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流行語的日譯屬于跨文化交際翻譯,在翻譯過程中采用“異化”或“歸化”的翻譯策略是譯者面臨的選擇。本文以《咬文嚼字》近十年間發(fā)布的年度流行語為例,應用“異化”和“歸化”策略分析流行語的日譯。翻譯流行語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既要考慮原語與譯語之間的文化差異,力求譯語能忠實傳達語言詞匯信息,又不失文化內(nèi)涵,以逐漸提升我們對不同文化的敏感度,達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際目的。
【關(guān)鍵詞】流行語;跨文化交際;翻譯;“異化”;“歸化”
【基金項目】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2020年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JD(2C)20-24〕。
一、引言
“異化”與“歸化”是1995年美國學者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的翻譯策略,這兩種翻譯策略描述了譯者在處理本國語言和目的語文化差異時的兩種不同方法。在實際的翻譯工作中,譯者往往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和目的語讀者的預期反應來靈活運用異化和歸化策略。簡而言之,“異化”即“直譯”,是保持原文內(nèi)容和形式的翻譯方法;“歸化”即“意譯”,是只保持原文內(nèi)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
《咬文嚼字》每年推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語,是一年熱點事件的縮影,也是記載時代走勢的重要標志,把流行語準確翻譯成外語,能更好地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fā)展,文化也日趨全球化,文化交際已經(jīng)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歷史趨勢,而翻譯就是一種依靠語言轉(zhuǎn)換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因此譯者的重要任務就是避免文化沖突。本文通過“異化”與“歸化”的翻譯策略,嘗試對近十年的部分流行語進行日譯。譯者在翻譯時要考慮該流行語的內(nèi)涵,還要解讀流行語言背后的文化,尤其要了解中日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才能確保譯文既忠實于原文,又能夠被日本讀者接受。
二、異化和歸化策略下
流行語日譯方法的選擇
勞倫斯·韋努蒂對異化的定義概括起來就是:“偏離本土主流價值觀,保留原文的語言和文化差異?!睂w化的定義是:“遵守目標語言文化當前的主流價值觀,公然對原文采取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盵8]63
異化策略強調(diào)通過保留原文的語言形式、語境信息和文化的風味,盡可能還原源語言①的文本特點。即使這可能導致目標語言的讀者感到陌生,但這種策略的優(yōu)點是它能夠為目標語言的讀者提供一種文化教育,讓他們了解源語言的文化特征。在將漢語流行語翻譯成日語時,采用異化策略可能會保留漢語特有的表達方式、語言游戲、成語等,不做太多文化上的調(diào)整。然而,如果目標語言的讀者對源語言文化不夠熟悉的話,可能會造成理解上的障礙。
在漢譯日中,采用異化策略進行翻譯的一般有以下幾類詞:
第一,人名地名。對于人名地名,通常采用異化的方式,音譯或直譯可以盡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準確。例如,對“北京”一詞在日文中使用音譯的方式,譯為“北京”(讀音:ペキン)?!案饍?yōu)躺”一詞中的“葛優(yōu)”是人名,該詞的日譯是“葛優(yōu)座り”(讀音:ゲユウ すわり),采用了直譯的方法。
