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期間,為保證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和語言表達審美性,本文結合美學原則即簡約易懂、新穎清晰、雅俗兼?zhèn)?、文質統(tǒng)一、意趣相稱等對英漢新聞翻譯的指導性、功能性和文學性進行研究,并將該美學原則有效地應用于英漢新聞翻譯,再現(xiàn)原文的審美性,以此突出美學效果,以期為后期相關英漢翻譯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jù)和參考。
【關鍵詞】英漢新聞翻譯;美學原則;指導性;功能性;文學性
英漢新聞翻譯作為一種常見的翻譯類型,具有很強的功能性、目的性和實用性。在具體實施中,在保證翻譯質量和信息傳遞準確性的同時,還可以適當運用簡約易懂、新穎清晰、雅俗兼?zhèn)洹⑽馁|統(tǒng)一、意趣相稱等美學原則,突出語言表達的審美性[1]。翻譯美學主要是指以“藝術語言”的形式翻譯和表達主體、對象,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新聞翻譯工作人員要強化語言藝術創(chuàng)作,通過美學翻譯,將原文的氣質、意境、情感真實有效地傳達出來,把原文的審美特質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從而提高讀者對文學的審美感[2]。因此,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如何科學地遵循美學原則是翻譯工作人員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英漢新聞翻譯的美學原則特性
(一)指導作用
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翻譯工作人員需采用英漢翻譯的方式將英文新聞稿件翻譯為中文新聞稿件,將真實信息和其中蘊含的文學美呈現(xiàn)在漢語讀者面前。通過進行英漢新聞翻譯,可以擴展和增長漢語讀者的視野和見聞,同時還能進一步地提高漢語讀者的認知。目前,世界上所傳播的新聞用的語言大多是英語,對于國內民眾而言,強化對英漢新聞翻譯工作的實施和開展,傳播國際新聞在提高國內經(jīng)濟水平、傳播世界優(yōu)秀文化等方面都發(fā)揮出重要作用。
為進一步地提高英漢新聞翻譯語言美,翻譯工作人員要以讀者閱讀習慣為核心,通過運用具有美感的語言進行英語新聞翻譯,確保讀者可以順暢、有效地理解和接收語言。此外,在翻譯期間,翻譯工作人員還要結合原文的風格和思想,保證譯文的準確性和美感。對于翻譯工作人員而言,運用具有美感的語言進行翻譯,不僅可以更好地傳遞原文的思想,還能體現(xiàn)翻譯者的工作能力。因此,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翻譯工作人員要把握和遵循簡約易懂、新穎清晰、雅俗兼?zhèn)?、文質統(tǒng)一、意趣相稱等翻譯美學原則。在翻譯美學原則具體應用中,可借助審美主體,為讀者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語言,提高讀者的審美體驗。因此,翻譯工作人員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要突出審美主體的動能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地激發(fā)譯文作品的審美潛力,從而提高譯文的審美感。
(二)功能性與文學性的雙重屬性
翻譯工作人員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要翻譯和傳達出與原文新聞相一致的內容,還要突出新聞的指導性、目的性、實踐性特點。在英漢新聞翻譯中用到的美學原則不是考驗翻譯工作人員的文采水平,因此翻譯工作人員在翻譯實踐中,要避免華麗辭藻的濫用和堆疊。新聞屬于信息傳播類作品,與文學作品存在較大的差異,但英漢新聞翻譯也離不開文學語言的運用。一部翻譯成功的新聞作品,除了可以傳遞更多的新聞信息外,還可以實現(xiàn)語言審美優(yōu)化。可見,翻譯文本同時兼?zhèn)渲δ苄耘c文學性的雙重屬性,所以翻譯工作人員在追求文字優(yōu)美的同時,更要將新聞的客觀事實準確地反映出來,不能喪失新聞本來所包含的信息。
