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單元整體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整合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本文主要探究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以期為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甘曉深,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迎賓分校。
全球化背景下,英語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英語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單元整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能夠有機地將語言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情境化、綜合化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與面臨的挑戰(zhàn)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在推動學生語言基礎形成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存在一些顯著的問題并面臨一些挑戰(zhàn)。首先,教學內容往往偏重于語法和詞匯的機械記憶,忽視了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偏向導致學生可能在考試中表現良好,但實際交流能力卻較弱。其次,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于依賴教師的單向傳授,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際操作機會有限。這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此外,隨著教育國際化的推進,學生需要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然而當前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往往未能有效涵蓋這一方面。缺乏文化內涵的語言教學,難以滿足學生在全球化語境下的實際需求。再者,快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臺,但如何有效整合這些新技術來提高教學效果,仍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二、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內在聯系
(一)語言能力的提升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豐富的語境和綜合性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這種教學方式通過整合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和使用英語,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語言知識,更通過語言實踐活動,如角色扮演、故事復述、話題討論等,加深對語言結構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語言表達的流暢度和準確性。此外,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側重語言的功能性使用,鼓勵學生在特定情境中運用所學,以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二)文化意識的培育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特別強調文化意識的養(yǎng)成。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傳授語言知識,還需融入目標語言國家的文化元素,通過對故事、節(jié)日、習俗等內容的介紹和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增進對英語文化的認識,激發(fā)他們對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和興趣,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文化態(tài)度和價值觀,為其將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有效溝通和交往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思維品質的塑造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問題,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思維品質的塑造有助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zhàn)。
三、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視角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一)基于主題的綜合語言學習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基于主題的綜合語言學習策略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語言學習與具體的主題相結合,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語境,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英語。通過主題學習,學生能夠在探索具體內容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吸收語言知識,這種學習方式更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興趣傾向。此外,主題學習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搜求信息,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通過系統(tǒng)地設計涵蓋廣泛主題的課程內容,教師能夠有效地整合語言技能的教學與實際應用,幫助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語境中運用英語,從而提高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基于主題的綜合語言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能夠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授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Meeting
new friends”時,教師可利用視頻或圖片展示不同的交友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他們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際方式。通過角色扮演和小組討論,學生可以使用所學詞匯和句型進行自我介紹和介紹他人,增強在實際語境中的交際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互動游戲,如“找朋友”,以此幫助學生輕松掌握新詞匯和句型。針對一般現在時的應用,教師可以設計填空、配對等形式的練習,加強學生對語法的掌握。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不同國家的交友習慣和文化差異,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
(二)情境化教學,增強語言實際應用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情境化教學是一種極為有效的策略,它通過模擬真實或虛構的語言使用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使用英語,從而更好地理解語言的功能和用途。情境化教學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情感和文化體驗的過程,它能夠幫助學生在實際交流中體驗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增進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此外,情境化教學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在互動和合作中自然習得語言,有效提升其語言交際能力。因此,將情境化教學策略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是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鍵途徑。
例如,在教授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2“Teachers'Day”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與教師節(jié)相關的情境活動,讓學生在模擬的節(jié)日慶祝環(huán)境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如,設置一個模擬的教室場景,讓學生扮演學生和教師的角色,進行禮物贈送、感謝信書寫以及節(jié)日祝福等活動。通過這樣的情境體驗,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與教師節(jié)相關的詞匯和表達方式,還能夠深入了解西方國家教師節(jié)的慶祝習俗,從而在語言學習的同時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策劃教師節(jié)慶?;顒印_@樣的合作學習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還能鍛煉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語言實際應用能力。
(三)跨學科鏈接,拓展知識邊界
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跨學科鏈接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它通過將英語學習與其他學科內容相結合,拓展學生的知識邊界,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跨學科的教學設計,學生不僅能夠在英語學習中了解其他學科知識,還能夠在學習其他學科的同時增強英語語言能力。這種策略有助于學生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理解不同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促進其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同時,跨學科鏈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通過整合不同學科的資源和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內容,幫助他們在全面理解和運用英語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跨學科鏈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教授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Planning
a trip”時,在學習與旅行相關的英語詞匯和句型時,教師可以引入世界地圖,讓學生用英語標注和介紹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這樣既練習了英語表達,也使學生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介紹各地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學生能夠在實際語境中運用英語,同時增進對世界多元文化的認知。在數學方面,教師可以設計與旅行預算相關的計算活動,讓學生用英語討論和計算貨幣兌換、預算分配等。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從而促進了他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文化內涵滲透,培養(yǎng)國際視野
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文化內涵滲透是一項關鍵策略,通過在英語教學中引入不同的文化元素,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這種策略不僅僅局限于語言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意識到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聯,理解語言的多樣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節(jié)日、習俗、歷史和藝術等,將目標語言國家的文化內涵融入課程內容,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他們建立起對世界的開放態(tài)度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價值觀。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具備國際視野和能夠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越來越重要。通過文化內涵的滲透,小學英語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更能為他們成為全球公民奠定基礎,這對于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重大意義。
例如,在教授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Weekend
activities”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入不同國家的電影文化,讓學生了解各國人民的周末娛樂方式。比如介紹美國家庭的電影之夜,并與中國家庭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學習相關單詞和句型的同時,增進對各國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電影院禮儀。如此學生不僅學習了語言,還能學習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恰當行事。此外,還可以通過討論機器人在不同國家周末活動中的使用,讓學生了解科技如何影響文化和生活方式。這種教學策略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還能培養(yǎng)學生開放的心態(tài),使他們尊重多元文化,有助于他們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全球公民。
(五)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
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將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手段。自主學習強調學生主動探索和構建知識,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合作學習則側重于通過小組互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協(xié)作,以提高他們的社交技能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在探究新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分享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觀點,并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能幫助他們學會在不同的社交情境中有效溝通和協(xié)作。將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種教學策略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授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Months
of the year”時,教師就應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策略,首先通過在線詞匯游戲或歌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月份單詞,提高記憶效率。接著,可以通過設計情景模擬活動,如角色扮演,讓學生在小組內練習使用“What are you doing in + 月份?”句型,增強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小組探究不同文化中的月份相關習俗,每組選擇一個月份進行研究并展示,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國際視野,也提高了他們的信息處理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通過這些活動的有機結合,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必要的英語知識,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有效促進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學已不再是單純的語言知識傳授,更側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國際視野的拓展。通過實施基于主題的綜合語言學習、情境化教學、跨學科鏈接、文化內涵滲透以及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等多元化教學策略,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夠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未來公民。展望未來,教師應繼續(xù)探索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使教學符合社會發(fā)展趨勢,讓每個學生快樂地學習、成長,為他們的終身學習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佳麗.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新智慧,2022(26):79-81.
[2]劉翠香.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研究[J].新課程,2022(26):54-55.
[3]高娟.學科素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8):38-39.
[4]周輝.從單元整體出發(fā),培養(yǎng)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J].江西教育,2022(9):78-79.
[5]周晗晗.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家長,2019(1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