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教材思政建設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支撐。目前教材思政研究總體上實證研究偏少。教材思政包含4個表征維度:組織機制、內容設計、多媒體設計與教育共同體。實證研究拓展了教材建設的研究框架,開發(fā)和驗證了具有較高信度與效度的教材思政測度量表,為后續(xù)實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測量工具。教材思政測度量表有助于厘清教材思政的內部結構,對高校出版社更有效地推進教材思政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教材思政;課程思政;量表開發(fā);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
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4.08.006
教材建設作為國家事權,是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保障,是最根本的鑄魂工程。教材建設應對接國家的教育戰(zhàn)略部署,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部2020年發(fā)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強調,教材建設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支撐,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
高校出版社是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陣地。我國一直以來高度重視高校出版社的發(fā)展,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政府明確指出高校出版社的首要任務是出版教材和高水平的學術著作,這是高校出版社的選題之源、立社之本。這也進一步明確了高校出版社為高等教育教學科研服務的宗旨。\"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作為教材出版的主要陣地,更要發(fā)揮主體責任意識,從教材出版的源頭抓起,貫徹落實教育部發(fā)布的《綱要》精神和國家教材委員會發(fā)布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精神,切實加強教材思政建設。
國內現有教材思政相關研究主要有3類:一是課程思政視域下某特定專業(yè)或者某學科教材融入思政元素的經驗總結;二是關于課程思政的內涵外延、價值意蘊、內在邏輯等的理論探討,其中提及教材建設;三是對課程思政素材的梳理,其中涉及教材建設。研究發(fā)現,教材思政研究整體上以經驗描述居多,實證研究偏少。研究多采用學校教師和學校相關部門視角,鮮有高校出版社視角的研究。理論界與實務界都迫切需要一個教材思政的量表,以識別高校出版社教材思政建設中的關鍵問題。本文嘗試從高校出版社的視角,對教材思政的維度與測度進行探索。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關于教材思政的概念,專家學者尚未形成統一意見。CNKI數據庫檢索顯示,部分學者在研究中開始陸續(xù)采用“教材思政”一詞(余興發(fā)、宋海玲,2023;王友富,2022;彭艷,2021;陳路等,2021;胡連連、譚文芳,2021)。#$%amp; 借鑒之前的研究,本文將教材思政定義如下:教材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yè)課與綜合素養(yǎng)課教材建設的各環(huán)節(jié),將知識講解、技能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潤物無聲地實現立德樹人的實踐創(chuàng)新。
二、教材思政維度與題項的識別
參考Churchill(1979)' 與Straub 和Carlson(1989)( 提出的量表開發(fā)建議,本研究在查閱文獻與調研的基礎上對高校出版社教材思政建設的概念進行界定,細化概念的表征維度,然后開發(fā)測量題項。
為準確測量高校出版社教材思政建設,我們先后對5家高校出版社的5名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了訪談,并組織了由教育專業(yè)、出版專業(yè)相關教師和博士生參與的座談。我們結合先前文獻的成果,提煉和總結了高校出版社教材思政的測量維度,對于存在意見分歧的條目,進行反復討論與修改,達成一致意見,形成組織機制、內容設計、多媒體設計與教育共同體維度4個一階指標、20個題項。然后我們實施復核步驟,采用反向歸類法,邀請研究組另外3位成員把20個題項放回相應的一階維度。歸類不一致時,我們反復討論與修改,直到達成一致。最后,我們剔除2個題項,保留18個題項,初步形成本研究的量表。
在概念界定的基礎上,我們設計了預調研問卷。本次預調研選取了20家涉及教材出版的國內高校出版社,對每家出版社發(fā)放問卷5份,調研對象主要是高校出版社的中高層管理者。本研究要求被調查者根據各自出版社的實際表現作出評價。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1表示非常不滿意,2表示不滿意,3表示一般,4表示滿意,5表示非常滿意。我們以問卷星和留置問卷方式發(fā)放問卷,約3周時間共發(fā)放問卷100份,收回問卷92份,其中有效問卷60份,有效回收率為60%。期間我們和每家高校出版社都積極聯系。本次預調研回收的問卷填寫較認真,問卷回收率較高。
本研究對預調研數據的信度進行了分析,確保題項測量的穩(wěn)定性,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對具體量表的效度進行分析。
