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兵團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熱愛祖國是邏輯基礎,無私奉獻是本質要求,艱苦創(chuàng)業(yè)是現實選擇,開拓進取是永恒追求。兵團精神具有獨特的時代價值,是履行兵團使命的精神動力,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推動力,是推進文化潤疆工程的加速力。新時代,應多渠道多層面大力弘揚兵團精神。
【關鍵詞】兵團精神|內涵|時代價值|弘揚路徑
一代又一代兵團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新疆屯墾戍邊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兵團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里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已經七十年周年,兵團精神是否還有價值?在新時代里如何弘揚兵團精神?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兵團精神的主要內涵
兵團精神的內涵十分豐富,“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是對其的高度概括。兵團精神是數代兵團人在履行屯墾戍邊偉大使命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繼承和發(fā)展了中華民族精神、歷代屯墾精神、革命精神、南泥灣精神等。兵團遍布天山南北,不同區(qū)域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如胡楊精神、老兵精神、小白楊精神等。在兵團的精神文化體系中,兵團精神是精髓,轄區(qū)內的其他精神則是兵團精神的有益補充與有力支撐。在新時代,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把握兵團精神的內涵。
熱愛祖國是兵團精神的邏輯基礎,是兵團精神的核心和立足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于1954年,七十年來,兵團在鞏固邊防、維護祖國統(tǒng)一、維護新疆社會穩(wěn)定、促進民族團結、促進新疆發(fā)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黨和國家組建兵團就是讓其肩負起屯墾戍邊的神圣使命,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是兵團存在的根基,熱愛祖國自然是兵團精神題中的應有之義。兵團七十年的發(fā)展歷程,就是兵團人譜寫的一部熱愛祖國的宏偉史詩。
無私奉獻是兵團精神的本質要求。兵團是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組織,兵團、師、團、連的組織架構,定期的軍事訓練以及在保衛(wèi)祖國、維護社會穩(wěn)定中承擔的軍事任務和治安任務,都體現出兵團的軍隊特點。勞武結合、屯墾戍邊是兵團的使命和職責。軍人的責任、擔當和犧牲意識,決定了無私奉獻是兵團精神的本質要求。兵團成立之初,十幾萬官兵集體轉業(yè),兵團成為不拿軍餉、永不換防的準軍事組織,這是無私奉獻的主要表現。兵團成立后在新疆建成了第一批工廠,為了支援新疆建設,兵團將100多家企業(yè)無償地移交地方,奠定了新疆工業(yè)發(fā)展的基礎,有力地促進了新疆的經濟發(fā)展,這是無私奉獻的最大表現?!氨鴪F人最大的奉獻就是為了國家利益、人民利益,毫不猶豫地犧牲了自身利益。”[1]無論是集體轉業(yè)的軍人,還是從祖國各地奔赴邊疆加入兵團建設新疆的支青,他們堅守在艱苦的地方、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獻青春獻終身獻子孫,譜寫了一曲曲無私奉獻的頌歌。
艱苦創(chuàng)業(yè)是兵團精神的現實選擇。兵團各農牧團場分布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及邊境線上,地理位置偏遠,氣候和自然環(huán)境惡劣。兵團人在亙古荒原上開荒造田,發(fā)展農牧業(yè)、工業(yè)等產業(yè),開辦學校、醫(yī)院等發(fā)展文化、衛(wèi)生和體育事業(yè)。在修筑獨庫公路和中巴公路、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處置“伊塔事件”執(zhí)行“三代”(代耕、代牧、代管)任務等重大事件中,兵團人都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戰(zhàn)斗)。兵團恢復后,由于主要的企業(yè)已無償移交地方,同樣通過艱苦創(chuàng)業(yè)造就了兵團的二次輝煌。在新時代,兵團也面臨人口聚集、人才流失、產業(yè)升級和轉型等問題,要把兵團建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qū),同樣需要艱苦創(chuàng)業(yè)。兵團的使命職責和現實境遇,都使艱苦創(chuàng)業(yè)成為兵團精神的現實選擇;兵團七十年的歷史就是兵團人在艱苦條件和環(huán)境里的創(chuàng)業(yè)史。
開拓進取是兵團精神的永恒追求。從西漢開始,中央王朝就在西域實行屯田制度,但歷史上的屯田制度往往一代而終,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屯墾戍邊事業(yè)才會不斷加強。兵團成立七十年來,在亙古荒漠上建起一個個綠洲和現代化城鎮(zhèn),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這是兵團人不斷開拓進取而取得的偉大成就。在新時代,兵團要更好地擔負偉大使命、發(fā)揮重要作用,必須開拓進取,才能因時而變保持生機和活力。開拓進取指向未來,只有不斷地開拓進取,兵團才能屹立不倒而筑就守護祖國邊疆、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鋼鐵長城,才能成為安邊固疆的穩(wěn)定器;只有不斷地開拓進取、深化改革和創(chuàng)新,兵團才能成為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qū)。
兵團精神的四個層面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其本質屬性和基本內涵是確定的,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兵團精神的闡釋也要不斷深入,兵團精神才能永葆活力。
