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作為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質來源之一,對全球農業(yè)和食品供應鏈具有重要影響。然而,花生產業(yè)一直受到多種生物和環(huán)境因素的挑戰(zhàn),其中花生葉斑病是一種常見病害,嚴重影響了花生產量和質量,這一病害由多種病原菌引起,它們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快速繁殖,導致葉片、莖和花穗的嚴重損害?;ㄉ~斑病防治對于維護花生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至關重要,相關人員應該對此提高重視。本文分析了花生葉斑病癥狀表現,提出花生葉斑病防治方法,包括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保持通風透光、加強對于雜草的處理等。研究表明,綜合應用多種防治措施,能夠減少花生葉斑病發(fā)生和擴散,相關人員要根據當地環(huán)境條件和病害程度,選擇適當的防治策略,從而提高花生產量和質量,降低經濟損失。
1花生葉斑病發(fā)生原因
1.1病原菌種類和特性
花生葉斑病是一種影響花生作物的常見病害,其發(fā)生原因主要與特定的病原菌有關。在花生葉斑病中,主要病原菌包括不同種真菌,其中最常見的是Cercosporaarachidicola和Cerco‐sporidiumpersonatum,這些病原菌具有一些特定的特性。首先,Cercosporaarachidicola和Cer‐cosporidiumpersonatum是黃斑病的致病性真菌,它們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特別活躍,這種氣候為病原菌提供了生長和繁殖的有利環(huán)境,花生葉斑病在這些條件下更容易發(fā)生。其次,這2種病原菌具有高度的病原性,它們可以侵入花生植株葉片,導致葉片上出現典型的葉斑病癥狀,包括小圓形斑點,這些斑點逐漸擴展并融合,最終導致葉片凋萎和掉落,這些病原菌在葉片上產生孢子,從而在田間擴散病害。
1.2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花生葉斑病的發(fā)生不僅與病原菌特性有關,還受環(huán)境因素的直接影響。首先,葉斑病會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這種病害特別偏好溫暖潮濕的氣候,此條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長和繁殖。高溫和高濕度會創(chuàng)造理想的生境,使病原菌更容易侵入花生植株并形成病斑。此外,多雨季節(jié)也提供了濕潤的葉片表面,有利于病原菌孢子傳播和發(fā)育,從而促進了花生葉斑病擴散。其次,土壤濕度和排水情況對花生葉斑病發(fā)生也有一定影響。若土壤排水不暢或花生田地容易積水,將增加花生植株葉片受到濕度影響的可能性,濕度增加有助于病原菌的孢子在葉片上存活更長的時間,從而提高了感染機會。
1.3種植方式和管理措施不當
首先,不合理的種植方式會增加花生葉斑病發(fā)生風險,密植、連作和單一品種種植是常見的不當種植方式。密植會減少植株之間的通風和陽光透射,增加葉片濕度,提高了病原菌傳播概率。連作尤其是在沒有適當輪作的情況下,會積累土壤中的病原菌,導致更容易發(fā)生病害。單一品種種植也會降低田地的生物多樣性,使花生葉斑病更容易傳播和發(fā)展。其次,不當的管理措施也會促使花生葉斑病發(fā)生,包括不及時的病害監(jiān)測和控制措施。若農民沒有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如及時移除感染的植株部分或使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病原菌將有更多機會在田間擴散。最后,不合理的施肥和土壤管理也會加劇花生葉斑病發(fā)生。過量施用氮肥和有機肥料會促使植株過于茂盛,葉片之間過于密集,從而增加了濕度,為病原菌提供了更有利的環(huán)境。
2花生葉斑病癥狀表現
2.1葉片出現黃褐色或黑色斑點
花生葉斑病癥狀主要表現在葉片上,最典型的癥狀是葉片表面出現黃褐色或黑色斑點,這些斑點通常是小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狀,最初呈淡黃色,隨著病害發(fā)展逐漸變?yōu)辄S褐色,最終呈現為深褐色或黑色。這一癥狀通常從葉片基部或邊緣開始出現,然后逐漸擴大。受感染的葉片上可同時存在多個斑點,它們在葉片上分布不均勻,給整個葉片帶來不均勻的顏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斑點逐漸融合,導致葉片上的大面積葉斑,最終引起葉片凋萎、干枯和脫落。
2.2葉片變薄、變形、枯萎
首先,感染花生葉斑病的葉片通常會逐漸變薄,這是因為病原菌在葉片上生長和繁殖,從而消耗了葉片養(yǎng)分和水分,導致葉片細胞失去正常的結構和功能,變得脆弱。葉片變薄后,其質地變得不均勻,影響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養(yǎng)分吸收。其次,感染的葉片會發(fā)生明顯變形。病原菌生長和孢子形成會引起葉片表面的變異,使葉片失去其正常的形狀和結構。這會導致葉片呈現出扭曲、彎曲或不規(guī)則的外觀,進一步影響了光合作用和葉片的生理功能。最終,受感染的葉片可能會枯萎和凋謝。由于病原菌侵害,葉片功能受到了嚴重破壞,無法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2.3花穗變形、變色、腐爛
花生葉斑病癥狀不僅局限于葉片,還可以影響到花穗,表現為花穗變形、變色和腐爛,這是由病原菌侵染和毒素的作用所導致。首先,當花生植株受到病原菌侵害時,花穗會呈現異常的外觀,如變得扭曲或彎曲?;ǘ渥冃螌е率诜圻^程異常,降低了花生受精率,從而影響了果實形成。其次,花穗通常應該呈現綠色或黃綠色,但在受感染的情況下,它們變?yōu)辄S色、褐色或甚至黑色。最后,腐爛通常在花穗上的變色部分擴展,導致花穗變得軟化、腐爛和散發(fā)惡臭。這不僅使花穗無法正常發(fā)育,還會導致果實損失。腐爛的花穗也可能成為更多病原菌的繁殖源,加劇病害傳播。
