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邏輯代數(shù)可以看成L-代數(shù).討論一些特殊的L-代數(shù),給出其L-理想與格濾子之間的關(guān)系.刻畫一類使得L-理想集與格濾子集相等的格L-代數(shù),同時給出L-代數(shù)與蘊含格之間的一個等價刻畫.進一步給出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的理想與L-理想以及它的同余與L-同余的等價刻畫.
L-代數(shù); 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 L-理想; 蘊含格; 濾子
O159 A 0270-09 02.012
L-代數(shù)[1]的概念表示了一種量子結(jié)構(gòu),與braidings,非交換邏輯和Yang-Baxter方程[2]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Hilbert代數(shù),locales,(left)hoops,(pseudo)MV-代數(shù)和格序錐是L-代數(shù)[1].最近,Rump[3]刻畫了廣義正交模格作為一類L-代數(shù).Wu等[4]給出了正交模格與LE-L-代數(shù)之間的一個等價刻畫.文獻[5]證明了如果一個L-代數(shù)L的理想格I(L)是分配的,那么I(L)也是一個L-代數(shù)甚至是一個spatial locale.換句話說,L的理想可以看作拓撲空間Spec L(即L的譜)譜中的開集.
效應(yīng)代數(shù)是一個含有部分運算的代數(shù)結(jié)構(gòu),從量子系統(tǒng)方面來看,它是Hilbert空間中界于零算子和單位算子之間的自伴算子[6].它們是在量子力學(xué)中出現(xiàn)的許多結(jié)構(gòu)的推廣[7-8],例如非交換測度理論中的正交模格和模糊測度理論中的MV-代數(shù).Kpka等[9]在模糊數(shù)學(xué)領(lǐng)域定義了一種新結(jié)構(gòu),即所謂的模糊D-集,并證明了D-集與效應(yīng)代數(shù)等價.效應(yīng)代數(shù)在量子邏輯的理論研究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關(guān)于其代數(shù)性質(zhì)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研究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的理想與同余,一般而言,在效應(yīng)代數(shù)中,其理想與同余之間并不存在序同構(gòu)關(guān)系.Avallone等[10]證明了如果I是效應(yīng)代數(shù)中的Riesz理想,則~I(~I表示由I誘導(dǎo)的一個關(guān)系)是一個Riesz同余.反過來,如果~是一個Riesz同余,那么I=[0]~([0]~={a|a~0})是一個Riesz理想,并且~I=~.Wu等[11]給出了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與LE-L-代數(shù)之間的一個等價刻畫,在此基礎(chǔ)上,本文從L-代數(shù)的角度給出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中Riesz理想與Riesz同余的一個序同構(gòu).
在邏輯代數(shù)的研究中,子代數(shù)與濾子理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學(xué)者對此做了很多研究[12-14].本文將討論一些特殊的L-代數(shù),研究其L-理想與格濾子之間的關(guān)系,證明∧-閉的格L-代數(shù)的L-理想集與格濾子集是相等的當(dāng)且僅當(dāng)它是一個蘊含格.受文獻[10]的啟發(fā),本文討論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中的Riesz理想與L-理想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中的Riesz同余與L-同余之間的關(guān)系.
1 預(yù)備知識
定義 1.1[1]
一個L-代數(shù)(L,→)是一個(2,0)型代數(shù),并且對x,y,z∈L滿足以下條件:
x→x=x→1=1,1→x=x,
(1)
(x→y)→(x→z)=(y→x)→(y→z), (2)
x→y=y→x=1x=y,
(3)
其中,條件(1)說明了1是一個邏輯單位,并且邏輯單位是唯一的.由文獻[1]的命題2可知,存在一個偏序關(guān)系
x≤yx→y=1,
(4)
使得1是L的最大元.如果L有最小元0,那么稱L是有0的L-代數(shù).如果L在偏序下作成一個格,則稱此時的L-代數(shù)為格L-代數(shù).
由文獻[1]的命題2可知,設(shè)(L,→)是一個L-代數(shù),則對x,y,z∈L有x≤yz→x≤z→y成立.
定義 1.2[5]
設(shè)L是一個L-代數(shù),YL是一個L-子代數(shù),如果x,y∈Y蘊含x→y∈Y.如果對x∈L,y∈Y有x→y∈Y成立,稱Y是一個不變L-子代數(shù).
定義 1.3[1]
設(shè)(L,→)是一個L-代數(shù),稱IL是一個理想,如果對x,y∈L滿足以下條件:
1∈I,
(5)
x,x→y∈Iy∈I,
(6)
x∈I(x→y)→y∈I,
(7)
x∈Iy→x∈I,y→(x→y)∈I.
