的積水,如果要是長期得不到有效處理,將會影響根系的正常呼吸,并且滋生大量的稻飛虱等害蟲,甚至會造成水稻的大面積死亡,所以需要保障排水系統(tǒng)的通暢,保障稻田的水份適中。
三、 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
1、 農業(yè)防治
農業(yè)防治主要是采用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管理的方式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病率,從而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平衡,維持水稻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和諧的關系,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采取農業(yè)防治技術對于水稻品種會有要求,需要選擇抗病性比較強的品種進行耕種,這樣水稻就能夠抵抗住各種病原體的侵害,減少病蟲害在水稻之間的傳播。種植區(qū)域的合理劃分也能夠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不同種植區(qū)域耕種不同的農作物,這樣就能夠避免病原體之間的交叉感染,從而減少各種流行性病蟲害發(fā)病的概率。輪作換茬也是一種重要的病蟲害防治方式,利用輪作的形式破壞原本病原體的生長環(huán)境,減少土壤中病原體的數量,而且輪作的方式還能夠增加土壤中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提高水稻的抗病毒能力,給水稻創(chuàng)造更加優(yōu)質的生長環(huán)境。同時,還需要加強田間管理,對稻田進行合理的施肥、灌溉等工作,能夠保障水稻的生長質量,增加水稻抵抗病毒的能力。例如,稻飛虱是一種比較多見的病蟲害,結合當地水稻的種植環(huán)境和基本條件,就可以采取稻田養(yǎng)鴨的方式,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在完成插秧工作的15天之后,就可以選擇一些健康的雛鴨放養(yǎng)到稻田中,根據鴨子的生長情況調整鴨子的養(yǎng)殖密度,在水稻將要收獲的一個星期之前將鴨子收回,這種利用農業(yè)進行防治的方式,能夠減少病蟲害的數量,維持水稻生長環(huán)境平衡,而且還能夠促進生物多樣性,增加稻農的經濟收益。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之間相互克制的關系,控制有害病蟲的擴散,從而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赤眼蜂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寄生性昆蟲,它會寄生在害蟲的卵內,最終導致害蟲在孵化卵的時候失敗,或者是孵化出的卵是畸形,瓢蟲也能夠捕殺一部分害蟲,減少病蟲害的數量,利用生物之間天生相克的關系,控制害蟲數量,從而減少病蟲害的危害。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能夠維護生態(tài)平衡,減少對自然環(huán)境的污染,而且還能夠對病蟲害達到持續(xù)控制的效果,利用引入天敵的方式控制病蟲害,還能夠增加生物系統(tǒng)的多樣性,只需要根據害蟲的種類,選擇合適的生物進行防治,就能夠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例如,水稻田里面常見的稻飛虱,不僅可以用農業(yè)防治技術進行防治,還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技術,這兩種防治技術都不會對稻田的自然環(huán)境產生任何影響,在進行生物防治技術之前,需要對稻田里面稻飛虱的數量有大致的了解,這樣才能夠用足夠的瓢蟲和草蛉等控制稻飛虱的數量。當發(fā)現(xiàn)稻飛虱的數量極多的情況下,就可以利用人工釋放更多的瓢蟲和草蛉等,從而維持稻田里面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一旦應用生物防治技術,就不能在稻田里面使用對害蟲天敵有害的農藥,定期查看稻田里面兩種生物的數量,然后根據防治情況,調整釋放數量和時間。利用生物防治技術,能夠控制稻田里面害蟲的數量,幫助稻田恢復正常,害蟲天敵還能夠在稻田中建立種群關系,這樣就能夠長期遏制住稻飛虱的繁殖,避免利用農藥而產生的污染,讓水稻的生態(tài)效益得到明顯提升。
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術也是一種比較環(huán)保和簡單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是應用各種物理手段對病蟲害進行滅殺,或者是利用驅趕的方式減少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物理防治技術能夠避免病蟲害出現(xiàn)抗藥性,是一種可以持續(xù)性應用的防治技術。首先,可以應用高溫、低溫、紫外線等各種物理手段對病蟲害進行滅殺,這些物理手段都是經常用到的方法。例如,利用控制稻田中環(huán)境溫度的方式,可以有效抑制各種病原體的生長,從而減少病蟲害,還可以利用紫外線照射的方式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避免環(huán)境污染,還能夠達到有效的防控效果。其次,可以利用設置誘捕器或者天然屏障的方式防止各種病蟲害的入侵,稻田種植人員可以根據入侵害蟲的種類、生活習性等設置不同類型的誘捕器,阻止病蟲害的入侵和傳播。最后,根據稻田中病蟲害情況可以合理選擇不同的物理防治方式,稻田種植人員需要對病蟲害的基本情況有詳細的了解,這樣才能夠應用合理的物理防治方式對癥下藥,在應用物理防治技術的時候,要注意防治技術應用的規(guī)范性,避免給人體造成各種損害,而且不能過度依賴物理防治技術,可以根據稻田害蟲的情況,結合多種防治技術進行應用,這樣能夠達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4、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技術主要是應用化學藥物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化學農藥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應用的劑量,避免由于過度施用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平衡?;瘜W防治技術需要根據稻田中病蟲害的種類和數量,科學合理選擇針對性化學藥物,觀察病蟲害的習性規(guī)律,在最佳的時間段進行化學藥物控制,要避免在病蟲害抗藥性比較強的階段應用藥物,注意化學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配比,能夠提高藥物防治的效果。在進行藥物施用的時候,操作人員需要注意對自身的防范,避免皮膚直接接觸農藥。為了減少化學藥物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在選擇藥物的時候要盡量選擇低毒、低殘留的藥物,病蟲害防治不能過度依賴化學農藥,還需要結合專業(yè)的農業(yè)措施,這樣能夠減少藥物施用量,促進水稻健康生長。
總之,水稻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只有合理應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才能提升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保障我國的糧食食品健康安全,推動我國農業(yè)發(fā)展。
(作者單位:241399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籍山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5.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