第二,具有特定文化或邏輯含義的詞語。對于一些具有鮮明中國社會文化特色的詞匯,比如“春節(jié)”“四書五經(jīng)”“套路”“點贊”等詞,可以采用異化策略,對詞語進行直譯,并配以注明含義,或并列原文等方式呈現(xiàn)。也就是說,對這些文化性比較鮮明的詞語進行補充解釋,讓讀者了解中國獨特的社會文化信息,確保留存原有的深層含義。一般來說,直譯的方法最接近原語原義,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語的語感,也能再現(xiàn)漢語文化的民族特色,對譯語輔以注釋能消除跨文化理解上的障礙。例如:
神獸:(2020年度流行語),被家長用來形容特殊時期居家上網(wǎng)課的孩子。由于每個孩子都是家中寶貝,同時,因為孩子在家比在校更加調(diào)皮,因此用“神”比喻他們的地位。用“獸”來表達與其相處身心疲憊的心情。)日語直譯為“神獣”或“霊獣”(讀音:れいじゅう),輔以注釋:“特別時期お家でネットで授業(yè)を受ける小學生のこと?!?/p>
錦鯉:(2018年度流行語),錦鯉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觀賞魚,現(xiàn)代指的是一切跟好相關(guān)的事物,或者有好運的人。因為日本也有錦鯉,所以日譯為“鯉”比較好理解,再輔以解釋為:“強運の持ち主。”
歸化策略則是指在翻譯時盡可能使源語言的文本適應目標語言的文化習慣和表達方式,讓翻譯后的文本看起來就像是目標文化原創(chuàng)的。也就是說,歸化法是盡可能讓讀者安坐不動,引導譯者接近讀者[2]149。
在漢譯日中,采用歸化策略進行翻譯的一般有以下幾種:
第一,融入目標語背景知識的翻譯。對于一些常用詞語,并且日語中有相應表達方式的,可以采用歸化策略。例如,“對不起”可以翻譯成“すみません”,“你好”根據(jù)時間段不同翻譯成“こんにちは”“こんばんは”。
第二,和語態(tài)或與日語句式等語言習慣相關(guān)的翻譯。中文和日語的基本詞序很類似,但是日語感情表達的方式以及敬語的頻繁使用是中文所沒有的。在這方面,翻譯可以采用歸化的策略。例如,中文表達請求幫助的一般表述:“請問能幫一下我嗎?”在日語中,常用的禮貌表達可能是“お手數(shù)をおかけしますが、手伝っていただけますか?”(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你能幫我一下嗎?)
將漢語流行語翻譯成日語時,采用歸化策略可能意味著用日語中的相應流行語或者更加通俗易懂的表達來替換,所以應當最大限度采用意譯法。從跨文化語言交際和文化交流的角度來看,意譯強調(diào)的是譯語文化體系和原語文化體系的相對獨立性[4]227。這樣做的好處是讓讀者讀起來更順暢,減輕文化沖突,就好像在閱讀自己的母語文本,但可能會丟失源語言文化的特色。在翻譯中國流行語時,譯者要認真理解原文語言和其文化含義,特別是要譯出原文的文化比喻、象征和內(nèi)涵,盡可能尋找日語中的近義詞,以便讀者能理解中國文化。例如表1所示。
三、使用異化和歸化策略的考慮因素
為了確保翻譯既忠實于原文,又能夠被目的語讀者接受,譯者在決定使用異化或者歸化策略時一般應考慮以下因素。
第一,目的語讀者的文化背景。譯者需要了解目的語讀者的文化知識水平和對源語言文化的熟悉程度。如果目的語讀者對源文化有較深的了解,譯者可能會傾向于使用異化策略,保留一些文化特有的元素。如果目的語讀者對源文化了解不多,譯者可能需要使用歸化策略,以便讀者更容易理解。例如“控”這個詞,源于英文單詞“complex”(情結(jié))的前三個字母發(fā)音,日語借用寫作“コンプレックス”,按照日語的語法形成“××控”的語言結(jié)構(gòu),后傳入中國,表示非常喜歡某事物的人。日譯采用日語原本就有的詞“コン”,或者“~好き”來翻譯。
第二,翻譯的目的。翻譯的目的也會影響譯者的策略選擇。例如,文學翻譯可能更傾向于使用異化策略,以保留原文的風格和美感;而商業(yè)翻譯可能會使用歸化策略,以確保信息傳達清晰,吸引目標市場。比如“確認過眼神”,譯為“眼差しで確かめた”。
第三,文本的類型和內(nèi)容。不同類型的文本可能需要不同的翻譯策略。例如,文化或歷史文本可能需要異化策略,以傳達源文化的深度和復雜性。而用戶指南等可能需要歸化策略,以確保清晰易懂。比如流行語“拼爹”,指的是在上學、工作等方面,年輕人比拼的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父母的經(jīng)濟能力和社會地位等家庭背景,日譯為“おやじ運び時代”或“親の力で勝負”比較合理。
文本內(nèi)容指的是文本所要表達的主題、情感、事實等信息。理解文本主題有助于讀者把握文本的整體意義和作者的意圖。例如一篇說明文的主題可能是在介紹某件產(chǎn)品,使用歸化策略,能更好地向讀者解釋該產(chǎn)品的功用。比如流行語“網(wǎng)紅”,日譯為:“ネット上の人気者”(網(wǎng)絡上受歡迎的人),或“ユーチューバー”。