(8)
如果L滿足
x→(y→x)=1,
(9)
則條件(8)可以被替換.
命題 1.1[1]
設(shè)(L,→)是一個L-代數(shù),每個理想I都可以定義一個同余
x~y:x→y, y→x∈I.
反過來,每個同余~定義一個理想I:={x∈L|x~1}.
推論 1.1[1]
對于一個L-代數(shù)L,當(dāng)L/~是一個L-代數(shù)時,理想和同余~之間存在一個一一對應(yīng).
尹麗云,等:關(guān)于L-代數(shù)中理想的一些注記
注 1.1
設(shè)L是一個L-代數(shù),由文獻[1]中的推論1的證明可知,L/~是一個L-代數(shù)當(dāng)且僅當(dāng)滿足
x~y(x→y)~(y→x)~1.
(10)
定義 1.4[1]
一個幺半群H帶有另一個二元運算→被稱為是一個left hoop,如果對a,b,c∈H滿足以下條件:
a→a=1,
(11)
ab→c=a→(b→c),
(12)
(a→b)a=(b→a)b.
(13)
每一個left hoop H都可以生成一個L-代數(shù)(H,→).
left hoop H的公理(12)意味著
ab≤ca≤b→c
(14)
對a,b,c∈H都成立.因此,H是由它潛在的L-代數(shù)結(jié)構(gòu)完全決定的.
定義 1.5[1]
稱一個L-代數(shù)(L,→)是自相似性的,如果對x∈L,左乘yMT ExtraaA@x→y是下集↓x→L上的一個雙射.
每一個自相似性L-代數(shù)都是一個left hoop,對a,b∈H定義
a∧b:=(a→b)a,
(15)
則式(15)是一個下確界,而且對a,b,c∈H有
a→(b∧c)=(a→b)∧(a→c).
(16)
由文獻[1]的定理3可知,在left hoop的同構(gòu)意義下,每一個L-代數(shù)都有唯一的一個自相似性閉包S(L).相關(guān)概念見文獻[1].
定義1.6[15]
設(shè)L是一個L-代數(shù).定義L的一個∧-閉包C(L)是一個L-代數(shù),使得L是C(L)的一個L-子代數(shù),并且C(L)中的每一個元素a∈C(L)都滿足a=x1∧…∧xn,其中xi∈L.
定義 1.7[16]
稱一個L-代數(shù)L是∧-閉的,如果L=C(L).
定義 1.8[17]
一個Hilbert代數(shù)L是一個具有二元運算→和常元1的集合,并且對x,y,z∈L滿足以下等式:
x→x=1,
(17)
1→x=x,
(18)
x→(y→z)=(x→y)→(x→z),
(19)
(x→y)→((y→x)→x)=(y→x)→((x→y)→y).
(20)
由文獻[18]的命題3可知,每一個Hilbert代數(shù)都是L-代數(shù).
定義 1.9[2]
稱一個L-代數(shù)L的元素p是素的,如果對x∈L滿足x≤p或者x→p≤p.如果p∈L都是素的,則稱L是一個素L-代數(shù).
注 1.2
設(shè)L是一個有最大元1的偏序集,通過定義如下的二元運算
x→y:=
1, 如果x≤y,
y, 如果x≤/y,
(21)
其中,x,y∈L,則可以將(L,→)看成一個L-代數(shù).由文獻[2]的定義1可知,素L-代數(shù)都是這樣的.
2 格L-代數(shù)的理想與格濾子
定義 2.1[19]
設(shè)(L;∧,∨)是一個格,若L的非空子集F滿足以下條件:
a∈F, x∈L, a≤xx∈F,
a∈F, b∈Fa∧b∈F,
則稱F是L的濾子.顯然濾子是一個升集.
設(shè)I是L-代數(shù)L的一個理想,由條件(5)和(6)可知,當(dāng)x∈I,y∈L,x≤y時,有y∈I成立,即I是一個升集.本節(jié)主要討論一些特殊的L-代數(shù),研究它的理想與格濾子之間的關(guān)系.
設(shè)L是一個格L-代數(shù),將L的所有L-理想的集合記為I(L),L的所有格濾子的集合記為F(L),L的所有L-同余的集合記為Con(L).
定義 2.2[19]
一個格L稱為蘊含格,或Brouwer格,如果對任意L中的元素a,b,集合{x∈L|a∧x≤b}包含最大元.這個最大元稱為a在b中的余、相對偽補或?qū)嵸|(zhì)蘊含,記作a→b.如果Brouwer格有最小元0,元素a→0稱為a的偽補.
