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3969/j.issn.1000-8071.2025.01.057
摘 要: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是推動國家經(jīng)濟健康發(fā)展的有力支撐,建設質量和建設效率對各個方面都有著顯著的影響。新時期為了進一步推動林業(yè)產(chǎn)業(yè)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就需要將關注重點放在優(yōu)良苗木的培育和繁育方面,通過積極推廣應用現(xiàn)代化的繁育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培育出大量的優(yōu)質種苗,更好地滿足造林需求。本次研究以樟子松苗木的繁育造林為例,探討了現(xiàn)代林木繁育造林技術要點和病蟲害防治措施,希望對更好的提升苗木培育質量和造林成效保證苗木健康成果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林木繁育;造林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林業(yè)工程建設的前提是確保有優(yōu)良的種苗供給,才能夠滿足工程建設需求。但在傳統(tǒng)的育苗模式之下,由于育苗技術較為落后,導致育苗周期相對較長,不利于提高育苗質量,不能夠滿足工程建設需求。優(yōu)良的林木種苗是通過人工選種或人工培育生產(chǎn)出來的樹木品種,這些樹木具有極強的抵抗能力和適應能力,移栽之后能夠快速成活,十分適合植樹造林。新時期為更好地推動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就需要將關注重點放置在樹木良種繁育和人工造林方面,不斷完善繁育技術方案,明確相應的造林技術要點,同時將關注重點放置在造林之后的林木病蟲害防治,降低病蟲害對林木生長發(fā)育造成的不良影響,確保造林成功。
1樟子松的播種育苗
1.1樟子松種子的采集與處理
樟子松球果的采集時間一般選擇在秋季,當球果由綠變黃,種子成熟時進行。成熟球果的自然裂開率較高,有利于種子的收集。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母樹齡在20~30年以上的樟子松作為采種母株。在球果成熟期,采用手工攀爬或使用吊籃等工具,對母樹上的球果進行采摘。也可以使用小型割草機或鋸子,在保證不損壞球果的前提下,對球果進行切割采集。將采集到的球果堆放在通風透光的場所,待球果自然裂開后,將種子篩出。收集種子時,需注意篩選出飽滿、無病蟲害、無破損的種子。播種前將收集到的種子放入清潔的水中浸泡,浸泡時間約為24h。采用1%的甲醛溶液或0.5%的過氧化氫溶液對種子進行消毒,浸泡時間為15~20min。消毒后,用清水將種子沖洗干凈,瀝干水分。將消毒后的種子放入透氣性好的容器中,存放在溫暖通風的地方,進行催芽處理。當種子發(fā)芽率達到30%~50%時,即可進行播種[1]。
1.2樟子松育苗地的選擇與處理
選擇土質疏松、排水良好、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塊作為育苗地,樟子松適應性較強,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為佳。確保育苗地附近有充足的水源,以方便灌溉。在秋季或春季進行翻耕,翻耕深度在20~30cm左右。整地時要盡量保持土壤松散,以便于苗床制作和種子發(fā)芽。結合翻耕整地,施入有機肥作為底肥,用量可根據(jù)土壤肥力情況適當調整。一般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2000~3000kg/667m2、氮磷鉀復合肥30~50kg/667m2、過磷酸鈣30~50kg/667m2、硫酸鉀20~30kg/667m2。底肥施入后,進行一次淺耕,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整地結束之后制作苗床,苗床長度可根據(jù)地形地勢和種子數(shù)量靈活設置,一般不超過20m[2]。苗床寬度為1m,高出地面5~8cm。苗床之間留有足夠的間距,通??刂圃?0~80cm,以便于灌溉和管理。利用工具將翻耕后的土壤整成苗床形狀,邊框可用磚塊或竹片搭建。苗床底部鋪設一層厚度約為5cm的沙子,以保證排水暢通。在沙子上鋪設一層草炭或松針,厚度約為10cm,以保持土壤濕度。
