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大了,胳膊腿不中用了,腦子也變慢了!”
“我好像記不住事情,越來越笨了!”
“和我說話能不能慢一點兒?說太快我理解不了??!”
我們身邊有不少老年朋友們,會有上面這樣的抱怨。的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語言能力、計算能力以及執(zhí)行功能會比年輕的時候減退。有一部分老年人,減退得非常明顯,使日常生活受到了影響,發(fā)展到不會照顧自己的生活,不認識熟悉的親友,找不到回家的路,那就很可能是患上了認知障礙。如果親友發(fā)現(xiàn)老年人有上述表現(xiàn),一定要帶這位老年人前往醫(yī)院就診,接受專業(yè)醫(yī)生的檢查和治療。
認知障礙也被稱為認知功能減退,或者老年期癡呆,較為常見的類型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
由于“癡”和“呆”從文字含義上看,與“傻”和“蠢”是近義詞,因此為了減少對這類患者的歧視,降低患者及親友的病恥感,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以及老百姓,傾向于使用認知障礙這個名詞。認知障礙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是導致老年人群殘疾和照護依賴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認知障礙嚴重程度的增加,患者會出現(xiàn)抑郁、焦慮、攻擊性、妄想等精神行為癥狀,并容易出現(xiàn)骨折、肺部感染、褥瘡等并發(fā)癥,進一步加重照護者的照料負擔和壓力,也因此帶來更大的社會負擔和經(jīng)濟負擔。
在認知障礙的治療領域,傳統(tǒng)的藥物治療,如安理申、美金剛等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延緩認知障礙的發(fā)展,但無法治愈該疾病。近期新上市的單克隆抗體可以清除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的β-淀粉樣蛋白,但沒有足夠證據(jù)表明該類藥物可以阻止疾病進展,且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嚴重副作用。而針對認知障礙的心理康復這一非藥物治療策略近年來日益受到關注,成為當前時代背景下的研究熱點和主要發(fā)展方向。開展認知障礙的心理康復,需要同時兼顧患者和照護者。
對于患者,可以開展認知促進治療,該技術也被翻譯為認知刺激治療,以團體活動或集體討論的形式開展,通過組織患者進行肢體活動、聲音和食物訓練、實事討論、數(shù)字和金錢游戲、詞匯聯(lián)想及游戲、定向力訓練、手工制作等活動,改善患者的情緒、認知功能以及社會功能,已被引入中國并進行了臨床驗證。認知促進治療開展的理論依據(jù)是“用進廢退”。其含義是心理活動可以激發(fā)患者新的學習功能,協(xié)助建立新的神經(jīng)通路,從而改善其認知功能。需注意以下原則:
● 訓練時注意根據(jù)患者的認知功能水平選擇合適的訓練內(nèi)容,確保患者經(jīng)過努力才能完成,但要注意不能過于困難導致患者不能完成,進而感到沮喪。
● 要注意發(fā)揮患者的最大潛能,鼓勵患者產(chǎn)生新的觀點、想法和聯(lián)想。
● 盡量采用隱含的學習策略,不要讓患者覺察到他們是在訓練,而是讓他們更多地感受到活動的樂趣;
● 關注患者表達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含義,盡量避免與其討論那些他們記不清楚的事實;
● 提供幫助回憶和集中注意力的觸發(fā)和提示,借助照片、圖片、音樂、物品以及食品等,提供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以及味覺等多重感官刺激,使參與者集中注意力到活動中,并以此引導患者展開討論;
● 充分尊重患者的看法、觀點以及信仰,幫助他們保持尊嚴,建立良好的關系,盡可能讓所有參與治療的成員均參與和融入到治療中。
除了認知促進治療,其他康復策略包括對患者進行認知康復和認知功能訓練。其中認知康復是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比如進食、服藥和洗漱等進行訓練,從而維持和改善患者的日?;顒幽芰?,保持和促進患者的獨立性。認知功能訓練,即是對患者的認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執(zhí)行功能、語言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地訓練??梢越柚嬎銠C化的訓練形式,基于患者的認知功能水平,進行不同難易程度的訓練,提升訓練效果。
對于照護者,應當開展照護者支持,幫助照護者為患者提供照料。照護者支持可以通過開展健康教育、組織患者家屬討論或聯(lián)誼會,幫助照護者理解認知功能減退的相關知識,掌握日常照料技巧,學會精神行為癥狀的應對技巧,從而降低照護者的壓力,提高照護者和患者本身的生活質量。應當讓照護者理解,患者出現(xiàn)的異常精神行為癥狀,比如不愛洗澡、猜忌懷疑、晝夜顛倒、攻擊行為等,不是他們?nèi)似窅毫庸室鉃橹腔颊呱×?,需要治療和照護。在理解疾病的基本知識基礎上,幫助照護者掌握常用的照料技巧。這些技巧包括:
◆ 例行公事,保持事情常規(guī)化,即給患者安排固定的日程或生活節(jié)奏,盡量避免環(huán)境變化以免造成患者的不安情緒;
◆ 保持事情簡單化,與患者進行簡單且有效的溝通,不用安排復雜的活動或任務;
◆ 鼓勵患者獨立性,如果患者可以完成吃飯、穿衣、上廁所或者洗澡等日常生活活動,盡量讓患者獨立完成,或給與最小程度的必要協(xié)助;
◆ 注意患者的儀表和穿著,給患者穿干凈整潔的衣服,幫助患者進行簡單的梳理打扮,讓患者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避免與患者產(chǎn)生爭執(zhí)或矛盾,比如當患者誤解照護者而發(fā)脾氣時,不要與之爭吵,可以暫時離開讓患者恢復冷靜;
◆ 保持照護者的幽默感,讓患者有一個良好的心情,開心快樂地生活;注意保證患者在家中的安全,家中物品擺放穩(wěn)妥,避免隨地擺放,防止患者在家中跌倒或從高處跌落;
◆ 保持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營養(yǎng)和鍛煉,避免營養(yǎng)不良或肥胖,維持患者的身體健康。更多針對患者精神行為問題,如不愛洗澡、攻擊性、迷路、抑郁等的應對技巧,可以查閱《幫助照護者提供照料知識要點宣傳畫冊》等相關科普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