引理 2.1[19]
設(shè)L是一個蘊含格,則對a,b,c∈L有以下性質(zhì):
b≤a→b,
(22)
a→(b→c)=(a∧b)→c=b→(a→c),
(23)
a→(b→c)=(a→b)→(a→c),
(24)
a→(a∧b)=a→b,
(25)
a∧b≤ca≤b→c,
(26)
a∧(a→b)=a∧b,
(27)
a∧(b→c)=a∧[(a∧b)→(a∧c)],
(28)
L是分配格.
(29)
如果1是L的最大元,則
a=1→a,
(30)
a≤b當(dāng)且僅當(dāng)1=a→b.
(31)
命題 2.1[18]
每一個Brouwer半格都是一個Hilbert代數(shù).一個Hilbert代數(shù)L是一個Brouwer半格當(dāng)且僅當(dāng)L=C(L).
命題 2.2
設(shè)L是一個蘊含格,則L是一個KL-代數(shù).
證明
由定義2.2可知,a→a=1,a→1=max{x∈L|a∧x≤1}=1.根據(jù)式(30)可知1是一個邏輯單位.由式(23)和(24)可得
(a→b)→(a→c)=a→(b→c)=
b→(a→c)=(b→a)→(b→c),
所以L滿足條件(2).下證L滿足條件(3),設(shè)a→b=b→a=1,則由式(31)可知a=b,所以L是一個L-代數(shù).此外,通過式(22)可知,L滿足條件(9),故L是一個KL-代數(shù).
定義 2.3[20]
一個MV-代數(shù)(A,,,0)是一個帶有二元運算,一元運算以及一個特殊元0的一個集合A,并且對x,y,z∈A滿足以下條件:
x(yz)=(xy)z,
(32)
xy=yx,
(33)
x0=x,
(34)
x=x,
(35)
x0=0,
(36)
(xy)y=(yx)x.
(37)
引理 2.2[20]
以下等式在每一個MV-代數(shù)中都成立:
x(y∧z)=(xy)∧(xz).
(38)
引理 2.3
設(shè)L是一個格,則L的任意一個升集都是濾子當(dāng)且僅當(dāng)L是一個鏈.
證明
必要性 設(shè)L的任意一個升集都是濾子,L不是一個鏈,則存在a,b∈L使得a與b不可比.令A(yù)=a↑∪b↑={y∈L|y≥a或y≥b},其中a↑和b↑都是L的升集,則A是一個升集.事實上,設(shè)x∈L,y∈A,x≥y,當(dāng)x≥y≥a時,有x≥a,即x∈A;類似地,當(dāng)x≥y≥b時,有x≥b,即x∈A,所以A是一個升集.由假設(shè)條件可知,A是一個濾子,所以a,b∈A蘊含a∧b∈A,也就是說,a≤a∧b≤a或者b≤a∧b≤b,當(dāng)a∧b=a時,有a≤b,這與a與b不可比是矛盾的.同理可證,當(dāng)a∧b=b時,與a與b不可比也是矛盾的,因此L是一個鏈.
充分性 設(shè)L是一個鏈,則L中的所有元素都可比.設(shè)A是L的一個升集,那么A中的元素也都可比.下證A是對∧封閉的.對x,y∈A,當(dāng)x≤y時,有x∧y=x∈A;當(dāng)y≤x時,有x∧y=y∈A.因此,A是L的一個濾子.
例 2.1
設(shè)(L,→)是一個素L-代數(shù),則I是L的L-理想當(dāng)且僅當(dāng)I滿足條件(5)和(6).
事實上,必要性顯然.
充分性 素L-代數(shù)當(dāng)中的→由注1.2給出,設(shè)I滿足條件(5)和(6),只需證I滿足條件(7)和(8).對于條件(7),設(shè)x∈I,y∈L,當(dāng)x≤y時,有
(x→y)→y=1→y=y,
由條件(5)和(6)可知,I是一個升集,所以
y=(x→y)→y∈I;
當(dāng)x≤/y時,有
(x→y)→y=y→y=1∈I.
因此,滿足條件(7).對于條件(8),因為y→(x→y)=1y≤x→y,即滿足條件(9),所以滿足條件(8).因此,I是L的L-理想.進一步地,當(dāng)L是一個格素L-代數(shù),則它的升集與L-理想是一樣的.事實上,由上面論述可知,L-理想是一個升集.反過來,設(shè)A是L的任意一個升集,則A=A↑={y∈L|(x∈A)y≥x},因為1∈A,即滿足條件(5).又因為x∈A,x≤y蘊含y∈A,即滿足條件(6),故A是一個L-理想.又因為L的格濾子都是升集而且對∧封閉,故每一個格濾子都是L-理想,但反之未必.