1.3樟子松的科學播種
樟子松的播種時間可以選擇在土壤解凍后,氣溫逐漸回升的4月中下旬進行播種。也可以選擇在土壤濕度適宜、氣溫逐漸降低的10月中下旬進行播種。條播行距可設置為20~30cm,播種深度一般為1~2cm,可根據(jù)土壤質地和氣候條件適當調整。播種過深會導致種子發(fā)芽困難,過淺則容易導致水分蒸發(fā)過快,影響種子發(fā)芽和幼苗生長。播種量控制在20~30g粒/m2。在播種前,對育苗地進行最后一次整地,確保土壤松散、平整。將處理好的種子(已消毒、浸泡)均勻撒在苗床上,注意保持種子間距。撒種后,用細沙覆蓋種子,厚度約為1cm。在苗床上覆蓋一層稻草或遮陽網(wǎng),以保持土壤濕潤和防止陽光直射。
1.4樟子松的苗床管理
1.4.1溫度濕度調控
播種后至發(fā)芽期保持苗床溫度在15~25℃,濕度在60%~80%,有利于種子發(fā)芽。隨著幼苗的生長,適宜的苗床溫度逐漸提高到20~28℃,保持苗床表面濕度在60%~80%。在此期間,要注意適時揭開保溫膜,避免溫度過高,造成幼苗生長不良。幼苗生長旺盛期此階段適宜的苗床溫度為25~30℃,此階段苗床表面濕度可適當降低,保持在40%~60%??赏ㄟ^噴霧、遮陽等措施降低溫度,防止幼苗灼傷[3]。
1.4.2樟子松苗床遮陽處理
樟子松育苗階段苗床遮陽棚的搭建能夠降低苗床溫度,防止幼苗灼傷。同時有利于保持苗床濕度,防止水分蒸發(fā)過快。選用透光率適中、遮陽效果良好的遮陽網(wǎng)。支架選用堅固、穩(wěn)定的支架材料,如鋼管、竹竿等。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苗床位置搭建遮陽棚。根據(jù)苗床長度和寬度,搭建支架。支架間距一般為1~1.5m,以確保遮陽網(wǎng)能夠覆蓋整個苗床。將遮陽網(wǎng)覆蓋在支架上,遮陽網(wǎng)與地面的距離一般為50~70cm。遮陽網(wǎng)的透光率可根據(jù)幼苗生長階段進行調整,生長初期透光率可適當降低,生長旺盛期透光率可適當提高。為了防止遮陽網(wǎng)被風吹動,影響遮陽效果,可在遮陽網(wǎng)四周進行固定。
1.4.3樟子松的施肥灌溉
樟子松的幼苗2~3周時開始生長,對養(yǎng)分需求逐漸增加,可進行第1次追肥。6~8周幼苗生長迅速,對養(yǎng)分需求較大,可進行第2次追肥。樟子松苗期追肥一般進行2次,可根據(jù)幼苗生長情況、土壤肥力等因素適當調整追肥次數(shù)。幼苗生長初期施入氮肥5~10g/m2、磷肥5~10g/m2、鉀肥5~10g/m2,幼苗生長旺盛期施入氮肥10~20g/m2、磷肥10~20g/m2、鉀肥10~20g/m2??梢詫⒆贩嗜芤壕鶆驀姙⒃谟酌缛~面上,使幼苗充分吸收養(yǎng)分。也可以將追肥溶液沿幼苗根部灌溉,使幼苗根系直接吸收養(yǎng)分。每次追肥之后都需要使用清水對秧苗進行噴灑,這樣能夠預防肥害,并且在幼苗培育階段,苗床濕度應該調控到65%~70%,當田間墑情不足時,要及時進行噴灌。
2樟子松的造林技術
2.1樟子松造林地的選擇
樟子松適應性較強,但仍以生長在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上為佳。因此,選擇土壤疏松、含水量適中、肥力較高、氣候適宜、無霜期較長、溫度適宜、陽光充足、坡度適中、排水良好的地段為佳。造林地還應該遠離居民區(qū)、廠礦企業(yè)、交通要道等易燃區(qū)域,降低火災風險。盡量避免在原有森林病蟲害較嚴重的地區(qū)進行造林,以減少病蟲害的傳播和影響。根據(jù)造林目的,選擇合適的樹種進行混交造林,提高林分穩(wěn)定性和生態(tài)功能。
2.2樟子松的造林整地
常見的整地方式主要包括了塊狀整地、帶狀整地和穴狀整地三種,其中塊狀整地適用于坡度大、坡面破碎的地區(qū),以及土壤侵蝕較為嚴重的地方,操作過程中按照間隔如1m×1m或1.5m×1.5m挖掘塊狀或條狀的坑穴,坑深一般為30~50cm,坑寬視土壤肥力和種植需求而定。帶狀整地主要適用于較為平緩的坡地或者開闊地帶,便于實施長條狀的翻墾,按照寬度如1~2m和間隔2~3m開墾長條形的土壤帶,深度通常為15~20cm。穴狀整地適合各種地形,尤其是土壤黏重或者排水條件較差的地方。按照樹苗的種植規(guī)格,挖掘單個的穴狀坑,坑的大小一般比根系稍大,以便于根系舒展。坑深一般為30~50cm,坑徑視樹種和栽植密度而定。