英漢新聞翻譯美學原則本質上是指將英語新聞翻譯為漢語新聞的審美原則,所以對于翻譯工作人員而言,樹立準確有效的審美判斷意識,并將該審美判斷轉換為英漢新聞翻譯時的審美再現(xiàn)。在開展英漢新聞翻譯時,翻譯工作人員要遵循相關評判標準,借鑒嚴復先生所提出的“信達而外,求其爾雅”的規(guī)則,不斷地提升自身在美學觀照中的審美境界。不過也有人認為嚴復運用“上等文言”進行外文翻譯,導致所翻譯的譯文過于枯燥、抽象、難懂,這種“雅”極大地破壞了整個翻譯理論完整性。但是,筆者認為這種翻譯方式很好地發(fā)揮了“雅”在整個翻譯美學追求中的應用價值,特別是在開展英漢新聞翻譯工作期間,翻譯文本除了具有功能性屬性外,還應該具有文學性屬性,翻譯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也要確保所翻譯的譯文能夠同時呈現(xiàn)出功能性、文學性兩種屬性。
綜合來看,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翻譯工作人員要盡可能地結合新聞翻譯的特定語境,選用合適的語言編碼方式,提高讀者審美感受。另外,翻譯者要盡可能地調動自身的審美主觀能動,不斷地凸顯出文本的美學價值,為確保審美信息從形式、內容與原文保持統(tǒng)一,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翻譯工作人員要拿捏住新聞翻譯功能性與文學性的雙重屬性。
二、英漢新聞翻譯美學原則簡介及應用
翻譯工作人員在英漢新聞翻譯中,所遵循的美學原則必須要服務于翻譯目標的實現(xiàn),為翻譯工作提供一定的美化作用。不同的翻譯工作人員,所采用的翻譯方式、翻譯技巧都有一定的差異,但是他們所遵循的翻譯原則是相同的。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需要同時兼顧簡潔易懂、保留原作兩個方面,而美學原則也是服務于符合原文客觀事實準確再現(xiàn)的要求。所以翻譯工作人員首先要遵循翻譯原則,在不斷地提升自身審美體驗后,才能為后期英漢新聞翻譯提供重要的依據(jù)和參考。接下來,筆者將詳細介紹一下簡約易懂、新穎清晰、雅俗兼?zhèn)?、文質統(tǒng)一、意趣相稱這五大美學原則相關概念及應用情況。
(一)簡約易懂原則
翻譯工作人員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要遵循簡約易懂原則,即完整明了地傳達譯文的表達意義,在傳遞客觀信息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刪除冗余信息,方便讀者快速理解和掌握新聞作品的真正含義。
例1:“This is a very bold lunar exploration,” said David S. Draper, Deputy Chief Scientist of NASA. “They will move the ball down the field to understand many important issues related to lunar history.”
譯文:“這是一次非常大膽的月球探測?!泵绹鴩液娇蘸教炀指笔紫茖W家戴維·德雷珀說,“他們將大力向前推進,去了解和探索與月球歷史相關的重要問題。”
在該原句中,用到大量的英語新聞文體用詞,原文中“move the ball down the field”出自體育詞語,但是翻譯工作人員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并沒有采用直譯的方式對該短語進行字字對應翻譯,而是采用簡約易懂口語表達方式,將之翻譯成“大力向前推進”,有效地傳達原文所要表達的真正內涵,這種表達方式刪除了不必要的冗余信息,精簡了譯文內容,降低讀者的理解難度[3]。盡管例句屬于科普類新聞,但是翻譯工作人員在具體翻譯實踐中,嚴格遵循了簡約易懂美學翻譯原則,利用具有美感的語言,將原文的語言表達藝術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4]。
(二)新穎清晰原則
讀者通常對譯文的審美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翻譯工作人員要在尊重原文核心意思不變的情況下,運用具有美感的語言再現(xiàn)原文核心意思。因此,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翻譯工作人員要遵循新穎清晰原則,突出語言傳達的新穎性和語義表達的清晰性。
例2:In this era of mental exhaustion, home plants can \"boost emotions, efficiency, attention and creativity\".
