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占有重要作用,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基礎,也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任務。但反觀我們的教學,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計算還存在一些錯誤認識。
誤區(qū)一:對計算復習課錯誤原因不夠重視。
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在面對計算錯誤時,總是想通過把計算過程再重做一遍而達到鞏固。事實上,學生在計算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做了錯,錯了改,再做又錯,同樣錯誤反復出現(xiàn),而老師很少靜下心來和學生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是學生的運算技能掌握不夠熟練,還是運算算理和算法沒有有機結合在一起。例如計算2.5×4÷2.5×4時正確結果是16,可是總有一部分學生計算的結果是1,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則是運算順序出現(xiàn)錯誤。學生沒有從本質認識到錯誤的原因,自然一次又一次地進入誤區(qū)。
誤區(qū)二:把計算復習課上成計算練習課。
計算復習課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所占比重較大,但在實際教學中大家對計算新授課研討頗多,而對復習課鉆研甚少。導致計算復習側重學生練習,忽視了計算理解與方法的提升;側重計算練習量的積累,較少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例如在復習解方程時,對于常規(guī)的四種題型,學生掌握的較熟練,而對于6-X=4,56-2X=20,18÷X=6,則是出錯率較高的題目,在復習是應進行對比找異同。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錯誤的真正原因,并對錯誤有所反思,進而掌握計算的注意要點、檢查的有效方法,避免學生進行無效或低效的復習活動。
計算復習課要基于學生的真實錯誤
計算復習課要從學生的真實錯誤出發(f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從而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學過程中建立有效的計算復習課模式,讓學生能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分析并分類,主動進行錯誤探究,同時進行舉一反三等鞏固性活動,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關注計算中的注意事項,最終提升計算能力。
計算復習的基本訓練要抓住班級學生問題的共性問題,突出重點、難點,準確把握教學起點,做到有效復習。那么復習課的正確起點怎么把握呢?我認為正確的起點來自學生,學生當下的集中錯誤在哪里,問題就在那里。
計算復習課應基于學生的自我反思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反思能力是一個人多元智能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個人成長和成才必備的內化技能。因此,對錯誤原因的分析與思考比純粹訂正來得更為重要。那么怎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反思呢?教師應該做怎樣的組織者、引導者?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計算易錯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重點討論每題的陷阱在哪里。通過對組員錯題的分析尋找出現(xiàn)錯誤的本質原因,掌握科學的思考方法。這樣既讓學生計算思維更清晰,又做到了錯題的舉一反三,讓錯題不再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