2.3樟子松苗木質量要求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樟子松苗木,高度應在10~20cm之間的1~2年生苗木,地徑0.2~0.5cm,確保苗木根系發(fā)達,側根數(shù)量多且分布均勻。莖干通直,無彎曲、損傷或病蟲害。葉片濃綠,無枯黃、卷曲現(xiàn)象。頂芽飽滿,無損傷和病蟲害。
2.4樟子松的造林時間
樟子松造林時間的確定應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土壤條件和樟子松的生長習性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來說,樟子松在大連市的造林時間宜選擇在春季(3~4月份)或秋季(9~10月份),應注意避免在夏季高溫干燥和冬季嚴寒干燥的季節(jié)進行造林,以降低苗木死亡率。
2.5樟子松的造林密度
樟子松的造林規(guī)格和造林密度應根據(jù)造林目的、立地條件、土壤肥力、病蟲害防治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而言樟子松造林密度可以采用行距2m×2m(5600株/hm2)或2.5m×2.5m(4000株/hm2),株距1m×1m(1110株/hm2)或1.5m×1.5m(667株/hm2)造林規(guī)格。在實際造林中還可以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進行調整,以達到最佳的造林效果。
2.6樟子松苗木栽植
定植前應該開挖好定植穴,定植穴的大小應根據(jù)苗木根系的大小和土壤條件來確定,通常直徑和深度分別為60cm×60cm(或80cm×80cm,視土壤條件而定),定植穴的四壁應保持垂直,以確保土壤結構穩(wěn)定。定植穴開挖完成之后將苗木取出,檢查根系是否完整、無病蟲害,然后將苗木根部多余的土壤抖落干凈。將苗木放入定植穴中央,保持根系自然分布,并使苗木的根莖部與地面齊平,如果土壤條件較差,可以適當深栽,使苗木根部與土壤接觸緊密。接著,將表土回填至定植穴的1/3高度,用腳踩實,以確保土壤與根系緊密接觸,然后繼續(xù)回填土壤,每填一部分土壤,踩實一次,直至土壤填滿定植穴,最后在苗木周圍形成一個直徑約30cm的土丘,以利于保濕和抗旱。在栽植完成后,立即澆水,使土壤充分吸水,在接下來的7~10d內(nèi),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以利于苗木根系的生長。
2.7樟子松的撫育管理
樟子松定植三年內(nèi)的林間撫育管理方案主要包括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三年內(nèi)每年進行2次松土,分別在5~6月份和9~10月份進行,松土深度為10~15cm,以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根系生長。在春季和秋季進行土壤覆蓋,覆蓋材料可以是枯枝落葉、農(nóng)家肥等。覆蓋厚度約為10cm,以保持土壤濕潤,減少水分蒸發(fā),提高抗旱能力。根據(jù)降水情況和土壤濕度,每年澆水4~6次,分別在春季和秋季進行灌溉,澆水要充分,使土壤濕潤,夏季和冬季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減少澆水次數(shù)。此外,樟子松定植三年內(nèi),每年施肥1次。春季施肥可以選擇氮、磷、鉀比例為1∶1∶1的復合肥,施肥量約為300~500g/株,施肥時,注意避免肥料直接接觸苗木根部,以防燒傷。
3樟子松常見病蟲害防治
3.1常見病蟲害的危害特點
3.1.1枯梢病的危害特點
樟子松枯梢病是由真菌引起病害,主要侵染當年生嫩梢和針葉,病原菌通過風、雨水和傷口等途徑傳播,具有潛伏侵染現(xiàn)象,危害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嫩梢枯萎、針葉枯黃、生長緩慢等。嚴重時,可能導致整株樹木死亡。
3.1.2松針銹病的危害特點
松針銹病主要侵染松針。病原菌通過風、雨水等途徑傳播,具有潛伏侵染現(xiàn)象。發(fā)病后主要表現(xiàn)為松針褪綠、出現(xiàn)黃色斑點、枯萎等。嚴重時,可能導致整株樹木生長受阻。
3.1.3松毛蟲病的危害特點
