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繪本是一座夢幻的童年花園,幼兒在此自由自在地嬉戲,同時學會很多人生道理和生活知識。繪本游戲教學是一種新時代普遍的教學方式,受到了不少教育同仁的青睞和好評。筆者對此做出了總結,希望這些根據(jù)實際經驗得出的策略可以給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一、繪本游戲教學定義
(一)繪本教學
繪本是一種幼兒非常喜歡的書籍,契合幼兒天真無邪的心理,具有童真童趣的特點。它寄托著童年的美好,包含對世界的探索、對生活的思考、對情感的把控,并且秉持的是一種純粹的、不加雜質的兒童視角。在現(xiàn)代幼兒園中,繪本教學的有效性已經得到了首肯。所謂繪本教學,即幼兒教師運用先進的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觀點,基于特定的教育目標、班級學情、幼兒興趣、繪本特征,對繪本故事進行剖析和講解,再結合相應的專業(yè)教育方式,對教育內涵進行拓展,如情境教學法、戲劇表演法、小組閱讀法等。繪本教學既符合幼兒教育工作的階段性目標,也契合幼兒的學習興趣、探索欲和表達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值得所有啟蒙教育同行進行參考借鑒。
(二)游戲教學
游戲是幼兒園最常用的教育模式??梢哉f,沒有游戲,就沒有幼兒園教育。和小學階段的知識教育方式不同,幼兒園通常將教育目標無痕地蘊于游戲中,旨在讓幼兒在愉悅玩耍中接受智育、德育和美育。游戲教學形式多樣,涵蓋生活和教育領域的方方面面,如科學、健康、語言、藝術、情感等,對幼兒具有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和啟蒙效果。通過科技小實驗、健康知識競賽、辯論賽、繪本閱讀、親子互動、運動會、踏青活動、手工藝品制作等繽紛多彩的活動,幼兒的各項能力和素養(yǎng)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教師要摒棄籠統(tǒng)刻板、大而無當?shù)慕虒W理念,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具體特點和新時代教育特征,采取合理、合適、合宜的方式開展游戲教學,助力幼兒全面健康發(fā)展。
(三)繪本游戲教學
繪本游戲教學是指,將上述兩種教學模式進行科學融合。實際上,繪本教學和游戲教學本來就是互相包含的關系。一方面,繪本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放松身心、愉悅心情、陶冶情操的方式,最大程度上指涉了游戲的本質屬性和特點。另一方面,在現(xiàn)階段的游戲教學中,繪本閱讀占據(jù)的比重越來越大,達到一種不容忽視、不可摒棄的程度。大部分幼兒園都會采購繪本、漫畫、識字卡、卡通圖片等圖書資源,閱讀也是游戲最常用的一種游戲方式,可以和知識競賽、互動交流、生活探討、科技體驗、手工制作、紙偶劇、音樂舞蹈等任意一種游戲相結合。綜上所述,繪本游戲教學就是在繪本教學和游戲教學密切結合的基礎上,增加其黏合度和融合性,達到互相助長、教學相長、寓教于樂的根本目標的一種復合型課程模式。例如,在某幼兒園繪本閱讀角,幼兒普遍喜歡閱讀《我媽媽》《我爸爸》《爺爺一定有辦法》《團圓》等親子類型繪本,并且喜歡自發(fā)表演媽媽、爸爸、爺爺、兒女等角色。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特地開展戲劇表演競賽,鼓勵幼兒自由分組演出繪本,最終從表演準確性、復雜性、生活性、趣味性四個指標維度出發(fā),引導全體幼兒進行觀摩打分,綜合評選出勝利的小組。在上述案例中,繪本閱讀和戲劇表演游戲實現(xiàn)了完美融合,兩者互相成就和促進,最大限度提升了幼兒的閱讀興趣、表演意愿,培養(yǎng)幼兒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演繹能力、共情能力、合作能力等多維能力。幼兒在閱讀中體察到親情、親子相處、換位思考等理論思想,在表演中對這些思想進行了體驗與踐行,達到了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標。所以,這個案例也是繪本游戲教學的優(yōu)秀、典型范例。
二、繪本游戲教學價值
繪本游戲教學是一體兩面的,既具有娛樂價值,又具有教育價值。筆者認為,好的幼兒教育一定要講求一種“平衡”。我們要給幼兒傳遞一種積極、正確、辯證的學習觀念,并且讓這種觀念在他們幼小的心里扎根,直至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根據(jù)多年教學觀察,現(xiàn)今的幼兒教育存在兩種典型弊端。一方面,基于幼兒愛好玩耍的天性,幼兒教師理應給予幼兒最快樂自在的童年,這樣才不至于扼殺他們天真爛漫的性格和天馬行空的思想。但一些教師過于放縱幼兒,忽視了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教育背景,導致很多幼兒在上小學時完全沒有任何學習意識和基礎,習慣培養(yǎng)較為薄弱,這顯然與教育初衷相違背。另一方面,隨著物質水平的提升,人們開始越來越注重精神教育,不少家長希望幼兒從小夯實學習根基。“表征”“玩中學”等教育理念經過提煉和倡導,卻擺脫不了矯枉過正的弊端。在畫完一幅畫、搜集完一整片落葉、讀完一本書后,幼兒正處于玩耍的興頭上,有些教師不分情況地強行要求幼兒說一大段話來反饋內心感受,反而本末倒置,忽視了幼兒心理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嚴重的還會導致幼兒厭學心理的產生。