反例 2.1
設(shè)(M5,→),其中→由注1.2給出,從而可知(M5,→)是一個素L-代數(shù),此時{a,b,1}是升集,但是a∧b=0{a,b,1},對∧不封閉,故{a,b,1}不是格濾子(圖1).
命題 2.3
設(shè)L是一個MV-代數(shù),由文獻[11]的定理4.8可知,L是一個L-代數(shù),其中x→y:=xy,則I是L的L-理想當(dāng)且僅當(dāng)I滿足條件(5)和(6).
證明
必要性 顯然.充分性 設(shè)I滿足條件(5)和(6),只需證I滿足條件(7)和(8).對于條件(8),因為
x→(y→x)=x(yx)=
(xx)y=1y=1,
所以,對x,y∈L,有x≤y→x成立,即滿足條件(9),故滿足條件(8).對于條件(7),設(shè)x∈I,y∈L,又因為
(x→y)→y=(xy)y=
(yx)x=
(y→x)→x,
由條件(8)可知,(y→x)→x∈I,即滿足條件(7),因此I是L的L-理想.
例 2.2
設(shè)L是一個MV-代數(shù),則它的L-理想都是格濾子,但反之未必.事實上,設(shè)I是L的一個L-理想,x∈I,y∈L且x≤y,則有x→y=1∈I.由條件(5)和(6)可知y∈I,所以I是升集.設(shè)x,y∈I,由引理2.2和條件(8)可知x→(x∧y)=x(x∧y)=(xx)∧(xy)=x→y∈I成立.再由條件(6)可知x∧y∈I,即對∧封閉,所以I是格濾子.
反例 2.2
已知在實單位區(qū)間[0,1]={x∈R|0≤x≤1}上定義運算xy=min{1,x+y}和x=1-x,則[0,1]=([0,1],,,0)是一個MV-代數(shù).因為實單位區(qū)間[0,1]是一個鏈,所以由引理2.3可知[12,1]是升集,也是格濾子.
設(shè)x∈[12,1],因為x→y=min{1,1-x+y}∈[12,1],但是當(dāng)x=12,y=0時,有x→y=12→0=12∈[12,1],此時y=0[12,1],即不滿足條件(6),所以[12,1]是格濾子,但不是L-理想.
命題 2.4
設(shè)L是一個蘊含格,則I是L的L-理想當(dāng)且僅當(dāng)I滿足條件(5)和(6),并且L的L-理想與濾子是一樣的.
證明
必要性 顯然.充分性 設(shè)I滿足條件(5)和(6),只需證I滿足條件(7)和(8),因為蘊含格滿足條件(9),故滿足條件(8).對于條件(7),設(shè)x∈I,y∈L,由式(23)可得
x→((x→y)→y)=(x→y)→(x→y)=1∈I,則由條件(6)可知(x→y)→y∈I,即條件(7)成立,所以I是L的L-理想.
下一步證明L的L-理想與濾子是一樣的.首先,設(shè)I是L的一個L-理想,x∈I,y∈L且x≤y,則有x→y=1∈I.由條件(5)和(6)可知y∈I,所以I是升集.設(shè)x,y∈I,由式(25)和條件(8)可知
x→(x∧y)=x→y∈I,
由條件(6)可知x∧y∈I,即I對∧封閉,所以I是格濾子.反過來,設(shè)F是L的一個格濾子,則有1∈F,滿足條件(5),設(shè)x,x→y∈F,則由式(27)可知
x∧(x→y)=x∧y∈F,且x∧y≤y,再由F是濾子可知y∈F,則滿足條件(6),所以F是L-理想.
命題 2.5
設(shè)L是一個具有最大元1的格,→是L上的一個二元運算,且對x,y,z∈L滿足
x∧y≤zx≤y→z,
(39)
則L是一個蘊含格.
證明
設(shè)L是一個具有最大元1的格,x,y,z∈L,則由條件(39)可知,y→z是集合{a∈L|a∧y≤z}上的最大元,即滿足定義2.2,故L是一個蘊含格.
定理 2.1
L是一個蘊含格當(dāng)且僅當(dāng)L是一個∧-閉的格L-代數(shù)且I(L)=F(L).
