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是小學階段的關鍵時期,關系到整個小學生活乃至整個人生習慣的養(yǎng)成。班主任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是班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因此,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策略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同時隨著國家“雙減”政策的全面鋪開,更在觀念與管理上對小學低年級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應注重效率與質(zhì)量。
一、與學科特色相結合,互促互進
語言是情感交流與溝通的工具,在實施班級管理時,小學語文教師發(fā)揮其扎實的語言基礎,委婉、靈活地與學生對話、溝通,這也是語文教師所獨有的優(yōu)勢。同樣,語言交流也是班主任的基本素質(zhì),能夠?qū)崿F(xiàn)有效的班級管理。
1.以語文活動為抓手,增加學生積極心理感受與體驗
活動是由共同目的聯(lián)合起來并完成一定社會職能的動作的總和。語文活動教學,是在活動狀態(tài)下進行的語文教學,不是為活動而活動。比如,筆者從學生一年級時,每學期舉行一次講故事大賽,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課余時間,豐富其學習生活。家長與學生在課后共同準備,道具、文本選擇都是一起完成,促進親子關系更加融洽,家校合育順利開展,班級管理輕松進行。學生一年級初次接觸查字典時,難以掌握音序查字法,于是進而開展“查字典”比賽,該項比賽的順利開展,使得學生查字典水平大幅提高,家長更加認可班主任教學水平,從而更加配合學校工作。因此,以語文活動為抓手,增加學生學習語文時的積極心理感受與體驗,家長更加滿意學校工作,班級管理得以順利進行。
2.以“小師徒”為載體,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低年級學生還處于向師性非常強的階段,所以筆者為班里學習較為吃力的學生每人配備了一名小師傅,小師傅不僅負責監(jiān)督徒弟的學習,更重要的是監(jiān)督徒弟的日常行為。當班主任不在班級時,這群小師傅便主動擔當起帶領徒弟學習的責任,同時設置兩個語文課代表對小師傅們進行監(jiān)督,這樣做到人人有人管、人人受監(jiān)督的模式,即使班主任不在班級時,班級依然井井有條。同時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小師徒定期進行表彰,極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師徒的設立,讓學生轉(zhuǎn)變角色,提高學習積極性,讓班級管理變得更加有序。
3.以作業(yè)設計為指導,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
“雙減”政策下,要求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一二年級更是不允許布置書面作業(yè),所以精心設計作業(yè),發(fā)揮作業(yè)的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的功能尤為重要。為豐富作業(yè)設計形式,切實發(fā)揮作業(yè)的育人功能,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思維”,筆者對低年級語文作業(yè)設計進行了翔實的考慮。比如,在每一篇課文學習之前,都有預習作業(yè),其中,會選取朗讀有感情的孩子進行錄制,生成二維碼,讓每位學生在預習時,掃碼聆聽課文朗讀,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學習同樣要兼顧“以人為本”,只要認真對待朗讀的學生,都有機會進行錄制,并在全班進行播放,這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虛榮心”,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一課時,筆者晚上提前讓學生準備一顆小石子作為作業(yè),每位學生不明就已,等到講課時,將筆者提前準備好的量杯拿出,學生向量杯中投擲自己的石子,順勢明白烏鴉喝水的原理,這樣的作業(yè)設計,雖然也指向?qū)W生學習的結果,但是更注重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注重過程性評價。學生樂學,是班級管理最重要的目標。
二、制定并實行一套完整的激勵機制
1.人人爭做好事:“好事罐”
低年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同時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教育,并通過學生積極的認知、體驗和實踐,使其形成社會所需的思想品德。為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好習慣,讓學生擁有樂于助人之心,筆者在班級內(nèi)設立了“好事罐”,只要做好事被班主任“抓住”,就可以將自己的好事寫下來,投入好事罐中,每周五班主任都會隨機抽取紙條,和同學們分享他們做的好事,并頒發(fā)獎品。值得注意的是,頒發(fā)獎品過程中,弱化獎品的作用,認真分析每位學生所做的好事,在班級內(nèi)樹立典型榜樣,久而久之,人人做好事的風氣便會在班內(nèi)盛行。下課的時候,背誦古詩的人越來越多了,聽寫積極性更高了,課間操跳繩堅持的時間更久了,放學背誦的聲音越來越洪亮了,上課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更高了……“好事罐”的設立讓學生人人爭做好事,遇事不推諉,集體意識牢牢樹立在學生心間。這樣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生過程性體驗,受益良多。
2.評價方式多元化
低年級班主任對班級學生的評價還要基于學生的各個方面,不能只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從而做出全面的評價。筆者的班級在剛開始時對學生評價采用“搶紅包”的形式,班級把優(yōu)化大師積分、閱讀存折積分以及雛鷹爭章的積分加在一起,積分位于前十名的學生可以進行“抽紅包”,紅包內(nèi)設有小班長體驗卡一天、老師體驗卡一天、鉛筆一支、橡皮一塊、免作業(yè)卡等卡片,但是很多后進生一直沒有辦法參與進來,他們的積分很難靠前,積極性也不高,后來筆者將評價方式進行修改,采用“套圈”模式,還是之前的積分,不過積分高者套圈次數(shù)更多,積分低者,套圈次數(shù)少一些,但是可以做到人人有機會,人人都參與,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點燃,班內(nèi)學習氣氛濃厚,班級管理更是順利許多。因此,低年級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不能過于籠統(tǒng),要從班級具體情況出發(fā),給予學生更多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進步與完善。
三、充分利用家校合作,實行家校共育
1.家長課堂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家長對于孩子的影響關系到孩子品性的形成。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將家長轉(zhuǎn)化為我們教育學生的“同盟”,是每位班主任都應學會的功課。筆者的學校通過聘請專家為家長進行家庭講座,向家長傳授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鼓勵家長編寫親子日記,閱讀父母規(guī),使得班級內(nèi)家長思想漸漸轉(zhuǎn)變,配合學校與班級工作,親子關系更加融洽,體現(xiàn)了家校共育的積極意義,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對班級學生的管理。
2.親子共讀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養(yǎng)、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著熱忱的愛心的家庭?!蓖袪査固┯芯涿裕骸叭拷逃蛘哒f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笨梢姡改笎坶喿x的行為會感染到孩子,筆者從一年級開始便認識到親子共讀的重要性。一年級,每晚家長都要和孩子共讀一本繪本;二年級時,家長和孩子在讀繪本的基礎上,增加了親子摘抄,學生語文素養(yǎng)慢慢提升,親子共讀的成果也初步顯現(xiàn),真正做到了“雙減”政策下的高質(zhì)量陪伴。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高新區(qū)章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