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繪本游戲教學應運而生。幼兒需要知道,學習是一件既包含娛樂性又具有枯燥性的活動,從而從小樹立健康的學習意識和理念,這樣才能抵御各種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和風險。在繪本游戲教學中,教育和游戲的比例被分配得較為平均、適度、合理,幼兒能感受到兩者的平衡帶來的舒適感。如果能既學到了知識,又收獲到樂趣,才能真正享受學習,熱愛學習,科學看待學習。例如,在《花婆婆》繪本活動中,教師帶來了一種傳統(tǒng)的游戲模板“紙偶劇”,這是民間工藝、戲劇表演和繪本閱讀的完美融合。幼兒需要研究紙板、盒子、人物、燈光等細節(jié),思考劇情的合理性和演繹的匹配性,懂得如何通過物質的形式表現(xiàn)精神的財富,如通過燈光一明一暗的效果展現(xiàn)花婆婆堅定內心和灰暗現(xiàn)實之間的戲劇沖突;通過詼諧的人物設置展現(xiàn)花婆婆積極樂觀、幽默堅強的人物品格;通過抑揚頓挫、大開大合的配音展現(xiàn)作品對自我堅守的肯定、對積極生活的認可;通過動作幅度的快慢調節(jié)、力度調節(jié)以及構圖占比調節(jié)展現(xiàn)花婆婆跌宕起伏的美好一生。在上述繪本游戲教學中,幼兒會遭遇各種變數(shù),學會臨機應變,這樣富有新鮮感的體驗自然是有趣的、符合浪漫天性的。與此同時,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動用頭腦,調動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并且集思廣益,合作配合,多維素養(yǎng)和能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提升。教學結束后,他們都收獲了獨特的學習體驗,這是體驗是不可替代的、可以轉換為實際表達并且言之有物的。因此,“表征”“玩中學”等現(xiàn)代教育目標可以得到確認和實現(xiàn),這個過程是潛移默化、無形無痕、潤物無聲的,這正是繪本游戲教學不容忽視的價值。
三、繪本游戲教學策略
繪本游戲教學策略的核心是“融合”,即如何最大限度做到寓教于樂,讓幼兒在繪聲繪色、趣味橫生的活動中,自然而然提升各方面能力。這個過程中,說教性、教育痕跡越少,趣味性越強,幼兒學習效果越好,學習效率越高,策略越成功。筆者根據(jù)相關教育經驗,總結了如下具體策略,希望對兩者的平衡提供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
(一)趣味知識問答
知識問答是一種平衡教育性和趣味性的上佳方式。在知識問答中,幼兒的身份除了學習者,還有競賽者,可以激發(fā)勝負欲和成就感,讓枯燥的知識學習轉變?yōu)槿の侗荣?,瞬間提升課程學習的豐富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學習《自然世界》《小種子》《海洋狂想曲》《花園奏鳴曲》等科學知識繪本的過程中,幼兒一開始興趣較高,但漸漸地不愿意探索和學習枯燥的科學知識。教師如果能將這個過程轉換為知識競賽,并且提供小紅花、口頭獎勵、精神榮譽、不完成當日的作業(yè)、小組長等五花八門的獎勵,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將得到有效提升。在這種方式中,教師要注意引發(fā)幼兒的競爭意識,同時強調合作互助意識,從情感的角度支配和輔助幼兒活動,使其深化情感體驗和思想體驗,達到情感認知和思想認知的平衡。
(二)學習比較策略
研究顯示,將幼兒放置在一個與人進行比較的環(huán)境中,他們的學習潛能將得到最大程度激發(fā)?,F(xiàn)在一些教師和家長錯誤地將這種觀點等同于灌輸式教育和打壓式教育。其實,比較不完全是激烈的、殘酷的、負面的,它還有著非常正面、積極、健康、科學的屬性。一是互相學習。例如,在《我媽媽》繪本表演中,不同的幼兒的表演模式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相對而言,在教育氛圍寬松、友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幼兒,思想往往天馬行空、自由奔放,表現(xiàn)出的媽媽往往古靈精怪,肢體語言和神態(tài)語言豐富多彩,極具創(chuàng)意和情感。