松毛蟲是一種常見的食葉害蟲,主要取食樟子松的針葉,在幼蟲期和成蟲期均具有危害性。松毛蟲的幼蟲期會啃食松針,導致針葉殘缺不全,成蟲期則會影響樹木的光合作用,導致針葉褪綠、枯萎等,嚴重時,可能導致整株樹木生長受阻。
3.1.4松樹天牛的危害特點
松天牛是一種蛀干害蟲,主要危害樟子松的樹干和枝條,松天牛的幼蟲期會在樹干內(nèi)啃食木質部,導致樹干內(nèi)部空洞,成蟲期則會啃食樹皮,導致樹皮脫落、枝條枯萎等。嚴重時,可能導致整株樹木死亡。
3.1.5松線蟲病的危害特點
樟子松線蟲病是由松材線蟲寄生在樟子松體內(nèi)引起的一種惡性傳染性病害。該病害對樟子松的生長和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會導致樟子松死亡。松材線蟲主要通過媒介昆蟲松褐天牛(或稱松墨天牛)傳播,隨媒介昆蟲啃食松枝傷口進入樟子松體內(nèi),大量繁殖并迅速遍布全株。松材線蟲病發(fā)展一般要經(jīng)過四個階段外觀正常,針葉變色,大部分針葉變?yōu)辄S褐色,整株干枯死亡。外觀正常階段樟子松樹脂分泌減少或停止,蒸騰作用下降,嫩枝上可見天??惺硺淦さ暮圹E。針葉變色階段會導致針葉逐漸變?yōu)辄S褐色,樹脂分泌停止,天牛產(chǎn)卵刻槽及其他蛀干性害蟲侵害或產(chǎn)卵的痕跡。大部分針葉變?yōu)辄S褐色階段會使得植株萎蔫,可見到天牛及其它蛀干性害蟲的蛀屑。當進入到整株干枯死亡階段樟子松針葉全部變?yōu)辄S褐色至紅褐色,病樹整株干枯死亡,但針葉不脫落。
3.2常見病蟲害等化學藥物防治
針對樟子松常見病蟲害,在化學藥物防控過程中,一定要小心仔細合理,結合病蟲害的發(fā)生流行特點,選擇針對性的藥物進行科學防范,確保在短時間內(nèi)控制病情,并且在用藥過程中要選擇低毒低殘留廣譜高效的藥物,避免產(chǎn)生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松針銹病和枯梢病發(fā)病初期使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噴灑植株。松毛蟲推薦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噴灑植株。松樹天牛可以使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液,將其注入害蟲的蛀孔當中并進行封堵。防控松材線蟲在發(fā)病初期,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灑植株。最為重要的是加強對木材的有效檢疫,防范該蟲害蟲外來傳入。用藥操作期間要嚴格按照藥物說明書的使用方法進行操作,不要隨意改變用藥劑量和噴灑次數(shù)。噴灑化學藥物時,要選擇無風或風力較小的天氣,以提高藥物的噴灑效果,用藥人員應穿戴防護用品,避免藥物對皮膚和呼吸系統(tǒng)造成傷害。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林業(yè)不斷向前推進和發(fā)展,林木良種繁育和人工造林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從總體情況來看,優(yōu)質種苗的供給仍然不能夠滿足工程的建設需求。為更好地促進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就需要將關注重點放置在林木種苗的科學培育方面。要將播種育苗造林管理有效結合營造一個有利于林木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確保林木定植之后能夠快速成活,同時還需要將關注重點放置在造林之后的病蟲和針對性防范方面,以便降低病蟲害對林木生長發(fā)育造成的不良影響,更好的促進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立華.林木良種繁育栽培技術探究[J].世界熱帶農(nóng)業(yè)信息,2022,(7):63-64.
[2]李鋒.植樹造林技術與林業(yè)病蟲害防治措施[J].河北農(nóng)機,2023,(21):121-123.
[3]曹志強.林業(yè)病蟲害防治技術及應用研究[J].園藝與種苗,2024,44(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