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方雅萱
就讀學校:南寧市第十七中學
非遺技藝指導老師:呂昆翰
個人經(jīng)歷:潛心學習蛋雕、毛猴、葫蘆烙畫等非遺手工技藝,積極將廣西本土元素融入其中,弘揚民族文化;多次參與自治區(qū)、南寧市舉辦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社會公益活動,推廣非遺文化,“壯美蛋雕”“壯鄉(xiāng)俏毛猴”系列作品廣獲好評。2021年獲首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紅領巾獎章個人“四星章”,2024年榮獲廣西“新時代好少年”稱號。
方雅萱8歲開始與藝術結緣。那年,媽媽把她送到呂昆翰工作室學習國畫。呂昆翰老師是高級工藝美術師、非遺手藝傳承人,擅長蛋雕、毛猴藝術、葫蘆烙畫等非遺手工技藝。與同齡人相比,方雅萱學畫非常專注,且悟性也高。學習國畫數(shù)月之后,呂昆翰老師決定收方雅萱為徒,潛心教授她非遺技藝。
呂老師所教授的手藝中,蛋雕是最難學的。蛋雕是運用各種雕刻技法在禽類的蛋殼上雕刻成畫的一種民間傳統(tǒng)技藝。蛋雕以雕刻刀為主要工具,雕刻技法有陰刻、陽刻、點刻、線刻、浮雕、影雕、拼雕、套雕、襯雕、鏤空和鑲嵌等十余種。蛋雕的題材多樣,山水花鳥、魚蟲走獸、人物字畫、傳說寓言等無所不包,對手藝人的書畫功底、設計能力、天賦和心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蛋雕的難點在于蛋殼本身的厚度和面積都非常有限,其厚度僅為零點幾毫米,因此雕刻時力度的把控和握蛋的手法均需非常講究,否則效果就會受影響。
“刻刀走線的力道要適中,薄了刻不上,重了蛋殼就碎了,所以師父一開始是教我剪紙和葫蘆烙畫,在紙張和葫蘆表面上練習‘走線’,感受刻刀的力度?!狈窖泡嬲f,為了練好“手力”,她經(jīng)常練到手抽筋。從中,她也領悟到了“學藝也是鍛煉毅力的過程,辛勤付出總會有苦盡甘來的收獲之日”的道理。
一般情況下,蛋雕接近于微雕藝術,加上材質(zhì)易碎,所以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必須心無旁騖,專注于手下的每一刀。為此,呂老師又教方雅萱如何制作毛猴。毛猴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品,制作毛猴所需的材質(zhì)細小且易碎,所以每一步驟都必須小心翼翼。方雅萱說,自師從呂老師學習非遺手藝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越來越沉著冷靜,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了“慢工出細活”的工匠精神。
“手力”練好了,方雅萱才可以正式學習蛋雕。學習的第一步是“清空蛋體”,即在雞蛋圓端鑿洞,把蛋清蛋黃取出,然后洗凈晾干空蛋殼。呂老師說,別看就“簡簡單單”在蛋的底部戳一個洞,但弄不好整個蛋殼就碎了,很多初學者少不了天天吃炒蛋喝蛋湯。鑿洞一般使用“轉蛋不轉刀”的秘技,這樣才能保證整顆蛋的完整。自然風干到蛋殼與蛋膜自然結合后,就可以雕刻蛋殼了。雕刻前,先用鉛筆在蛋殼上畫出要雕刻的圖案。方雅萱學過國畫,有繪畫功底,可根據(jù)蛋殼的大小構思出要創(chuàng)作的圖案。圖案畫好后,就可以用工具雕刻了。雕刻工具除了幾把大小不一的刻刀,還有一把小電鉆。“用小電鉆雖然可以節(jié)省一點時間,但力道控制不好也容易前功盡棄,特別是鏤空圖案,手一抖蛋殼就碎了,只能重新來。有時,一件作品是在刻壞了十幾個蛋殼的基礎上才做成的?!狈窖泡嬲f,練習初期,她用壞了不少蛋殼。
學藝7年,方雅萱的手藝越來越嫻熟,雕刻簡單的圖案她只花10分鐘就可以完成。她多次跟隨師傅參加非遺文化展示活動,現(xiàn)場展示非遺手工技藝。在學校她也成了非遺小傳承人,每逢學校舉辦的三月三活動,她不僅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藝作品,還現(xiàn)場教學毛猴和蛋雕的制作工藝,讓同學們體驗非遺手工藝的魅力。
“蛋雕的雕刻技法有十幾種,我現(xiàn)在只學會了陰刻和陽刻這幾種主要的,下一步我要學會浮雕。同時我還要提高繪畫技藝,提升藝術創(chuàng)造力,用自己的雙手在蛋殼上畫出令自己滿意的原創(chuàng)作品?!狈窖泡鎸ψ约禾岢隽烁叩囊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