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闡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組織帶領團員和青年傳承紅色基因的價值維度、理論維度和條件維度,基于上海健康醫(yī)學院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二級學院的充分調研,從現實維度進一步論述探究紅色基因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成因,提出可行性舉措,進一步激發(fā)高等醫(yī)學院校團員和青年參與主題學習的熱情,賡續(xù)紅色基因,發(fā)動醫(yī)學院團員和青年的青春力量助力“健康中國”“健康上?!薄?/p>
關鍵詞:紅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四重維度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3.056
傳承好、發(fā)揚好紅色基因,讓革命事業(yè)薪火相傳、血脈延續(xù),這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多次講話中被反復提及。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其工作體系的地位非凡。因此,紅色基因融入團員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之舉,通過對新時代背景下紅色基因融入團員和青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以上海健康醫(yī)學院護理與健康管理學院和臨床醫(yī)學院的團員和青年的真實反饋為現實依據,詳細分析數據,并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線,展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價值,鞏固團結在黨周圍先進的青年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
1"價值維度:紅色基因融入團員和青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1"傳承紅色基因是增強團員和青年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基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到訪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他反復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強調“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要求,全面落實團中央、團市委、校黨委的安排部署,積極引導高校團員和青年將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深深扎根心中,發(fā)揮傳承紅色基因、革命薪火的主動性。團員和青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準青年脈搏、聚焦青年需求,讓紅色基因融入青年團員和青年血液中,團結引領團員和青年從紅色基因的學習、領悟和實踐中汲取不斷前進的智慧和力量,不斷增強總結歷史經驗,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1.2"傳承紅色基因是發(fā)揮團員和青年主體性和主動性的驅動
紅色基因是寶貴精神財富,它由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和發(fā)展時期凝聚而成,其內核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文化,吸收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精華,是激勵和啟示當代大學生奮勇前進的文化力量。立足于高等醫(yī)學院校團員和青年的認知特點、情緒和情感特征、思想和行為特征以及心理接受規(guī)律等,選擇適合團員和青年的教育方式、載體和情境,利用好思政課優(yōu)質資源供給,使紅色基因的作用充分發(fā)揮,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帶來青春力量。
2"理論維度:紅色基因與團員和青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邏輯
2.1"紅色基因的融合拓寬了高校團員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視角
扎實的理論為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一直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是黨中央關注的重點工作之一,也是學者們的研究重點和熱點?;谛聲r代特點,結合“四史”學習教育,因地制宜、因時而變、因材施教地開展紅色基因系列活動,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優(yōu)化高校思政工作建議,拓寬研究視角,對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2.2"團員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為紅色基因的融合提供了實踐遵循
紅色基因作為一種革命精神傳承,始終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它是一代又一代先輩在革命斗爭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在融入團員和青年的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中,這些精神內核把準青年脈搏、聚焦青年需求,為團員和青年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提供了精神動力,能夠從內心深處激發(fā)新時代團員和青年愛黨愛國的情懷,能夠在面臨危局困境時提供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氣。
3"條件維度:紅色基因融入團員和青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助推動力
3.1"從全局著眼做好頂層設計
在學校整體教育教學大局下,把握切入點、發(fā)力點,跟上時代步伐和青年變化,推動紅色基因融入團員和青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向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立體化方向發(fā)展,更加具有高度、廣度、深度的方向發(fā)展,引導青年循序漸進地形成在情感、思想和信仰上的認同感。通過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互相補充,系統學習,做好協同育人與分層培養(yǎng)的結合。
3.2"從細處著手落實工作步驟
以紅色基因為主題,學院各部門、各級團學組織策劃組織各類主題活動和實踐,如“風雨百年"初心如磐”主題征文征集活動、“尋先輩足跡"繪百年風華”主題繪畫征集活動、“立青春宣言"揚青年鴻志”主題朗誦征集活動和“演繹紅色經典"傳承不朽精神”主題情景劇征集活動等實踐活動,靈活運用團員和青年喜聞樂見的“嵌入式”活動和耳熟能詳的話語體系打動他們、說服他們,一步步帶領團員和青年在學中會,在學中懂。
3.3"向實處發(fā)力彰顯學習實效
在團員和青年日常學習教育工作中,思政課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課堂表現、實踐活動和考試成績來量化每一位團員和青年的學習效果。在第二課堂中,在學校學院的指導下,由學院團學組織牽頭,擬定實踐活動、志愿服務、心理活動等各項目的成績單制度,落實好制度建設和效果評價的結合,適時轉化為量化指標,激發(fā)團員和青年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紅色基因傳承走深走實。
4"現實維度:紅色基因融入團員和青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檢視
4.1"現狀問題
本研究選取了上海健康醫(yī)學院(以下簡稱“上健醫(yī)”)學生總人數最多的學院:護理與健康管理學院和學生總人數最少的學院:臨床醫(yī)學院的在校生為研究對象,調研顯示:
團員和青年選擇思想政治活動作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途徑(81.21%),其他途徑分別有社會實踐活動(60.35%)、志愿服務活動(58.58%)、文藝體育活動(39.57%)、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36.88%)和學術科研活動(34.47%)。但他們認為參加“第二課堂”黨史學習教育“收獲一般、收獲較小、沒有收獲”(16.52%)。
圖1"團員和青年學習教育活動的分類
圖2"團員和青年參加學習教育活動的收獲
團員和青年對傳承紅色基因投入程度較高(94.18%),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參與其中,但是有36.52%的團員和青年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仍存在疑惑,評價較低。
圖3"團員和青年學習教育活動的投入程度
團員和青年在各類學習教育中有所受益,但對活動形式、活動途徑、活動宣傳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議活動形式應更加多元(80.21%),活動宣傳應更加廣泛(70%),活動質量應得以提升(52.84%),活動頻率應更人性化(56.17%)。
圖4"團員和青年針對學習教育活動的建議
4.2"成因分析
4.2.1"高校要持續(xù)深入引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
大學階段是團員和青年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但是,一些諸如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仍在社會上存在并潛滋暗長,妄圖謀劃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否認社會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進而侵蝕高校學生思想。因此,帶領團員和青年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之一,是守住意識形態(tài)前沿陣地的根本任務,無論在“第一課堂”,還是“第二課堂”,必須持續(xù)深入幫助大學生固本培元,賡續(xù)紅色基因,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4.2.2"目前紅色基因的學習教育尚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訴求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新興媒體的興起,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宣傳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上健醫(yī)從全局著眼,從細處著手,將向實處發(fā)力,通過團員教育培訓、主題教育、各式“嵌入式”活動等,在新時代背景下,力求找準、找好、找全團員和青年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把握青年思想變化規(guī)律,落實團員和青年能加入、肯加入、樂加入的實踐活動,引導青年逐步有序地形成最大程度的認同。但在實際工作中,仍離預期目標有一定距離,還需探索更為完善的學習活動。
4.2.3"紅色基因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未建立更為健全的激勵機制
與傳統課堂教師教學,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得學時不同,“第二課堂”作為在常規(guī)學校教學計劃課程之外,在校團員和青年參加面很廣的一切活動,存在過程難考核、成效難量化的局面。通過調研發(fā)現,部分學生參與黨史學習教育的目的存在功利性(德育分—綜合評分—獎學金),易形成不良風氣。因此,還要做好制度建設和效果評價的結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4.3"對策研究
通過調研,以數據為支撐,以問題為導向,以優(yōu)化為目的,詳細分析了紅色基因在團員和青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開展中的實際效度,凝練團員和青年對傳承紅色基因的認同感、獲得感和體驗感,進行全面、合理的評價,為反思總結紅色基因在醫(yī)學院團員和青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進一步融合路徑研究提供有力支撐和明確引導。
(1)進一步明確傳承紅色基因在醫(yī)學院團員和青年日常思政教育的關鍵地位和特殊意義。提高團員和青年的思想認識,傳承紅色基因的精神內核為團員和青年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提供了精神動力,能夠從內心深處激發(fā)新時代團員和青年愛黨愛國的情懷,能夠在面臨危局困境時提供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氣。高校思政工作者應該先學先懂、學深學精,不斷提升理論水平。把握主題教育工作重點,力求學習落在實處,筑牢團員和青年思想根基,增強對醫(yī)學生團員和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開拓行之有效的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傳承紅色基因活動。與第一課堂主陣地打好“組合拳”,聚積專業(yè)課老師、輔導員老師、相關職能部門、醫(yī)學相關企業(yè)機構的力量,利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學術科研、文藝體育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第二課堂”,以學校大學生宣講團為宣傳載體,靈活運用微信、抖音視頻等新媒體加強相關活動宣傳、效果反饋和互動交流,活化內容、創(chuàng)新形式載體,指導大學生宣講團小講師們不斷提高宣講能力,同時立足學院、輻射全校大學生,牢記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yè)精神,助力健康中國和健康上海建設,將三全育人理念落到實處。
(3)加快形成高校傳承紅色基因學習教育成效評價機制。依托重點指標設定、大數據收集、有效量化考核,創(chuàng)新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聯結機制,實現對學生紅色基因學習教育活動的宏觀把握和精細管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團員和青年參與傳承紅色基因學習教育的各項數據收集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依托每學年學生綜合素質(德智體美勞)測評的契機,科學評定傳承紅色基因學習教育成效,并反饋參評學生。增強團員和青年愛校、榮校、興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校園落地生根,讓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與每一位學子的責任擔當,緊密相連、同頻共振。
參考文獻
[1]高樂.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文化產業(yè),2021,(15):3334.
[2]王琳琳.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課探究——以瓊臺師范學院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09):1921.
[3]楊麗.建黨百年來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范式嬗變及其邏輯[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36):7880.
[4]周新勝,李璐.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高校第二課堂中的傳承策略研究——以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為例[J].紅河學院學報,2021,19(05):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