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普萘洛爾治療難治性血管瘤嬰幼兒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贛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難治性血管瘤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經隨機抽簽法分為常規(guī)組和實驗組,各41例。2組患兒均應用普萘洛爾治療,常規(guī)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實驗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加用循證護理干預。比較分析2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家屬心理負擔、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家屬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較常規(guī)組更高(P<0.05);護理后,實驗組家屬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較常規(guī)組更低(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常規(guī)組更低(P<0.05);實驗組家屬護理滿意度較常規(guī)組更高(P<0.05)。結論 在難治性血管瘤嬰幼兒應用普萘洛爾治療的過程中實施循證護理,不僅可促進療效提升,降低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還能有效減輕家屬心理負擔,提高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嬰幼兒;難治性血管瘤;普萘洛爾;循證護理;家屬心理負擔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24-0087-03 " " 文獻標志碼:A "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72
血管瘤是血管細胞增生而形成的一種先天性良性腫瘤,多發(fā)生于皮膚或軟組織中,以頜面部最為常見。在嬰幼兒群體發(fā)生的血管瘤中,難治性血管瘤占比達到20%。部分患兒的血管瘤會逐漸消退,不影響身心健康與生長發(fā)育,而部分患兒病情呈持續(xù)進展趨勢,甚至引起破潰、出血與面部畸形[1]。普萘洛爾是目前常用于治療難治性血管瘤的脂溶性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該藥物的臨床應用效果已得到證實,但目前沒有難治性血管瘤嬰幼兒口服普萘洛爾的相關臨床使用指南,護理人員對治療期間的應急處理方案相對缺乏?;純耗挲g較小,受疾病、環(huán)境等影響,身心不適感會被放大,治療期間容易出現(xiàn)不配合的情況,可能影響藥物療效發(fā)揮[2]。循證護理是一種高效且科學的護理方式,可有機結合護理方案、科研結果,使護理內容的有效性、科學性顯著提升,為臨床治療的順利開展提供輔助[3]。基于此,本研究選取82例難治性血管瘤嬰幼兒,深入分析循證護理對患兒接受普萘洛爾治療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產生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贛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82例難治性血管瘤嬰幼兒為研究對象,經隨機抽簽法分為常規(guī)組和實驗組,各41例。常規(guī)組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齡42 d~15個月,平均(6.24±3.20)個月;淺表型15例,深部型15例,混合型11例。實驗組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齡42 d~15個月,平均(6.38±3.11)個月;淺表型13例,深部型14例,混合型14例。2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患兒符合《血管瘤和脈管畸形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版)》[4]的難治性血管瘤診斷標準:在磁共振成像或血管彩超檢查中可見瘤體者,且瘤體深度超過10 mm;患兒家屬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標準:合并心源性休克、竇性心動過緩、支氣管哮喘者;合并甲狀腺功能低下、肝功能不全、雷諾綜合征者;疑似脈管動靜脈畸形者;合并心臟傳導阻滯、腎功能衰退者;對普萘洛爾過敏者。
1.2 方法
2組患兒在檢查結束后應用鹽酸普萘洛爾(江蘇亞邦愛普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133,規(guī)格10 mg×100片)進行治療;起始劑量為1.0 mg/(kg·d),分3次服用;第2天、第3天增加劑量至1.5 m/(kg·d),分3次服用。給藥后,應用心電監(jiān)護儀持續(xù)監(jiān)測24 h生命體征,包括血壓、心率和血糖等。在生命體征穩(wěn)定且正常的情況下,患兒可出院回家接受后續(xù)治療,服藥劑量為2 mg/(kg·d),分3次服用。2組患兒治療療程為6個月,每3個月復查1次。若瘤體基本消退,在30 d內可逐漸減少用藥劑量,先劑量減半,若用藥14 d無異常,則將劑量再減半,用藥14 d無異常即可完全停止藥物治療。