二、兵團精神的時代價值
兵團精神的內涵隨時代的發(fā)展而愈加豐富,其時代價值愈加突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人們的價值觀念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許多人也認為兵團精神過時了,這是因為對兵團精神的時代價值認識不清。安巧珍認為:“兵團精神是新疆獨特土壤的精神產物,是革命精神的歷史積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詮釋,是‘一帶一路’建設在新疆實施的不竭精神動力?!盵2]在新時代,兵團精神是履行兵團使命的精神動力,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推動力,是推進文化潤疆工程的加速力。
兵團精神是履行兵團使命的精神動力。兵團精神是兵團人在保家衛(wèi)國、屯墾戍邊、維護祖國統(tǒng)一、維護新疆社會穩(wěn)定、促進民族團結和新疆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在歷史發(fā)展中形成,具有歷史性,更具有穩(wěn)定性,一旦形成,就將長期發(fā)揮作用。兵團精神一直鼓舞和激勵著兵團人,使其能夠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艱苦的條件下和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里,創(chuàng)造了人間奇跡,取得了偉大成就。在新時代里,兵團精神仍然是履行兵團使命的精神動力。盡管社會觀念和人們的觀念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精神追求和價值追求總是存在的,尤其是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人們總會追求精神的存在,以實現人生的價值。兵團在新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加快,但也面臨著種種困難和挑戰(zhàn),克服千難、排除萬險,需要兵團精神提供精神動力和支撐。兵團精神是也是兵團人的精神追求,無論是成立初期的艱苦奮斗、激情燃燒,還是新時代的快速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兵團精神都是兵團人履行兵團使命的精神動力。
兵團精神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推動力。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區(qū),民族關系錯綜復雜。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為民族團結設置了層層障礙。兵團始終是新疆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堅強后盾。在新時代,做好民族工作、搞好民族團結的重中之中在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新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兵團精神的推動。兵團在七十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始終把服務各族人民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幫助各族人民解決各種困難,向他們傳授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有力地促進了各民族的大團結。在新時代,兵團建設成為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兵團精神也必然會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推動力。
兵團精神是推進文化潤疆的加速力。文化潤疆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最重要的一環(huán)。維護祖國統(tǒng)一,關鍵在于各族人民形成向心力,人心凝聚的關鍵在于文化。文化潤疆就是用文化浸潤新疆各族群眾的心田,從而增強各族群眾的國家認同和中華文化認同。在推動文化潤疆中,“潤”字是關鍵,但用什么文化潤同樣極為重要。文化潤疆中的文化主要指中華文化,包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在新時代,兵團將建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示范區(qū);以兵團精神為核心的兵團文化既屬于中國革命文化,又屬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兵團文化浸潤新疆各族人民群眾的心田,是文化潤疆的重要內容,兵團精神也就為推進文化潤疆工程提供了加速力。在推進文化潤疆中,如果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各族人民認同中華文化的基本動力,中國革命文化是各族人民認同中華文化的提升力,那么,兵團精神為核心、代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兵團文化就是各族人民認同中華文化的加速力。
兵團精神具有突出的時代價值,且將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煥發(fā)出更加強大的生機和活力,因而必須大力弘揚兵團精神。
三、弘揚兵團精神的路徑