第四,文本中的文化元素。文本中的特定文化元素,如俗語、成語、典故、幽默等,可能需要特別考慮,譯者需要決定是否保留這些元素的原貌,還是找到目的文化中的對應物。比如“洪荒之力”,用來比喻天地初開之時一種足以毀滅地球的力量,后來多用于調(diào)侃,用開心愉快的口吻來表現(xiàn)努力程度。由于日本國語詞典里沒有“洪荒”一詞,所以日本人對該詞不熟悉,因此考慮日譯為“洪荒の力”,并輔以注釋:“混沌たる力、究極の力”。
第五,語言對等性。有時,源語言中的某些表達在目的語言中可能沒有直接對應的表達,譯者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找到不拘泥于形式的最接近的對等表達,這就需要在異化和歸化之間作出權(quán)衡。比如“厲害了我的哥”可以譯為“すごいよ君”;“女漢子”日譯為“男っぽい女”;“壓力山大”可以日譯為“プレッシャは山のようにある”(意:壓力像山一樣)。
第六,預期反應。譯者需要預測目的語讀者對翻譯文本的反應,包括他們的情感反應和理解程度。譯者可能會根據(jù)這些預期反應來調(diào)整翻譯策略。比如“萌萌噠”,對年輕人可以翻譯為“萌(モエ)”,對年齡大一點的人就要翻譯為“可愛い”。
靈活運用異化和歸化策略通常意味著在保持原文忠實度和確保目的語讀者理解之間尋找平衡。一個成功的翻譯往往不是完全傾向于任何一種策略,而是根據(jù)上述因素進行適度調(diào)整,既要傳達原文的意義和風格,又能適應目標文化的要求。
四、異化與歸化策略
在流行語日譯中的運用
漢語流行語雖然簡短,但具有很強的傳播力和感染力,譯者在翻譯時候應該盡量體現(xiàn)出漢語流行語的特征,既要兼顧流行語出現(xiàn)的社會文化背景,也要考慮到目的語讀者的文化接受能力。下面通過幾個漢語流行語的例子來說明如何運用異化與歸化策略進行日譯。
例1:囧(jiǒng)
異化策略:由于“囧”這個字在漢語中具有特定的含義,表達尷尬或無奈的情緒,但在日語中沒有直接對應的單字或表情,因此可以保留原字并附上解釋。例如,“囧”可以被翻譯為“囧(ジョン)”,并在腳注或括號中解釋其含義。
歸化策略:為了讓日語讀者更容易理解,可以選擇一個傳達相似情緒的日語表達。例如,“囧”可以被翻譯為“ハズカシイ”(害羞的)、“ドギマギする”(窘迫的)或“おるつ”(落膽するといったような感情を表す。)
例2:土豪(tǔ háo)
異化策略:“土豪”原指有土地的富翁,指那些不在乎錢財,愿意在某些事物上花大價錢的人。在日語中,可以保留原詞并解釋,如“土豪(トゥハオ)”。
歸化策略:譯者可以找到一個日語中的對應詞匯或者表達,例如“成金”(成り金)或“金持ち”(お金持ち),這兩個詞都可以傳達類似的含義,即新近富裕的人。
例3:給力(gěi lì)
異化策略:“給力”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很有助益、很有效果或很振奮人心。可以直接日譯為“給力(ゲーリ)する”,成為“サ”變動詞②,并附上解釋。
歸化策略:為了讓日語讀者更容易理解,可以選擇一個傳達相似情緒的日語表達。例如,“給力”可以翻譯為“スゴイ”(了不起的)或者“イケてる”(酷的,有魅力的)。
例4:逆襲(nì xí)
異化策略:“逆襲”通常用來描述一個人在不利條件下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在日語中,可以直接使用漢字“逆襲”(ギャクシュウ),并提供必要的解釋。
歸化策略:為了更自然地融入日語環(huán)境,可以使用日語中表達逆轉(zhuǎn)勝的短語,如“逆転勝ち”或“大逆転”。
例5:吃瓜群眾(chī guā qún zhòng)
異化策略:“吃瓜群眾”是指那些對各種社會事件或八卦新聞持旁觀態(tài)度的人們。在日語中沒有直接等同的表達,因此可以保留原詞并解釋。如“吃瓜群眾”(チーグァクンション),并在翻譯旁邊提供解釋說明。
歸化策略:為了讓日語讀者更容易理解,可以選擇一個傳達相似含義的日語表達。例如,“吃瓜群眾”可以翻譯為“傍観者”(旁觀者)或“見物人”(看熱鬧的人)。
例6:人艱不拆(rén jiān bù chāi)
異化策略:“人艱不拆”用來表示生活中的艱難不應該被輕易拆穿。由于這是一個文化特定的表達,可以選擇保留原文“人艱不拆”(レンジャンブーチャイ)并附上詳細解釋。
歸化策略:在日語中,可以尋找一個含義相近的表達,例如“人生は厳しいから、愚癡を言わないで”(人生苦難,不要抱怨)。
例7:萌(méng)