1.2.1 常規(guī)組
常規(guī)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為患兒家屬講解難治性血管瘤相關知識,比如誘因、治療方案等,指導家屬掌握正確的喂藥方法,提醒其于餐后30 min予以患兒藥物治療。講解治療期間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幫助家屬緩解擔憂情緒。護理人員注意監(jiān)測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包括心率、血壓和血糖等。在患兒即將出院前,示范監(jiān)測血糖和心率等生命指征的正確操作,提醒家屬注意觀察患兒各項情況,定時回院復診。
1.2.2 實驗組
實驗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予以循證護理。
組織分工。護士長與護理人員組建循證護理小組,負責開展循證護理工作;組內高級職稱護理人員主要工作為培訓、指導,主管護師以上職稱護理人員根據循證問題進行文獻檢索,其余小組成員對檢索證據進行分析并制定、實施護理措施。
確立問題。責任護士向循證護理小組反饋與總結難治性血管瘤嬰幼兒應用普萘洛爾治療時存在的問題。循證護理小組最終確定出以下幾點問題:患兒治療期間的護理包括哪些內容;如何避免不良反應;如何緩解患兒的癥狀;如何確保家屬正確應用普萘洛爾為患兒進行治療。
文獻檢索。主管護師以上職稱人員開展文獻檢索工作,在知網、萬方和維普等數據庫檢索與普萘洛爾治療難治性血管瘤有關的文獻,關鍵詞為血管瘤、普萘洛爾、嬰幼兒等。
循證實踐。循證護理小組根據證據分析現(xiàn)有護理條件,制定嬰幼兒難治性血管瘤的相關護理規(guī)范,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服藥前準備。對患兒神志與生命體征等一般情況進行評估,完善影像學檢查,排除禁忌證后,講解治療方法、不良反應預防方法。(2)配藥喂藥。碾碎藥片后應用10 mL注射器取溫開水進行融化,配制成1 mg/mL的藥液;從患兒口角處將注射器放至沿頰部,緩慢注入藥液。(3)服藥后觀察。服藥后監(jiān)測患兒的血糖、血壓和心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無異常即可在8 h后再次給藥;為患兒擺放舒適體位,避免病灶部位受擠壓而引起或加重不適癥狀,定時更換體位,保證病灶部位皮膚干燥;觀察患兒用藥情況3~4 d,在無不良反應情況下可出院,遵醫(yī)囑持續(xù)口服藥物治療。制定不良反應應急預案,做好不良反應預防工作,包括加大觀察力度、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必要情況下停藥等。開展健康宣教,增進家屬對普萘洛爾治療難治性血管瘤的認知,叮囑家屬做好患兒的護理工作,出院后30 d內間隔7 d回醫(yī)院復診1次。循證護理小組通過微信與電話等方式定時聯(lián)系家屬,了解患兒出院后的各項情況,以便根據病情對后續(xù)治療方案進行調整。
1.3 觀察指標
(1)評價2組患兒的臨床療效。若治療后瘤體表面顏色變淺,或瘤體縮小≤25%,為Ⅰ級;若治療后
瘤體表面顏色輕微變淺,或瘤體縮小26%~50%,為
Ⅱ級;若治療后瘤體表面顏色顯著淺于治療前,瘤體縮小51%~75%,為Ⅲ級;若瘤體表面顏色消退,瘤體縮小超過75%,為Ⅳ級[5]??傆行?(Ⅲ級例數+Ⅳ級例數)/總例數×100%。(2)評估2組家屬護理前1天與護理后(出院前1 天)的心理負擔程度。以SAS量表為評估工具,內容包括焦慮、害怕等20個項目,臨界值50分,得分越高表示家屬的心理負擔越重。(3)記錄2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血壓降低、睡眠障礙、心率減緩、腹瀉。(4)評估2組家屬護理滿意度。以院內自擬《護理滿意度量表》為評估工具,百分制,由家屬對護理服務水平、問題解決能力、護理技巧與護理態(tài)度等進行評價,根據評分劃分為高度滿意(得分>85分)、基本滿意(得分60~85分)、不滿意(得分<60分)。護理滿意度=(高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較常規(guī)組顯著更高(P<0.05),見表1。
2.2 2組家屬心理負擔比較
護理前,2組家屬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家屬SAS評分比常規(guī)組家屬明顯更低(P<0.05),見表2。
2.3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常規(guī)組顯著更低(P<0.05),見表3。
2.4 2組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家屬對護理滿意度較常規(guī)組家屬顯著更高(P<0.05),見表4。
3 討論
難治性血管瘤是嬰幼兒群體最常發(fā)生的腫瘤,腫瘤發(fā)生后完全自行消退時間相對較長,會對患兒生長發(fā)育造成影響。隨著醫(yī)療技術的完善與成熟,相關領域學者在難治性血管瘤的用藥治療上已積攢了大量經驗,其中普萘洛爾應用最為廣泛[6-7]。普萘洛爾能減輕疾病與癥狀給患兒身心帶來的痛苦,但嬰幼兒機體尚未發(fā)育成熟,治療期間易因諸多因素影響而發(fā)生不良反應,故需輔以臨床護理進一步提升療效與治療安全性[8]。