證明
設(shè)L是一個蘊含格,由定義1.7和命題2.1可知,L是一個∧-閉的Hilbert代數(shù).因為每一個Hilbert代數(shù)都是L-代數(shù),所以L是一個∧-閉的L-代數(shù).又因為L在偏序下作成一個格,所以L是一個∧-閉的格L-代數(shù),再由命題2.4可知,必要性是成立的.下證充分性.設(shè)L是一個∧-閉的格L-代數(shù)且I(L)=F(L).由命題2.5可知,只需證明x,y,z∈L,有x∧y≤zx≤y→z成立.設(shè)x,y,z∈L,x∧y≤z,則有y→(x∧y)≤y→z.因為L是一個∧-閉的L-代數(shù),所以(16)式在L中是成立的,再由式(16)可知y→(x∧y)=(y→x)∧(y→y)=y→x,又因為x↑是一個格濾子,且I(L)=F(L),則x↑也是一個L-理想,所以由條件(8)可得y→x∈x↑,進而有y→z∈x↑,即x≤y→z.另一方面,設(shè)x,y,z∈L,x≤y→z,因為x∧y≤x≤y→z,所以
y→z∈(x∧y)↑, y∈(x∧y)↑.
又因為(x∧y)↑是一個濾子,因此也是一個L-理想,由條件(6)可知,z∈(x∧y)↑,即x∧y≤z.因此,x∧y≤zx≤y→z,故L是一個蘊含格.
3 LE-L-代數(shù)的理想與同余
定義 3.1[6]
一個效應(yīng)代數(shù)是一個集合E帶有2個特殊元0,1∈E,稱為零和單位,并且有一個部分二元運算,使得對p,q,r∈E滿足以下條件:
1) (交換律) 如果pq有定義,那么qp有定義,并且pq=qp;
2) (結(jié)合律) 如果pq有定義,(pq)r有定義,那么qr和p(qr)有定義,而且有p(qr)=(pq)r;
3) (正交補律) 對每一個p∈E都存在唯一一個q∈E使得pq有定義,并且pq=1,這個唯一的元q記為p′并且稱為p的正交補;
4) (0-1律) 如果p1有定義,那么p=0.
如果ab有定義,那么稱a和b是正交的,記為a⊥b.
設(shè)(E,,0,1)是一個效應(yīng)代數(shù).在E上定義一個二元運算
a≤b如果對于某個c∈E,有ca=b.
(40)
這是在E上的一個偏序,使得0和1分別是E的最小元和最大元.如果偏序集(E,≤)是一個格,那么E被稱為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
效應(yīng)代數(shù)與D-posets等價[6].
定義 3.2[6]
D-poset是一個系統(tǒng)(P,≤,,0,1),其中P是一個具有最小元0和最大元1的偏序集,是P上的一個部分二元運算,對a,b,c∈P滿足以下條件:
1) ba被定義當(dāng)且僅當(dāng)a≤b;
2) a0=a;
3) 如果a≤b≤c,則cb≤ca并且(ca)(cb)=ba.
如果(P,≤)是一個格,稱P是一個D-lattice.
效應(yīng)代數(shù)與D-posets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如下:如果(E,,0,1)是一個效應(yīng)代數(shù),則(E,,0,1)是一個D-poset,其中
ab:[KG-*1/5]=[KG-*1/5]ca[KG-*1/5]=[KG-*1/5]bc;
反過來,如果(P,≤,,0,1)是一個D-poset,則(P,,0,1)是一個效應(yīng)代數(shù),其中
ab:=cb≤c, cb=a.
引理 3.1[21]
設(shè)L是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a,b∈L,則具有以下性質(zhì):
ab有定義a≤b′并且a≤b′a≤ab,(ab)a=b;
(41)
a≤bb′≤a′;
(42)
aa′=1;
(43)
(a∧b)′=a′∨b′,(a∨b)′=a′∧b′;(44)
a≤bb=a(ba);
(45)
如果a≤b′,那么(ab)′=a′b=b′a;
(46)
a≤b≤c′ac≤bc,(bc)(ac)=ba.
(47)
定義 3.3[10]
設(shè)(E,,0,1)是一個效應(yīng)代數(shù),如果≠IE使得對a,b∈E滿足以下條件:
如果a,b∈I并且a⊥b,則ab∈I;
(48)
如果a∈I并且b≤a,則b∈I,
(49)
稱I是E的一個理想.
給定一個理想I,可以定義效應(yīng)代數(shù)E上的一個關(guān)系~I如下:
a~Ib則存在i,j∈I:i≤a,j≤b,ai=bj.
(50)
定義 3.4[10]
設(shè)(E,,0,1)是一個效應(yīng)代數(shù),如果E的一個理想I,使得對a,c,d∈E滿足:
如果a∈I,cd≥a,則存在h,k∈I,h≤c,k≤d,而且hk≥a,
(51)
其中c⊥d,則稱理想I為Riesz理想.
設(shè)L是一個效應(yīng)代數(shù),將L的所有Riesz理想的集合記為RI(L).