譯文:在一個精神疲勞的時代,室內植物可以調節(jié)情緒、提高工作效率、培養(yǎng)注意力和創(chuàng)造力。
從詞匯角度分析,漢語句子通常含有大量的動詞,單個句子可以同時使用多個不同的動詞。例如原句中使用“boost”動詞,翻譯工作人員在翻譯該動詞時,結合了漢語動詞搭配習慣,運用填補漢語動詞的方式,采用“調節(jié)、提高、培養(yǎng)”,保證了譯文邏輯的合理性和清晰性,降低了讀者的理解難度[5]。與漢語句子相比,英語句子相對較長,因此在翻譯英語長句時,翻譯工作人員采用斷句、拆分、重組等方式,同時結合句子結構,對譯語的語序進行了重新排序,以此確保翻譯后的短句層次清晰、含義明了、語氣連貫,凸顯出漢語的節(jié)奏感,給讀者一種朗朗上口的感覺。
(三)雅俗兼?zhèn)湓瓌t
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翻譯工作人員通過遵循雅俗兼?zhèn)湓瓌t充分體現(xiàn)和傳達譯文,做到信、達、雅。如果僅僅體現(xiàn)譯文的信、達,而忽視譯文的形式美,會降低讀者對譯文的美感體驗;如果譯文過于追求華麗辭藻,而忽視內容真實表達的意思,則會扭曲原文內涵,導致讀者理解出現(xiàn)偏差。所以,為同時體現(xiàn)譯文的信、達、雅等特性,保證英漢新聞翻譯的正確性和美感,翻譯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循雅俗兼?zhèn)湓瓌t[6]。
例3:Kopelman summarized the ideas behind his teaching method of \"hands-on, thinking-on\" as follows: Conclusion: \"All courses should start with cultivating children's interests.\"
譯文:科佩爾曼對“親自動手,自會思考”教學方式背后真正意圖進行如下總結:“所有的課程都應該從幼兒的興趣培養(yǎng)開始。”
原句中用到“hands-on, thinking-on”英文口語,翻譯工作人員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將之翻譯為“親自動手,自會思考”,這樣不僅保留了英文口語化的表達方式,還符合漢語精簡樸素表達習慣,同時兼顧了新聞傳播內容的廣泛性以及讀者的多樣化,完美體現(xiàn)了雅俗兼?zhèn)浞g美學[7]。
(四)文質統(tǒng)一原則
在中國古代的文言文中,出現(xiàn)“文質”概念,其主要涉及文、質兩個意思,其中,文主要是指辭采、作品形式,質主要是指作品內容?!拔馁|”這一概念主要是從作品內容、作品形式為聚焦點,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積極影響。因此,在英漢新聞翻譯時,翻譯工作人員遵循文質統(tǒng)一原則,實現(xiàn)對藝術風格高境界追求,在追求華樸兼?zhèn)涞幕A上,確保文質之間的統(tǒng)一和相稱[8]。
例4:“A key aspect of making scientific judgments is scientific judgment is not a solitary struggle,but a collective action. ‘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may be a cliche.”
譯文:“科學判斷的一個關鍵方面不是單獨完成,而是集體完成?!齻€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可能不合時宜?!?/p>
翻譯工作人員在翻譯原文“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這一諺語時,主要采用了套譯法,將之翻譯為民間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該俗語在意義、修辭、形式等方面符合英文諺語表達習慣。翻譯工作人員運用具有美感的語言,將原文諺語信息審美感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實現(xiàn)對文采與樸實的相稱和統(tǒng)一[9]。
(五)意趣相稱原則
從文本描述角度分析,意趣主要是指文章的思想和宗旨。翻譯工作人員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時,要遵循意趣相稱原則,確保譯文在準確傳達原文意思的基礎上,將文本的美感體現(xiàn)出來,讓讀者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趣[10]。
例5:This did not stop Delatur from trying to add his own praise to the rose: \"Nature seems to do everything in its power to give the rose a fresh feeling,beautiful form,fragrant scent, elegant colors,and elegant temperament.\"
譯文:但這并沒有阻止德拉圖爾嘗試再加上自己寫給玫瑰的贊美詩:“大自然似乎傾盡所有,為玫瑰賦予清新的感覺、美麗的形態(tài)、芬芳的氣味、淡雅的色彩和優(yōu)雅的氣質?!?/p>
在進行英漢新聞翻譯實踐時,通常需要做好選詞的運用,通過運用結構相同的短語進行翻譯,確保譯文具有自然簡潔、語言優(yōu)美特點,為讀者傳遞信息的同時,將文本原有的美酣暢淋漓地體現(xiàn)出來,以此提高譯文的審美體驗,還可以培養(yǎng)讀者的審美感,這將為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傳播世界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英漢新聞翻譯中美學原則的思考
(一)直譯與意譯的選擇
