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開出馬爾康,往若爾蓋方向飛馳而去。
車子在峽谷中往前跑,流水、高山、藍天在頭頂上,看得見光,卻感受不到光的溫度,寒意陣陣。直到車子跑出了峽谷,看見了草原!草原,原來是有草坡的,一條條圓弧形畫得很美,草不是綠色的,有些紅,有些黃,色彩并不鮮明。一個又一個流動的帳篷,一群又一群的牛羊,很多時候,牛羊一群接一群地過馬路。一條河在草原上蜿蜒流淌,拐了一個彎又一個彎, 然后拐出一個漂亮的月亮灣,成了一處風景名勝。天空藍藍的,并沒有天高云低。我們來晚了,草已經(jīng)開始紅了。紅原,紅色的草原。當年的紅軍萬里長征,在這里灑下了多少熱血?
陽光猛烈得讓人無法睜眼,景區(qū)里停了很多車。上面是山坡觀景臺,下面是九曲黃河,陽光把草與水映得難以區(qū)分開。黃河邊搭建了一些帳篷,一個男人坐在太陽傘下休息,我們和他打了聲招呼,便坐下。通過聊天得知,他是一名老師,從河北騎自行車出游,來到這地方想看看日出日落時的景色。
黃昏,景區(qū)的人更多了,我們上觀景臺看日落,小侯有高原反應,不能再登高,我與那位老師登上最高峰,看黃河在草原上盡情地描繪出優(yōu)美的線條,遠山漸漸地露出了極為迷蒙的輪廓。天邊拉上一片云帳,天空藍幽幽的,一塊塊云飄浮著。太陽沒有在黃河盡頭處下山,而是在另一片山坡上隱退。吃著干糧,看著美景,生活也便是這樣吧。千百年來,在中華大地上奔騰不息、氣勢磅礴的黃河,此時此刻此段,卻顯得優(yōu)雅、秀氣、澄凈。
夜晚,一塊塊的云朵像一片片厚厚的魚鱗,星星在云的縫隙中閃爍,帳篷內(nèi)冷冷的,草地上散發(fā)的水汽把被單全弄濕了。
早晨,景區(qū)靜悄悄的,陽光給帳篷的邊緣“畫”上了金線。帳篷的四周是白茫茫的一片,看不見山,也不見水。我登上觀景臺,整個黃河景區(qū)就如天上的仙境,草地上凝聚著厚厚的水汽,讓景區(qū)縹緲無蹤,建筑如蓬萊宮殿。霧氣一點一點地散去,露出一絲絲水色,就這樣一點一點如同揭幕一般,我們看到了充滿詩意的黃河。
賞析
小作者構思新穎,用詩情畫意的語言帶我們走進一幅浪漫的風景畫卷。文章運用了一系列排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形象,條理清晰,結構完整。行文自然流暢,細節(jié)描寫細膩,生活氣息濃厚。
學開頭
整體介紹
整體勾勒出草原印象,讓我們看到了真實而又與想象中有所不同的草原。
學敘述
承上啟下
本段開頭繼續(xù)承接上文對若爾蓋景區(qū)的描寫,后面部分自然交代了“老師”這一人物的出場。
學手法
融情于景
全段無一字描寫心情,卻處處能感受到作者不自主流露的情感。
學結尾
言近旨遠
以黃河如仙境般的日出景象結束,讓人遐想聯(lián)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