定義 3.5[10]
設(shè)(E,,0,1)是一個效應(yīng)代數(shù),則E上的同余是一個等價關(guān)系~,使得對a,a1,b,b1∈E滿足以下條件:
如果a1~a,b1~b,a⊥b,并且a1⊥b1,則a1b1~ab;
(52)
如果a1~a,a⊥b,則存在b0∈E,而且a1⊥b0,b0~b.
(53)
命題 3.1[10]
給定效應(yīng)代數(shù)E上的一個同余~,則以下條件對a,a1,b,b1,c∈E成立:
如果a~b,則a′~b′;
(54)
如果a1~a,a⊥b,a1⊥b1,并且a1b1~ab,則b1~b;
(55)
如果b⊥c,bc~a,則存在b0,c0∈E,b0⊥c0,b0c0=a,使得b0~b,c0~c.
(56)
定義 3.6[10]
設(shè)(E,,0,1)是一個效應(yīng)代數(shù),如果E上的同余~對a,b∈E滿足以下條件:
如果a~b,則存在c∈E使得c⊥a,c⊥b,并且ac~1~bc,
(57)
則稱同余~為Riesz同余.
引理 3.2[10] 1) 如果I是一個Riesz理想,則~I是一個Riesz同余,而且[0]~I=I;
2) 如果~是一個Riesz同余,則I=[0]~是一個Riesz理想,而且~I=~;
3) 賦予每個Riesz同余0等價類的映射是所有Riesz同余格和Riesz理想格之間的序同構(gòu),它的逆映射是IMT ExtraaA@~I.
定義 3.7
設(shè)L是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若一個集合FL滿足以下條件:
1∈F;
(58)
如果x∈F,x≤y,則y∈F;
(59)
如果x,y∈F,y′≤x,則(x′y′)′=xy′∈F,
(60)
稱F是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濾子.
引理 3.3[11]
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L,,0,1)可以看成一個LE-L-代數(shù),其中
x→y:=(x∧y)x,x′=x→0=x.
反過來,一個LE-L-代數(shù)(L,→,0,1)可以被轉(zhuǎn)化為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其中xy有定義當(dāng)且僅當(dāng)x≤y′,xy:=y′→x,且在LE-L-代數(shù)中有
x∧y=((x→y)→x′)′,x∨y=(x′→y′)→x.
由文獻[5]的命題12可知,對于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L來說,IL是L的L-理想當(dāng)且僅當(dāng)I是一個滿足條件(6)的不變L-子代數(shù).下面給出另一種證明.
命題 3.2
設(shè)L是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則I是L的L-理想當(dāng)且僅當(dāng)I滿足(5)、(6)和條件
x∈Iy→x∈I.
(61)
證明
必要性 顯然.充分性 設(shè)I滿足條件(5),(6)和(61),只需證明I滿足條件(7)和(8).首先考慮條件(8),設(shè)x∈I,y∈L,由文獻[11]的定理3.3可知
(y→x)→[y→(x→y)]=(y∧x∧(x→y))(y′∨x′)=
(x∧y)(x∧y)′=1∈I.
又因為y→x∈I,再由條件(6)可知y→(x→y)∈I,所以滿足條件(8).
其次考慮條件(7).設(shè)x∈I,y∈L,因為
(x→y)→y=[((x∧y)x′)∧y][(x∧y)x′]′.
利用式(47)可得(x∧y)[(x∧y)x′]′≤(x→y)→y,再利用式(45)和(46)可得
(x∧y)[(x∧y)x′]′=(x∧y)[x(x∧y)]=x,
即x≤(x→y)→y,所以(x→y)→y∈I,故滿足條件(7),因此I是L的L-理想.
命題 3.3
設(shè)L是一個LE-L-代數(shù),則L滿足條件(10).
證明
設(shè)(x→y)~(y→x)~1,則
x∧y=((x→y)→x′)′~(1→x′)′=x.
因為y′=1→y′~(y→x)→y′=(x∧y)′,所以y~y∧x,即x~x∧y~y.反過來,設(shè)x~y,則有
1=x→x~y→x, 1=x→x~x→y,
所以1~(y→x)~(x→y).因此L滿足條件(10).
推論 3.1
設(shè)L是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則它的L-理想與L-同余是序同構(gòu)的.
證明
由命題3.3和推論1.1可知,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L的L-理想與L-同余是一一對應(yīng)的.其中對應(yīng)關(guān)系由以下映射給出,設(shè)α:IMT ExtraaA@θI是I(L)到Con(L)上的一個映射,β:θMT ExtraaA@[1]θ是Con(L)到I(L)上的一個映射,其中aθIba→b,b→a∈I,[1]θ={x∈L|xθ1},αβ=1Con(L),βα=1I(L).下證α和β均為保序映射.設(shè)I,J∈I(L),IJ,因為aθIba→b,b→a∈I,從而推出a→b,b→a∈JaθJb,即θIθJ,所以α是保序的.設(shè)θ1,θ2∈Con(L),θ1θ2,因為a∈[1]θ1(a,1)∈θ1,又因為θ1θ2,所以[1]θ1[1]θ2,所以β是保序的.因此,L的L-理想與L-同余是序同構(gòu)的.