在初始量表中,測量組織機制的題項有5個,經過信度分析,該項目整體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69。其中代碼為ZZ2的題項的CITC系數為 0.353,小于0.4,如果剔除該題項,整體的信度系數將上升到0.778,高于原來的系數,因此本研究刪除本題項。其他4個題項的CITC系數均高于 0.4,如果剔除任一題項,整體的信度系數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除了ZZ2,組織機制的其他4個題項全部保留。
本研究對內容設計、多媒體設計與教育出版共同體3個題項進行同樣操作。在初始量表中,測量內容設計的題項有6個,信度分析顯示該題項整體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01。其中代碼為NR2的題項的CITC系數為0.144,小于0.4,如果剔除該題項,整體的信度系數將上升,因此本研究刪除該題項,其他5個題項全部保留。測量多媒體設計的題項有3個,信度分析顯示該題項整體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16。所有題項的CITC系數均高于0.4,如果剔除任一題項,整體的信度系數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多媒體設計的3個題項全部保留。教育出版共同體經分析,題項也全部保留。
刪除2個題項ZZ2與NR2后,教材思政的測量題項還有16個。本研究對教材思政進行整體信度分析,結果顯示該項目整體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75,整體信度良好。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檢驗預調研問卷的效度,對教材思政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贙MO的測量標準可以往下進行因子分析。而且,球形Bartlett檢驗結果也表明,各觀測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相關的關系,問卷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因子的旋轉方法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轉法。為凸顯因子載荷較大的觀測變量,本研究將載荷系數的顯示閾值設為0.3,按以下規(guī)則進行量表篩選:一是共同度低于0.5;二是跨載荷絕對值高于0.4;三是因子載荷低于0.5。ZZ3因子載荷低于0.5,我們將其刪除;NR3的共同度低于0.5,我們將其刪除;NR5與JY4的跨載荷絕對值都高于0.4,我們將其刪除。如表1所示,經主成分分析后共計刪除4個測量條目,最終形成由4個維度、18個測量條目構成的教材思政量表。
三、教材思政量表質量檢驗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正式調研采用便利性抽樣與目的性抽樣方法,主要采用在大學版協圖書訂貨會上實地發(fā)放問卷的方式。本次正式調研選取了58家涉及教材出版的國內高校出版社,為避免單一數據源導致的偏差,本次調研在每家企業(yè)調研了5名中高層管理人員。調研共發(fā)放問卷290份,共收回問卷267份,其中有效問卷236份,有效回收率為81%。本次調研測量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1表示非常不滿意,2表示不滿意,3表示一般,4表示滿意,5表示非常滿意。
調研出版社遍及華北、華東、華中、華南、東北、西北地區(qū),以華北、華東地區(qū)的高校出版社為主。樣本高校出版社的區(qū)域分布與我國高校出版社整體區(qū)域布局大體一致,樣本高校出版社具有一定的區(qū)域代表性。從出版社成立的年限來看,接近一半的出版社年限在30年以上,這與我國高校出版社發(fā)展的歷史基本相符。從規(guī)模來看,有半數以上高校出版社在500人以下。以上數據表明,我國高校出版社總體上是以中小社為主。
(二)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分析
本研究先對測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進行評估,以分析各量表反映特定構念的適當性與充分性。我們運用AMOS 24軟件對正式的問卷數據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分析測量模型的內部一致性、聚合效度。
我們對正式樣本進行信度效度分析。從表2可以看出,結構模型中各潛變量的α系數均大于0.7,說明各潛變量的觀察變量是唯一度量的。從綜合信度的數值看,各潛變量的綜合信度值都在0.7 以上,表明各題項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量表信度較高。各題項對應的潛變量的載荷系數區(qū)間為0.632—0.900,在0.5和0.95之間,說明題項的聚合效度較高。平均方差抽取值(AVE)均大于0.5的臨界值,而且平均方差抽取值大于相關系數的平方,說明問卷的區(qū)分效度較好。
本研究利用有效問卷的前一半118份問卷作探索性因子分析。數據顯示,因子分析的KMO值為0.742,并且在Plt;0.001水平上顯著。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顯示,教材思政共提取4個因子,各變量的因子載荷都大于0.50(表格的空白處說明相應載荷系數絕對值低于0.4),因子提取時信息損失較少(見表3)。這4個因子旋轉后的方差解釋率分別是20.36%、18.73%、18.34%與16.70%,旋轉后累積方差解釋率為74.12%,說明4個因子能夠提取12個分析項74.12%的信息量,超過50%,解釋力強。