要想進一步凸顯出英漢新聞翻譯的審美效果,需合理選擇翻譯時的策略——直譯或意譯,以此為前提進行翻譯工作。其中直譯是盡可能保持原文的語言結構和表達方式,忠實地傳達原文信息;而意譯則是以保持原文意思為基礎,根據(jù)漢語習慣和文化特點進行重新表達。對于新聞翻譯而言,直譯和意譯都有其適用的情境。直譯在新聞報道中通常用于傳遞客觀事實和具體數(shù)據(jù),以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如報道相關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基本信息時,可將直譯作為主要手段;而在涉及評論、分析這種感情色彩較濃的內容時,意譯則更能準確傳達原文的情感和態(tài)度。其實,在實際的翻譯工作中,直譯與意譯可相互結合,翻譯者根據(jù)具體語境和新聞類型靈活運用,無論是選擇直譯,還是選擇意譯,都要求翻譯者應綜合考慮原文意圖、目標讀者的接受能力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保證新聞翻譯譯文的流暢性與準確性。在英漢新聞翻譯中,翻譯者需在直譯與意譯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要忠實于原文,又要符合目標語言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以實現(xiàn)信息傳達的準確性和美學的統(tǒng)一,通過對直譯與意譯方式的合理選擇,實現(xiàn)對新聞文本美感的有效呈現(xiàn),為受眾提供更為理想的閱讀體驗。
(二)語言風格轉換
在英漢新聞翻譯中,語言風格的轉換也至關重要。不同語言之間的風格和表達方式存在明顯差異,翻譯人員需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礎上,通過對語言風格的靈活轉換,盡可能讓譯文更貼近目標語言的表達習慣和文化氛圍。語言風格的轉換既要符合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和準確性要求,又要注重文采和美感的體現(xiàn)。通常情況下,新聞翻譯中語言風格的轉換涉及詞匯選擇、句式調整、修辭手法運用等方面,翻譯人員需結合對原文語言風格和新聞報道特點的分析,靈活運用目標語言的表達方式,以保證譯文既符合新聞報道的嚴謹性和客觀性,亦可突出新聞內容的美感和流暢性。如在翻譯新聞標題時,翻譯人員不僅要保持原文標題的簡潔明了和吸引力,還要考慮目標語言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審美需求,通過恰當語言風格的轉換來滿足讀者的實際需求。對于新聞報道中如比喻、排比、倒裝等修辭手法的應用,翻譯人員需要靈活運用目標語言的修辭技巧,進一步突出譯文的文采和生動性。另外,語言風格轉換還涉及新聞報道中的語氣和態(tài)度表達。翻譯人員需做到對原文語氣的準確把控,如客觀報道、評論分析、感情表達等,將之恰當轉換成目標語言對應的語氣和態(tài)度,使譯文符合目標讀者的情感需求。通過對語言風格轉換的合理把控,翻譯人員可實現(xiàn)對新聞內容美感和情感色彩的有效傳達,并充分提升新聞報道的美學價值和傳播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審美屬性是英漢翻譯的主要屬性。因此,翻譯工作人員在進行英漢翻譯期間,要盡可能地傳達出語言的審美性,從而獲得翻譯語言美感。對于英漢新聞翻譯而言,翻譯工作人員不能局限于按照字詞進行對應翻譯,更需要在領悟原文的審美的同時,采用符合母語表達習慣的方式,將原文的審美感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為進一步地提高英漢新聞翻譯美學效果,翻譯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循簡約易懂、新穎清晰、雅俗兼?zhèn)?、文質統(tǒng)一、意趣相稱等美學原則,為讀者傳達具有美感的語言。這些美學原則在英漢新聞翻譯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提高英漢新聞翻譯的審美感、提高讀者審美體驗、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還能更好地傳播世界文化,為進一步地提高我國經(jīng)濟水平、促進國際文化傳播和弘揚方面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許雪春.美學語言學理論下的英漢對比與翻譯——以科技新聞文本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22):97-98.
[2]陳柯,方秋香.中英軟新聞語言對比的美學特質分析——以動物熊蜂為例[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23,44(05):70-71.
[3]楊世英.氣氛美學視角下王維詩歌英譯比較研究——以《終南別業(yè)》為例[J].美與時代,2023(31):112-114.
[4]韋曉茹,嚴靜.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的英漢商業(yè)新聞翻譯研究——以《經(jīng)濟學人》商業(yè)新聞為例[J].英語廣場(中旬刊),2022(09):15-18.
[5]朱潔.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輔助新聞英漢翻譯的人工智能提示詞設計探究[J].英語廣場,2023(24):26-29.
[6]毛宇樂,高歌.“5W”傳播理論視角下的體育新聞英漢翻譯[J].英語廣場,2023(34):28-32.
[7]唐輝艷.淺談英漢新聞翻譯及其翻譯策略——評《英漢新聞翻譯》[J].新聞愛好者,2019(05):10-13.
[8]易夢.交際翻譯理論指導下的新聞英語翻譯探析——以《經(jīng)濟學人》雙語版為例[J].英語廣場,2022(09):11-15.
[9]古麗尼戈爾·伊敏江.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財經(jīng)新聞英漢翻譯研究——以《經(jīng)濟學人》為例[J].現(xiàn)代英語,2023(07):99-102.
[10]程龍姣.功能翻譯論下大型體育賽事中新聞編譯的策略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4,8(03):16-18.
作者簡介:
王厚平(1965-),男,漢族,江西德興人,博士,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美學、翻譯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