注 3.1
由引理3.2可知,在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中,Riesz理想與Riesz同余之間存在一個序同構(gòu).根據(jù)引理3.3及推論3.1,從另一個角度給出了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中的L-理想與L-同余是同構(gòu)的.下面考慮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LE-L-代數(shù))中的Riesz理想與L-理想,Riesz同余與L-同余之間的關(guān)系.
命題 3.4
設(shè)L是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則它的L-理想都是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濾子.
證明
設(shè)I是L的一個L-理想,則由條件(5)和(6)可知,I滿足定義3.7中的條件(58)和(59).下證條件(60).設(shè)x,y∈I且y′≤x,則由式(45)和(46)可得
x→(x′y′)′=[x∧(x′y′)′]x′=
(x′y′)′x′=y∈I,
由條件(6)可知(x′y′)′∈I,所以I是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濾子.
命題 3.5
設(shè)L是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則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濾子F是L-理想當(dāng)且僅當(dāng)x∈F(x∧y)y′∈F成立.
證明
必要性 設(shè)I是L的一個L-理想,由命題3.4可知I是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濾子.當(dāng)x∈I時,由條件(61)可知y→x=(y∧x)y′∈I.
充分性 設(shè)F是L的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濾子,且滿足x∈F(x∧y)y′∈F,則1∈F.設(shè)x,x→y∈F,則因為x→y=(x∧y)x′≥x′,所以由式(42)可知(x→y)′≤x.由條件(60)可知
[(x→y)′x′]′=(x→y)x′=
[(x∧y)x′]x′=x∧y∈F.
又因為x∧y≤y,所以y∈F.設(shè)x∈F,因為
y→x=(y∧x)y′∈F,
由命題3.2可知,F(xiàn)是L的L-理想.
命題 3.6
設(shè)L是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則L的L-同余與Riesz同余是一樣的.
證明
必要性 設(shè)~是L的一個L-同余,a1~a,b1~b,a⊥b,并且a1⊥b1,則因為ab=b′→a,a1b1=b′1→a1,又因為a1~ab′1→a1~b′1→a~b′→a,所以a1b1~ab.設(shè)a1~a,a⊥b,則令b0=b∧a′1,則b0⊥a1,由L-同余是格同余可知
b0=b∧a′1~b∧a′=b.
設(shè)a~b,則令c=a′∧b′,從而得到c⊥a,c⊥b和c~a′~b′.由條件(52)可知ac~aa′=1, bc~bb′=1.因此,~是一個Riesz同余.
充分性 設(shè)~是L的一個Riesz同余,a~b,則有a′~b′.因為a→c=(a∧c)a′,b→c=(b∧c)b′,由條件(52)可知(a→c)~(b→c).類似可得(c→a)~(c→b),故~是一個L-同余.
定理 3.1
設(shè)L是一個格序效應(yīng)代數(shù),則L的Riesz理想格RI(L)與L-理想格I(L)是序同構(gòu)的.
證明
首先證明I是Riesz理想蘊含I′={a′|a∈I}是L-理想.設(shè)I是一個Riesz理想,由引理3.2可知,~I是一個Riesz同余,再由命題3.6可知,~I是一個L-同余,由命題1.1可知[1]~I是一個L-理想.只需證[1]~I=I′,因為
[1]~I={a∈L|a~I1}=
{a∈L|存在i,j∈I,i≤a,j≤1,ai=1j},
設(shè)a∈[1]~I,則存在
i,j∈I, i≤a, j≤1,ai=1j=j′,
所以ia′=j,即a′≤j∈I.由定義3.3可知a′∈I,所以a∈I′,即[1]~II′.反過來,設(shè)a∈I′,則存在a′∈I,0∈I,0≤a,a′≤1使得a0=a=1a′,所以a~I1,即a∈[1]~I,所以I′[1]~I.因此,[1]~I=I′,即I′是L-理想.