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根據循證護理理論制定護理方案的一種手段。相對于常規(guī)護理,循證護理可保證護理人員有條不紊開展各項護理工作,達到預期的護理目標[9]。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總有效率、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組,說明循證護理能夠提升患兒療效,提高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分析原因,循證護理改變了既往護理人員僅憑借護理經驗開展護理工作的局面,使護理內容具備有證可循的特點,為普萘洛爾的持續(xù)應用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循證護理的實施不僅增強了患兒的臨床療效,顯著改善了患兒的病情,還使家屬對患兒病情與治療的認知水平進一步提高,有助于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開展相關工作;護理人員定期隨訪了解患兒出院后情況,及時提供指導,可促進家屬護理滿意度提高[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家屬SAS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實驗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表明循證護理能夠減輕家屬心理負擔,預防或減少患兒不良反應。究其原因,相對于常規(guī)護理,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基于可靠的科研結論、臨床經驗開展的護理活動,可促進護理效率及質量顯著提高,減少不良反應的誘發(fā)因素,讓患兒在專業(yè)護理指導下盡快恢復健康,減輕家屬的心理負擔[12]。循證護理規(guī)范護理人員操作,通過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宣教,讓家屬參與到患兒治療中,能夠提高患兒的身心舒適度,避免因抗拒情緒、行為而產生不適癥狀,讓患兒家屬看到實際治療效果繼而主動配合護理服務、緩解不良情緒,進一步預防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
綜上所述,應用普洛萘爾治療難治性血管瘤患兒時實施循證護理,有助于增強療效,減輕家屬的心理負擔,預防或減少不良反應,提高家屬對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陳偉生,吳澤鍵,劉劍鋒.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1,16(16):1-3.
[2] 金芳,吳洋.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臨床研究[J].西南國防醫(yī)藥,2020,30(4):319-321.
[3] 史菊芬,周云鳳.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臨床療效評價與應用護理方法最佳證據總結[J].全科護理,2021,26(10):3612-3616.
[4] 中華醫(y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血管瘤和脈管畸形學組.血管瘤和脈管畸形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版)[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6,
12(2):63-93.
[5] ZHANG J W,YIN S Y,ZHOU D K,et al.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percutaneous local drug perfusion against refractory infantile hemangioma via 3-D power doppler angiography[J].Ultrasound Med Biol,2020,46(3):610-619.
[6] 趙峰,尹瑞瑞,呂潔,等.目標策略性干預應用于嬰兒血管瘤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2020,15(6):945-948.
[7] 鄭燕,胡光珍,朱葉,等.普萘洛爾聯(lián)合尿素治療嬰幼兒眼部血管瘤的護理體會[J].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20,32(5):562-564.
[8] 王淑影,宋亞蒙,范文燕.循證護理對淺表性血管瘤患兒不良反應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yī)療美容,2021,11(3):105-109.
[9] 羅佩瑜.循證護理在鹽酸卡替洛爾滴眼液治療嬰幼兒難治性血管瘤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間療法,2020,28(12):86-88.
[10] SARKISSIAN S,WARGON O,SEBARATNAM D F.International heterogeneity in admission criteria and monitoring for the initiation of propranolol in infantile hemangioma[J].JAAD Int,2020,1(2):111-113.
[11] 李芳芳,張文顯,王英娜,等.微信平臺與電話平臺的延續(xù)護理對嬰幼兒血管瘤的效果比較[J].河北醫(yī)藥,2020,42(17):2704-2707.
[12] 曹雪珍.基于微信平臺的目標策略性護理對嬰幼兒血管瘤患兒家長心理負擔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14):2583-2584.
(編輯:張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