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海洋,標準,質量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2.008
0 引言
標準是經(jīng)濟活動和社會發(fā)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中發(fā)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標準助推創(chuàng)新發(fā)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標準已成為一個國家步入高質量發(fā)展、參與高質量競爭的重要標志。為了更加有效地推動海洋標準化發(fā)展由數(shù)量規(guī)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提升海洋標準支撐海洋經(jīng)濟高質量發(fā)展的作用。本文圍繞海洋標準編寫的各個階段,包括標準的立項、起草、征求意見、送審、報批等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進行分析和說明,從而給出提高標準質量的對策和建議。
1 海洋標準質量管理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長期以來,海洋標準化主管部門結合海洋標準化多年工作的實踐以及持續(xù)不斷研究,并根據(jù)國家相關標準化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編寫了多個提高標準質量的相關制度。通過《自然資源標準化管理辦法》《自然資源標準立項審查、評估、復審暫行辦法》《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自然資源海洋標準制修訂工作程序的通知》等相關標準化要求,從標準編寫的程序、標準編寫各階段起草人應開展的具體工作以及標準編寫應符合的規(guī)則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標準的編制質量,但是還存在很多問題。
1.1 標準立項階段
標準立項階段是把好標準質量關的源頭,海洋標準的立項階段主要從申報標準的必要性、可行性、協(xié)調性、適用范圍、項目的預期效果等方面開展標準立項審核,通過標準化管理人員初評估和專家終評估兩個階段,最終確定擬立項標準。標準立項階段存在的問題體現(xiàn)在標準名稱不準確,標準化對象不明確,標準申報時機不成熟,申報標準與已有標準內容交叉、重復等問題[1]。
1.1.1 標準名稱不準確
標準名稱是對標準所覆蓋的主題清晰、簡明地描述,通過標準的名稱明確限定標準化對象。申報單位在申報標準以前,未能對標準化工作進行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只是結合現(xiàn)有技術內容給出一個概括性的名稱,忽略了標準名稱對標準后期編寫的重要程度,導致好多標準在立項以后,不能如期按照原有標準名稱進行標準編制,最終通過審查會專家討論修改標準名稱。
1.1.2 標準化對象不明確
標準化對象決定著起草標準的對象類別,它直接影響標準的規(guī)范性要素的構成及其技術內容的選取。申報單位在立項階段,未能深入調研,造成沒有明確標準化對象到底是服務還是過程,是針對標準化對象的整個領域,還是針對標準化對象領域的某個方面,影響標準的后期編制工作。
1.1.3 申報標準不成熟
標準應為“共同使用”的文件,從標準的適用范圍及應用角度考慮,標準形成后應至少在行業(yè)內部具有普遍適用性,有些標準僅為某項具有獨特性的工作或者僅為特有需求而設定。另外,有些技術內容在實際管理現(xiàn)狀中很難統(tǒng)一,針對統(tǒng)一管理內容各地區(qū)具體情況各異,在這種情況下申報的標準,實施難度也很大,造成管理混亂,失去制定標準的意義。
1.1.4 與現(xiàn)行標準、已立項標準內容交叉/重復
標準申報單位在申報標準之前,未能完全掌握海洋行業(yè)現(xiàn)有以及已立項的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的情況,只是盲目地從提煉成果的角度申報標準,出現(xiàn)新申報的標準是現(xiàn)有標準的一部分,更有甚者,新申報的標準與已有標準完全重復。
1.2 標準起草階段起草階段
是標準框架的構建階段,是標準編制的核心所在,也是為標準制修訂打基礎的階段。海洋標準進入起草階段就要求標準起草人召開標準制修訂項目啟動會,研討確立標準適用范圍、結構框架和核心技術內容。形成標準草案后要求起草單位在自行驗證的基礎上,委托其他使用單位進行驗證。但是起草階段還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
1.2.1 對標準化重視程度不到位