接下來證明F是L-理想蘊含F(xiàn)′={c′|c∈F}是Riesz理想.設(shè)F是一個L-理想,則θF(即xθFyx→y,y→x∈F)是一個L-同余,由命題3.6可知,θF是一個Riesz同余,由引理3.2可知[0]θF是一個Riesz理想.只需證F′=[0]θF,因為
[0]θF={b∈L|b~θF0}=
{b∈L|b→0∈F}=
{b∈L|b′∈F}=F′,
所以F′是Riesz理想.設(shè)α:IMT ExtraaA@I′是RI(L)到I(L)上的一個映射,β:FMT ExtraaA@F′是I(L)到RI(L)上的一個映射,其中I′={a′|a∈I}, F′={c′|c∈F}.
再證α與β是互逆的,設(shè)F∈I(L),因為
(αβ)(F)=α(β(F))=α(F′)=F″=F,
所以αβ=1I(L).類似可證,βα=1RI(L).下證α和β均為保序映射.設(shè)I,J∈RI(L),且IJ,設(shè)m∈I′,則m′∈IJ,所以m∈J′,即I′J′,所以α是保序的.反過來,設(shè)F1,F(xiàn)2∈I(L),且F1F2,設(shè)n∈F′1,則n′∈F1F2,所以n∈F2′,即F′1F2′,所以β是保序的.因此,L的Riesz理想格RI(L)與L-理想格I(L)是序同構(gòu)的.
參考文獻
[1] RUMP W. L-algebras, self-similarity, and I-groups[J]. Journal of Algebra,2008,320(6):2328-2348.
[2] RUMP W. L-algebras with duality and the structure group of a set-theoretic solution to the Yang-Baxter equation[J].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Algebra,2020,224(8):106314.
[3] RUMP W. The structure group of a generalized orthomodular lattice[J]. Studia Logica,2018,106(1):85-100.
[4] WU Y L, YANG Y C. Orthomodular lattices as L-algebras[J]. Soft Computing,2020,24(19):14391-14400.
[5] RUMP W. L-algebras and topology[J]. Journal of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2023,22(2):2350034.
[6] FOULIS D J, BENNETT M K. Effect algebras and unsharp quantum logics[J]. Foundations of Physics,1994,24(10):1331-1352.
[7] BELTRAMETTI E G, CASSINELLI G, SHIMONY A. The logic of quantum mechanics[J]. Physics Today,1983,36(12):62-64.
[8] VARADARAJAN V S. Geometry of quantum theory[M]. Berlin: Springer-Verlag,1985.
[9] KPKA F, CHOVANEC F. D-posets[J]. Mathematica Slovaca,1994,44(1):21-34.
[10] AVALLONE A, VITOLO P. Congruences and ideals of effect algebras[J]. Order,2003,20(1):67-77.
[11] WU Y L, WANG J. YANG Y C. Lattice-ordered effect algebras and L-algebras[J]. Fuzzy Sets and Systems,2019,369(C):103-113.
[12] RASOULI S. Heyting, Boolean and Pseudo-MV filters in residuated lattices[J]. Journal of Multiple-Valued Logic and Soft Computing,2018,31(4):287-322.
[13] 左衛(wèi)兵,張一旎. 非交換剩余格上的n重PMTL濾子及其刻畫[J]. 四川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22,45(2):215-223.
[14] 劉春輝,白彥輝,秦學(xué)成. 雙極值模糊子格[J]. 四川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23,46(1):78-82.
[15] RUMP W. Semidirect products in algebraic logic and solutions of the quantum Yang-Baxter equation[J]. Journal of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2008,7(4):471-490.
[16] RUMP W, ZHANG X. L-effect algebras[J]. Studia Logica,2020,108(4):725-750.
[17] MONTERO A. Hilbert, and Tarski algebra course[M]. Toowoomba: Southern National University Blanca,1960.
[18] RUMP W. L-algebras and three main non-classical logics[J]. Annals of Pure and Applied Logic,2022,173(7):103121.
[19] BIRKHOFF G. Lattice theory[M]. 3rd. New York: Am Math Soc,1967.
[20] MUNDICI D. Foundations of many-valued reasoning[M]//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ova: World Scientific,2006.
[21] DVUREENSKIJ A, PULMANNOV S. New trends in quantum structures[M].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0.
Notes on" L-Ideals of L-Algebras
YIN Liyun, ZHONG Chen, WU Yali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31, Hebei)
It is well known that many logical algebras can be regarded as L-algebras.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s some special L-algebras and give the relation between L-ideals and lattice filters. Moreover, we characterize" a class of lattice L-algebras that make the L-ideal sets equal to lattice filter sets, and where an equivalent characterization between L-algebras and implicative lattices is also given. Furthermore, we give the equivalent characterizations of" ideals and L-ideals of lattice-ordered effect algebras and as well as its congruences and L-congruences.
L-algebra; lattice-ordered effect algebra; L-ideal; implicative lattice; filter
2020 MSC:03G10; 03G12; 06B10
(編輯 鄭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