3花生葉斑病防治方法
3.1選用抗病品種
為了有效預防和控制花生葉斑病,農民可以選擇抗病品種。抗病品種通常具有天然的抗性,能夠減輕病害的發(fā)生和傳播。在育種過程中,要選擇具有較強抗病性的親本進行雜交,以培育出抗病性更好的品種。其次,農民可以咨詢當地農業(yè)部門或研究機構,以獲取有關抗病品種的信息。這些機構通常會開展試驗和研究,評估各種花生品種的抗病性能,并提供種植者有關抗病品種的建議。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抗病品種非常重要,因為不同地區(qū)可能面臨不同的病原菌壓力。最后,及時更新抗病品種也是重要的做法。由于病原菌會不斷發(fā)展抗藥性,原本抗病的品種也可能變得易受感染,因此,農民應定期更新種植的抗病品種,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新的病害壓力。
3.2加強田間管理,保持通風透光
加強田間管理并保持通風透光有助于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原菌生長和傳播的環(huán)境,從而降低病害發(fā)生風險。首先,在田間管理中,要保證花生植株之間有足夠的間距,這有助于增強通風,減少葉片之間的接觸,從而降低濕度和病原菌傳播。此外,適宜的植株密度能夠增加陽光的透射度,使得葉片干燥,減少濕度,從而防止葉斑病發(fā)生。其次,在田間管理中,要及時剪除受感染葉片,受感染的葉片通常是病原菌的重要傳播源,及時剪除和銷毀有助于減少病害的擴散。最后,要保持良好的通風和陽光照射,減少病原菌生長。定期修剪植株,確保足夠的空氣流通,減少葉片之間的接觸。此外,合理的間作或輪作也有助于減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積累,維護土壤健康。
3.3雜草處理
及時清除雜草是有效預防和控制花生葉斑病的重要措施,這一做法有助于減少病原菌在田間的存活和傳播,從而降低病害風險。雜草會充當病原菌宿主或傳播者,維護良好的田間雜草管理有助于減少病害發(fā)生。農民應定期清除和管理田間雜草,以防止它們成為病害的宿主或幫助病原菌傳播,包括除草、耙地和使用覆蓋材料等方法,以減少雜草生長和傳播。
3.4采用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一種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的方法,用于預防和控制花生葉斑病,使用天然的生物體,如有益微生物和天敵,來抑制病原菌生長和傳播,減少病害發(fā)生。首先,使用有益微生物,如拮抗真菌和細菌控制花生葉斑病。這些有益微生物可以競爭性占據病原菌的生存空間,生產抑制性物質,或直接侵染和殺死病原菌。例如,一些拮抗真菌如Trichoderma和Glio‐cladium可以抑制病原菌生長,從而減少葉斑病發(fā)生。農民可以引入這些有益微生物,通過土壤噴灑或種子處理等方式,增強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群落,從而提高花生植株抗病性。其次,引入天敵和益蟲來控制花生葉斑病也是一種生物防治方法。一些昆蟲和螨類動物可以捕食或寄生病原菌,幫助減少其數量。例如,寄生性線蟲和一些捕食性螨類可以攻擊花生葉斑病病原菌或其孢子,從而減輕病害發(fā)生。通過保護這些天敵和益蟲的生存環(huán)境,如提供適宜的棲息地和減少化學農藥使用,農民可以促進它們在田間的作用,控制病害。
3.5采用化學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合適的化學農藥,以抑制病原菌生長和傳播,從而減少病害發(fā)生。對花生葉斑病的控制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殺菌劑,如吡哆醇或三唑酮類藥物。這些藥物可抑制病原菌生長和孢子形成。農民應咨詢專業(yè)的農業(yè)執(zhí)業(yè)人員或農業(yè)部門,以確定適用于其地區(qū)和病害類型的化學農藥,然后按照建議劑量和施用時間進行使用。在采取化學防治措施時,可以在花生開花后,一旦田間病葉率達到10%~15%,便開始防治花生葉斑病。此時,建議采用適宜的藥劑,并進行連續(xù)噴灑,間隔10~15 d,以確保最佳效果。可考慮使用以下化學農藥。(1)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充分溶解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以制備1 000~1 500倍液。(2)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選擇7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并制備1 500~2 000倍液。(3)代森錳鋅:可使用80%代森錳鋅制備500~600倍液。另外,也可考慮在每公頃土地上使用以下產品:(1)戊唑醇可濕性粉劑:每公頃地使用43%戊唑醇可濕性粉劑,使用450 g。(2)烯唑醇可濕性粉劑:每公頃地使用30%烯唑醇可濕性粉劑,使用450 g。
綜上所述,花生葉斑病是對花生產業(yè)造成嚴重威脅的病害之一,它的發(fā)生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病原菌特性、環(huán)境條件、種植管理方式和抗病品種選擇等。采取合理的措施,能夠防止花生葉斑病發(fā)生和傳播,可以根據當地環(huán)境條件和病害程度,采取合適的防治策略,以提高花生產量和質量,降低經濟損失。未來,需要繼續(xù)研究和創(chuàng)新,改進防治措施,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提高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以幫助農民管理和減輕這一病害的影響,從而促進花生產業(yè)的發(fā)展。
(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農業(yè)農村局周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