本研究利用另一半118份問卷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顯示各題項相應的臨界比C.R.值均高于臨界值1.96,并且在Plt;0.001水平上顯著。從擬合適配指數分析,卡方/自由度數值是0.994,顯著性概率值P值為0.484,大于0.05,接受虛無假設,即假設模型圖與觀測數據適配;GFI=0.940,AGFI=0.899,RMSEA=0.000,參照結構方程關于模型適配度統計量的標準,可以判定教材思政二階測量模型整體適配合理。
四、研究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結論
其一,本研究識別了教材思政的維度。研究發(fā)現,教材思政具有組織機制、內容設計、多媒體設計與教育共同體4個表征維度。每個維度各有3個測量題項,共計12個題項。
其二,本研究基于規(guī)范的量表開發(fā)程序編制了教材思政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教材思政的4個表征維度較好地擬合了實際數據。同時,信效度檢驗也顯示,量表具有較高的一致性信度、內容效度、收斂效度和區(qū)分效度。
(二)理論貢獻與實踐啟示
其一,本研究拓展了教材建設的研究框架。本研究基于教材策劃中思政元素的重要性,通過訪談探索和分析教材思政的結構和內容,發(fā)現教材思政構念的4個表征維度。這一構念是對教材建設探討的延伸和拓展,突破了教材本體層面,擴展到高校出版社的組織機制、新媒體技術與內外部的關聯合作者層面。
其二,本研究構建和開發(fā)了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教材思政量表,為后續(xù)實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測量工具。近年來,教材思政逐漸成為新興話題,但現有研究多為描述性分析,實證研究較為缺乏。本研究遵循嚴謹的量表開發(fā)程序,構建了教材思政測量量表,為相關領域的后續(xù)研究提供了參考。
其三,本研究結果可為高校出版社在新時代背景下進一步優(yōu)化教材建設提供參考。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融入教材,是高校出版社的政治責任,是必須回答好、解決好的問題。本研究結果可以為高校出版社策劃組織教材出版提供路徑參考。本研究設計的量表可以幫助高校出版社從教材思政的組織機制、內容設計、多媒體設計與教育共同體4個維度,測度、識別教材思政建設方面存在的不足,發(fā)現今后工作發(fā)力的重點,從而根據自身優(yōu)勢教材板塊的特點,系統地加強教材建設。例如,在組織機制層面,高校出版社要進一步明確黨組織在高校出版社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方面的“把方向”作用,推動黨建工作與教材思政建設工作同頻共振、深度融合;在教材本體層面,高校出版社要強化策劃前期編輯與作者的溝通,推動思政元素在教材編寫理念、內容設計、習題編排與多模態(tài)設計方面的有機系統融入,強調內容的學理性與政治性、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推動知識傳授與價值塑造的落實。
(三)局限性與未來展望
本研究通過嚴格的步驟,從高校出版社的視角,構建了教材思政測量模型,并進行了量表開發(fā)和檢驗,為后續(xù)研究奠定了基礎,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在訪談階段,本研究只是邀請了教育界與出版界的從業(yè)者與研究者,今后可專門征求宣傳、教育、出版等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在樣本選取方面,限于研究條件,正式的實地調研僅選取了58家國內高校出版社,將來可以收集更多高校出版社的數據進行大樣本驗證。今后的研究可進一步對教材思政的前因和結果變量進行深入探討。教材思政的前置變量,如不同規(guī)模、地區(qū)差異、制度干預等,尚需繼續(xù)探討。可進一步探討教材思政的結果變量對高校出版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方面的影響,以及在其他中介變量、調節(jié)變量共同作用下教材思政對結果變量的影響。
(作者余興發(fā)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社長;宋海玲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副社長)
注釋
① 李永強. 新時代大學出版社教材建設的使命與實現路徑 [J]. 現代出版,2021 (6):80-85.
② 余興發(fā),宋海玲. 高校出版社教材思政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 [J]. 現代出版,2023(3):21-27.
③ 彭艷. 課程思政背景下環(huán)境類專業(yè)課程的教材思政研究——評《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J]. 科技管理研究,2021 (11):250.
④ 陳路,黃芳,孫子文.“教材思政”融入新時代高校教材建設的探索 [J].高教論壇,2021(8):34-37.
⑤ 胡連連. 新時代職業(yè)教育專業(yè)課程教材思政探索 [J]. 中國培訓,2021(11):43-44.
⑥ Churchill G A.Paradigm for developing better measures of marketing constructs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79, 16 (1): 64-73.
⑦ STRAUB D W,CARLSON C L. Validating instruments in MIS research [J]. MIS quartly. 1989, 13 (2): 147-169.