部分標準起草人接到立項通知后,確信標準技術內容已成熟,未能嚴格按照標準起草階段的要求,高質量完成起草階段各程序。只是為了推進標準而走程序,忽略了標準化工作的重要程度,造成形成的標準質量差距太大,導致重新編寫,浪費大量編制時間。
1.2.2 對標準化編寫規(guī)則掌握不到位
海洋標準的起草人都經(jīng)過標準化編寫規(guī)則的培訓,但是大部分起草人都是工作在一線的科研工作者,在形成標準文本的過程中,都是以編寫技術報告的形式呈現(xiàn)標準的技術內容,在標準層次的編寫、要素的編寫、要素的表述和文本的編排格式等方面有所欠缺,提交材料至標準化主管部門審核時,標準條款的表述不規(guī)范或格式編排不規(guī)范等問題較多。
1.3 標準征求意見階段
標準征求意見階段是標準制修訂過程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海洋標準進入起草階段就要求在“自然資源標準化信息平臺”公開征求意見,同時,要求起草單位征求涉海有關管理部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事業(yè)單位4個方面單位的意見,單位數(shù)量不少于20家,主要以使用單位為主。起草單位對反饋意見進行歸納整理、分析研究和匯總處理。由于起草單位的不重視,標準審核人員在標準征求意見階段還是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2]。
1.3.1 征求意見不充分
部分標準起草單位將征求意見相關材料發(fā)送至征求意見單位后,未能做好及時跟蹤,造成征求意見回函率達不到 3/4 ,或者出現(xiàn)回函有意見的單位達不到 1/2 ,未能達到充分征求意見的效果,這可能造成某些利益方的意見在標準技術內容中未能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最終影響標準的編制質量。
1.3.2 意見處理不充分
部分標準起草單位收到反饋意見后,對征集的意見進行匯總后,未能做到歸納整理、仔細分析研究各單位反饋的意見,只是簡單地給出處理結論,對于未采納和部分采納的意見,沒有給出合理的說明。更有甚者,對征集的意見進行匯總后,不加分析,全部采納。導致形成的標準送審稿出現(xiàn)很多問題,不能通過專家的會議審查。
1.4 標準送審階段
標準送審階段對標準的技術內容進行全面的討論和審查,是標準制修訂中的重要一環(huán)。海洋標準的審查,要求審查專家組由來自管理、科研、高校、生產(chǎn)、使用、銷售、檢驗等相關單位的專家組成,審查專家組由9人以上單數(shù)專家組成,委員的比例不低于1/3。從專家的結構組成,到專家的組成比例都給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但標準的送審稿審查會質量還有待提高。
1.4.1 審查時間不充分
標準根據(jù)技術內容的不同頁數(shù)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大部分標準起草單位都將標準審查時間設定為半天。審查專家組雖然按照要求逐章逐條審查標準,但在討論的過程中可能因為某幾個問題占用了太多的時間,導致有些技術內容沒有經(jīng)過仔細的推敲就進入下一個章條,影響了標準的整體質量。
1.4.2 技術專家作用發(fā)揮得不充分
有些標準起草單位為了達到最低審查組專家限制人數(shù),放低了對專家的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要求。而技術專家往往沒有嚴格要求自己,對于不能全面勝任的審查也不予拒絕。還有的技術專家會前不看標準材料,只在會議現(xiàn)場做功課,簡單提出些許建議,或不發(fā)表意見。這些問題導致部分標準審查會只存在會議形式的現(xiàn)象,丟失了審查的實際意義[3]。
1.5 標準報批階段標準報批階段
是標準批準發(fā)布前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階段如果還沒審核出來標準中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標準出版后的使用。大部分起草人把標準的質量都寄托在標準審核人身上,自己只是完成了現(xiàn)有任務就將標準報批至標準化管理部門,造成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很多問題,延誤標準報批時間。在報批階段大致會出現(xiàn)以下兩類問題:(1)起草單位未能按照會議紀要中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修改標準;(2)起草單位在召開審查會后,隨意變更標準技術內容[4]。
2 提升標準質量的措施建議
2.1 加大標準制修訂管理力度
2.1.1 立項階段的質量管理