新時代弘揚兵團精神,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必須堅持以人民中心。兵團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兵團人在七十年的屯墾戍邊偉大實踐中的結晶,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兵團精神才能在新時代得到大力弘揚,才能充分發(fā)揮其時代價值?!傲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fā)展?!盵3]弘揚兵團精神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才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也是履行兵團使命弘揚兵團精神的根本立場?!傲暯娇倳浿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盵3]人心向背也關系到兵團事業(yè)的成功與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弘揚兵團精神,就是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兵團人和新疆各族人民的積極性,發(fā)揮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使兵團精神在天山南北開出鮮艷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弘揚兵團精神,還應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兵團精神包含無私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但其目標是滿足兵團人和新疆各族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從而更好地弘揚兵團精神。
第一,要擴大兵團精神的傳播范圍,并有針對性地宣傳兵團精神。兵團精神的宣傳和傳播,往往只限于兵團轄區(qū)的干部職工群眾,且難以做到全覆蓋。2023年7月,筆者到第三師圖木舒克市調研時,與五十團放暑假的幾位少數民族學生交談時問及兵團精神,他們全說不知道;在連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少數民族工作人員交談時,他們知道有兵團精神,但不知其內涵。2023年10月,筆者前往第十四師四十七團調研,與毗鄰的墨玉縣村民交談,問及老兵精神和“三八線”烈士陵園,他們都說不知道。兩次調研,筆者與他們交流時并不存在語言障礙,但結果令人失望。要充分發(fā)揮兵團精神的時代價值,必須在兵團內部針對新職工和少數民族職工及其子女加強宣傳教育,使兵團精神深入兵團人的頭腦,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擴大兵團精神的傳播范圍,使新疆各族人民都能了解兵團精神、理解兵團精神進而認同兵團精神,只有這樣,兵團才能發(fā)揮先進文化的示范作用。
第二,拓寬兵團精神的傳播渠道,進行全媒體傳播。以往的兵團精神傳播往往以會議、報告的組織傳播形式和以報刊、廣播電視的大眾傳播形式。新時代各種媒體的融合發(fā)展是大勢所趨。傳播兵團精神,應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并占領新媒體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宣傳陣地。云上兵團、云上阿拉爾等新媒體平臺的“紅色記憶”等欄目在傳播紅色文化弘揚兵團精神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兵團各級組織應大力支持。
第三,創(chuàng)新兵團精神的傳播內容。以往的兵團精神傳播,在內容上帶有嚴肅性和說教性,缺乏故事性、趣味性,難以吸引受眾,難以達到寓教于樂的傳播效果。因此,必須創(chuàng)新兵團精神的傳播內容,在保證兵團精神基本內涵不變樣走形的前提下,內容上應增強故事性、趣味性、情感性,做到以情感人,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第四,充分發(fā)揮兵團紅色文化資源的優(yōu)勢,大力弘揚兵團精神。兵團紅色文化的核心是兵團精神。兵團各師市和團場都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應大力保護和開發(fā)這些資源,使其成為弘揚兵團精神的有形載體。各師市和團場都有紅色文化展館,如第八師石河子市的新疆軍墾博物館、第一師阿拉爾市的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的新疆屯墾歷史博物館等。紅色文化展館是弘揚兵團精神的最佳場所,應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以便參觀者能夠深入地了解和領會兵團精神。同時,各師市還應與毗鄰的各地區(qū)緊密配合,組織各族人民群眾參觀兵團紅色文化展館,使兵團精神能夠常駐各族人民的心里。
第五,弘揚兵團精神,應大力發(fā)展兵團的文藝事業(yè)?!拔乃囀菚r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盵3]兵團題材的文學、戲劇影視、美術和音樂等藝術作品,是弘揚兵團精神的最有效形式。兵團應大力資助弘揚兵團精神的文藝作品的發(fā)表、出版、展覽和演出。
第六,弘揚兵團精神還應使兵團精神進學校進課堂。兵團和新疆各級各類學校都應將兵團精神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以使兵團精神能夠代代相傳。在這一方面,學界相關的研究較多,此處不再贅述。
兵團精神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越來越豐富,兵團精神具有獨特的時代價值。在新時代,應大力弘揚和踐行兵團精神,為履行兵團使命、維護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而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當然,兵團精神的內涵、時代價值和弘揚路徑還需要深入研究。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張振華,張明玲.試認兵團精神的基本內涵與弘揚[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4):9-13.
[2]安巧珍.兵團精神在新時期的重要意義和時代價值[J].廣西社會科學,2016(08):136-139.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1-2,66,200.
【基金項目:塔里木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重點課題:《發(fā)揮南疆師市紅色文化資源優(yōu)勢,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以第一師為例》(項目編號:ZL202308)】
(作者簡介:胡昌平,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兵團文化與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