異化策略:“萌”這個詞在日本動畫文化中也有廣泛使用,用來形容可愛到令人心動的特質(zhì),日本讀者對此應該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因此,可以保留原詞“萌”(モエ)。
歸化策略:雖然“萌”在日本文化中已有一定的認知,但為了更普遍的理解,也可以選擇使用日語中的“可愛い”(かわいい)或“キュート”(cute)來傳達相似的感覺。
五、結(jié)語
流行語是讀者理解中國的語言文化和社會現(xiàn)象的風向標,將中國流行語翻譯為日語,就是向日語讀者宣揚中國文化。譯者要考慮到日語的語言規(guī)則、日本文化、社會因素,才能忠實傳達中文的思想,反映漢語作品的風格,做到形神兼?zhèn)?;相反,如果該使用意譯卻采用直譯,就是所謂的“硬譯”或“亂譯”,譯文必定會詞不達意,令讀者不知所云。因此,異化策略與歸化策略在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目的會決定譯者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在翻譯過程中以目標文化為中心使用歸化翻譯策略,或者使用異化翻譯策略來保留原語文化。無論采取哪種翻譯策略,都要仔細琢磨原文,考慮整體的語境以及日語讀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以交際為最終目的,達到文化傳播的效果??偟膩碚f,將中國流行語有效翻譯成日語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過程,需要譯者深入了解兩種語言和文化,還要具備對兩種文化的敏感和創(chuàng)造性認知,以及對目標受眾的深刻理解。
注釋:
①源語言:外語翻譯術(shù)語,與“目標語”相對應。又稱為“譯出語”“初始語言”等。
②“サ”變動詞:指日語的三類動詞里的“サ”變動詞。主要是指“する”,以及“名詞+する”的動詞。
參考文獻:
[1]胡雪喬,張瑞花.語言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相結(jié)合的大學英語教學探索[J].語言與文化研究,2010(02):90-93.
[2]陶振孝.日漢翻譯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3]龐影平.從“神馬都是浮云”和“給力”用法看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話語的使用和翻譯[C]//外國語言文學文化論叢:第3輯.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高寧,張秀華.日漢互譯教程[M].2版.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
[5]高寧,杜勤.漢日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
[6]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7]雷鳴,付黎旭,肖輝.日語翻譯理論與務實:日漢互譯理論與方法[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
[8]趙友斌.旅游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
[9]劉婷.日語翻譯與語言文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9.
[10]洪潔.功能對等視角下的漢語流行語日譯研究[J].現(xiàn)代語文,2021(01):82-86.
[11]宋麗麗,張麗晶,曹建平.日語翻譯與語言文化[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22.
[12]王眾一,林洪.21世紀漢語流行語漢日雙解精選匯編[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3]2019中國十大流行語(中日對照)[EB/OL].(2020-03-06)[2023
-07-11].http://kotoyoshi.com/ryzs/722.html.
作者簡介:
李衛(wèi)群(1975-),女,海南??谌?,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中日文化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