推進標準立項評估持續(xù)性改進機制,實現(xiàn)標準立項管理的規(guī)范性和高效性,保障立項質量,從源頭提升標準的權威性和科學性。具體措施如下:一方面,標準化主管部門應要求每項標準在立項前有至少一年的標準預研工作,預研工作通過驗證報告、應用證明等材料證明其標準技術內容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同時,有領域權威專家對技術材料給出的肯定性評價。具備以上條件的標準可以優(yōu)先立項。另一方面,海洋領域內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由標委會統(tǒng)一組織制修訂,標委會征集標準起草單位,擇優(yōu)選取與標準技術內容相關的單位共同起草標準,切實增強標準立項的規(guī)范性和透明度,保障標準的編制質量[5]。
2.1.2 起草階段的質量管理
標準起草是標準制修訂周期中時間最長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標準質量提升的重要階段。標委會指導人員應加大起草階段的介入,跟進標準起草的每一個過程,與起草人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并對起草人的技術水平和標準化理論知識水平給出合理的評估,有針對性地對起草人提供意見建議和標準化指導。同時,對于標準化意識淡薄、不重視標準化制修訂程序、不了解標準化理論知識的標準起草人,標委會指導人員可將情況如實報標委會。為了保障標準的編制質量,標委會可要求起草單位調整標準起草人。
2.1.3 征求意見階段的質量管理
標準達到征求意見程度,應在起草組內部對標準技術內容進行反復推敲,直至所有起草單位對現(xiàn)有技術內容無疑義的情況下,方可發(fā)出去征求意見。在征求意見的過程中,應與收到征求意見稿的單位反復溝通,確認最終給出標準意見的技術專家,以備在處理意見時,與技術專家開展良好的溝通,增強標準征求意見的效果,達到保證標準質量的目的。另外,不應將征求意見的方式限定在發(fā)函和公開征求意見兩種方式。對于反饋意見不理想的標準,應增加研討會征求意見的方式,現(xiàn)場會議討論標準技術內容,進一步提升標準編制質量。
2.1.4 送審和報批階段的質量管理
送審階段是對標準進行最后一次技術審核,標委會嚴控標準審查時間,對于審查不充分的標準,標委會有一票否決的權力,要求該標準擇期重審,并取消此次審查會技術專家一年的參加標準審查會的資格。標委會對于報批階段提交的標準,出現(xiàn)3次以上退稿的標準起草單位,限制該單位下一年度標準申報數(shù)量,以此來提高標準起草單位的標準化意識,從而提高標準的編制質量。
2.2 加大標準化培訓力度
海洋標準化管理部門應定期開展標準化政策、知識技能培訓,加大標準化培訓力度,加強標準化業(yè)務指導和管理,使標準起草人員和標準化指導人員充分發(fā)揮專業(yè)能力、技術能力和標準的研制能力,提高標準的質量。通過培訓構建多維度標準化人才培育體系,培養(yǎng)一批既懂業(yè)務又懂標準化的復合型人才,保證人才培養(yǎng)的可持續(xù)性,助推標準高質量發(fā)展。另外,針對有標準編制任務的單位,除參加海洋標準化主管部門提供的標準化培訓外,有標準編制項目的單位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標準化培訓,提高全員標準化意識,為提高標準編制質量打下基礎。
2.3 有效發(fā)揮技術專家作用
標委會秘書處工作人員對審查會中技術專家的表現(xiàn)進行記錄,并從每次審查會中挑選責任心強、善于溝通、技術全面、工作嚴謹、行文規(guī)范,熟悉標準化工作流程和規(guī)則,且具有專業(yè)性和代表性的技術人員。通過建立專家?guī)斓姆绞剑瑢駜?yōu)選取的專家按照不同領域列入專家?guī)?。待召開標準送審稿審查會時,標委會按照標準所屬領域從專家?guī)熘须S機篩選專家,指定專家參加審查會。這樣既保證了標準審查的公平性,又能提高標準的編制質量。另外,為了保證標準的編制質量可以在每一個標準批準立項后,設置固定的1~2位技術專家作為監(jiān)理專家,監(jiān)督標準編制全過程并為標準的質量把關,此類專家不作為評審專家。
2.4 設立標準質量考核機制
標準編制質量的好壞與標準起草人以及起草單位對標準化工作的重視與否息息相關,但是從現(xiàn)有制度來說,未對起草人和起草單位提出約束性要求,限制了標委會對起草單位和起草人的管理,從而影響標準編制質量。設立標準質量考核機制,將起草單位標準完成情況、退稿情況設為約束性指標,其他相關指標設為一般性指標,按照指標要求實現(xiàn)的難易程度設立考核分數(shù),并將標準質量考核結果設置檔位。對于標準質量考核結果不佳的單位,結合單位情況向標委會報送整頓方案,或者直接影響單位下一年度標準立項申報。
作者簡介
許莉莉,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海洋標準化研究與管理。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