與此同時,在家教較為嚴厲的家庭中成長的幼兒,往往更注重表演的準確性,雖然有時會顯得一板一眼,但對身體動作、神情、語言乃至文字細節(jié)的還原非常細膩到位。教師可以鼓勵兩種類型的表演者互相稱贊對方,準確捕捉對方的優(yōu)點予以學習。這種寓教于樂、對照反思、具有創(chuàng)意和趣味的教育效果,通過對不同參照對象的比較和欣賞才得以實現(xiàn)。二是互相“批評”。這個批評是打了引號的,凡事都有正反兩面,繪本游戲教學也不例外。情感細膩的背面可能是對不必要細節(jié)情緒、思想的過分關注,思維活躍的背面也可能是對重要情節(jié)、人物刻畫的忽視。自我批評對幼兒來說較為困難,但互相充當鏡子,善意指出對方有待改進之處,卻能在幼兒腦海中形成更深的情緒記憶。同樣以《我媽媽》繪本表演為例,有些幼兒雖然表演得細膩動人,卻把媽媽這個人物表現(xiàn)得過于謹慎,和原文的活潑奔放有所出入。有些幼兒雖然整體呈現(xiàn)的表演氛圍和原作的熱情洋溢相一致,卻忽視了媽媽雖然開朗活潑,卻正是源于骨子里對孩子心境的細致體察。通過互相指出表演思維的缺憾,他們可以彼此打開話匣子,對生活環(huán)境、家庭情況、觀念認知、繪本看法等做出詳實討論。這個過程注入了真切細膩的情感體驗,因此比一般的機械式學習主動、真摯和有趣,不僅寓教于樂,更寓“情”于樂,而“情”正是啟迪思想的鑰匙。
(三)師幼主體互換
在繪本游戲教學中,教師通常是游戲的主體,決定著游戲的場合、地點、時限、獲勝規(guī)則、獎勵等,幼兒通常是游戲的客體。教師不妨打開思路,適當、適時將游戲主導權完全交給幼兒。一是參照游戲。例如,教師根據(jù)繪本《光》設計面具制作游戲競賽,鼓勵幼兒模仿繪本中的面具進行制作,設計出小豬、小恐龍、小鳥、小獅子等面具。更進一步,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行設計類似的游戲。幼兒集思廣益,有根據(jù)《爺爺一定有辦法》展開“廢物利用”游戲的,有根據(jù)《我媽媽》展開“服飾制作”游戲的,有根據(jù)《團圓》展開“春節(jié)場景模擬搭建”游戲的,體現(xiàn)了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可貴學習品質。這個過程中,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極大發(fā)揮,他們需要考慮游戲可信性、材料易取性、游戲時長和趣味性等指標,學習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度都得到了提升。二是主人公游戲。教師可以讓輪流讓幼兒擔當一天或一周的“游戲指揮員”,統(tǒng)領游戲綱領,提出繪本游戲教育的設計圖和目標圖。例如,根據(jù)美術、語言、音樂目標分別展開《小藍和小黃》“三原色繪畫大賽”、《我說話像河流》“修辭比拼大賽”、《麥麥蹲》“舞蹈協(xié)調大賽”等。擔當決策者的幼兒可以從教師的角度看待游戲問題和學習問題,擔當學習者的幼兒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師幼關系,在潛意識里審視教育方式和學習策略之間的尺度問題,這個過程可以提升幼兒學習的能動性和趣味性。
(四)繪本制作大賽
一本繪本的制作和運轉涉及思路構想、美術創(chuàng)作、具體裝幀、市場運營、讀者反饋、教育實施等流程。在所有繪本游戲教學中,繪本制作處于最高層次,囊括各種技能和各種角色,對幼兒的提升是非常大的,同時兼具極強的趣味性。所有繪本設計的流程,都需要幼兒獨立完成,他們需要耗費的精力非常多。例如,為了制作《爸爸媽媽的勞動》,他們首先需要調查父母平時做了什么事情,包括職業(yè)工作(編輯、醫(yī)生、教師、財務)和家庭工作(掃地、做飯、接送幼兒),弄清楚家庭分工情況(輪流進行兩種勞動、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任務、爸爸承擔更多家務勞動、媽媽承擔各種家務勞動)。其次,需要將搜集的資料進行總結歸納,繪制思維導圖,訴諸筆頭。再次,需要選用特定的材料,如馬克筆、丙烯筆、鉛筆、蠟筆等進行繪制,對紙張的選擇也需要時間考慮。最后,打包成冊,對繪本進行講解和宣傳,和讀者交流意見。此外,充當教育者的身份,對繪本進行游戲教學,如開展勞動大賽、評論活動、戲劇模仿等。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得到了階段性、層次性提升,以一種趣學、趣聽、趣看的方式做到了真切學習、真切感受、真切成長,最大限度實現(xiàn)了“玩中學”教育目標。
四、結語
筆者根據(jù)自身經驗對繪本游戲教學策略進行了相應探析,這些策略凝結了一定的教育心血和深切的教育體驗。幼兒教師的工作任務是在給予幼兒快樂美好的童年的同時,綜合提升他們各方面的能力,讓他們順利實現(xiàn)幼小銜接,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思維邏輯和生活能力。希望通過趣味橫生、科學合理的繪本游戲教學策略,幼兒可以學會學習,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